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欧洲——欧洲艺术教育考察随记[zt]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学校艺术教育在这种新形式下,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这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重庆江北区教委应法国欧亚发展协会之邀,于2002年11月组建了艺术教育考察团,在欧洲进行了为期半月的艺术教育考察,并在法国巴黎举办了“重庆玉带山小学儿童版画展”。因我是该画展作品的辅导教师,因此也有幸随团前行。
在欧洲考察期间,参观了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期、尘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科隆、巴黎等城市及其美术馆,访问了欧洲的部分中小学,游览了著名的塞纳河等文化艺术名胜,饱览了欧洲的人文风情。使我第一次与世界艺术“大师”近距离接触,面对面地感知、体验了“大师”作品所传达出的强烈艺术震撼力。因我是一位美术教师,同时又是首次跨出国门,自然我对10余年来一直仰慕的大师力作以及欧洲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情况更为关注,感受也颇多,这对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拓展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路无疑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
假日的广场艺术活动
我们考察团从罗马出发,沿线考察至巴黎,在罗马市政厅广场、圣比德教堂广场、比利时布鲁塞尔广场……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氛围,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积淀,奠定了它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位置,给人的不仅仅是强烈的艺术感受,还处处都张扬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与辉煌历史。
在各个广场里,几乎都可看到在雕塑精美的广场建筑前成群结队的街头画家,每逢节假日,市民都要自觉地集中在一起,进行艺术活动。(欧洲假日较多,包括当地的一些民间、民俗节日政府都要放假,在法国中小学校一年大约有七个月的假期。)孩子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在广场搭积木,制作各种手工艺品等趣味游戏(最小的孩子只有2~3岁),尤其是广场儿童美术活动更为引人注目。有的孩子在展板上贴上白纸,将许多板子连在一起,用水粉刷子直接在板上画画;有的小孩将纸连成很长的一张,然后趴在地上作画;有的小孩相互间把色涂在脸上、手上嬉戏。在广场我随即询问了在场的法国老师,他们认为:凡是能在社会和自然界中可掌握的内容,一律不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凡是能观察动态的事物,绝不观察停止不动的事物。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着创造的欢乐,在大自然、在社会生活的感知与体验中,发展自身的创造潜能,宣泄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其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得到良好的形成和发展,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广场人文艺术情景,将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不正是强调让孩子在感知与体验中学习吗?强调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吗?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是应有所启发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各大城市里各类广场应运而生,纵观建成的各类广场,有多少反映了我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而较多的则是在一个平台旁建立起几幢现代高楼,节日里除了彩灯、气球,较多的便是拥挤的人群,在人类艺术文化史上的传承上,似乎还缺少些什么?
在美术馆里探究
在考察期间,看见梵蒂冈、卢孚宫、佛罗伦萨等美术馆前,排成长处的购票者,真使人感受到人们对艺术美的渴求,这种良好的艺术文化素质的形成,也是与社会各界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分不开的。更令人难忘的是在许多美术馆、博物馆里均能看到有许多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在仔细欣赏、临摹艺术作品(据介绍在欧洲许多美术馆节假日还向游客免费开放,尤其是中小学生)。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作品,在大师作品前自主探索、发现、解读,让孩子直接与艺术“大师”对话,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欣赏作品后的感受。最可贵的是,老师或家长都非常仔细地听取孩子们的说法,然后顺着孩子的思路,引导孩子思维向纵深发展。
在有的美术馆里还专门开设了儿童画家,老师或家长带领孩子参观作品后画画,在表现方法上,老师只作简要提示,鼓励学生发现新的方法,建构新的技能(粗浅的),不是要求学生单纯地画出所见的具体形象,而是在所画作品中要能表现自我感悟,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起孩子对事物的探究欲望,这种探究欲使之产生和谐的令人愉悦的心理,思想上更无拘无束,从而更有效地加深孩子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在卢孚宫参观时,正遇见一位老师带领小朋友临摹油画,他向我们介绍道,带领孩子到美术馆就是为给孩子提供直接了解大师的机会,用孩子们的视角孩子们的思维来解读名作,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随后还举办“我心中的名画”展览,通过这样的审美创造活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创造表现中得到升华。
在我们国内,美术馆博物馆里的情况又如何呢?美术馆、博物馆数量还很不够,就是城市的孩子要看上一个展览也得花费很长时间走很远的路,在美术馆里很少有儿童的天地,还有很多美术馆展览不准拍照,不准摄像,而在国外(如卢孚宫、凡尔塞宫……)是可以随便游客拍照、摄像的。把美术馆、博物馆作为少儿艺术教育的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巴黎福特内小学印象
我们考察团一行在法国欧亚发展协会会长范先生、中国驻法使馆文化中心刘文阁先生的陪同下来到巴黎福特内小学,一同前往的还有4名中国留学生。先在该校会议厅听取了该校长罗西夫人的介绍,随后参观了该校的学习活动。
该校有200余名学生,属法国中等大小的学校(法国最大的小学也只有400人),有10个教学班,有10余名专业教师,2名教育自愿者,其中有一名老师曾3次到过中国,因此,对中国来的客人格外热情。在法国所有小学都要开设7门独立的课程: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公民教育、艺术(音乐或美术)、体育。我特别向该校了解美术课程的设置情况,校长罗西夫人介绍说:每周美术上2课时,另外学校还有许多不同的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参加。在统一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教师自己设计教学内容,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每一位教师不仅能教艺术课,还能胜任法语、数学等各个不同的学科。
在该校的访问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师开放的教学观念。
在福特内小学听了2节美术课,第一节课为学生画“影子”。学生在灯光的照射下,人的影子投射在纸上,然后用笔按轮廓勾下来,有的小孩趴在地上填色,形成剪影的画面,有的小孩用泥制作成人的影子形象,有的小孩用剪刀剪下自己的影子等等,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可以在教室里随意走动,营造了一种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二节课题为“我们的历史”。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生活中去体验感知生活,学生在现场充当小记者,记录文字描绘形象,该校的老师说:“学生学习美术,不单是画一张画,而更应注重的是在画画的过程中,加强他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在了解过程中,引导孩子画出心中的形象,而非单一的眼中的形象,这一过程就是学生的艺术社会实践过程。在教学实践原则的指导下,他们认为:凡是能在生活、生产现场进行的课程一律到现场去,尽可能把课堂搬出教室走进社会。
学生在作画时便有感而发,有的画出著名的埃菲尔铁塔,有的画学校的老屋(学校过去的校舍),有的画游乐场……整堂课下来全班每一个学生的画面均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形象、眼中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而不是统一的简笔画或卡通画形象。
随后进行了学生作业展示评价: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学生便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从表现内容、作画时的心情等方面来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当不同的学生或教师对同一作品发生分歧时,则以孩子本人的意见为主。该校的教师说:小孩子画的是自己观察认识事物的感受,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儿童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孩子选择或创造图式符号来表达事物,教会孩子用“心”作画而不是单一地孩子传授专业技能,这一教学评价方式,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