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巧用多媒体优化初中作文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 11:0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巧用多媒体优化初中作文教学

应城市杨河镇初级中学
赵爱萍


内容摘要:我在作文教学中碰到的难题是: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但如果以作文教学的学习作为载体,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去,在电教多媒体的支持下,就能培养学生习作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作文教学的运用,从四个方面“情境创设——指导观察——再现场景——评议批改”进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
优化
作文教学



去年九月,我听从学校教务处安排,接任了八(2)班的语文教学。为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便与学生交流互动。随后,就作文问题进行了民意测验,结果,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说害怕作文,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说烦写作文,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说写不好作文。还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写日记,其中一个叫邓威的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实在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样写!不写吧,又怕挨老师批,怎么办啊?作文,我厌恶你!”我还真被这群孩子们吓了一跳!刹那间,我的心好沉重,好沉重,眼前一片茫然。我随手翻看办公桌上的一本《语文课程标准》,其中的一段话“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吸引了我,是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教多媒体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影片和动画于一体,将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或是根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我何不以作文教学的学习作为载体,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培养学生习作的综合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实际操作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语文新大纲指出:“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迸发出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把作文的引导材料制作成电教多媒体课件,作为叩开他们想象空间的钥匙,指导学生将画上的内容变成有外貌、有言谈举止的、活生生的人或物,让静止的画面更有生气。这样,学生思维被课件大大激活,学生对说话练习兴致盎然。
学校举办运动会,为了指导《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习作,我布置学生带上相机,亲自去发现、抢拍,然后我把他们拍摄的照片配上优美的乐曲,制作成演示文稿。作文指导课上,让学生欣赏自己拍摄的开幕仪式、整齐雄壮的入场队伍、抢拍到的竞技瞬间、啦啦队卖力地呐喊······通过鲜明的图像,优美的旋律,学生仿佛又回到了那沸腾的赛场,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这时,我顺势导入:你愿意尝试小作者的感受,把学校的运动会介绍给别人、与他们分享吗?此时,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表现的欲望油然而生,情动而辞发,有不吐不快之感。《文心雕龙》中云: “情者,文之经。”“文章之作,在乎情性。”凭着至诚至情发出的心灵之音,相信一定会触动阅读者 。
二、指导观察,蓄积写作素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显示中可有意定格,重播再现等功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再现感知阶段的物象,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飞越。我在指导《可爱的猫》命题作文时,选取了对猫的形态,动作,睡眠等的描写画面,按照说明顺序,重新组合,并给学生显示,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他们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了作文,同时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再现场景,突破写作难点
许多初中生写出来的作文,或篇幅短小,或平淡如水,或空洞无物,究其原因,不擅长细节描写是主要原因之一。细节描写也就成了学生作文的难关,但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现实活动中的情景、事物通过处理加入文字和声音搬进课堂,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感知过程;同时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开阔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
比如:我指导学生写《母子情》命题作文时,课件展示文字,在歌曲《母亲》的音乐声中,我先讲述了一段真实的故事:
几天前,邻居家儿子吃早餐时,因为一件小事而跟母亲争吵起来了。儿子平常说话就是大嗓门,这下更是声如洪钟,我们几个邻居担心母亲受不了,连忙跑去劝解。只见儿子坐在桌旁埋头吃饭,老母亲在厨房哭诉。儿子见我们去了,便将碗筷一推,起身说:“不吃了,上班去了!”我们只好在一旁安慰母亲。三天后,下雨了,儿子回家了,进门时,脸上写满了笑容,走到母亲跟前,窃窃地说:“妈,我回来了!”老母亲似乎余怒未消:“你没妈,她死了!”儿子就一手抚着母亲肩膀:“还在生--我--气--吗?”这时,我们一群人也在一旁打气:“是啊,娘不记儿过。你母亲早就忘了的啊”这时,只见母亲转身进屋,撑起一把伞出去了。一会,母亲从街上买回了酒鬼花生,小炸鱼,香肠,进厨房为儿子做晚饭去了。我们几个邻居就在屋外笑说儿子的不是,儿子满脸都是惭愧!是啊,在亲情之中,母爱是最宽容无私的呀!
同学们,你们也评评故事中的儿子和妈妈吧。随后,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同学们讨论的真热烈。我又趁火打铁说:“母子为啥吵架?老师也没有给大家再现母子吵架后来又和好时的情景,这由你们来完成,怎么样?”学生异口同声:“好!”声音格外整齐而响亮!为了能让学生写出生动的细节,我接着又播放了母子吵架,母子讲和的视频,还下载了一些关于儿子、母亲的肖像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这时,我看到了一张张充满自信的脸,他们提起笔来,在作文本上,唰唰地写起来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还真让我惊喜,有学生写母子争吵是由于儿子烦老妈提亲的事,最后儿子想通了,为了孝顺老妈,居然报名参加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还有学生刻画出一个大男孩为了跟老妈讲和,居然在老妈面前撒娇的滑稽之态。
孩子们是有潜能的,只要我们老师巧借现代教育技术,用心灵引导,他们也会用心灵写出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体悟。


四、评议修改,提高评改质量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
传统的作文的批改、修订对教师而言,工作量大且效果不佳: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面对评语喜上眉梢, 而其他大多数学生看看分数有些惊诧不已,再瞧瞧评语又紧皱眉头。可见,这样的评改措施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而且只由老师一人改,学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而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这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向他人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比较少, 意味着一篇作文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意味着一次有计划的作文训练难以很好地发挥它的转化功能和实现它的最终目的。但如果凭借现代教育技术评改作文,作文的批改、修订就直观、简捷、高效了许多。
比如,对于典型性问题的作文,我详细批改后,将文章在大屏幕上反馈给学生,既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又可以在互相借鉴参考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经常把写得好的文章制作成课件展示出来,进行范例讲评;也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映出来,进行分析、推敲。为鼓励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每次作文后,我都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或整篇文章,制作成课件,注上姓名,让大家品味、欣赏,引导学生点评,并广泛讨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形成良好的写作内驱力。使写作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表达情感的一种激情和需要,一种展示才华的机会,一种不断学习他人和自我挑战的最佳途经。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总之,现代电教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的作文引来了活水,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5 16:04 , Processed in 0.23386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