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文搜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0 13:5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文搜美1
作者:小鱼宝宝




美词
不可开交
井然有序
威严
屹立
雕像 忠于职守

〔选自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船长》
寻味
在诺曼底号轮船遭遇撞击的时候,船上的人们可真是慌乱不堪,一个个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得走投无路了。不可开交正是形容当时船上的情形的。
船上的人们又怎么会井然有序地撤退到小艇上的呢?是因为屹立在舰桥上的船长威严的声音在指挥,在控制,在领导。这位忠于职守的船长仿佛一座雕像,和轮船一起沉入了大海,留下的是永远的英雄的美誉。
这些词语表现出来了轮船在遭到撞击后船上的情况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从不可开交到井然有序全赖威严的船长,那位屹立在舰桥上忠于职守仿佛雕像一样的船长。
美句
A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
B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选自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
寻味
这里写的是蝉儿脱壳的过程。“钻”这一个字表现出来的是那种动态,描绘出来的是蝉儿出壳时候的灵活。“眼睛像花椒籽”,用比方体现出来了蝉儿眼睛的模样,“透明、发亮”从色泽上来描摹出了蝉儿的形象,是这样一个从壳里面出来的可爱的精灵。
蝉儿脱尾是整个脱壳过程中动作最大的部分,也是难度最高的部分。“后仰”、“前扑”,“抓住蝉壳抽”,一系列动作连贯协调,让人惊叹。当那白嫩的尾巴抽出来的时候,我们和作者一样是兴奋不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3:53:18 | 只看该作者
课文搜美
美词
拜访
妥帖
吟哦
斟酌
宽恕
思索

〔选自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推敲》
寻味
一次拜访,引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为了用字的妥帖,贾岛反复吟哦。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正因为他苦苦追求用字的效果。
斟酌的过程中,贾岛入了神,对外界的一切都浑然不知。这不,他都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里面了。
同样是诗人的韩愈宽恕了贾岛,与贾岛一同思索。过了一会儿,他给贾岛一个很好的建议。
始于拜访,终于冲撞,共同吟哦,一起思索。反复斟酌,留下佳话。
美句
A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B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选自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小草和大树》
寻味
和仙人掌花一样,夏洛蒂·勃朗特在恶劣环境中顽强不屈,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茁壮成长,在经历了抗争后取得了令人仰视的成功。两个“硬是”,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坚韧不屈的意志,在成功的道路上艰辛跋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夏洛蒂的成功之路是何等的崎岖,她们三姐妹为自己的事业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正由于这种努力,成就了在逆境中成才的典范,成就了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3:53:53 | 只看该作者
课文搜美
美词
沉稳
安静
忘情
燥热 亢奋
元气淋漓
惊心动魄

〔选自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安塞腰鼓》
寻味
奇瑰的民族舞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用语言直接描述的美。
这不?在舞蹈开始之前的沉稳安静,是小伙子们在为接下来的舞蹈积蓄力量啊!
忘情,燥热,亢奋。这是后生们舞蹈时候的情绪,更是观众的感受。空气被他们的忘情的舞蹈而燥热,观众的心情在演员的挥舞中越来越亢奋。这,都是因为元气淋漓的后生们惊心动魄的舞蹈!都是因为热烈奔放,蕴涵着旺盛的生命力的安塞腰鼓!只有这样充满活力,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后生们才是元气淋漓,只有这样让观众被彻底征服的舞蹈称得上惊心动魄。
这就是舞蹈的力量。
美句
A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B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选自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寻味
鲜花、芳香、蜜蜂,鲜艳的色彩,扑鼻的愉悦、无尽的生命力。好一派阳光明媚春暖花香的景色啊!这是哪儿来的呢?是高尔基的儿子通过劳动创造出的。高尔基对这一切自然会由衷赞叹。
儿子付出了,用劳动让岛上开起了更多的鲜花,让全岛的人都能够欣赏这一切。儿子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切,却从父亲的心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就在于这种付出,在于做一个对大家都有益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这也是作家父亲对儿子的期待,对一个已经开始用行动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的儿子的期望。
何华根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3:54:26 | 只看该作者
课文搜美
美词
陡崖
挺秀
屹立
姿态优美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选自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黄山奇松》
寻味
这些词语表现的是黄山松的奇在哪儿。黄山的松树奇在哪里?首先奇在所处的位置:陡崖。屹立在令人生畏的陡崖,让松树平添出几分“奇”出来。更令人称奇的是生长在这陡崖的松树竟然姿态优美。你瞧,那挺秀的身姿,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长得多精神呀!松树枝干斜伸出去,像迎接客人的手臂,像依依惜别的挥手,是它们把黄山装点得更加奇美,它们才是黄山的主人。
美句
A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B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选自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青海高原一株柳》
寻味
第一句就像是一张放大了的彩色照片,供我们仔细玩赏:柳树的整体形象;独具高原特色的经历过独特生命锻铸的干、枝、皮、叶以及站立姿态,整一个柳树的特写照片,表现出来是柳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获得是那么的好。
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体现的是这株柳树的存活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柳树用全部身心之力,超乎想像的毅力和韧劲“拼”来的。人也是一样,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凭借自己的毅力和韧劲去奋斗,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3:54:55 | 只看该作者
课文搜美
美词
杰出
轰动
毅然
回击
阻挠
嘲笑
赞叹不已

〔选自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詹天佑》
寻味
这些词语表现出詹天佑为什么称得上“杰出”。课文第一句开门见山: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当年积贫积弱的中国,有一个挺身而出的工程师接下来这样艰巨的任务,自然令国人轰动;毅然接下这样的任务,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非凡的勇气;提前完成了任务,是对外国人怀疑、挑剔的眼光的回击。其实外国人对这位工程师的前后态度的对比也让我们感受到,只有杰出的,才会让人由最初的阻挠、嘲笑而最终不得不赞叹不已。
美句
A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B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C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选自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青海高原一株柳》
寻味
这个奇观的形成,来自于“微不足道”的水滴的日雕月琢、锲而不舍,目标专一。水能够这样,人不也应该能吗?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人正是这样有着“滴水穿石”的精神的人,正是通过自己的锲而不舍,实现了理想,获得了最终的成功的。
“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则能够实现理想,“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则一事无成。这是鲜明的对比,更是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路标。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3:55:31 | 只看该作者
课文搜美
美词
款待
依草附木
较量
推辞
气势汹汹
措手不及

〔选自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林冲棒打洪教头》
寻味
这些词表现出洪教头自取其辱的过程。柴进最喜欢舞枪弄棒,自然对能见到的武师总是热情招待。正是因为这次款待,让心胸狭窄的洪教头和林冲不期而遇。总以为别人像自己一样依草附木,一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洪教头,想在柴进面前露一手,也为了争那一锭银子,要和出于谦虚和对柴进的尊重而再三推辞的林冲较量。结果,自不量力,以为稳操胜券而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一个措手不及,被林冲一棍打倒,不得不灰溜溜走开。
美句
A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B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选自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学与问》
寻味
第一句概括了沈括获得真知靠的是好学善思。勤学好问是一个方面,观察思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沈括心里时时挂念着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求,所以才会在深山寺庙中有所发现,明白道理。
在我们的求知路上应怎样处理学和问的关系呢?课文书这样总结的:在学中问,在问中学。的确如此,学的越多,问题也就越多;问得越多,学到的知识也就越多。这就是学和问的相辅相成,也是我们求知的“不二法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9:29 , Processed in 0.0997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