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蓝 原名胡兰兰,1967年生于山东烟台。14岁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诗集、散文集十多部及童话集《蓝蓝的童话》、《魔镜》,长篇童话《梦想城》、《大树快跑》、《坦克上尉歪帽子》等。作品被译为英、法、俄、德、西班牙、葡萄牙、日、希腊、比利时、韩、罗马尼亚等语种在国际杂志发表。先后获得“1996年度刘丽安诗歌奖”、“《诗歌与人》年度诗人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宇龙诗歌奖”及“中国新世纪女诗人十佳”称号(2005年)。现为河南省文学院作家,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驻校诗人。
蓝蓝 改变世界是所有人的事情
采访 | 本刊记者 林茶居
2012年11月19日,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和学生家长,胡兰兰向国家教育部部长信箱发去了一封公开信,呼吁进行包括立法保障中小学生8小时睡眠、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种考试排名机制、设立合理教师教学评估机制、真正开放民间办教育、取缔中小学各种科目的省级国家级奥赛以及教育去行政化等十个方面的改革。
短短几天内,数十家媒体或跟进报道,或进行转载,或发起讨论。在胡兰兰的个人微博上,这封公开信更是被转发了近万次。
从一定意义上说,媒体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和社会问题的显示器。媒体对这封公开信的广泛关注,正反映了公众的某种情绪,和教育在当下的种种尴尬。
这位叫作“胡兰兰”的母亲,就是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蓝蓝。
11月28日,本刊对蓝蓝进行了专访。
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愤怒和抗议
教师月刊 这封公开信从发出至今,已经过去了近十天的时间。你收到相关方面的回复或回应了吗?你期待这封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蓝蓝 这份公开信同时也发给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任何回应。据《新京报》记者的报道,他们曾就这封公开信致电教育部新闻办,接电话的人员并没有回答是否已经收到我的公开信,只表示如果要采访的话需传真采访提纲。记者将采访提供传真至教育部新闻办之后,到今天为止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事实上,我在未向教育部发这封信之前,曾咨询过一位律师,问他公民向行政管理部门问政,可否能得到回应。他的答复是我国的行政法没有规定行政部门必须回应公民的问政。因此,我在一开始就明白,有可能不会得到回复,但这不重要。我相信这封信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相信教育部的人肯定也看到了这封信。我更希望的是通过这次身体力行的呼吁,唤醒更多家长和教师真正重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保护孩子们应有的权益。
教师月刊 在这封信之前,实际上你对教育就多有关注。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对教育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呢?信中你说,“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出于热爱孩子并愿意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做一点实事的信念,我渴望发出微弱的声音,为备受‘应试教育’摧残的数以亿计的孩子们而呼吁”。除了和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有关之外,你的呼吁和你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是一个家长有关吗?
蓝蓝 我在公开信中一开始就谈到,2002年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因为没有完成假期作业担心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家长被请到学校,自己在家中上吊自杀。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最可怕的事情。我没有想到,写不完作业能给一个少年带来这么巨大的恐惧,以至于让他选择死亡。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关注“应试教育”可能带来的种种恶果。“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现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学校、教师、家长,有多少人被这毒素所感染?这一切都是使我写出这封信的原因。
我不但是一位公民,我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是学生家长,同时,我也是一个纳税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作为母亲、家长,爱孩子、为孩子们而呼吁无需勇气,这是天赋权利。作为纳税人和儿童文学作家,我更有权力向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应试教育”体制问责。
教师月刊 从这封公开信的内容,包括其中的案例、数据,可以看出你做了很多准备。请你具体谈谈。
蓝蓝 2012年11月2日,我在新浪微博上发起有关“应试教育”的投票调查。这个投票调查的设置很严格,每个注册用户只能投一次票,时间为一周。截止到最后一刻,投票参与者有4555人,其中投“反对‘应试教育’、立法保证学生8小时睡眠”的网友多达4417人,占97%的绝对优势。另外还有多达2678人的转发呼吁,也就是说,有七千多人参与了这次投票活动。这个数据难道不说明问题吗?
这次调查所得出的数据,是我写公开信的一个重要依据。为写这封信,我征询了很多教育家、一线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翻阅、查询了近三十年有关“应试教育”的很多书籍、研究文章、新闻报道和教育部的诸多文件,前后修改了八遍,最后才定稿的。
教师月刊 “公开信”引起了诸多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是你事先预料到的吗?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蓝蓝 我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新京报》、《大河报》都有连续的报道,《东方今报》、《生活报》、《新快报》等报纸都作了报道,新浪、网易、搜狐、中新网、凤凰网、新华网、人民网等数十家网站都作了转发。我自己的微薄上,这封公开信有成千上万的人进行转发和评论。这说明,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愤怒和抗议。
最后的压力全部堆在最无助的学生身上
教师月刊 你向教育部提的“十点意见”中,第一点就是“必须立法保障中小学生8小时睡眠时间”。实际上,早在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明确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需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为什么你会把它作为第一点首先提出来?有什么特别考虑吗?
蓝蓝 中国的儿童多达两亿多,这个庞大的群体,体质问题堪忧。报载,2011年北京参加高考体检者75256人中,仅有一成体检完全合格;而视力不足者多达86.15%。孩子的作业太多了,尤其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毕业生,很多孩子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甚至四个小时。想想看,如果我们的教育最终成了摧残孩子们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这样的教育难道不是野蛮的吗?孩子们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既违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对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的条例,也违背《中国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对孩子们的犯罪
教师月刊 你在信中提到,“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1%,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3.8%,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2%……每一个数字后面,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和一个个陷入悲惨境地的家庭”。可以说,这也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将有可能转化为严重的社会隐患和民族危机。你觉得,就学校教育而言,应该怎么应对?
蓝蓝 这个数据是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叶一舵先生通过调查得出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学习压力巨大,升学竞争激烈,教育环境恶劣,若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也加诸于孩子身上,他们能顶得住吗?成年人8小时后下班,若再工作属于加班,会另有更多的经济补偿,而孩子们一天的课上完,回到家还得继续写作业到深夜,能不崩溃吗?对此,即便在学校安排几个心理教师,但若不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变现状就是无稽之谈。
教师月刊 你在第五点意见中说,“必须取消义务教学阶段各种形式的升学、段考、联考、期末考等等考试评比排名,各级教研室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评比排名,教研室回归教育教学研究,而不能再继续为考试助纣为虐”。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考试”本身是没有错的。还有,如果取消了“考试”,那么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业评价、能力发展评价是不可或缺的)?
蓝蓝 考试本身当然没有错,但是,中国的学校考试已经变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个一刀切的标准,已经把很多有特殊专长、特殊兴趣的孩子的才能扼杀了许多,让其变成考试机器,这已经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况且,现在的很多考试,都是为了竞争,为了排名,为了政绩,最后的压力全部堆在最无助的学生身上。
教育孩子的人首先要学会自我教育
教师月刊 “取消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这一条,从近期网络上的反应看,很多家长并不赞同。你认为家长们为什么会持这个态度?
蓝蓝 很显然,家长对“成功人士”的崇拜、“望子成龙”的观念导致了他们十分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一部分家长要求增加作业、给孩子更多的压力,也是“应试教育”三十余年能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以为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是对生命的漠视,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我有一个德国的朋友,几年前在我家看到我女儿四年级的数学,大为惊讶。他的儿子也读四年级,只上半天课,数学还在学加减乘除。而中国儿童的提前教育,正是使孩子丧失对知识的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说很多幼儿园现在也有家庭作业,岂不知,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样的孩子其实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
教师月刊 这封“公开信”中有一段话被广为传播:“这封信不仅仅写给教育部,也写给教书育人的老师,同时,更希望所有的家长和我一起反思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应试教育是一面镜子,当我们反对它的时候,我们也要反对我们身上的等级观念,反对我们对普通劳动者的歧视,反对对‘成功者’和‘人上人’的崇拜,反对我们深藏的虚荣心,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暴虐,反对我们不尊重生命的野蛮。正是我们身上的这些东西,呼应着分数至上的邪恶观念,加重了‘应试教育’对孩子们的摧残”。在我看来,这是这封信中最为有力而深刻的一笔。这个时代,“成功”一词已经被严重污染,成为“出人头地”的代名词,而与善良、诚信、尊重这些最为珍贵的人性无关。我们每一个人,往往一不小心就成为恶的制度、恶的文化的帮凶。你觉得,作为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如何才能避免成为这个“帮凶”?
蓝蓝 你说得对,这段话正是这封信最重要的部分。
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对人的评价不再关注人的品质,而是看一个人有多大权力、挣多少钱,评判标准完全势利化、实用主义化、庸俗化了。这种唯利是图观念的毒素,已经感染了无数人。倘若这样的人做家长,遭殃的一定是孩子。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家长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家长心中有人的等级观念,那孩子就会认为社会的不平等是自然的。如果家长惯于以威权压制孩子,那么孩子将来就可能成为崇拜权利的人,抑或是唯唯诺诺的奴才。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所谓“学而优则仕”,所谓“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若把这些邪恶的观念传给孩子们,则会造就大批追逐名利和权力、自私自利的人。这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是可怕的灾难。因此我认为,一个成年人,无论你是家长、教师,都应该认真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真的是为了培养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正直善良追求真理的人。所以,教育孩子的人首先要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反省。
教师月刊 与这种“教育成功学”密切相关的一个词语就是“竞争”。“竞争”本身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主要是,它在教育中被窄化为分数的竞争。你的“公开信”中,其实也隐含了对这种“竞争文化”的批判。你觉得,这样的“竞争文化”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消极的影响?
蓝蓝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人人生而平等是整个国际社会公认的人权理念。在学生中鼓励分数竞争,意味着仅仅以考分制造不平等。一个孩子可能在某一科目非常优秀,但对另一科目上不是那么擅长。你让毕加索做奥数题,让莫言翻译一部德语的纳米理论专著,或者让莫扎特做个寻找“超子”的实验,可能吗?“因材施教”本身就是承认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有别于他人的存在,教育应立足于此,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尽可能地帮助每个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帮助他们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让孩子们为了一个分数目标而学习、生活,这是成人世界对儿童的压迫和奴役。我颇为担心的是,这一后果几乎成了赫胥黎的预言——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理念。这才是最可怕的后果!
教师月刊 是让孩子顺应自然地发展,还是按着当下社会的“成才”标准对孩子进行训练,是这个时代的教育的突出矛盾,也是家长们的纠结之处。作为家长,你有这样的困惑和苦恼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蓝蓝 我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并尽最大努力帮助她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知道每个孩子都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我也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势利导是最大的帮助。作为家长,我更注重对孩子的品行教育,诸如尊重他人、责任心、道德感、愿意奉献等等。教会孩子做人始终是教育的第一要务。作为一个母亲,我会帮助她们买她们喜欢的书,下载她们喜欢的音乐,和她们交谈,一起看话剧、芭蕾、电影,也和她们一起唱歌跳舞。孩子和我是平等的,做错了事一样要向对方道歉。说到“成才”,很多人的创造力是在二十岁或者三十岁才慢慢显示出来的。况且,什么叫“成才”?一个尽职的修理工、清洁工、庄稼汉难道就不令人尊敬吗?
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教师月刊 这些年,社会各方对于教育的批判可谓此起彼伏。或许,你的“公开信”最终没有任何回应,甚至会有人说,“瞎折腾什么!”你有过这样的担心吗?为什么?
蓝蓝 写这封公开信是我的个人行为,但是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支持我,他们愿意和我一起为了保护孩子而抗争和努力,因此我不是孤单一人。我也从不担心你说的这些情况会出现。改变世界是所有人的事情,我个人虽然渺小,但若大家都慢慢清醒,汇成的力量肯定是巨大的。
教师月刊 在这封信中你还提到,“在教师中施行的与学生分数挂钩的‘绩效工资’和‘末位淘汰制’,使得那些真正有教育理想和远见的教师们压力重重,痛苦纠结。他们,同样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蓝蓝 我做过调查,询问过一些教师,这都是他们提供的真实情况。在此之前,我还根本不知道有“末位淘汰制”这个词。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公开信也得到了很多教师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制度只会在教师当中制造残酷的分数竞争,而忽略或抑制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人格培养等方面的作用,而后者才是教育最重要的地方。因此,这封公开信也着眼于对教师的解放,期待教师能够回到教书育人的职业本分上来。
教师月刊 如果你是一个小学教师或中学教师,你会怎么做?
蓝蓝 不与“应试教育”合作,恪守一个教师的职责,热爱并尊重孩子,始终将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放在首位,使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沟通以便完成对自我的建构,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自我和挖掘自身的潜力,其次才是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施教过程中努力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惩罚和逼迫,后者只会给他们带来羞辱。
教师月刊 作为一个母亲,你期待你的孩子有一个什么样的将来?
蓝蓝 身心健康,正直善良,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懂得爱,尊重他人,有说“为什么”和“不”,以及自我反省的勇气,有一技之长并奉献于社会。
教师月刊 这封公开信,一定也隐含着你对美好教育的期待。那么,你理想中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蓝蓝 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人道主义者,正直,有自尊心、道德感和责任感,能辨识善恶,信任他人;愿意奉献,尊重生命,追求真理。
(原载《教师月刊》2013年第1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