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诗现状堪忧:曾经辉煌如今落寞2011-08-02
中国文化传媒网
散文诗现状堪忧(中国文化传媒网配图) 在近日举行的“赵春华散文诗研讨会”上,与会的作家、评论家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吁:大家一起努力,让散文诗这块园地枝繁叶茂。
作为散文和诗歌的结合体,散文诗以其细腻优美的风格打动着读者,精炼的句子、诗化的语言成为慰藉心灵、抒发情感最好的 “介质”。而散文诗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诞生过一些大家。不过,时至今日,相比较其他文体,散文诗受到了冷落,日渐被边缘化。如今,我们还需要散文诗吗?
曾经辉煌 如今落寞
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说起散文诗,大家先想到的是普鲁斯特、泰戈尔等国外大家。其实,散文诗并不全是国外引进,中国古代的骈文等文体,就有散文诗的感觉;“五四”之后,很多人写散文诗,也出现了众多大家,比如巴金、郭沫若、冰心、冯至;“文革”前,有一些散文诗代表作家,郭风,柯蓝;“文革”后,新时期散文诗发展也曾经很热闹。赵丽宏本人也钟情于散文诗,早年创作了不少作品。在谈到散文诗现状,他认为“发展不繁荣,队伍不庞大”。
“文革”后,人们情感“井喷”,反思文学兴盛,大家抒情的首要选择是写诗,散文诗也因此而辉煌一时。上海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季振邦谈到了散文诗的起起落落,他认为,现在社会发展平稳,散文诗不再像以前那么热,也算是回到了它应有的位置。 “目前上海写诗的人不少,但很少有人专门从事散文诗创作。 ”目前上海仅有的几个从事散文诗创作的也都是老年人,不见年轻人的身影,写的人少,读的人更少。
现状堪忧 原因复杂
散文诗为何会逐渐步入目前的尴尬状态?赵丽宏认为原因很复杂:首先是整个文坛的风气影响,有人戏称文坛是“小说坛”,很多年轻人比较功利,写小说出名快,写的人也多;其次散文诗发表园地小,字数少还占版面,往往发表在报纸副刊某个角落,一般文学杂志不愿拿出太多版面给散文诗。作者则普遍觉得稿费少,也是影响他们创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目前国内专门的散文诗刊物都很小众,媒体和大众很少关注散文诗。
在文化消费选择日益多样化的当下,快餐文化侵蚀传统文学领地,人们难得静心阅读诗歌。 “整个诗坛正在边缘化,诗歌的地位缩小,散文诗作为诗歌的一个种类,更加边缘化。 ”季振邦解释,诗歌讲求精神追问灵魂,写诗和读诗都需要一点寂寞的宁静,写散文诗既要有诗意,又要有内容,将散文和诗歌两者结合好,很难。相比较而言,现代诗歌流派多,标准多,入门容易,散文诗有传统的创作标准,写得是好是坏一眼就能辨出来,所以很难有好做品。
网络激荡 纸刊引导
相比较在传统文坛受到的冷遇,散文诗在网络上则热闹非凡。很多博友甚至利用微博即兴创作,未必字斟句酌,语言不甚精宕,但它们或点评社会现状,或抒发点滴感悟,充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因而也不乏人气追捧。网上某热门微博诗群的加入人数高达三千多人,已发表微博诗歌一万六千多条。赵丽宏谈此景况,认为网络诗歌、短信诗歌不会成为文学主流,但网络诗歌体裁短小、流传广、受众多,还有一定影响力和生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诗可能再度繁华起来。 ”“散文诗作为一种题材是应该存在的,我们要重视散文诗,培育散文诗,不能让散文诗消失。 ”季振邦介绍,针对写散文诗爱好者越来越少的现状,今年以来,《上海诗人》杂志编辑部开设专栏“散文诗档案”,介绍散文诗人,推广作品,旨在重振散文诗。“希望更多的人能更加关注这一被忽视的文体,不要让它在当代人的生活中缺失。 ”(姜小玲 孙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