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欢迎北大中文系专家审网指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8 13:0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3:11:51 | 只看该作者
龚鹏程

简况
姓名:龚鹏程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台湾
出生年月日:1956315
出生地:台北市(祖籍:江西省吉安县)
政治面貌:无党籍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任现职时间:讲师(1979~1983年);副教授(1983~1987年);教授(1987年-

现从事专业研究方向及时间:研究中国文史哲学等,有著作问世已三十年
最后学历:19835月毕业于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
学位:博士

参加学术团体及职务: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秘书长(1984~1987)、理事长(1987~19911994~1997)、
中国历史文学学会:副理事长(1997~1999)、理事长(19992004
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长(20002006
中国艺术行政学会:理事长(19982004
当代思潮研究社:理事长(19942002
美学艺术学学会:常务理事(2001

中国符号学会:理事长〈1997-2004
南华大学:创校校长(1996~1999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创校校长(1993~2003
中华道教学院:教务长(1989~1990)、副院长(1990~1993
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1987~1993
国际儒联:理事(1993

亚洲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1997

世界中国哲学会:副会长(19982002
东亚孔庙与儒学联谊会:台湾代表〈2003-


社会重要兼职:
台北市政府顾问(19992006
龚立逑纪念文教基金会:秘书长(20032006)董事长〈2006─〉
中华两岸文化统合会:理事长(1993

中华少林禅武协会:理事长(20032005
中国时报、联合报、民生报:主笔(19852006
中国晨报总主笔(1985~1986
学生书局总编辑(19871992
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董事〈2003-
贤志文教基金会:董事〈2000-
爱盲文教基金会:董事〈1995-
两岸梁实秋研究学会:理事长〈2004-


曾获奖励及荣誉称号:
中山文艺奖:文学理论类(1983,中山文艺基金会,台湾最重要文艺理论奖,该年唯一得奖人)
教材改进奖(1987,教育部,甲等奖,唯一获奖人)
中兴文艺奖章(1991,中兴文艺协会,省级最高文艺奖,文艺理论类唯一得奖人)
杰出研究奖(1991,行政院,全国行政人员最高研究奖励,共五人,排名不序先后)
淡江金鹰奖(1995)
十大金榜专栏作家(2001,文讯月刊调查统计)
所办南华大学,1998年全国通识教育评鉴第一名;佛光人文社会学院,2002年全国新设私立大学评鉴第一名


学习、工作、进修经历

学习经历:
丰原高中
,三年制,高中学历,1973年毕业
淡江大学
,中国文学,学士学位,1977年毕业
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硕士学位,1979年毕业
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1983年毕业

工作经历:
1979-1991,淡江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4-1990,淡江大学,中文系、中文研究所,系主任、创所所长
1990-1991,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
1991-1993,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文教处处长
1993-1996,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
1996-1999,南华大学,教授、创校校长
1993-2003,佛光人文社会学院,教授、创校校长
2004,南京师范大学唐圭璋讲座教授
2004- ,伦敦,终生教育学院,董事
2004- ,美国,欧亚大学,校长
2005,北京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2005-,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5-,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2005-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特聘教授
2005   ,四川大学讲座教授
赴美国哈佛等各国各大学演讲,或担任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演讲人,或主办文、史、哲、宗教、艺术、教育及社会科学各项学术会议等,不计其数。

主要学术成就

发表、出版论文、论著(论文数目过多,以下仅录专著)

文学理论、美学
文学散步,1985,汉光文化事业公司,266页。2003,学生书局增订本,376页。大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15页。
文学与美学,1986,业强出版社,314页。
文化文学与美学,1988,时报出版公司,522页。
文学批评的视野,1990,大安出版社,508
台湾文学在台湾,1997,骆驼出版社,205页。
美学在台湾的发展,1998,南华管理学院(与孙中曾、林素玫合着),450页。
生活美学,1998,立绪出版公司,278页。
饮食男女生活美学,1998,立绪文化事业公司,283页。
书艺丛谈,2001,佛光人文社会学院,235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增订
334页。

国文学
读诗隅记,1982,华正书局,374页。
春夏秋冬: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季节,1979,故乡出版社,216页。
采采流水:古典小品文选析注,1980,蓬莱出版社,255页。
重楼飞雪:词选释赏析,1982,联亚出版社,255页。
千古诗心:东坡诗赏析,1982,惠施出版社,208页。
江西诗社宗派研究,1983,文史哲出版社,520页。
中国小说史丛论(与张火庆合着),1984,学生书局,465页。
诗史本色与妙悟,1986,学生书局,268页。
艺概释解,1986,金枫出版社,238页。
云起楼诗,2000,学生书局,198页。
中国小说史论,2003,学生书局,575页。2008,北大出版社简体字改版,
      360页。
红楼梦梦,2005,学生书局,300
中国诗歌史论,2008,北大出版社,359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论,2008,北大出版社,497页。

史学
宜兰张氏族谱(与申庆璧、白惇仁、唐羽合纂)1982253页。
淡水镇志(与申庆璧、白惇仁合纂)。
近代思想史散论,1992,东大图书公司,335页。
游的精神文化史论,2001,大陆河北教育出版社,353页。
中国文人阶层史论,2002,佛光人文社会学院,644页。2003,兰州大学出版社另版。
侠的精神文化史论,2004,风云时代出版社,343页。2008,山东画报社简体字版,345页。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322页。
近代思潮与人物,2007,北京中华书局,422页。


宗教
道教新论,1991,学生书局,334页。
佛教与佛学,1996,新文丰书局,508页。
道教新论二集,1998,南华管理学院,500页。

哲学、文化
孔颖达周易正义研究,1979,文史哲出版社,197页。
思想与文化,1986,业强出版社,226页。
大侠,1987,锦冠出版社,277页。
传统、现代、未来:五四后文化的省思,1989,金枫出版社,331页。
现代与反现代,1989,幼狮文化事业公司,233页。
侠骨柔情,1990,社会大学基金会,210页。
两岸文教交流之现况与展望,1992,行政院大陆委员会,398页。
文化符号学,1992,学生书局,426页。2001新版,538页。
人文与管理,1996,南华管理学院,242页。
当代文化省思,1997,幼狮出版公司,403页。
龚鹏程纵横论:当代文化省思,1997,幼狮文化事业公司,403页。
汉代思潮,1999,南华大学,648页。2005,北京商务印书馆,503页。2008
商务增订版,569页。
经典与现代生活,2000,联合文学出版社,244页。2005,改版,大陆百花文艺出版社,309
唐代思潮(上、下),2001,佛光人文社会学院,上下册847页。
晚明思潮,2001,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增订本,545页。初版1994里仁书局。2005,商务印书馆。2008,商务增订版,529页。
儒学反思录,2001,学生书局,583页。
文化符号学导论,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212页。
国学入门,2007,台湾学生书局,38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简体字版246页。

散文、时论
历史中的一盏灯,1984,汉光文化事业公司,205页。
少年游,1984,时报出版公司,319页。
我们都是稻草人,1987,久大文化公司,299页。
时代边缘之声,1991,三民书局,244页。
豪赌族,1991,大村文化事业公司,348页。
走出铜像国,1992,三民书局,322页。
犹把书灯照宝刀,1993,小报文化公司,306页。
人在江湖,1994,九歌出版社,220页。
龚鹏程四十自述,1996,金枫出版社,422页。2000印刻出版社再版。2008,工人出版社简体字版,318
知识分子,2000,联合文学出版社,262页。
知识与爱情,2000,联合文学出版社,251页。2005,改版,大陆百花文艺出版社,227页,改名《美人之美》。
经典与生活,2002,健行文化出版社,251页。
异议份子,2004,印刻出版社,374页。
北溟行纪,2005,印刻出版社,231页。2008,上海人民出版社,改编版,268    页。
孤独的眼睛,2005,九歌出版社,264页。2008,黄山书社,改名书到玩时方恨少,208页。

自由的翅膀,2007,九歌出版社,237页。
多情怀酒伴,2008,上海人民出版社,331页。

个人年报
1996龚鹏程年度学思报告,1997,南华管理学院,600页。
1997龚鹏程年度学思报告,1998,南华管理学院,653页。
1998龚鹏程年度学思报告,1999,南华管理学院,648页。
1999龚鹏程年度学思报告,2001,佛光人文社会学院,665页。
2000龚鹏程年度学思报告,2001,佛光人文社会学院,670页。
2001龚鹏程年度学思报告,(网络版)
2002龚鹏程年度学思报告,(网络版)
2003龚鹏程年度学思报告,(网络版)


承担完成科研项目情况(近年,台湾部分)

国家科学委员会:

起迄年月
计 画 名 称
(请注明编号)
计划内担任之工作
补助或委托机构
2005/8~2006/7
明人以文学解经的方式研究
NSC 94-2411-H-431-005
主持人
国家科学委员会
2003/5-2006/5
全国人文艺术教育网
文学网
主持人
教育部
2002/8-2003/7
宜兰县武馆研究
NSC-91-2411-H-431-002
主持人
国家科学委员会
(甲等奖)
2001/8-2002/7
二十世纪初期台马新旧体文学之比较研究
NSC-90-2411-H-431-003
主持人
国家科学委员会
(甲等奖)
2000/8-2001/7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相关问题之研究与省思
NSC-89-2411-H-431-002
主持人
国家科学委员会
(甲等奖)


其它单位委托案:

起迄年月
计 画 名 称
计划内担任之工作
补助或委托机构
2003/2-2003/11
中国新社会阶层-全球化下的结构变迁研究
主持人
行政院陆委会
2002/9-2002/12
宜兰县南澳乡简史
主持人
宜兰县政府
南澳乡公所
2002/8-2002/7
新世纪文学文化研究新动向:
21世纪台湾东南亚的华文文学
主持人
教育部
2001/10-2002/7
头城区渔会会志
主持人
宜兰县头城渔会
2001/5-2002/3
日据时代报纸期刊保存情形之调查研究
主持人
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
2001/1-2001/7
通用丧葬仪式研究
主持人
台北市文化局


其它专题研究计划案:

起迄年月
计 画 名 称
计划内担任之工作
补助或委托机构
2000/8-2001/7
中国文学专题网站
主持人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2000/8-2001/7
未来学的源起现况与发展
主持人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2001/10-2002/7
宜兰原住民(泰雅族)与汉人互动之今昔
主持人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2001/8-2002/7
梵谛冈教廷典藏中国文献调查
主持人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2001/8-2002/7
中国大陆佛教文献调查
主持人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2002/9-2006/8
提升大学基础教育计划
主持人
教育部
2002/10-2003/12
中国大陆教育发展与新社会阶层之兴起
主持人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2002/10-2003/7
非文字的文化符号体系研究
主持人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2002/10-2003/12
东亚儒学发展之问题意识厘探
主持人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2003/10-2004/7
20世纪初期至中期中日学术交流
主持人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2003/10-2004/7
林语堂史料编纂计划
主持人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2003/10-2004/7
中国思想史写作传统的发展与上古阶段的处理
主持人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3:12:53 | 只看该作者
曹文轩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北京100871,海淀区颐和园路5
电话:(86-106275-1601(中文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截止:20092月)

1. 基本资料

名:
曹文轩(Cao Wenxuan);

别:
男;
出生日期:       1954
现任职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 学历
197012月,于江苏省盐城县河夹寺中学高中毕业;
19749—1977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3. 职历
1985年-1988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讲师;
1987年-1989
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
1988年-1992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1993年-1995
东京大学任教;
1998—2008
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1992年-至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996
博士生导师;
1996年-至
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系学术委员会委员。

4. 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部分)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鲁迅文学院兼职教授。

5. 专业研究领域
中国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小说艺术、文学创作。

6.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中国北京100871,北京大学中文系


7. 出访交流活动
1990年起,曾赴新加坡、日本、德国、法国、巴西、墨西哥、挪威、芬兰、瑞典、丹麦、冰岛、韩国、古巴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作家协会、孔子学院讲学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8. 讲授课程
1、中国当代文学;2、新时期文学研究;3、中国当代文学热点分析;4、小说的艺术;5、文学作品赏析;6、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7、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8、小说十家;9、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模式研究10、文学中的艺术问题;11、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 12、中国当代文学热点分析;13、文革后的中国文学。

9、指导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24人,硕士研究生15人;
另外,指导博士后1人,访问学者10余人。

10.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小说的艺术;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6AZW004):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3.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11、专著与论集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第二世界——对文学的哲学解释,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曹文轩文学论集,论文集,21世纪出版社,1997
面对微妙,学术随笔集,泰山出版社,1999
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小说门,专著,作家出版社,2002
曹文轩读小说,专著,台湾天卫出版公司,2004
曹文轩文集(9卷),作家出版社,2003

12、编著
新潮儿童文学丛书,主编,21世纪出版社,1989
现代名篇导读,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落日红门—50年小说选,主编,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50年儿童文学选,主编,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外国儿童文学导读本,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外国文学导读本,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国近代作品选(10册),主编,台湾未来书城,2003
语文课程标准课外读物导读丛书(50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
2004年中国小说(北大年选),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新语文读本(10册),主编之一,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二语文(10册),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005年中国小说,(北大年选),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高中语文教材(1册),主编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高中语文教材·外国小说欣赏(1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新人文读本(8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006年中国小说(北大年选),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007年中国小说(北大年选),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论文
哲学:对再现论的全盘否定,论文,《百家》,1989
思维的没落:非理性主义,论文,《北京大学校刊》,1989
第二世界,论文,《百家》,1989
艺术感觉论,论文,《文学评论家》,1990
荒野的萌动——中国大陆八十年代文学概观,论文,香港《法言》,1990
形而上的沉思,论文,《文学世界》,1993
进入现代形态,论文,《文学世界》,1993
死亡与存活,论文,《文艺争鸣》第5期, 1993
小说:现代神话,论文,《文学世界》,1993
走向庸常——论新写实主义,论文,《中国文化研究》8月,1995
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文化背景,论文,《南方文坛》第3期,1988
无限的可能性,论文,《小说评论》第6期,1997
作坊情结,论文,《南方文坛》第6期,1997
坠入巫术,论文,《文学世界》,1997
感觉崇尚,论文,《中国文化研究》2月,1997
说空,论文,《文学世界》,1997
激情与叙事,论文,《文学评论》第1期,1997
走出形而下,论文,《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8
论短篇小说的现代形态,论文,《北京文学》,1998

圈子里的美文,论文,《文学世界》,1998

文学批评理论资源的贫困化,论文,《北京文学》,1998

对一个概念的无声挽留,论文,《文学评论》第1期,2000

论川端康成,论文,《十月》杂志,2000

论普鲁斯特,论文,《十月》杂志,2000

论博尔赫斯,论文,《十月》杂志,2000

论陀斯妥耶夫斯基,论文,《十月》杂志, 2000

论契诃夫,论文,《十月》杂志 2000

论毛姆,论文,《十月》杂志,2000

论陀斯妥耶夫斯基,论文,《十月》杂志,2000
中国小说的出路,(《50年小说选》序),论文,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儿童文学50年(《50年儿童文学选》序),论文,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经验的价值,论文,小说选刊,2001

永在:故事,论文,小说选刊,2001

小说意义上的经验,论文,小说选刊,2001

与游戏精神的契合,论文,小说选刊,2001

小说家:准造物者,论文,小说选刊,2001

"虚构"的现代性解读,论文,小说选刊,2001

时间之马,论文,小说选刊,2001
          "渗延"困境,论文,小说选刊,2001

走出非法之路,论文,小说选刊,2001

切入与回旋,论文,小说选刊,2001

无边的空间,论文,小说选刊,2001

重组与虚构,论文,小说选刊,2001

小说:书写经验的优越文体,论文,《当代作家评论》第1期,2001

沉沦与飞--从形而下走向形而上,论文,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第2期,2002
          “介入隐退,论文,小说选刊,2002

摇摆,论文,小说选刊,2002

论近二十年来文学中的流浪情结,论文,文学评论第7期,2002

曲线:情节运行的动力,论文,小说选刊,2002

小说与押韵
论文,小说选刊,2002

人物的游移
论文,小说选刊,2002

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论文,《当代作家评论》第9期,2002

现代情感的古典诠释,论文,《中国读书评论》第12期,2002

布局(一),论文,小说选刊,2002

布局(二),论文,小说选刊,2002

环形与交错,论文,小说选刊,2002

危机与阻迟,论文,小说选刊,2002

风景的意义,论文,小说选刊,2002

曹文轩文集(9卷),作家出版社,2003

重说历史——在真实与与虚构之间,论文,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2003

故弄玄虚——对一个成语的解读,论文,中华读书报,924日,2003

质疑大文化批评,论文,天涯第5期,2003

一位古典风格的现代主义者,论文,《中国儿童文化》,2004

质疑大文化批评,论文,新华文摘,第2期,2004

安徒生与中国文学,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3期,2005

写天地之大美,论文,新华文摘,第10期,2005

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论文,江南,2006

关于邵燕君,随笔,南方文坛第1期,2006

《朗读者》序,论文,译林出版社,2006

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论文,粤海风第3期,2006

为人类构筑良好的人性基础,论文,文艺争鸣第3期,2006

将小说放置在文学的天空下,论文,中华读书报,1122日,2006

《小说鉴赏》序,论文,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将文学放置在文学的天空下,论文,《名作欣赏》第1期,2007

关于文学的教育意义,论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无望的马贡多——读《百年孤独》,论文,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

因水而生,论文,《中华读书报》917日,2007

进入现代形态——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论文,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

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论文,《黄河文学》,2007

《草房子》写作札记,论文,《江南》,2008

李云雷这个人,随笔,《南方文坛》,2008
          “左岸书系序,论文,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4、文学作品
古老的围墙,长篇小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

云雾中的古堡,短篇小说集,重庆出版社,1986

哑牛,短篇小说集,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

暮色笼罩的祠堂,短篇小说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

忧郁的田园,短篇小说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

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绿色的栅栏,短篇小说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红帆,短篇小说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台湾民生报社,1994

红葫芦,短篇小说集,台湾民生报社,1994

埋在雪下的小屋,长篇小说,台湾国际少年村,1994

少年,散文集,台湾民生报社,1996

蔷薇谷,短篇小说集,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

三角地,短篇小说集,台湾民生报社,1997

草房子,长篇小说,江苏少儿出版社,1997

红瓦,长篇小说,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

大水,短篇小说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草房子,长篇小说,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98

追随永恒,散文随笔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根鸟,长篇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红瓦房,长篇小说,台湾小鲁出版社,2000

红瓦黑瓦,长篇小说,韩文版,2001

草房子,长篇小说,日文版,2002

白栅栏,短篇小说集,台湾民生社,2002

忧郁的田园,短篇小说集,台湾印刻出版公司       2002

甜橙树,短篇小说集,台湾民生社,2002

细米,长篇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草房子,长篇小说,韩文版,2004

与王同行,散文随笔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天瓢,长篇小说,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8卷),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青铜葵花,长篇小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红葫芦,短篇小说集,韩文版,2005

梦的花纹,长篇小说,韩文版,2005

草房子,长篇小说,英文版,2005

曹文轩精选集,作品集,新世界出版社,2005

曹文轩自选集,作品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青铜葵花,长篇小说,台湾天卫出版公司,2005

稻香渡,长篇小说,台湾民生报社,2006

曹文轩经典作品,作品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阿雏,短篇小说集,接力出版社,2006

曹文轩经典作品
作品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6

青铜葵花,长篇小说,韩文版,2007

天瓢,长篇小说,韩文版,2007

大王书·黄琉璃,长篇小说,接力出版社,2007

大王书·红纱灯,长篇小说,接力出版社,2008

细米,长篇小说,韩文版,2007

15、获奖情况
19852月,牛桩(小说),北京市文学作品评奖优秀作品奖;
19884 ,再见了,我的小星星(小说),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19885月,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专著),北京大学首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98810月,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专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届文学评论科研奖;
198811月,儿童文学观念的更新(论文),首次全国儿童文学理论评奖优秀论文奖;
198811月,白栅栏(电影剧本),全国儿童故事片剧本征文评奖三等奖;
19902月,阿雏(小说),北京市文学作品征集评奖优秀作品奖;
199212月,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第三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
19932 ,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儿童文学作品集评奖一等奖;
199212月,田螺(小说),海峡两岸少年小说征文优等奖;
199311月,蓝花(小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19952月,红葫芦(短篇小说集),中国时报一九九四年度十大童书奖;
19952 ,红葫芦(短篇小说集),获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短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
19952月,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获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
19982 ,三角地(中短篇小说), 获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19982月,草房子,(长篇小说),获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19988 ,草房子(长篇小说),第九届冰心文学奖大奖;
199910月,草房子(长篇小说),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199910月,红瓦(长篇小说),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二等奖;
199910月,草房子(电影),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奖;
19996 ,草房子(电影),第八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编剧奖;
20005 ,草房子(长篇小说),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005 ,草房子(长篇小说),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小说类金奖;
2000年,草房子(电影),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2000年,草房子(电影),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
2000 ,红瓦(长篇小说),北京市文学艺术奖;
20013月,红瓦房(长篇小说),获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200110月,《人类生存状态的一致性——关于电影应关注何种存在层面的思考》获第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1 ,红瓦(韩文版12)(长篇小说),韩国《中央日报》等评选2001年度十本好书
20029月,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专著),北京大学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一等奖;
2002,合著《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获中国出版协会颁发的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200310根鸟(长篇小说),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佳作奖;
200312月,合著《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20042 中国安徒生奖 CBBY
20044被授予北京市2004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2004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
2004,《近二十年来文学中的流浪情结研究》获北京市文联颁发的北京市第二届文艺评论奖;
20045安徒生提名奖 iBbY
20049月,北京大学20032004学年度教学优秀奖;
200410,《细米》(长篇小说),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国儿童文学奖;
200412,《细米》(长篇小说),在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活动中获荣誉奖
200412,获北京第二届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200412,《重逢大师》(学术随笔),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佳作奖;
200512,《青铜葵花》(长篇小说),《中国时报》2005年十大好书;
20063《青铜葵花》(长篇小说),获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
20059月,本人参与完成的中国当代文学专业课程建设和研究生培养项目被评为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9月,本人参与完成的中国当代文学专业课程建设和研究生培养项目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2005
,本人主持的中国当代文学被评为北京大学精品课程;
2005 本人参与的中国当代文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 本人参与的中国当代文学被评为国家优秀精品课程;
2007年,《青铜葵花》(长篇小说),获江苏省精品图书奖;
2007年,《草房子》(长篇小说),获凤凰传媒集团2006年度畅销书奖;
2007年,《稻香渡》(长篇小说)获台湾好书大家读”2006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
20079月,《青铜葵花》(长篇小说),第十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
200710月,《青铜葵花》(长篇小说),中国政府奖
200712月,《青铜葵花》(长篇小说),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优秀儿童文学奖;
200812月,《大王书·黄琉璃》(长篇小说),中国图书奖。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3:13:52 | 只看该作者
陈晓明

个人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2 月生,福建光泽县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1978年春上大学(77级),后读研究生(1983年),期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职业。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十多年。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2003年起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

国外访学经历主要有:1995年至1998年先后在英国高级人文研究中心(IAHS),英国爱丁堡大学东亚系(Edinburgh University),荷兰莱顿国际亚洲研究院(IIAS),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Ruhr-University of Bochum)等地做访问研究和讲学。


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0871
专业领域
1,中国现当代文学,2,后现代文化理论
担任过的课程
1,中国当代文学史,2,中国先锋文学研究,3,解构主义理论导读,4,现代性理论导读,5,现代主义与先锋派理论导读,6,当代小说经典文本分析。

科研项目
近年主要承担项目有: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规划基金项目成果”。项目名称:“解构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项目批准号:05JA750.11—44001。已经完成结项。
2,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名称:“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时限:2007-2009年。正在完成中。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称:“感性解放感性解放的现代审美潮流——对艺术革命后果的美学阐释”,时限:2008年——2011年。


获奖
2003年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评论家奖,2007年获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等若干。



著述
专著与论集

  一、著作:


1、《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5 月,23

万字。2004年,广西师大出版社,修订再版,38万字。
2、《本文的审美结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月,27万字。
3、《解构的踪迹:话语、历史与主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9 月,23万字。
4、《剩余的想象--九十年代的文学叙事与文化危机》--华艺出版社,1997年 7月,29万字。
5、《仿真的年代》,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8万字。
6、《文化超越》,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18万字。
7、《移动的边界――多元文化与欲望表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9万字。
8、《后现代的间隙》,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8万字。
9、《陈晓明小说评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26万字。
10、《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6月,40万字。获得首届2002年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评论家奖。
11、《无望的叛逆——从现代主义到后—后结构主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35万字。
12,《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主持并撰写部分章节。44万字。
13、《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在中国》(与杨鹏合作),首都师大出版社,2002年12月,31.5万字。
14,《思亦邪》(短论集),山东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
15,《批评的旷野》,花城出版社,2006年。
16,《不死的“纯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26万字。
17,《现代性的幻象》,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32万字。
18,《德里达的底线——解构的要义与新人文学的到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58万字。
18,《审美的激变》,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25万字。

编著
    1、编选《中国先锋小说精选》,《中国新写实小说精选》,

《中国女性小说精选》,《中国城市小说精选》,

《中国新本土小说精选》,《中国超情感小说精选》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1994年,1995年出版。

      2、主编“晚生代丛书”(10卷,华艺出版社,1995年,1996年) ,
“中国女性文学”丛书(10卷,华艺出版社,1995年,1996年)等。

论文
* 1、《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向何处去?》

——《福建论坛》,1985年第3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9期全文转载,第22—26页,12000字
* 2、《作家群与读者群的文化反应》

——《文学评论》,1986年第2期,第57—63页,12000字。
    3、《觉醒与蜕变》

——《学习与探索》,1986年,第5期,第4—10页,10000字
* 4、《文化冲突与文学张力》

——《当代文艺探索》,1986年第6期,第4—10页,16000字。
   * 5、《自然美发现的历史透视》

——《美学新潮》,1986年第2期,第123—145页,18000字。
    6、《论文学视界——文学的文化形态学研究》

——《当代文艺思潮》,1987年,第3期,第88—95页,14000字。
    7、《文学的苦闷》,《当代文艺探索》,1986年,第2期,3500字。
    8、《论象征的审美特性》

——《美学新潮》,1987年第3期,第42—61页,14000字。
    9、《复调和声的二元变奏——论<金牧场>》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5期,第16—22页,10000字。
    10、《超越粗陋理性》

——《上海文论》, 1987年第5期,第67—73页,13000字。
    11、《论艺术表现的个体敏感性》

——《艺术广角》,1987年第6期,第3—10页,14000字。
    12、《理解的艰难》

——《文学研究参考》,1988年第3期,第22—25页,5000字。
    13、《在现代精神边缘的选择》

——《文学自由谈》,1988年第2期,7500字。
    14、《悟性的空间》

——《文学评论》,1988年第3期,第162—165页,8000字。
    15、《论文学本文的语义蕴涵》

——《艺术广角》,1988年第5期,第17—26页,15000字。
* 16、《幽暗国度里的光明——论文学作品的深度性》

——《花城》,1989年第4期,第192—206页,23000字。
    17、《文学:向着亚文化形态开放》、《百花洲》、1989年第2期,3000字。
    *18、《边缘的萎缩:从现代到后现代》

——《艺术广角》,1989年第2期,第4—10页,12000字
* 19、《拆除深度模式》

——《文艺研究》,1989年第2期,第32—41页,14000字。
    20、《无边的存在:小说语言的临界叙述》

——《人民文学》,1989年第3期。
    21、《理论的赎罪》

——《文艺报》,1989年5月12日,4000字。
    22、《文学的巴比伦塔已经倒塌》

——《文学自由谈》,1989年第2期,7000字。
* 23、《现代主义意识的实验性催化》

——《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3期,第13—20页,第4期,第18—24页,24000

字。
* 24、《后新潮小说的叙述变奏》

——《上海文学》,1989年第7期,第66—73页,14000字。
    25、《先锋派与文明解体》(与靳大成等合作)

——《上海文学》,1989年第5期,第65—72页,15000字。
    26、《苦闷的文学》(与程麻、李洁非等合作)

——《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3期,18000字。
    27、《城市与乡村的冲突》

——《当代电影》,1988年第 期。
    28、《王朔电影:亚文化的象征》

——《中国电影报》,1988年 月 日。
    29、《无法拒绝的存在——论王朔》

——《文化春秋》,1989年第6期,第63—67页,8000字。
    30、《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先锋小说》(与王宁合作)

——《人民文学》, 1989年第6期,第107—112页,10000字。
    31、《宗教衰落之后:艺术的命运》

——《电影艺术》,1989年第12期,第20—26页(另至第54页),13000字。
    32、《倾斜与变奏:王朔电影的都市二重奏》

——《光明日报》,1989年11月9日,5500字。
    33、《无望的超越:从深度到本文》(获《福建文学》优秀评论奖)

——《福建文学》,1990年第1期,10000字。
* 34、《冒险的迁徙:后新潮小说的叙事转换》

——《艺术广角》,1990年第3期,第4—12页,14000字。
* 35、《折除在场:德里达的解构策略》

——《当代电影》,1990年第5期,第37—52页,25000字。
    36、《道德轴心的破裂》

——《电影艺术》,1990年第6期,6000字。
* 37、《暴力与游戏:无主体的话语》

——《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1期,第47—62页,24000字。
* 38、《历史颓败的寓言——先锋小说的后历史主义倾向》

——《钟山》,1991年第3期,第144—156页,20000字。
   *39、《无底的游戏:论解构》

——《艺术广角》,1991年第3期,第21—29页,14000字。
* 40、《最后的仪式——先锋派的历史及其评估》

——《文学评论》,1991年第5期,第128—141页,19800字。
    41、《反神话与神话写作》

——《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5期,第105—111页,11000字。
   42、《诡秘的南方——论南方的先锋派》

——《福建文学》,1991年第5期,第105—110页,11000字。
    43、《生存之境:文学价值论》,

——《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3期,5000字。
    44、《末路寻踪:都市与历史》

——《花城》,1991年第5期,10000字。
    45、《反抗与逃避:先锋文学的女性意识》

——《文论月刊》,1991年第11期,9000字。
    46、《折解神话:回到真实的生活深处》

——《福建文学》,1991年第12期,12000字。
    47、《文学史杰作》(香港),《大公报》1991年 月 日,3500字。
    48、《在野性与强力的后面》,《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5期。
    49、《琼瑶、三毛与大陆的精英文化》(台湾)

——《中国论坛》,总第368期,月刊第7期
* 50、《旧梦难圆——大陆八O年代文化论争》

——总第369期,月刊号,第8期(91年)
    51、《寻根的谬误》

——同上,总第370期,月刊号,第9期(91年)
    52、《走出低谷——大陆的先锋小说》

——同上,总第371期,月刊号,第10期(91年)
    53、《西学化与国学化》

——同上,总第372期,月刊号,第11期(91年)
    54、《文化救赎》

——同上,总第373期,月刊号,第12期(91年)
    *55、《颠倒等级与先锋小说的叙事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第1期,第60-70页,20000字。
   56、《语言的迷津》

——《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1期,14000字。
    57、《解构的界线》

——《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第1期,第98-105页,13000字。
    58、《漫谈刘震云的小说》

——《文艺争鸣》,1992年第1期。
    59、《知识的增长与批评的权威性》

——《文学评论家》,1992年第3期,3000字。
* 60、《新时期的终结与九十年代的新课题》

——《文汇报》,1992年7月 日,4500字。
    61、《小说的困难:回到生活深处》(获全国“三连冠”“文艺短论”二等
奖)

——《工人日报》,1992年6月 日,3500字。
    62、《难能的小说》

——《钟山》,1992年第4期。
    63、《后悲剧风格—<风琴读解>》

——《文学自由谈》,1992年第2期。
    *64、《理论话语:从容启示的时代》

——《艺术广角》,1992年第4期,14000字。
* 65、《胜过父法:绝望的心理自传》

——《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4期,12000字。
   *66、《空缺与重复:格非的叙事策略》

——《当代作用评论》,1992年第5期,17000字。
    67、《挽歌悠唱—评刘心武<风过耳>》

——同上,第6期,第12000字。
* 68、《常规与变异——当前小说形势与流变》

——《文艺研究》,1992年第6期,16000字
    69、《终止逃避》

——《文学自由谈》,1992年第4期,4000字。
* 70、《永无归期的流放》

——《小说评论》,1992年第6期,14500字。
* 71、《抒情的时代》

——《上海文学》,1992年第11期,17000字。
    *72、《无望的救赎:从形式到历史》

——《花城》,1992年第6期,22000字。
    73、《彷徨与蜕变:1991年中国大陆文学形势透视》(台湾)

——《文化论评》(三民出版社),1992年10月,17000字。
    74、《文化记忆与历史叙事》(香港)

——《现代艺术思潮》,1992年第2期,6000字
    75、《历史转型时期的文化模仿》

——(台湾)《中国论坛》,总第374期,月刊号,第13期(92年)
    76、《大陆的后现代主义》

——《中国论坛》,总第375期,月刊号,第14期(92年)
* 77、《悖离与超越——再论大陆的后现代主义》

——《中国论坛》,总第376期,月刊号,第15期(92年)
    78、《保守性与合法化》

——《中国论坛》,总第377期,月刊号,第16期(92年)
    79、《灰蓝色与失语证——时代的情感记忆》

——《中国论坛》总第378期,月刊号,第17期(92年)
    80、《王朔现象与大陆的民间社会》

——《中国论坛》总第379期,月刊号,第18期(92年)
* 81、《文革记忆:永久的文化幽灵》

——《中国论坛》总第380期,月刊号,第19期(92年)
    82、《重唱革命歌曲》

——《中国论坛》总第381期,月刊号,第20期(92年)
    *83、《写作与政治:第三世界文化的历史境遇》

——《中国论坛》总第382期,月刊号,第21期(92年)
    84、《传统文化在商业社会中的命运》

——《中国论坛》总第383期,月刊号,第22期
    85、《新情感的危机》

——《中国论坛》总第384期,月刊号,第23期
    86、《走向体育神话的时代》

——《中国论坛》总第385期,月刊号,第24期
    87、《重返乌托邦》

——《文学自由谈》 1993,第3期,
    88、《后殖民文化的倾诉>

——《中国文化报》1993年4月.
    89、《为"后"一辩》

——《文论报》1993,8月.
   *90、《主体与幻想之物》

——《钟山》,1993年第1 期,25000字。
    91、《中国当代文化的双重语境》

——《文艺研究》,1993年第1期,4500字。
    92、《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

《钟山》1993年,第1期,3000字。
    93、《王朔漫论》

——《文艺争鸣》,1993年第1期,4500字。
* 94、《历史转型与后现代的兴起》

——《花城》,1993年第2期,25000字。
    *95、《破裂与见征:新情感的变迁与危机》

——《作家》,1993年第 期,16000字。
* 96、《反抗危机:新写实论》

——《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20000字。
    97、《精神与欲望:都市末世学》,吴滨《重叠影象》跋,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3年6月,6000字
    98、《临界叙述:先锋小说的语言经验》 15000字
* 99、《文化溃败时代的馈赠》

--《艺术广角》,1993年第3期,14000字
    100、 《欲望如水:女性的神话》
            --《钟山》,1993,第4期,9500字.
    101、 《商业时代的窘迫神话》
           --《文艺报》,1993年8月日.5000字
    102、《先锋派:当代性与开放性》
          --《文论报》,1993年10月日.字.
    103、 《后文化现象与知识分子的两栖心态》
           --《作家》,1993年第8期,14000字(与孙津等合作).
* 104、 《文化拼贴的时代》
           --《文艺争鸣》,1993年第5期,11000字.
    105、《城市守望者》
         --《新生界》,1993年第4期,4000字.
    106、《孙甘露:绝对的写作》,

--孙甘露小说集《访问梦境》·跋。
    107、《文化颓败者的狂舞》
           --《钟山》,1993年第6期,25000字(与张颐武等合作)
    108、《东方主义与后殖民文化》
           --《钟山》,1994年第1期,26000字(与朱伟等合作).
    109、《拆解娱乐》,
           --《上海文化》,1994年第1期,5000字.
    110、 《废都滋味》,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12万字(与李书磊等合作).
    111、《1991年军旅文学研究述评》

--《1993年文学研究年鉴》,9000字.
    112、《1992年长篇小说概观》

--《1993年文学研究年鉴》,9000字
* 113、 《填平鸿沟,划清界限》
            --《文艺研究》,1994年第1期,19000字.
* 114、《反激进: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境遇》,

--《东方》1994年第1期。 10000字。
   115、 《后东方视点:穿透历史表象》

--《文艺争鸣》1994年第2 期,8000字。
    116、 《后现代:文化扩张与文化错位》,

--《上海文学》1994年第3 期,14000字(对话,主持“批评家俱乐部”)。
* 117、 《文化控制与文化大众》,

--《钟山》1994年第2期,22000字。(对话,主持“新十批判书”)。
* 118、 《废墟上的狂欢节》,

--《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15000字。
* 119、《表象崇拜:分享剩余意义的叙事法则》,

--《今日先锋》1994年第3期17000字。
    120、 《对文学说话》,《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第2期,7000字。
* 121、 《勉强的解放:后新时期女性小说概论》
            ----《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第 3 期,18000字。
* 122、 《表象与状态:后新时期城市小说概论》,

--《文艺争鸣》1994年第4 期17000字。
    123、《语言神话的破损与重建:1979年以来的中国叙事文学》

--《奥莱特·历史档案》,1994年出版,18000字。
    124、《消费时代的文化走势》,

--《中国文化报》1994年1 月 日,6000字。
    125、 《生命之轻与文学之重》,

--《中国作家》1994年第3 期(与徐小斌合作)。
    126、 《后现代:精英与大众的混战》,

--《东方》1994年第3期,第81- 86页,5000字。
* 127、 《过渡性状态:后当代叙事倾向》,

---《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第 5期,第74 -82页,16000字。
    128、《历史布景与个人记忆》,

--《文艺争呜》,1994年第4期,10000字。
    *129、 《人文关怀:一种知识与叙事》,

--《上海文化》,1994年第4期,5000字。
    130、《众声喧哗:走向文化部落的时代》,

--《原道》,1994年第1期,9000字。
    131、《彻底的倾诉:在生活的尽头》,

--《作家》,1994年第11期,3000字。
    132、 《陈染论》,

--《小说评论》,1996年第5期,12000字。
    133、 《守望与越位:1993年长篇小说概观》,

--《小说评论》1994年第4期。13000字。
    134、 《先锋的岐途》,《大家》,1994年第2期。5500字。
    135、 《阅读的胜利:被拖着走的文学》,

--《中华读书报》,1994年7月日,3500字。
    136、 《又见棕榈:无根的迷惘》,

--序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8000字。
* 137、 《超越情感:欲望化的叙事法则》,

--《花城》,1995年第 1期,20000 字。
    138、 《生动的空想:特定时期的精神轮廓》

--《大家》,1995年第 2期字,6000字。
    139、 《爱欲、自我与诗性的跨越》,同上,2800字。
* 140、 《语言与欲望:后本土小说论》,

--《作家》,1995年第7 期。21000字。
    *141、《晚生代与九十年代的文学流向》,

--《山花》1995年第1 期,7000字。
    142、《只有一个张承志》,《文论报》,1995年7 月。6000字。
    143、《怀旧的年代:1994年的精神症候学》,

--《上海文化》,1995年第3期。
    144、 《真实的迷失: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历史与现状》,

《湖南文学》1995年第6 期,12000字。
    145、 《面对生活现场的叙事--何顿小说论略》,

--《山花》,1995年。5000字。
    146、 《意外的合谋:精英与大众殊途同归的重叠影像》,

--《今天》,1995年。
* 147、 《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

--《二十一世纪》(香港),1997年第3 期,12000字。
* 148、 《九十年代:文学怎样面对现实说话》,

--《北京文学》,1997年,第4 期,26000字。
* 149、 《先锋派之后:九十的年代的文学流向》,

--《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第3期,28000字。
    150、 《文本研究:想象的精神飞地》,

--《大家》,1997年第2 期,11000字。
    151、 《批评的位置》,《作家》,1997年第4 期,8000字。
    *152、 《想象的位置:回归传统的意义》,

--《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3 期,14000字。
    *153、 《晚生代与大陆九十年代文学流向》,

--香港《明报》(月刊),1997年,第8 期,5000字。
* 154、 《历史的误置:关于中国后现代文化及其理论研究的再思考》,

--《文艺争鸣》,1997年 ,第4 期,16000字,第24-34页。
    154、 《文化想象的间隙》(与刘康对话),

--《作家》,1997年第1 期,15000字。
* 155、 《假想的出路:评第三种批评》,

--《文论报》,1997年8 月,5000字。
    156、 《中国大陆的后现代文化》(长篇对话,与王岳川、王一川等合作),

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第2 期,10万字。

本人承担部分约22000字。
    156,《在创新悬置的文化身份》,《天涯》,1997年第6期。
* 157、《寄生与颠覆:中国当代新电影的叙事法则》,

--香港,《二十一世纪》,1998年第?期,11000字。
    158、《先锋小说派及其发展》,

--《中华文学通史》,第九卷,华艺出版社,1997年。11000字。
159、《中国大陆的后现代主义现象阐释》
     ------香港,《民报月刊》,1998年,第3期。
   160、《后东方视点与当代中国文化分析》
         ------《后殖民理论与文化认同》,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张京媛主编。
    161、《后现代主义与大陆文化理论研究》
         ------《当代中国批评话语》,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1998,张旭东主编
*162、《绝对现实主义的崛起》,《南方文坛》,1998年,第3期。
*163、《仿真与审美转换》,《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1期,25000字。
164、《语言的极地》,《当代作家评论》,同上,8000字。
165、《无望的倾诉——评林白<说吧房间>》,《南方文坛》,1998年,第1期。
*166、《现代主义的兴起与文学的多元化》,《共和国文学五十年》,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9,357-416页,46000字。
*167,《历史终结之后:九十年代文学虚构的危机》,《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19800字。
*168,《异类的尖叫》,《大家》,1999年第5期,23000字。
169,《又见三剑客》,《南方文坛》,2000年,第2期,8000字。
170,《批评旷野里的精神之树――评程文超》,《南方文坛》,2000,3,8800字。
171,《跨越红土地――评熊正良的小说艺术》,同上,2000年,第4期,9500字。
*172,《文化研究:后-后结构主义的兴起》,《文化研究》,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第1期,第1-42页,36000字。(获文学所第二届2001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173,《语词写作与修辞的乌托邦》,《九十年代诗歌备忘录》,2000年,19000字。人

民文学出版社。
174,《分裂的力量――评电影<月蚀>》,《电影学院学报》,2000年。
*175,《经典的危机》,《山花》,2000年,第5期,7800字。
176,《解构男人或语言的妄想症――评海男的<男人传>》,《大家》,2000年第3期,
       3500字。
177,《暧昧的身份认同――评林白的<玻璃虫>》,2000年第1期,3500字。
178,《关于九十年代先锋派变异的思考》,《文艺研究》,2000年,第6期,5500字。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
*179,《文化研究与政治上正确》,《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5500字。
    *181,《从现代主义到没有主义》,《21世纪》(香港),2000,12,第33-39页。12000字。
*182,《记忆的抹去与解脱――评铁凝》,《读书》,2001年,第3期。
183;《怀着知识的记忆创新》,《南方文坛》,2001年,第5期,29-33,9000字。
*184,《无根的苦难:超越非历史化的困境》,《文学评论》,2001,第5期,第72-79页,15000字。
185,《媒体批评》,《南方文坛》,2001,3,5000字。
186,《文人格调,文人何为?》《南方文坛》,2001年,第6期,8000字。
187,《逃跑的童话――评杨映川》,《南方文坛》,2002年,第1期,8000字。
188,《在现实主义侧面》,《特区文学》,2001年第6期,5000字。
*189,《现代性与文学的历史化――当代中国文学变革的思想背景阐释》,《山花》,2002年,第1期,20000字。
*190,《挪用、反抗与重构――当代文学与消费社会的审美关联》,《文艺研究》,2002年第3期,第4-16页。(头条,17500字)
*191,《个人记忆与历史的客观化》,《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3期,16500字。
192,《无法深化的自我与现实――近期小说的审美意识流向》,《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第17-24页,15000字,
*193,《消费社会中的文学叙事》,《大家》(云南),2002年第4期,18000字。
*194,《道德可以拯救文学吗?》,《长城》(河北),2002年第4期,19500字。
195,《执着不变的李锐》,《中华读书报》,(北京),2002年5月29日,第11版。
196,《专业化小说的可能性》,《南方文坛》,2002年第3期。
197,《无法深化的自我与现实》,《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第17-24页,
        14000字。
*198,《方法论的焦虑——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文艺争鸣》,2002年第5期。
199,《历史在别处》,《人民日报》,2002年。
200,《走进历史深处――序路文彬<想象与演绎>》,《珠海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201,《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第95-106页,19000字。
202,《理想主义年华的绝唱》,《南方文坛》,2002年,第5期。
*203,《重建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规范》,《南方文坛》,2003年第1期。
*2004,《文学的消失或幽灵化》,《记忆》(创刊号),2002年。
2005,《时尚化写作》,《文艺报》,2002年8月。
2006,《摄影文学的先锋性》,《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2年,9月。
207,《历史“回潮”或者在别处》,《长城》,2002年第6期。18500字。
208,《重返现代性氛围》,《长城》,2003年第1期,18000字。
209,《恢复个人的真实记忆》,《文艺报》,2003年1月7日。
*210,《现代性有什么错》,《长城》,2003年第2期,21000字。
211,《后现代对现代性的反拨》,《文学自由谈》,2003年第1期。
212,《在爱欲的尽头》,《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3期。
*213,《给文学招魂:差异性自由》,《南方文坛》,2003年第2期。
214,《在平淡无奇中坚韧地存在》,《长城》,2003年第3期,18500字。
215,《反SARS的解构历程》,《长城》,2003年第4期,19800字。
216,《文学批评与大众媒体的关系》,《杭州师院学报》,2003年第4期,7000字。
*217,《德里达拒绝历史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4期。11500字。
219,《碑,瘤子与乱伦后的谋杀》,《长城》,2003年第5期,22000字。
220,《本土性与后现代的鬼火》,《文艺报》,2004年,3月
*221,《在底层眺望纯文学》,《长城》,2004年第1期,17000字。
*222,《现代性:后现代的残羹还是补药?》,《上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连载,21000字。《新华文摘》,2004年第18期转载。
*223,《断裂后的接轨:对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文艺研究》,2004年第1期,7000字。
224,《归乡的文学与文字》,《长城》,2004年,第2期。15000字。
225,《异质性书写与文字之力》,《长城》,2004年,第3期。14000字。
*226,《破解整体性——长篇小说变的历史变形记》,《文艺研究》,2004年第4期,14000字。
227.《现代性与后现代的缠绕及其出路》,《辽宁大学学报》,2004,1,14000字。
228,《市场的能动性与多样性》,《文艺争鸣》,2004年,第4期,6000字。
229,《柏杨世俗批判的现代性意义》,《柏杨论学术讨论文集》,台湾远流,2004。
230,《生态主义:穿不过现代性视角》,《长城》,2004年,第4期,16000字。
*231,《“胜过”现实的写作:王蒙创作与现实的关系》,《河北学刊》,2004年第5期,第128 —133页,14000字。
232,《永远的舞者——重新解读梁晓声》,《艺术评论》(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第8期,第74—78页,8000字。
*233,《理论的终结与批评的开始》,《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234,《极端境遇与“新人民性”——张平小说的思想与艺术特征》,《南方文坛》,2004年第6期即出。
235,《审美的童话时代》,《长城》,2004年第5期,14000字。
*236,《张艺谋的还童术》,《读书》,2004年第10期,6500字。
237,《墓地写作与乡土的后现代性》,《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38,《柏杨世俗批判的现代性意义》,《杭州师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39,《本源的缺乏——论德里达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的关系》,《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3000字。
*240, 《不说,写作和飞翔——论林白的写作经验及意味》,《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1期。15000字。
*241,《论德里达的“补充”概念》,《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1期。18000字。
242,《现代性视野中的当代文学史的分期与历史观》,《长江学术》,2005年第4期。10000字。
*243, 《德里达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解构——解构现象学中的历史性问题》,《理论前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辑。24000字。
*244,《现代性之隐忧与多样性方案》,《海南师院学报》,2005年第1期,22000字。
*245,《通过记忆和文本的幽灵存活——德里达与中国》,《文艺争鸣》,2005年第1期。14000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246,《小叙事与剩余的文学性》,《文艺争鸣》,2005年第1期。
247,《超过图像霸权的文学书写》,《20世纪中国文化地图》,2004年5月,第25—34页。
*248,《人民性与审美的脱身术》,《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第112—120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249,《身体穿过历史现场》,《南方文坛》,2005年第4期,8000字。
250,《乡土叙事的终结——评贾平凹的<秦腔>》,《文艺争鸣》,2005年第6期,11000字。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251,《“内在视野”与重建思想史》,《文艺争鸣》,2005年第2期。
252,《历史“扭结”中的十七年小说》,《文艺争鸣》,2005年第4期。
253,《后革命的博弈——<女同志>中的权力与力比多的辩证法》,《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6期,11000字。
*254,《鬼影底下的历史虚空——对抗战文学的反思》,《南方文坛》,2006年第1期,15000字。
*255,《“憎恨学派”或后左翼的新生》,《当代文坛》,2006年,第1期,10000字。
*256,《身体的诡计:当下与历史的合谋》,《长城》,2006年,第1期,16000字。
*257,《城市文学:无法现身的“他者”》,《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21000字。
258,《理论的记忆与踪迹》,《长江学术》(武汉),2006年第1期,第140-146页。
*259,《批评的溃败与未来的前景》,《长城》,2006年,第2期,18000字。
*260,《文学性:令人困扰的幽灵》,《长城》,2006年,第3期,15000字。
*261,《理论的越界与转向》,《文艺争鸣》,2006年第2期,19000字。
*262,《“疯狂”中的思想交锋——德里达对福科的“疯狂史”的批判解构的疯狂》,《学术月刊》,2006年第3期,14000字。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
*263,《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论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3期,18000字。《新华文摘》,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
*264,《文学:一种奇怪建制?》,《当代文坛》,2006年,第3期,7000字。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 期转载。
*265,《文学的类型、法律与女人——论德里达的文学观》,《当代文坛》,2006年第5期。9000字。
*266,《文学,在法的前面——解析德里达关于文学与法的观点》,《杭州师院学报》,2006年第4期,13000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6期转摘。
*267,《战后法国思想冲突与解构主义兴起的知识谱系》,《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23000字。《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CUAA)转摘,2006年第6期。
*268,《虚构的圈套与诡秘的体验》,《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1期,18000字。
269,《2006年文学关键词》(主持和撰写部分),《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第44-49页。人大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第4-10页。
*270,《论棋王——唯物论意义的阐释或寻根的歧义》,《文艺争鸣》,2007年第4期,第128=142页。
*271,《论罂粟之家——苏童创作的历史感与美学意味》,《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第106-118页。
*272,《被劫持的文学性——德里达关于“残酷”文学性的论述》,《南方文坛》,2007年,第2期,第24—29页。人大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6期,第3—9页。
*273,《无底的游戏与新的肯定性——对德里达<人文科学话语的结构、符号与游戏>的解读》,《燕赵学术》,2007年春之卷(创刊号),第80-90页。
*274,《解构的伦理面向:德里达与列维纳斯》,《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第146-153页。
*275,《小说的真相与谋杀小说》,《大家》(云南),2007年,第3期,第129—139页。
*276,《身份政治与隐含的压抑视角——王安忆<新加坡人>分析》,《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3期。
*277,《论呼喊与细雨》,《文艺争鸣》,2007年第8期,第117-132页。21000字。
*278,《向死而生的当代文学》,《长城》,2007年第4期,第117—131页。18500字。
*279,《身体的荒诞诡计》,《现代中国》第九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201-217,15500字。
*280,《在不可能性中给予宽恕》,《大家》,2007年第3期,第46—51页。11000字。
*281,《“药”的文字游戏与解构的修辞学——论德里达的<柏拉图的药>》,《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第50—61页,17000字。
*282,《他引来鬼火,他横扫一切——阎连科论》,《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5期,第62-69页,13000字。
*283,《遗忘与召回:现代传统与当代作家》,《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6期,第4-27页,28000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08年第1期,第97-116页。
*284,《现代性与当代文学史叙述》,《文艺争鸣》,2007年第11期,第63-72页。
*285,《重论德里达的后现代意义及其转向》,《学术月刊》,2007年第12期,第14-27页,26000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2008年第5期, 第62-76页。
*286,《<讲话>的方向与当代文学的断裂性革命》,《文艺争鸣》,2007年第12期,第65-78页,16000字。
*287,《在绝境中思考法律与正义——论德里达关于法律的解构思想》,《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杭州),2008年第1期,第55-66页,18000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全文转载,2008年第5期,第26-36页。
*288,《友爱、敌意与他者的单一性——论德里达的“幻影朋友之回归”》,《上海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161-169页,17000字。
289,《电影与文学的情欲大战》,《名作欣赏》,2008年第1期。
*290, 《革命与抚慰:现代性激进化中的农村叙事——重论五六十年代小说中的农村题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9000字,第1-10页。《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08年第105-116页。
291,《在终结的命运中拓路——2007年小说的多向态势》,《山花》,2008年第5期,11000字,第134-145页。
292,《给青春中国以激情——评徐坤的奥运小说<八月狂想曲>》,《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293,《博尔赫斯:帕慕克的“文学父亲”?——兼谈当代小说的绝境拓路》,《中华读书报》,2008年5月25日。
294,《我对文学批评的理解》,《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6期。
*295,《重论现实主义理论源流及其斗争》, 《文艺争鸣》, 2008年第11期,19500字。
296,《开放中的融合:三十年来的中国理论批评》,《文艺研究》,2008年第12期,4000字。
297,《<从战争中走来>:抵达历史的正义》,《文艺争鸣》,2008年第12期,4500字。
*298,《“没落”的不朽事业——白先勇小说的审美现代性》,《文艺研究》,2009年第2期,17500字。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3:14:43 | 只看该作者
钱理群

个人简介

钱理群,1939年生于重庆。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8年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0年毕业。在贵州安顺卫生学校和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师十八年。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研究生班,师从王瑶、严家炎二位导师,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2年退休。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周作人论》、《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等。退休后,开始转向现代民间思想史的研究,写有《拒绝遗忘:“1957年学”研究笔记》等专著。同时关心中小学教育,地方文化研究与青年志愿者运动,写有《语文教育门外谈》等专著和《追寻生存之根——我的退思录》等思想随笔,主编有《新语文读本》、《贵州读本》等读物。2007年又出版了《我的精神自传》。



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0871


专著与论集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专著,与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合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8月版,665页,47万字。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版。
2,《心灵的探寻》(专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7 月初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再版。320页,25万字。
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论文集,与黄子平、陈平原合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9 月版,128页,8万字。200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将本书和《漫说文化》合编为《二十世纪三人谈。漫说文化》出版。
4,《周作人传》(专著),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9 月版,592页,42万字。1991年10月台湾业强出版社出版压缩本,改题为《凡人的悲哀——周作人传》。1997年4月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压缩本,改题为《周作人》。
5,《周作人论》(论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版,430页,31万字。2004年10月由中华书局再版,改题为《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
6,《心系黄河——著名泥沙专家钱宁》(传记),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年9月版,124页,7万字。
7,《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专著),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5 月版。333页,23万字。2007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
8,《人之患》(随笔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138页,7万字。
9,《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专著),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10月版,430页,33万字。2007年1 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
10,《彩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专著,与董乃斌、吴晓东等合作),美国,祥云出版公司,北京,和平出版社,1995年7月、12月出版,242页,20万字,负责执笔二十世纪文学部分,为6万字。2004年6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再版。
11,《名作重读》(论文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7 月版,224页,17万字。2006年1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 版,增补为26万字。
12,《精神的炼狱——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到抗战的历程》(论文集),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292页,24万字。
13,《压在心上的坟》(随笔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版,300页,18万字。
14,《世纪末的沉思》(随笔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8 月版。218页,13万字。
15,《1948:天地玄黄》(专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5 月版,331页,21万字。2008年12月由中华书局再版。
16,《学魂重铸》(随笔集),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243页,11万字。
17,《拒绝遗忘——钱理群文选》(随笔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5 月年版,42万字。
18,《对话与漫游:四十年代小说研读》(论文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8 月版。513页,34万字。
19,《六十劫语》(随笔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356页,23万字。
20,《话说周氏兄弟——北大演讲录》(专著),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9月版。307页,15万字。
21,《走进当代的鲁迅》(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431页,35万字。
22,《反观与重构——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论文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343页,24万字。
23,《读周作人》(论文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版。267页,17万字。
24,《语文教育门外谈》(论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 月版,464页,48万字。
25,《与鲁迅相遇》(专著),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8月出版。325页,26万字。
26,《鲁迅作品十五讲》(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 月版,293页,27万字。2007年11月以《鲁迅作品的十五堂课》为题由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7,《我存在着,我努力着》(随笔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 月版。267页,17万字。
28,《远行以后——鲁迅接受史的一种描述(1936——2001)》(专著),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年4 月版。298页,14万字。
29,《追求生存之根——我的退思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328页,28万字。
30,《生命的沉湖》(随笔集),北京,三联书局,2006年8月版,395页,29万字。
31《鲁迅九讲》(论文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19页,17万字。
32,《钱理群讲学录》(论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 月版。384页,32万字。
33,《拒绝遗忘——“1957年学”研究笔记》,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502页,40万字。
34,《我的精神自传》(专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378页,3 2万字。

《我的精神自传——以北京大学为中心》(专著),台北,台湾社会研究杂志社,2008年8月出版,28万字。

《我的回顾与反思——在北大的最后一门课》,台北,台湾行人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347页,24万字。
35,《漂泊的家园》(随笔集),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版,372页,26万字。
36,《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随笔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998年8 月出版,278页,17万字。
37,《致青年朋友——钱理群演讲、书信集》(随笔集),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267页,22万字。
38,《那里有一方心灵的净土》(随笔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426页,36万字。
39,《论北大》(论文、随笔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356页,28万字。
40,《与周氏兄弟相遇》(论文选集),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10月,229页,13万字。


编著

1,《纪念钱宁同志》(编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10 月版,304页,21万字。
2,《王瑶先生纪念集》(编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8 月版,498页,35万字。
3,《鲁迅小说全编》(编书,写有长序,与王得后合作),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11月版,481页,34万字。
4,《鲁迅散文全编》(编书,写有长序,与王得后合作),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11月版,482页,34万字。
5,《漫说文化》丛书(编书,与黄子平,陈平原合作,负责编选《说东道西》、《乡风市声》、《世故人情》、《父父子子》四本,写有长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5月版 ,
约150万字。后将三人序言编有《漫说文化》一书,1997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6,《鲁迅杂文全编》(编书,与王得后合作〉,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2月版,710页,96万字。
7,《鲁迅语粹》(编书,写有长序,与王乾坤合作),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241页,17万字。
8,《周作人散文精编》(编书,写有长序),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10月版,1200页,71万字。
9,《王瑶文集》(编书),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重版,271万字。
10,《钱天鹤文集》(编书,写有长篇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6月版。37万字。
11,《先驱者的足迹——王瑶学术思想研究论文集》(编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320页,24万字。
12,《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编书,与谢冕合作,负责编选1—4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451万字。
13,《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4卷(1937——1949)(编书,写有长篇序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663页,57万字。
14,《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中学生导读本》(四卷十本)(主编,写有序言),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230万字。
15,《原上草:记忆中的反右运动》(参与编书,写有长篇序言),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9月版。482页,35万字。
16,《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七卷八册)(主编,写有长篇序言和导言),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500万字。
17,《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大学文化丛书》(四部专著),(主编,写有长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 月出版,共135万字。
18,《走近北大》(编书,写有长篇序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 月版,289页,21万字。
19 ,《校园风景中的永恒——我心目中的蔡元培》(编书,与严瑞芳、孟昭荣合作,写有长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 月版,38万字。
20,《新语文读本》中学卷(12本),(主编,写有序言和大部分阅读建议),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版,289万字。2007年修订重版。
21,《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主编,写有序言和导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632页,57万字。
22,《20世纪中国小说读本》(主编,写有序言和导读,与赵园、王晓明、陈思和、南帆等合作),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2 月版。1091页,119万字。
23,《诗化小说研究书系》(三部专著)(主编,写有序言),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31万字。
24,《贵州读本》(编书,与戴明贤、袁本良、杜应国、罗银贤、王尧礼等合作),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年87月版,518页,51万字。
25,《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编书,与高远东合作,写有序言和长篇论文),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0 月版,406页,34万字。
26,《中学生鲁迅读本》(编书,写有前言,导读,阅读建议),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版。416页,33万字。后在此基础上,编有《鲁迅作品选读》和《教学参考书》(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合作)。
27,《大学文学读本》(编书,与李庆西、郜元宝合作,负责现代文学部分选编,导言,导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 月版,601页,1000万字。
28,《20世纪诗词注评》(编书,与袁本良合作,写有长篇序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400页,40万字。
29,《伤逝。阿金。在酒楼上》(编书,写有长篇导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420页,42万字。
30,《我的父辈与北京大学》(编书,与严瑞芳合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456页,52万字。
31,《新语文读本:一段历史,一个故事》(编书,写有长篇序言),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383页,53万字。
32,《寻找北大——温习一些故事和一种精神》(主编,写有序言和长篇讲话),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年4月版。275页,23万字。
33,《鲁迅杂文选读》(编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资源系列”之一,378页,30万字。



专业领域
中国现代文学


担任过的课程

在北大任教期间(1981——2002)年间,多次开设过《现代文学史》、《鲁迅研究》、《周作人研究》、《曹禺研究》、《四十年代小说研读》、《大一语文》等课程。


科研项目
除参加国家教委“八五研究项目”:“四十年代文学研究”外,没有参加其他国家研究项目。


获奖
《我的精神自传》2008年获国家图书馆第四届“文津”奖。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3:15:23 | 只看该作者
温儒敏
个人简介:
  1946年生,籍贯广东紫金。现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级精品课“中国现代文学”主持人,教育部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
1969年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毕业,曾在广东韶关基层工作多年,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81年起留校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1996-2002),北大出版社总编辑(1997-1999),北大中文系主任(1999-2008)等职。
现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委员,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南京大学、华东师大、西安交大、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完成4项国家级研究课题。获得过7项国家级与省部级奖项。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1987)、《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199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1998)、《中国现代当文学专题研究》(合著,2002)、《文学史的视野》(2003)、《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2005)等10种,编著有《比较文学论文集》(1987),《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2005),《高等语文》(主编,2003)等13种,发表论文约200篇。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wrm@pku.edu.cn


论文

专著与论集:

1.《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ISBN7-301-00255-6/I.018,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本书是第一本系统评析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思潮的专著,分四章论述了五四以来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发生、发展和流变。前三章依时为序,各以十年间文学理论及创作为考察对象,对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的流变与作用,作总体的勾勒评说。第四章属理论概括,分六个方面总结现实主义在发展中所显示的成就与缺失,并在世界文学发展的格局中比较考察其民族特色和历史位置。本书从史述着手,对诸多问题作了有创见的科学分析,提出了不少引人思索的独特见解。本书获首届全国比较文学书籍一等奖,1993年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

2.《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7-301-02224-7/I.298,共四次印刷。该书有选择地论评14位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相关的批评流派,以此概览中国现代批评史的轮廓。14位批评家是:王国维、周作人、成仿吾、梁实秋、茅盾、李健吾、冯雪峰、周扬、胡风、朱光潜,以及沈从文、梁宗岱、李长之、唐湜等等。本书所着重展示的是各宗各派对文学的认识活动和历程,大致理清批评史的流脉,特别是各派批评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对立、互补、循环等结构关系。书中各专题的选论很注重从多元竞存互补的批评格局中,去分析批评史的“合力”,其中贯穿对现代批评传统的了解与重估,其研究探索的意义大于历史记录的意义。该书1999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1995年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与钱理群、吴福辉合著,北大出版社1998年出版,ISBN7-301-03670-1/I.0468。 另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繁体字版。该书出版于198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四次印刷,1998年修订本对初版有重大修改,有些章节几乎重写。该书所讨论的“三十年”指1917年到1949年,展现了这一通称为“现代”段落中的“文学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对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对外来文学资源的改造和运用,文学语言与形式方面的变革,以及其在“思想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方面发挥的特殊的作用。全书分三编28章,论列各时期文学思潮与运动,各文体的状况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该书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高校中文系基础课重点教材。许多大学还指定该书作为中文专业考研的主要参考教材之一。至2007年底已28次印刷,总印数近60万。

4.《中华文学通史》(近现代卷),与人合作,华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温儒敏负责撰写其中有关文学思潮与批评,以及部分作家作品的章节,约10万字。

5.《文学课堂:温儒敏文学史论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收论文36篇。内容包括鲁迅研究、作家作品论、文学批评史研究,学科史与文学史观四个方面。

6.《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与人合作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收有关现当代文学重点作家及重要文学史现象研究论析16篇。

7.《文学史的视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收文学史研究及学术随笔35篇。

8.《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与人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属于学科史研究,系统地梳理评述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沿革、研究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从文学史理论方法的高度反思学科,总结经验,探讨得失,以期对学科的研究水平有整体性的了解和评判,对这门学科的建构原则、研究模式与存在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帮助入门者掌握从事本学科研究的基本书目和基础性资料。全书20章,前一部分回顾学科沿革,后一部分是研究现状述评,包括对前沿问题、学科热点、难点的讨论。是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重点科研项目。

9.《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收笔者近年一些论文,涉及当今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其中以中学语文教育以及文学教育等相关内容为主。

10.《书香五院:北大中文系敘錄》,散文随笔集,北大出版社2008年出版。内容包括对北大中文系故人往事的追怀,作者在北大求学、生活、工作的自述,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期间写下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发言、心得、访谈纪录,关于语文教育包括中小学语文课改的思考与建议,等等。


编著:

1. 《比较文学论文集》,1984年北大出版社出版。
2. 《中西比较文学论集》,1987年北大出版社出版。
3. 《郁达夫名作欣赏》,1998年和平出版社出版。
4. 《时代之波》,有关战国策派研究论集,1997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5. 《北大风:北大学生百年作品选》,1998年北大出版社出版。
6. 《百年学术:北大中文系名家学术文存》,1998年北大出版社与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7.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后修订改名《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至2007年8次印刷。
8.《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200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9.《高等语文》,2003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10.《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名家素质教育大型系列教材,计划100种(至2008年初已出版40种),北大出版社,任执行主编。
11.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册,选修1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任执行主编。
12.《北大文学讲座》,(与人合作),中央编译2005年出版,北大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老师讲稿集成。
13.《中国语文》(一套6种),200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任总主编。



部分论文

1. 《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第2辑。
2. 《试论〈怀旧〉》,《鲁迅研究丛刊》,1980年第3辑。
3. 《略论郁达夫的散文》,《读书》,1981年第3期。
4. 《鲁迅前期美学思想与厨川白村》,《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5期。
5. 《外国文学对鲁迅〈狂人日记〉的影响》,《国外文学》,1982年。
6. 《港台比较文学研究述评》,《当代文艺思潮》,1982年第3期。
7. 《重读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读书》,1983年第2期。
8. 《深刻的思想 特异的构思:读鲁迅的小说〈药〉》,《阅读与欣赏(现代文 学部分五》,1983年。
9. 《〈朝花夕拾〉风格论》,《北大研究生学刊》,1985年创刊号。
10. 《欧洲现实主义的传入与五四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
11. 《新文学现实主义总体特征论纲》,《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12. 《〈风景〉:执着的与超然的》,《文艺报》1988年6月11日。
13. 《梁实秋及其文学美学论著》,《博览群书》,1989年第7期。
14. 《香港文学批评印象》,《香港文学》,1989年1—2期。
15. 《梁实秋年谱简编》,《文教资料简报》,1989年第2辑。
16. 《〈围城〉的三层意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2辑。
17. 《〈肥皂〉的精神分析读解》,《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第2期。
18. 《雍容(幽默(简单味》,《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12期。
19. 《〈狂人日记〉:反讽的迷宫》,《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8期。
20. 《客家味:传统人文精神及其他》,《小说评论》,1990年第3期。
21. 《略论胡风的文学批评》,《新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
22. 《成仿吾的文学批评》,《文学评论》,1992年第2期。
23.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说”平议》,《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
24.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与批评》,《上海文论》,1992年第5期。
25. 《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26. 《梁实秋对新人文主义的接受与偏离》,《文学史》第1辑,1993年。
27. 《沈从文怎样写鉴赏性评论》,《名作欣赏》,1993年第3期。
28. 《李长之〈鲁迅批判〉及其传记批评》,《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4期。
29. 《对现代批评传统的重估》,《文论报》,1993年10月9日。
30. 《论茅盾的“作家论”批评文体》,《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31. 《文学走向死亡?》,香港《大公报》,1993年7月14日。
32. 《批评作为渡河之筏捕鱼之筌》,《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33. 《历史选择中的卓识与困扰:论冯雪峰与马克思主义批评》,《学术月刊》,1984年第5期。
34. 《郭沫若其人其诗》,韩国《中国语文论丛》,1994年第7辑。
35. 《剖析现代人的文化困扰:评〈废都〉》,《“废都”废谁》,1994年。
36. 《境界》(英文),《TamKang Review》,Spring-Summer,1994。
37. 《战国策派的文化反思与重建构想》,《时代之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38. 《茅盾与现代文学批评》,《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39. 《春风沉醉郁达夫》,《中华读书报》,1997年2月19日。
40.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误读”价值》,《中国文化报》,1997年10月4日。
41. 《刘以鬯小说的“形式感” 》,1999年香港文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
42. 《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1999年纪念老舍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收入《老舍与20世纪中国文化》。
43. 《关于“经典化”与“学院化” 》,《文艺研究》,1999年第1期。
44. 《大学出版的根基:学术为本》,《中国出版》,1999年第9期。
45.《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小说〈二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4辑。
46.《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对话: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北大学报》,2000年第4期
47.《张爱玲热的兴发与变异》,2000年10月香港“张爱玲与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中华读书报》2000年12月27日。
48.《浅议有关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第1卷
49.《当代评论与文学史研究的张力》,《现代中国》创刊号,2001年版
50.《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科学史价值》,《文学评论》2001年第三期
51.《思想史取替文学史?》,2001年南京“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收《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
52.《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北大学报》2001年第4期。修改稿又提交2001年 11月首届“北大论坛”。又2005年6月13日在韶关学院演讲稿,发表于《解放日报》2005 年7月31日。收《新华文摘》2005年10期。
53.The Image of Westerners in the Gaze of Cultural Criticism, Amsterdam Atlanta, GA,2000
54.《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与现代文学学科的建立》,《文学评论》2002年1期。
55.《中文学科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中国大学教育》2002年12期。
55.《“苏联模式”与1950年代的现代文学史写作》,《北大学报》2003年1期
56.《四十年代文学史家如何塑造“新文学传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4 期。
57.《从学科史考察早期几种独立形态度新文学史》,《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第1期。 58.《中学教育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8期。
59.《诗一样的日子还在吗?——读冬至<入住望京的女人们>》,《北京日报》,2002年9月。
60.《当代文学思潮中的“别、车、杠现象”》,《读书》杂志2003年第11期。
61.《从学科史回顾八十年代的现在文学研究》,《北大学报》2004年5期。
62.《现代文学基础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中国大学教育》2004年第2期。
63.《当代文学研究的“空洞化”现象》,《文艺研究》2004年3期。收入《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4年文学批评卷),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64.《科技发展与以人为本》,《文明》杂志2004年6期。
65.《关于现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大学教育》2004年2期。
66.《新诗是怎样发生的?》,《中华读书报》2005年3月20日。
67.《作为文学史写作资源的作家论》,12000字,《北京大学学报》2005,第2期。
68.《大学语文教学的困扰与出路》,《文史知识》2005年第2期。
69.《大学语文:把“败坏”了的胃口调试过来》,2005年12月6日《人民日报》11版。
70.2006年2月24日下午以报告团员身份参加中宣部和教育部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学习孟二冬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会上报告的题目是《生命做学问,心血写文章》。大会报告实况录像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报纸发表报告全文,新华社等传媒发布消息。
71.《守正创新与文脉的延续》,《启明星》(北大学生杂志)2005年10月出版。
72.《扎实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发表于《语文建设》2006年6期。
73.《如何看待高考作文》,载2006年8月30日《光明日报》。
74.《大学的文学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人文教育》(答纽约大学学生访谈),《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1期。
75.《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2007年2期;
76.《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文艺争鸣》2007年7期;收《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
77.《梁实秋:现代文学史上的“反主题”批评家》,《河北学刊》2007年5期。
78.《评一节高中语文课》,《语文建设》2007年7-8合刊。

79.《探寻周作人附逆事敌的深层原因》(读哈迎飞《周作人思想研究》),《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1月23日。
80.《适合“悦读”,又启迪心智》,太原《名作欣赏》2007年12期。
81.《第一次“文代会”与新文学传统的规范化阐释》(与胡慧翼合作),《河北学刊》2008年3 期。
82. 《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上海《语文学习》2008年1期。
83. 《现代文学传统及其当代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2期。
84. 《语文教育研究、文学教育与课程改革》,《语文建设》2008年4期。
85. 《科学与人生:五四留下的智慧资源》,《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5日2版。
86. 《现代文学的阐释链与“新传统”的生成》,上海《学术月刊》2008年10期。
87,《坚持本义 守正创新:温儒敏教授访谈》(张晓玥整理),上海《学术月刊》2008年11期。
88.《温儒敏:大学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中国教育报》2008,12,18“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刊。


专业领域
1.
中国现当代文学(偏重文学史研究、思潮研究)
2.
文学理论与批评(偏重文学批评研究)
3.
比较文学(中外文学影响及平行研究)
4.
语文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大学文学教育研究)


担任过的课程

1.《中国现代文学史》,本科基础课,国家级精品课。
2.《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生课程。
3.《现实主义思潮研究》,研究生课程。
4.《现当代作品赏析》,本科生课程。

5.《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本科生选修课程,中央电大必修课程。
5.《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思潮》,选修课。
6.《现代文学学科概要》,选修课。
7.《现当代文学学科史与学术前沿》,研究生课程。
8.《文革文学史研究》,选修课。
9.《文论精读》,博士生选修课。
10.《现代文学专题》,博士生选修课。



科研项目:

1.《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结项,成果为专著)
2,《现当代文学研究史论》,教育部“九五”重点项目。(已结项,成果为专著《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基地项目》(主持人),北大学科建设985一期资助项目。
4.《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研究》,教育部“十五”重大项目。(已结项,成果为专著《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即将出版)

5,《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召集人),教育部项目。
6,《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状况调查》(共11个子项目),总项目主持人,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项目。


获奖:
1,教育部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1999年)
2,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2004年)
3,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

4,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5,国家级精品课《中国现代文学》主持人(2005年)
6,北京市教学名师(2007年)
7,国家级“教学名师”(2008年)

8,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2008年)
9,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2008)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3:16:02 | 只看该作者
谢冕

学术简介
谢冕,福建福州人,1932年生。早年就读于福州三一中学。1949年8月入伍,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诗歌中心成立后,谢冕被任命为该中心副主任,并就任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新诗评论》主编,研究员。
谢冕参与了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个博士点,他也就成为该校第一位指导当代文学的博士生导师。自1981年起至2000年止,先后有十余届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在他的指导下毕业。在此期间,谢冕还接受了指导国内外的高级进修生和高级访问学者的任务,先后达一百多人。
1989年起,谢冕在北大首创“批评家周末”,以学术沙龙的形式定期研讨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大或热点问题,坚持十年不辍。谢冕是“二十世纪文学”理念的支持者和实践者。他先后主持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丛书》(10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1卷),并主编了《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文库》(10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等。
谢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新诗史和新诗理论的研究,特别专注于中国当代诗的理论批评。1980年《光明日报》发表谢冕的论文《在新的崛起面前》,引发了关于新诗潮的广泛讨论,对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80年他筹办并主持了全国唯一的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谢冕担任该刊主编至今。
谢冕的理论批评建立在深厚的人文关怀基础之上,他坚持社会历史批评的视点,倡导建设性的理论批评立场。
谢冕先后出版了《文学的绿色革命》、《中国现代诗人论》、《新世纪的太阳》、《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898:百年忧患》等专著十余种,另有散文随笔《世纪留言》、《流向远方的水》、《永远的校园》等多种。
谢冕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以及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学术委员等多项兼职。


著作目录
《湖岸诗评》,1980年7月,云南人民出版社。
《北京书简》,1981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共和国的星光》,1983年6月,春风文艺出版社。
《论诗》,1985年12月,青海人民出版社。
《谢冕文学评论选》,1986年4月,湖南文艺出版社。
《中国现代诗人论》,1986年10月,重庆出版社。
《文学的绿色革命》,1988年12月,贵州人民出版社。
《诗人的创造》,1989年3月,三联书店。
《地火依然运行》,1991年3月,上海三联书店。
《新世纪的太阳》,1993年6月,时代文艺出版社。
《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与张颐武合著),1995年12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世纪留言》,1997年2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流向远方的水》,1997年7月,四川人民出版社。
《永远的校园》,1997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1898:百年忧患》,1998年5月,山东教育出版社。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998年7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心中风景》,1998年10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1999年6月,安徽教育出版社。
《浪漫星云》,1999年9月,广东人民出版社。
《西郊夜话》,2000年6月,福建教育出版社。
《燕园问学》,2002年1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谢冕论诗歌》,2002年4月,江西高校出版社。
《每一天都平常》,2004年1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那时很年轻》,2005年1月,解放军出版社。
《回顾一次写作——“新诗发展概况”的前前后后》(六人合著),2007年1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红楼钟声燕园柳》,2008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诗讲义》(《浪漫星云》韩文译本,金素贤译),2008年5月,韩国学古房出版。
《回望百年》,2009年1月,作家出版社。
《中国当代青年诗选(1976——1983)》,谢冕编,1986年2月,花城出版社。
《中国新诗萃(20年代初叶——40年代)》,谢冕 杨匡汉主编,1988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新诗萃(50年代——80年代)》,谢冕 杨匡汉主编,1985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徐志摩名作欣赏》,谢冕主编,1993年6月,中国和平出版社。
《20世纪中国文学丛书》(10卷),谢冕 李杨主编,1993年6月,时代文艺出版社。
《罗门诗选》,谢冕编,1993年7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无终站列车》,谢冕杨匡汉 张颐武 亦夫编选,1993年8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鱼化石或悬崖边的树》,谢冕编,1993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代诗歌潮流回顾》(6卷),谢冕 唐晓渡主编,1993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青少年时代》(15卷),谢冕主编,1994年3月——1997年1月,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1949——1989)》,谢冕 洪子诚主编,1995年7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1948——1975)》,谢冕 洪子诚主编,1995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金克木散文选集》,谢冕编,1996年12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文库》(10卷),谢冕 孟繁华主编,1996年10月,海天出版社。
《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谢冕 钱理群主编,1996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亚平集-黑色沙漠》,谢冕编,1997年10月,春风文艺出版社。
《中国女性诗歌文库》(16卷),谢冕主编,1997年10月,春风文艺出版社。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四辑)诗卷》,邹荻帆谢冕主编,1997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百年诗歌选》,谢冕编选,1997年12月,山东文艺出版社。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1卷),谢冕 孟繁华主编,1998年5月,山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诗歌卷》,谢冕主编,1999年9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蓝风筝-中国当代学院批评丛书》(6卷),谢冕 程文超主编,1999年9月,广东人民出版社。
《新诗三百首》,牛汉谢冕主编,2000年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新诗萃(台港澳卷)》,谢冕杨匡汉主编,2001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开花或不开花的年代》,谢冕费振刚主编,2001年7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遗事》,谢冕胡的清主编,2001年10月,青岛出版社。
《百年百篇文学精选读本》(5卷),谢冕主编,2002年1月,天津教育出版社。
《字思维与中国现代诗学》,谢冕吴思敬主编,2002年6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小学生古诗文读说背用》(6册),谢冕 阎纯德主编,2003年9月,新华出版社。
《现当代新诗诵读精华》,谢冕主编,2003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册至第5册),谢冕主编,2004年6月,山东人民出版社。
《好看文粹》(4卷),谢冕 朝全主编,2005年3月,华艺出版社。
《2005散文卷》(北大年选),谢冕 高秀芹主编,2006年4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余光中经典》,谢冕选编,2007年1月,海峡文艺出版社。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3:17:20 | 只看该作者
张鸣
个人简介
张鸣,教授。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本科毕业,文学学士;198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1984年留校执教。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与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宋元)”、“宋诗研究”、“唐宋词选讲”、“苏轼研究”、“宋代作家研究”、“宋元文学史专题研讨”等课程。曾被评为北京大学第四届“最受学生爱戴教师”;主讲课程“中国文学史(宋元)”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有《宋诗选》、《辛弃疾》、《简明中国文学史》(下,合着)等著作。
研究兴趣目前主要集中在“思想文化视域中的宋诗发展演变研究”、“词曲与音乐歌舞文化的关系考察”、“古代文人生活方式的演变考述”等方面。有《诚斋体与理学》、《宋诗活法论与理学关系初探》、《从“白体”到“西昆体”》、《人和心尽见,天与意相连》、《即物即理,即境即心》、《王安石与释氏的因缘及有关诗歌臆解》、《试论宋代“文学景观”中的“词”》、《唐宋“踏歌”考释》(上、下)、《宋代“转踏”歌舞与歌词》、《“宋金十大曲”笺说》等论文。

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0871
论文
专著与论集
《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辛弃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简明中国文学史》(下,合著),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编著
《古典诗歌诵读精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2000年5月。
《中国文化导读·宋词》(教材),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负责中国古代文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论文(部分)
《诚斋体与理学》,《文学遗产》1987年第3期刊载。
《宋诗活法论与理学关系初探》、
《吕本中与南宋初期诗风演变》,《文史知识》1994年4期。
《从“白体”到“西昆体”》、《国学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人和心尽见,天与意相连》(韩文),韩国忠南大学宋子研究所,《宋子学论丛》第二辑,1995年12月出版。
《即物即理 ,即境即心》,《文学史》集刊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收入《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萃·文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宋初水边林下的“白体”诗风》,《文史知识》1997年第8期。
《辛弃疾和他的词》,《中华文明之光》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亘古男儿一放翁——南宋诗人陆游的生平及其诗歌》,《中华文明之光》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为中国文学史“写心”——读林庚先生著〈中国文学简史〉》,燕京研究院《燕京学报》新七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唐宋“踏歌”考释》(上篇),日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纪要》第61号刊载,2001年1月出版。
《唐宋“踏歌”考释》(下篇),《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刊载,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试论宋代“文学景观”中的“词”》,日本大学中国学会《中国语中国文化》第2号刊载,2002年2月出版。
《人间正寻求着美的踪迹——林庚先生访谈录》(学术访谈),《文艺研究》2003年第4期。
《说晏几道〈虞美人〉词》,《文史知识》2003年第10期。
《与李零论音乐文学和声问题书》,载李零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
《宋金“十大曲”(乐)笺说》,《文学遗产》2004年1期刊载, 2004年1月。
《宋代“转踏”歌舞与歌词》,《立雪集》刊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那难忘的岁月,仿佛是无言之美》(学林漫话),《文史知识》2006年第1期。

《王安石与释氏的因缘及有关诗歌臆解》、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7年广州暨南大学。


专业领域
担任过的课程
1,“中国文学史”(宋元明清)。
2,“中国文学史”(宋元)。
3,“唐宋词选讲”。
4,“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5,“宋诗研究”。
6,“苏轼研究”。
7,“宋代作家研究”
8,“宋元文学史专题研讨”。

科研项目

获奖
北京大学505学术研究成果奖优秀论文奖。(个人)
北京大学第四届“最受学生爱戴教师”奖。(个人)
北京市民族教育第四届烛光杯奖。(个人)
上海证券报奖教金。(个人)
北京大学优秀主干基础课奖。(集体,骨干成员)
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集体,骨干成员)
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集体,骨干成员)
国家级精品课程奖。(集体,主讲教师)
宝钢奖教金。(个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6 02:29 , Processed in 0.1396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