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师的诗心、诗性与诗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0 13: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师的诗心、诗性与诗境
            

就目前的语文教学而言,似乎已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置身课堂教学之中,好像无法面对真正的语文教育教学,如果远离这样的课堂教学,又将会无法畅谈语文教育教学。但令人纠结的是,要深刻认识与理解语文教育教学,语文教师就必需参与并体验课堂教学,如果要科学解释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又必需远离课堂教学。语文教师现在正处在痛苦的挣扎之中,在“先分教育”之下,语文教师的教育理想不得不屈从于学生的考分,学生的分数远比教师自身的教育理想重要,虽说语文教师要拥有课堂、站稳课堂,但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却很少有自己的自由状态,有自己的人文思考,首先是在开放课堂空间和时间上没有大的决策权,学校有很多急功近利的“规章制度”捆绑起了教师的手脚,让其不敢轻易动弹,否则绳索会愈收愈紧,叫你动弹不得,语文教师有时也很想按照课程标准来实施自己的教学,但课程标准被不少人嘲笑为中看不中用,如果坚持课标就等于放弃眼下的一切利益,就会被校方认为是异类,教学必须受制于考试,教学的考绩指标完全由学校的一厢情愿来规定,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必须承认,语文教育教学需要考试,但绝对不能应试化,学生平时的成绩对语文教师而言固然重要,但学生的终端显示的成绩对学生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语文教师都一定很看重学生的终端成绩,但却又往往必须降服于周考、月考,这其中的玄机就是学校的管理与利益分配问题。由此,很多反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行为就必然有了存在的土壤。殊不知,病态的课堂虽然博得了同样病态的校领导的赏识,但却坑苦了我们的学生,坑害了学生的一生,也坑害了语文教师。
虽然,随着人们面对一个物质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实际了,现实功利诉求压倒了一切,但是,富足的物质并不必然带来精神境界的提高,相反,常常会窒息人们的心灵。语文教师要挣脱牢笼,就必须高标人文精神,高扬自己的人文理想,要有关爱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要在互惠、普世与共赢上有作为,要学生的成绩,但必须紧紧盯住学生走进高校门的成绩和走出高校门的成绩,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走向和学生一生的立人、立德、立功的潜质开发。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诗人的情怀,以诗人的敏感扑捉到异样的感受,以一种超越世俗、庸俗的诗心、诗性与诗境,酿造诗意的生活,让语文教育教学成为诗意的栖息地。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诗人一般的特质、胸襟、性情、风骨。所谓诗,是一种高度、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修养。语文教师要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到理想的形态,而诗心、诗性与诗境才是至高无上形态的灵魂。语文教师的心灵深处应该一直保持着对语文教育教学的钟爱,通过身体力行、刻苦钻研,尽量对中国语文教育教学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力图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接近课堂真实,更接近语文教育教学本真的途径来。能与时俱进,通过一个个教学细节,通过鲜活的课堂表达折射出时代对课堂的审美追求及呼唤着的深层课堂文化意识。不过,因为平时面对的都是趋同化的常见的育分教育,如果语文教师缺少诗心就容易把握不当,不知不觉就会堕入俗气和概念化。语文教师必须迎难而上,有自己强烈的表达欲,赋予自身以应有的思想、感情、品格和气质。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这浮躁与繁杂的教育环境中追求静穆,更要追求静穆中的单纯,把纯情与至美化的诗心化作行动,化作质朴而不需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持之以恒的坚守,就一定能丰富自己的人生,也一定能收获自己的精彩人生。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于现实主义,以求语文教学的深度、力度和厚度,但又不能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否则就会成为匠人或奴仆;语文教师应该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有自己的职业操守、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期盼、有自己的理想。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如果只有应试技法的娴熟,而缺乏思维的卓越或理论的建树,恐怕难以形成具有历史意义的教师风貌,也无法让自己的教学得到他人的充分理解和推崇。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总与匠气、程式、庸俗、繁琐等难分难解,缺少应有的诗意,缺少人的深刻性以及精神性,更缺少既具有传统印痕,又富于时代气息的艺术交响,无论是精神气度,价值取向还是教学形式,都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师必须静下心来,对语文教学多一份虔诚、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关爱,深掘自己的内心,探析语文教学的奥秘,保持着创新的动力,并进行着不竭的探索,传达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有诗心的语文教师总会让人感觉全身洋溢着生命活力,气度不凡、精明激情。
人性的本质和意义就在于会思考生命,设法优化生命历程,尽管人生是一场苦旅,有时不免充满了痛苦和不幸。个体生命是那样的短暂而艰难,又是那么的虚幻和荒诞。语文教师需要诗性,有诗性才会体现人性,诗性的衰颓实质上就是人性的萎缩。随着人们对生存空间之心日益膨胀,心灵空间也就日趋褊狭,语文教师如果缺失了诗性,就会突破自己的职业底线,就无法将语文教学导向充满诗性光辉的坦途。语文教师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都必须建立于诗性基础之上。“诗人”在希腊文中就意味着“创造者”,柏拉图就曾自豪地说:“我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学生构成它的躯体,亚里士多德代表它的头脑。”具有诗性的语文教师其精神一定是丰富的、灵魂一定是充实的、心灵一定是澄明的、头脑一定是清醒的,会感到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自己的使命是神圣的,责任是重大的,自己为教学而竭尽智慧是幸福的。就语文教学来说,沉入其中就会有教悟,而教悟出教思,教悟出教情,由教悟而升华,自然会步入展示诗性的理想园地。诗性,应该成为贯穿语文教师教学生涯的一条经脉,濡养着语文教师的课堂,也滋养着一茬一茬的学子,语文教学应该用诗性构成一个强大的磁场,让师生心神荡漾。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不争的艺术的话,那么就应该具有诗的境界,因为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诗的境界。大学问家辜鸿铭曾说:“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诗意和韵味,这便是为什么即使是古代的中国人的一封散文体短信,读起来也像一首诗的缘故”。语文教学中处处充满着诗性的智慧,这种诗性的智慧既不同于简单的感官享受,也不似于纯粹的理性思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具有诗境的语文教师才能悟出语文教学的高贵,才能知道语文教学绝非是急功近利的利益达成教育,绝非是纯现实的先分教育,而是真正的寄希望于将来的人的教育,人的发展的教育,人的生命成长与精神成长的教育,而不是周考、月考的分数累加。语文教师的诗境大致如王国维所言的词境,也分三个阶段,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而又有高远的志向,处于“西风凋碧树”的环境中而能自守;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需要的是执着、一片痴情,需要十分的投入而无怨无悔;三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需要的有所悟、有所发现,要善于“在灯火阑珊处”激起心灵波澜的美的发现。
要做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并非易事,语文教师需要有底蕴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哲学,需要一直注重以诗性慰心,以诗意行教,以日益精湛的教艺挥洒才情,使课堂教学展现语文独特的魅力。不少语文教师“从来不曾用心看看这里,你怎会发现另一个世界”!语文教师需要走出低俗、媚俗、庸俗的俗态,要有支撑语文教育教学大厦的雄心壮志,支撑起语文教师不凡之教骨,而要达此境,语文教师无论是不是诗人,内心都必须蕴含一份涵养深厚的诗魂,课堂深处都该有着一缕诗魂的回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3:51 , Processed in 0.0565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