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土网友[曾侯甲]谈方言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8 20:2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我对老婆说,娃的被子有点薄,能不能再“蚕”一床毛毯进去?老婆一愣,不知道我说的什么意思。我接着解释说,就是在现在的被罩里面再加一床毛毯啊!她才恍然大悟。
        蚕是个名词,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虫子。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丝制品,所以古人就认为它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灵物,用“天”和“虫”这两个字组成它的名字。蚕当动词时,也就是说把某件物品放进另一件物品时,象把蚕在茧里一样,很贴身。所以,放毛毯放进被被罩里的过程就用“蚕”这个动词,而“装”、“套”、“加”和“放”都不如“蚕”贴切,可这个词却是土话。
        其实,在现在看来,很多我们认为很高雅的词汇,当初都是劳动者的土话。如“驾驭”,现在通常用来形容领导者掌控大局的能力。其实,“驾驭”当初只不过是赶马车的人用来吆喝畜牲的口令。让它走的时候叫声“驾-------!”;让它停的时候叫声“驭------!”这样的场景我们在电影电视中仍然可以看到。还有如“夯”字,它是过去农村修筑城墙或水库堤坝时砸实松土的工具。小时候,我还见到过样的东东。现在,它却成了书面语。我们通常在报纸上可以见到的“夯实”、“夯牢”等,因为近年来使用不多,以至于好多年轻人不认识它。我就告诉你,这个字念HANG,平声,样子挺丑陋笨重的一个四方物。有木质的,也有铁质的,还有石质的。四角各拴系着绳索,人们用它时,由一个人喊着号子,大家一起用力将它提起来,然后再松手,用其重力作用把下面的土层砸实。
        还有一个“拃”字,其意思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食指),用两指间的距离来量长度。过去人不用尺子,就用手和脚来量距离或长度。这一个字,就是一个动作,很形象生动。有人说,每人的手大小不一,不统一怎么办?我告诉你,过去人比现在人讲诚信,人家会取平均值,而且不会有争议。
       这样的字很多很多,举不胜举。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消失的不仅是村庄和农具,更重要的是文化。当有一天,孩子们不认识“尺”和“寸”的时候(现在的长度单位都是米、厘米),就象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斗”和“升”的容积有多大一样,到那时,你就不会认为我杞人忧天了吧?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20:33:26 | 只看该作者
打糍粑
                                  刘继智
    腊月二十四那天晚上,母亲突然说:“小年已经过了,该准备打糍粑了!”
    打糍粑?那可是我最喜爱的,我于是对母亲说:“什么时候打呀,要我帮忙啵?”
    “明天就浸米,后天下午就打,不过你暂时帮不上忙,烧火算你的!”
    第二天,母亲就忙碌开了,她先把贮存的糯米放在水缸里浸泡着。过了一天一夜之后,母亲便把浸泡过的糯米盛到两只木桶之中,并拿了一个竹箕,挑到河边把它淘洗干净。
    淘洗糯米最花时间的,要一竹箕一竹箕地淘洗,等到快做晌午饭的时候,母亲终于把那两桶糯米淘洗得白白净净的。吃过午饭之后,母亲便从邻居家借来一只木甑,把木甑放在锅里,再加上水,在灶里架起劈柴,旺火烧煮。
    母亲只叫我不间断地往灶里加柴,她呢,过一段时间就要到灶屋里来转转,不时用手摸摸木甑,那样子特别地悠闲,不紧不慢地。等到锅里的水沸腾一段时间之后,母亲又用手摸摸木甑,然后再往锅里加几瓢凉水,反复加了几次之后,母亲看见木甑之上已经热气腾腾,便伸长脖颈闻了闻,满屋子氤氲着水汽,似雾的水汽不断地往上腾起,白雾映照着母亲的笑脸,那样子仍然显得很惬意悠闲。大约过了半个钟头,母亲终于面带笑容地说:“好了,暂时不用再添柴了,你快去把你的几个哥哥喊回来,准备打糍粑了!”
    我于是一溜烟跑了出去,喊了几位哥哥,又马上折了回来,回到家里之后,看到母亲正在洗粑缸。这粑缸实质上就是一个特制的石臼,是硬的麻石打凿而成的,中间是一个凼子,外面还凿有四个石耳,用作抬粑缸之时稳固绳子。母亲洗过粑缸之后,又用干净的抹布反反复复地抹了几遍。
    几个哥哥回来之后,一人手中拿起一根粑棍,木质的粑棍,有点形似拐杖,丁字型,上小下大。父亲于是赶忙在簸箕里撒了一层糯米粉,把簸箕放在桌子之上,这时,三哥已经抱了木甑,父亲赶忙揭开木甑上面的盖子,三哥一使劲,便把木甑倒扣于粑缸之中,然后猛地一抽木甑,香喷喷的蒸熟的糯米便落于粑缸之中。
    一阵香气扑面而来,我的喉咙痒了,口水都差点流了出来。
    四个哥哥站在不同的位置,木棍很有节奏地在把缸里捣了起来,两上两下地捣过不停,一会儿工夫,石臼里的糯米完全被捣成黏糊状的时候,母亲说:“好了!”
    四个哥哥于是齐心协力,把木棍使劲戳进黏糊状的糯米之中,然后用劲一撬,整个黏糊状的糯米团便被举到半空中,父亲连忙把撒过糯米粉的簸箕放到粑缸之上。
    我的眼睛盯着那黏糊状的糯米团,一直舍不得移开,早已经垂涎三尺了。
    母亲看了看我,笑了笑,于是把那黏糊状的糯米团在糯米粉上滚了滚,滚成长条状,并迅速扯下几小砣的糯米团,分发给我们兄弟伙。我迅速接过糯米团,捧在手上,热乎乎的感觉,吃一口,真的很滑润,有一个甜甜的香味儿。
    母亲叮嘱说:“别慌,慢慢吃,别噎着!”
    我包了一大口,早已经把母亲的话当作了耳边风。
    几个哥哥吃了团子之后,便开始做起糍粑来,他们把母亲扭下的糯米团一个个放在木质的粑印子里,然后用手轻轻地按了按,反扣在撒过糯米粉的木板之上,上面便印出许多的纹络和“福禄寿囍”几个大字。
    母亲说:“这粑得留着过年时煎甜酒待客用的!”
    等糍粑晾干之后,母亲把其中的一部分浸泡在水缸里,备作下甜酒的佐料,另一部分则切成粑果,油炸成泡呼呼的状态,吃起来,也是那么地香甜脆口。
    家乡的糍粑,是一道美的风味,那打糍粑的情景,也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4328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7:19 , Processed in 0.0587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