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景山学校九年一贯制语文第11-18册教材特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7 10:3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景山学校九年一贯制语文第11-18册教材特点
周群


一  语文第11-18册改革的目标

1.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这是我校九年一贯制中与1—11册相衔接的语文教材。目标是:学生初中毕业时达到《课标》(实验稿)的要求,具备公民应有的基本的语文素养,其中四分之一的学生有较高的语文水平。
北京景山学校是1960年,由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师范大学为教改而创办的实验学校。为了探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寻求解决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问题的途径,建校初期就自编了一套文选式语文课本,提出并实验“以作文为中心组织整个语文教学”“读名家名篇”“中小学生学习、背诵古诗词,初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基本过关;”“每天练笔”“重视写字”等。语文教学是我校教育改革中成效最显著的项目之一。
20世纪80年代我校又编写、实验了第二套初中语文教材,探索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途径。
2001年至今,编写并实验的这套教材,即第三套初中语文教材,全力探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途径。
语文第11-18册运用的主要策略
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文承载着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本套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又力求通过语文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认为语文课是思想性很强的工具课,“工具性”是语文课的基本属性。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青少年学习语文的规律,本套语文教材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
1.九年一贯,统一策划
在教学要求、课文选择上,中小学相互承让,统一设计,各施其职;教学上,互相衔接,层次递进,螺旋式上升。在六、八年级先后掀起两次读书高潮,两次复背古诗文高潮,巩固小学阶段和初中前期的学习成果。“腹有诗书气自华”,要让二百余首(篇)优秀诗文伴随学生终身。
2.编制阅读和写作教学目标系列,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增强教学目的性
编制《6-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系列》。分解写作教学的总目标,将子目标落实到每个学期、每个单元。
编制《6-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系列》。分解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将子目标落实到每个年级、每个单元、每一课。
分散、简化教学任务,明确教学要求,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益。
3.狠抓写作教学,突破语文教学的难关
每册都创建一个写作重点单元,以作文为中心,以读促写,集中练习,重视修改,在写作上下真功夫;
在写作中,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人格品位的提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语文学习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抓住主要矛盾,攻克难关,用以带动语文教学的全局。
50年的实验证明,“以作文为中心”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的组织策略。
4.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造就“终身阅读者”
根据经典性、时代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则遴选课文;
以人文性主题为主,语文学科知识性主题为辅组织教学单元;
按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设计课后的“探究·练习”;突出重点,以写促读,要求“读书动笔墨”;专设语文课堂用本,减轻课下作业负担;
教学中紧扣文本,接受语言大师们人品、情操、文气的熏陶;
每学期都组织读书交流会,建立交流互动的平台,课内外结合,造就“终身阅读者”。
5.加大文言文学习比重,重心下移,集中安排
集中学习文言文。在六年级(下)七年级(上)共设三个文言文单元一个古诗词单元,占用近二分之一语文课时。文言文学习重心下移,与物理、化学等学科错峰,有利于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负担。
文言文与现代文合册,但分别设置单元。这样既便于集中突破,又有利于相互借鉴。这是在多种方案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我校自编的第一套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和现代文分别成册;20世纪80年代第二套自编语文课本也是文、白分册,并分别列课,由专职文言文教师任教;20世纪90年代又试验过文、白合册,且文、白混合组织单元的课本(非我校自编),实验结果均不理想。实践证明本套教材的编排优于以上几种,教学效果明显。
教学中,强调诵读、背默,重视积累;重视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传承;突出文言文阅读的难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规律。
6.立足学生终身学习,强化自学指导
课本首先是学本。为了让学生了解并参与教学过程,当清醒的、主动的学习者,每册课本前有“给同学们的一封信”,每个单元前有“单元提示”,简介该册或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意义、教学安排和学习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反思、主动总结、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创设了“自学自测”“自学自省”“期末自我评价”等栏目。这套教材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质疑的习惯、动笔的习惯、研讨的习惯、积累的习惯、简明连贯的口语表达习惯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性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
7.引导教学,规范操作,倡导创造性教学
课本也是教本。课本应具有权威性,具有指导和规范教师教学的功能。为此我们编写了《语文教材实验手册》。目的是:帮助任课教师把握课本的编写思路和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明确每个单元学习成果的体现形式,引导教师建立讲求实效的教学模式。

我校从2002年秋季开始试用本套教材。至2011年9月,先后有36个班,20位语文老师,千余名学生参加了本套教材的试验,已有七届毕业生。参加实验的学生、教师对本套教材反应良好。他们说“教学要求明确,好用”“帮助我们转变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喜欢”等。
我们将继续探索,永不止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0:02:01 | 只看该作者
景山学校6—9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六年级:
1. 有读书的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
2. 边读书边思考,敢于质疑,提高自学能力。“读书动笔墨”,用圈点、批注等方法精读文章。
3. 能对照注释理解文义,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 养成默读习惯,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5.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学过的文章及诗词。
6. 能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能把握记叙文的要素),理清思路,对文章进行分段,并能较准确地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意思。
7. 能感受到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从文章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找出关键性语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8. 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9.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和文化常识。
10. 在阅读过程中,能正确辨识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实词),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11.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七年级:
1.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视野。
2. 能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的材料。学会写读书笔记。
3. 阅读说明文能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会分析重点语句。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4. 能把学过的说明文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规律。
5.阅读记叙文,能体会文章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6.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7.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虚词及短语。了解同义词、反义词,词的感情色彩。
8.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所需的信息和资料。
9. 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积累多义词,注意词的特殊用法。能够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重点语段。

八年级:
1. 提高自学能力。
2.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正确把握论点,找出论据,发现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了解论证的过程和方法。
3. 阅读文章能够体会其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能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并能通过探讨加以解决。
4. 了解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能根据不同表达方式和体裁的特点阅读文章。
5. 能把学过的议论文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规律。
6. 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的有益启示。
7.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单句、一重复句;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8.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词的特殊用法,了解常见的特殊句式。
9. 复背第11-16册古诗词。

九年级:
1.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主要区别。
2.掌握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主要表达方式的区别和运用的要领。
3.能进行独立阅读,正确领会文章的主旨、基本结构、主要写作特点。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评判、鉴赏能力。
5.能够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6.能够归纳总结已学过的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含特殊用法)及特殊句式。掌握浅易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7.背诵6-9年级学习的80篇古诗文,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0:02:38 | 只看该作者
景山学校6—9年级写作目标


六年级(上)
  •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 能从生活中选取写作材料,写自己熟悉的事情。
  • 写记叙文感情真实,有中心,内容具体,分段表述,有头有尾。
  • 语句基本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六年级(下)
  •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尝试写自己的独特感受。
  • 写记叙文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 能抓住事物特征,描写生动。
  • 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能与他人交换修改。
七年级(上)
  • 写记叙文能根据中心选材,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等丰富文章内容。
  • 能初步运用人物描写(如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的基本方法。
  • 顺序合理,注意文章语句的连贯、段落间的过渡和内容前后的照应。
  • 语句基本通顺,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七年级(下)
  • 写简单说明文,能清楚地说明事物和事理。
  • 文章中要有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本质的语句。
  • 能根据写作目的和说明对象,选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 写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
八年级(上)
  • 写记叙文做到中心比较突出,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
  • 初步掌握记叙文写作过程中的搜集素材、立意构思、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 能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 能正确运用学过的词语、句式、修辞方法等,增强语言表现力。
八年级(下)
  • 写简单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 文章有明确表述观点的语句,论据恰当, 初步掌握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语言比较准确。
  • 能针对某些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 在记叙文中能恰当地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九年级(上)
  • 能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 注重写作过程中选材、构思、表达、修改等环节。
  • 熟悉命题、半命题、话题、给材料等作文形式,并能依据要求作文。
  • 根据写作要求,能在一小时内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九年级(下)
  • 写作时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较自如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并有创意地表达。
  • 能熟练地按照要求进行缩写、扩写、续写和改写。
  • 能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文体,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语句通顺。
  • 能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0:03:28 | 只看该作者
北京景山学校编制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目标之刍议


北京景山学校  周群

一、            依然尴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2003年,我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的《中华少年写作精选》(现已休刊)主持了一年的“作文阶梯”栏目。当时,我和首师大文学院刘占泉先生共同策划了一场关于“作文元点”问题的讨论。语文界泰斗饶杰腾先生、时任《中学语文教学》副主编的史有为老师、作家施亮先生、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先生、刘占泉老师、网络作家今何在(当时红极一时的“榕树下”获奖小说《悟空传》的作者)、十一学校闫存林老师,以及若干学生和家长作为各方代表参加了这场讨论。大家对作文教学改革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建议。我们有个共识:课堂作文教学总体说来是失败的。当年我所做的作文调查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许多学生厌烦作文,他们不懂得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没有学会如何写好一篇文章……这其中甚至很难感觉到语文教师发挥的作用。
这场关于“作文元点”问题的讨论已经过去九年。眼下重提,是因为根据我一线教书的亲身观察,这九年里,虽然有“点”的突破,涌现出了一批作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提供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有效范例,但就整个“面”上而言,作文教学并无多大改进。即便是这几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平均成绩的节节攀升,也并不能全然说明作文教学整体有多大进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在去年,某个在区里中考语文成绩名列前茅的学校的语文老师,拿着一篇初二学生私下写的点评《红楼梦》的练笔给我看。他叹息着说:“这样的文字多有灵性,可是学校不让孩子写这些,因为要抓中考,我们只能让孩子们写应试作文。”
举这个例子,是不是说,中考作文就完全应该被否定掉?当然不是。但是众所周知,中考作文因为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的缘故,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这其中的道理,孟起先生早在1935年在《中学生底国文》一文就有解说:“所谓‘命题’作文,就是教师先有一个‘命题’,换句话说,教师自己先有一段意思,缩成一题,学生作文,不过演义罢了。……学生拿到这类题目,实在没有什么话要说,不说又不成,于是废话、空话满纸都是,害(得)教师看了摇头,叹气。本来写不出的,硬要写一些出来,这已经很不容易,再要写得好,不是难上加难!……能说的不许说,不能说的偏要说,哪里会写出给教师看得上眼的东西来!”(《中学生》1935年第55号)
目前学生与学校这个层面的作文教学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生活面相对狭窄。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除了家庭和学校生活,对外部世界了解甚少,也缺少了解外部世界的热情。这就造成了作文缺少鲜活素材的突出问题。
第二,学生阅读量太少。我们常说,一个人有“见”才有“识”。学生虽不能够“行万里路”,但至少可以通过“读万卷书”来获得代偿体验,了解社会与百样人生。在过去这十年中,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早就提出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中考也有相关题目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但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只有优质资源校将课外阅读工作落实得相对好,能带领学生开展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做读书笔记;而基础薄弱校则普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有效指导。而且,受这个时代“浅阅读”“泛阅读”的影响,学生个人开展的阅读,也多追求时尚轻松的阅读效果,过分关注玄幻、穿越小说一类的作品,不注重经典作品的阅读。
第三,不少教师迫于中考升学与成绩的压力,写作教学中只教应试作文的写法,不注重学生思考力的发展。不管是素材的积累、文章审题立意,还是布局谋篇的思路,恨不得初一开始的作文训练都完全照着中考的路子来。
一方面是学生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是作文教学处处围着中考的指挥棒转。这样的作文训练,如何能教会学生作文的真功夫,最终达成《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种种要求呢?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2012年9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即将启用。时至今日,我们语文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局面,这理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那么,此种局面是不是只有这十年才有?非然也。据《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版)一书记载,早在建国之初,报考清华大学的大部分考生都在“国文”试卷里提到:“没有把作文学好,写作能力差。”当时叶圣陶先生审读试卷,仰天长叹:学生写作能力真的是差呀!而1949年北京师范学院的刘国盈老师也作过调查,结论是:“国文教师几乎是完全失败了,而且是可怕的失败。”由此观之,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实际上是早就存在的。现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接下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如何抓。

二、               北京景山学校作文教学传统与新经验
2003年关于“作文元点”问题的讨论中,饶杰腾先生对语文老师提出了这样的忠告:“现在中学语文老师很多都是只顾着自己教书,没有时间了解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老师们应当了解这一百年来语文教育是如何发展过来的,前人已经做到了哪些,我们应该避免什么,发扬什么,朝什么方向去努力。”
我非常赞同饶先生的观点。语文教学改革理应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创新、求发展。我在景山学校教书20年,近10年来一直参与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谙熟我校语文教改的历史与现状。景山学校的语文教学有三大法宝,其中之一就是组织学生写“放胆文”。我认为,这种做法虽然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但到今天非但不过时,而且有大力推广的必要。
“‘放胆文’,顾名思义是鼓励学生放开胆量去构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舒风 《从“放胆文”谈开去》,下同。)
一是题材“放胆”。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启蒙阶段,老师先从放开题材做起,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亲眼见到的,亲耳听来的,亲身感受过的。题材上不循规蹈矩,活跃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源头。
二是写法“放胆”。“不限写法,能夹叙夹议,叙事中有抒情的固然好,只能记叙的也放行。”(舒鸿锦 《四十而不惑》,下同。)一切只要能写出真情实感,老师就要肯定。因为“放胆”,学生的作文即使写同一个题目,“文章的题材,风格会有多种多样,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局面”。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再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学生会更加努力的创造出更加富有个性,风格奇异、新颖的作文”。(舒风)
三是字数“放胆”。“能写几千字的敞开写,能几百字成文的也很好,能写几句话不成文的也可以,只要努力了,老师都鼓励。”(舒鸿锦)
四是情感“放胆”。“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随心所欲地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把自己想吐露的思想,想表达的各种愿望尽情地表达出来。”“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进行写作,没有思想压力,心情十分愉快,是一种精神享受”(舒风)。
从景山学校五十年的语文教改经验来看,在学生学习写作“人之幼”的初期阶段,“放胆文”这一作法把学生练笔当作开展写作教学的切入点,是颇有成效的。而且,已经在小学、初高中各年级推行多年。因为“放胆”,学生爱上写作的例子屡见不鲜。
必须说明一点:“放胆”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写作放任自流。相反,“放胆文”的写作是有范围的,特别提倡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关于组织学生写“放胆文”的具体方法与案例,有兴趣的老师不妨读一读人教社出版的《北京景山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50年》文集。这里恕不赘言。
写“放胆文”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文时“无米下炊”的问题,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但“放胆文”这一招是不是就能包治作文教学的百病呢?随着景山学校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编写工作的推进,编委老师们对作文教学问题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入: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共提出了8条写作要求。这是“会写”的要求,还是“写好”的要求?我们倾向于前者。如果是“会写”,那么我们平时评判学生作文以什么为标准?“会写”作文是怎样的标准?写出来的作文应该是什么样子就达标了?我们提倡“放胆文”,那么,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还要不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这个训练程序的阶段性是否明确?教材该如何呈现这个训练程序?……
“如果训练的目标不明确,训练的层次不清楚,只是出个作文题目,每次练习的项目学生不清楚,教师的指导、讲评也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片面强调‘潜移默化’,看起来作文的次数不少,写作的要求似乎也都提过,可哪项落实了,哪项还没学会?师生都不知道,都不落实。这样的情况想使学生‘会写’怕是很难了。”(孙辅功,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景山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50年 初中篇》,P470,《谈谈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教学设计》)
2006年,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开始编制《6-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见附录),根据“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写作要求,也结合景山学校几代初中语文教师的教改实践经验,以及学生初中四年制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学期的写作练习具体要求。确切地说,是将纲领性的、也是相对笼统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加以解析,将写作教学的任务分配到各册语文教材中逐一落实。“本套教材对写作除了一般性的要求如明确写作目的和对象,要写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字数要达到标准等之外,将作文的基本要求细分成二十多个点,如‘内容具体’‘顺序合理’‘能运用联想和想象’‘前后照应’‘有细节描写’等。有关文章中心的要求,又分成‘有中心’‘中心明确’‘立意较新’等不同等级。如记叙文写作要求中‘要有具体描写的段落’,说明文写作要求中‘有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等。将这些要求,按难易、复杂程度、不同文体,分别安排在6-9年级的8个学期里,每个学期力保3-4个要求基本过关,以促进整体水平一步一步提升。”(周韫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景山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50年 初中篇》P390)
作为教材编写组成员,我参与了《6-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的编制(同时编制的还有《6-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而作为教研组长,我还主持了景山学校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试教工作。这使我得以用“双重视角”审视《6-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
首先,编制《6-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意义重大。这种“自下而上”的努力,在今天的教改大背景下,尤为可贵。
近来读到北大温儒敏教授《学习语文新课标的若干问题》讲稿。他说:“一些老师接触新课标之后,认为很多理念都是好的,但在高考、中考仍然是指挥棒的情况下,‘好东西’都很难实施,‘可爱而不可行’。”“教育状况的根本改革需要整个社会配合,从体制上改。这种改革成本很大,需要较长时间解决,应试教育一时是很难消除的。对此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但也不必把教学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全都归咎于‘体制’,自己可以着手改革的空间是大的。每个老师都最好问问自己,如果一时间‘体制’未改,大局未动,我们是否就随波逐流,或束手待毙?面对当下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我们能做些什么?”“不要抱怨,不能等待,还是承认现实,着眼长远,从我做起,点滴做起,对不合理的教学行为,能改一点是一点。”对温教授的观点,我深表赞同。在我看来,景山学校编制《6-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就是“承认现实,着眼长远,从我做起,点滴做起”的做法。
我记得2011年在北京教育学院,王漫老师让我与北京市部分高中老师座谈初高中的语文衔接问题。当我介绍景山学校编制了《6-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和《6-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时,与会的老师们赞叹不已。因为他们也觉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太笼统,里面好的理念难以实施。而我们编制这两个教学目标,把笼统的长远目标变成了可执行的阶段性目标,每学期的教学任务清晰了。不仅如此,我们的实验教材还保证具体落实这些目标。因为编制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景山学校的一线教师而言,《语文课程标准》既“可爱”又“可行”。我特别认为,2012年9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即将施行,这迫切需要更多的老师、更多的教科研机构,拿出更多更好的具体的实践方案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景山学校编制的这两个教学目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景山学校《6-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是“会写”的目标。“会写”比“写好”更有普适性。
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强调“会写”,更能保证作文教学达到“保底”的要求,更有利于大多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使学生“会写”?这是教材编写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教材中理应在呈现促成学生“会写”的训练体系。
景山学校语文实验教材共8册,一共安排了8个写作重点单元。每个写作重点单元的“单元提示”中都会明确本单元是写作重点单元,对写作要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本单元要完成的写作任务和目标心中有数。课文的遴选不求新、不求难,但求便于学生借鉴模仿。王荣生教授根据教材中文本的不同功能,将文本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类。或许可以说,我们的写作重点单元的文本基本属于“样本”一类。
第三,作文教学必须通过缜密、成体系的训练促使学生实现“知行”转化。
编制了《6-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实验教材写作重点单元中又给出了“会写”的“样本”,这依然不能等于学生就一定能达成“会写”的目标。我认为,针对目前中学普遍存在的作文教学现状,建设作文训练体系还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一)有必要对作文教学的课时做点硬性规定。
语文教学中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写作与修改。我们按照三年制初中的语文教学课时数做个大致的统计:每一学期按照20教学周计算,每周6课时,每学年语文课240课时。《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写作与讲评合起来按照每次3课时计算,全年共42课时写大作文。即便我们把用于作文教学的课时按照每学年60课时计,也不过占了全学年课时数的25%。统计的结论显而易见——虽然我们都知道,作文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还是多年来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但我们为作文教学花费的时间确实少之又少。
2003年,刘占泉先生和我曾经有过一次讨论。他主张重新建构初中语文学科的框架,白话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写作各占三分之一,三部分构成“品”字形教学结构。刘占泉老师的主张非常有见地,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单就作文而言,“品”字形教学结构不仅给作文教学充足的时间保障,更重要的是凸显了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不仅教材要提供可供学生作文模仿的“样本”,还要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学会”为标准的学生达标文的样本库。
景山学校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写作重点单元为学生提供的作文范例,作者都是成年人。建立学生达标文样本库的意义,不仅能继续为学生提供同龄人的范例,更可以供教师批阅作文时参考,以减少教师评判文章时,因个人主观好恶造成的评判任意性。这样也能使《6-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分年级、分学期的落实具有可操作性。
(三)语文写作教学应强调“保底不封顶”。对于学生没有“学会”,作文教学目标不达标的情况,要有更进一步的对策。
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有的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较低,即便一步不落地跟着其他同学一起进行作文演练,也依然会有没“学会”不达标的。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该有进一步训练的对策。比如,当大多数学生遵循仿写(例文)—修改(自评与互评)—写放胆文(巩固学习成果)这样的步骤稳步提高写作水平的时候,不妨安排那小部分没有“学会”的学生,反反复复修改,将习作改到达标文为止。这样才能更大范围地实现作文教学的“保底”。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作文教学中要用各种激励评价手段促其“上不封顶”。比如,在作文达标之后,给更多的写放胆文的机会;帮助学生发表作文;创办文学社,使学生个人特长得以发挥等。
(四)应当编制《1-9年级语文课程写作教学目标》
目前,景山学校初中阶段已经编制了《6-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我们在四年制初中学习的过程中,特别强调按照这个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要基本上能做到“段段清”。但是,小学阶段这样一份纲领性文件还没有编制出来。这就导致作文教学的内容在小学与初中大量重复。虽然说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水平是成螺旋式上升,但这样的重复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写作热情骤减。
比如记叙文写作。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统统都有,也相应地要求学生练习写这些内容。那么这里就牵扯到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理解。在小学同行作文教学经验总结的文章里,我能感受到的,就是他们将“内容具体“实际置换成了“描写生动细致”。而我认为,如果我们按照“会写”来要求,学生习作如果能交代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文从字顺的表达,就应该基本能做到把文章写具体。而“描写生动细致”应当是“写好”的标准。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五年级的学生描写不生动怎么办,因为“能抓住事物特征,描写生动”是初中阶段写作教学目标六年级(下)“会写”的要求。我印象中,我的孩子在景山学校上学,从四年级起,作文本上就出现了“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注意详略得当” 之类的评语。试想,从小学到初中,这样 “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要求是否也是造成作文教学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
所以,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阶段性要求不明的问题,必须通过编制《1-9年级语文课程写作教学目标》来解决。不然,表面上看起来初中作文教学要求有序列,从义务教育9年来看,依然是严重的无序状态。我认为,如果认为编制《1-9年级语文课程写作教学目标》是合理举措的话,北京市作为首善之区,甚至有必要制定出12年的写作教学目标来。
(五)应给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加权,使课内外写作形成作文教学的双翼。
在现有条件下,课内外的写作不妨各有侧重:课堂作文教学侧重按照分年级的写作教学目标,阅读—作文—修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作文教学的系统训练。课外写作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侧重写“放胆文”,侧重师生、生生间“多向多回合”的交流互动。利用网络平台展开写作交流,能够很好地弥补课堂作文教学课时、交互性等不足,同时,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
总之,编制《1-9年级语文课程写作教学目标》只是将《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分解落实的第一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扎实地细化、深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突破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真正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长足发展做出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6:21 , Processed in 0.1074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