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将成为下一个《十万个为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31 03:4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
谁将成为下一个《十万个为什么》作者:WAY42
    纵观我国少儿图书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除了少儿文学读物呈现出一骑绝尘之势以外,其他分类读物在我看来,谁拿分类销售的第二名都不算是什么“冷门”。
    作为销售主力的少儿科普读物始终是各出版社或文化公司不可忽视的产品线。海豚传媒的《什么是什么》、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可怕的科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百科》、贵州教育出版社的《小牛顿科学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法布尔昆虫记》、中信出版社的《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等,无论从产品的形式,还是产品的内容都是经过了市场验证,得到了读者们的认可。
    如果我们将少儿科普读物分为原版少儿科普读物(以下简称“原版读物”)和外版少儿科普读物(以下简称“外版读物”)的话,这两个阵营的产品显然是后者居上了。难道外版读物真的比原版读物强?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制约了原版读物的发展。

第一,图书市场更新速度快于产品研发速度。
    如今的产品更新速度超乎想象,刚刚出版三个月,在某些渠道中就不算新产品了,有的还会更快。但我们要知道,一个产品从最初的信息采集,到选题论证,再到产品研发,直至出版发行,这个过程至少也得五六个月的时间(前提是在已有图文稿件的条件下)。显然,产品研发周期远远大于市场适应周期,也就难怪,众多出版社或文化公司大批量地引进外版版权,以便缩短出版时间,可以快速融入市场,适应其发展速度。

第二,图片质量受限影响原版读物的发展。
    之所以大家对外版读物情有独钟,大多是看上了其图片质量。的确,外版读物的图片无论是以拍摄形式呈现,还是以手绘形式呈现都比原版读物强上至少一个档次,甚至还会更高。其实,我始终认为,我国拥有着众多才华横溢,且工作在一线的艺术工作者,可能是因为出版社或文化公司在产品成本及研发时间上无法满足他们的创作需要,故使一些想法无法实现。

第三,文字质量决定产品的权威性。
    一本书或一套书拥有精美的图片是一种福气,但是,没有专家的撰写和严谨的文字,往往会使产品的权威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外版读物在封面或腰封上做宣传时写道诸如一些“某某权威人士倾力撰写”“某某著名频道全力打造”“某某团队历经多少多少年倾情奉献”等广告语,但翻开产品一看究竟,也不知道是不是翻译成了简体中文版的缘故,感觉无论是从科学严谨的知识层面上看,还是从语言表述的角度上看,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似的。毕竟,除了负责该项目的编辑以外,其他人是读不到原汁原味的原版文字的,失真现象在所难免的。而且,花巨资请来的翻译工作者,虽然都拥有着不止一项认证的技能证书,但是,面对专业性较强的读物,有时也会力不从心。所以,就造成了市面上所看到的外版读物在文字质量上出现的参差不齐现象。
反观本版读物,本应拥有着比外版读物更强、更大的沟通模式和语言文字优势,本可以不用经过“倒手”便可以通过编辑组稿、加工后,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每位读者面前。但是,我国很少会有科学家抽出他那宝贵的时间为祖国的下一代尽点微薄之力,他们要不就是一头扎进实验室;要不就是因为一些物质因素无法为数以亿计的少年儿童播下“知识之种”。可是,在这个重视科学发展的年代是需要知识普及的,所以,很多出版社或文化公司明知该类产品是一条重要的产品线,在拿不到优质稿件的情况下,不顾科学依据、文字出处以及出版流程,随便到互联网上“复制粘贴”出一本又一本的本版读物,这种“瞬间出版”真是让人膛目结舌。

第四,总是依靠外版读物不是长久之策。
    正如我前面所讲,近些年外版读物风靡全国也是许多出版社或文化公司的无奈之举,一方面是他们受着种种的条件限制;一方面他们又要争取利益的最大化,不得不采用外来稿源。这也就形成了目前的少儿科普市场,看似繁花似锦,但实际危机四伏。说真的,现在出版的本版读物有几本可以像当年的《十万个为什么》那样火爆?
当然,我们可以说当时的《十万个为什么》有行政的支持;也可以说当时的产品严重稀缺。可就算把这套书拿到现在的市场上,销售也还是可以的。其实,经典就是经典,实践也证明了,它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亦大有“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之势。

    我们常说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好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从而真正走向出版强国的行列。至此呼吁,长期依靠外版读物不是长治之策,潜心研发本版读物才是当务之急,谁将会成为下一个《十万个为什么》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1:34 , Processed in 0.1379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