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要做一个“整个的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0 14:4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要做一个“整个的人”

——学习陶行知感悟之七




张华清




陶行知先生曾忠告校长们要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心挂两头”的“命分式的人”;他也曾劝诫学子们“学做一个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并且列举了“整个的人”所具有的特点。今天读来感触颇多,其中引发我的最大思考是: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如何做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呢?概括来说,最起码要具备以下几种要素:

(一)有健康的体魄

这一点勿须多言。因为,当今社会普遍重视健康,老师们自然不会例外。只是提醒诸位,莫要借口他故,疏于锻炼。健康乃生活之根本,亦是教育教学之根本,忽视不得。强壮不苛求,健康就好。

(二)有阳光的心态

心态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外化为什么样的行为。

教师是这样,学生更是如此。君不见对学生施以极端行为的教师,都源自心态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教师的智能和榜样在儿童行为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儿童通过观察教师的态度、行为,内化了一些价值观念,间接学习了一些行为习惯。可见,教师的心态,不仅决定着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决定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决定着学生的心态与成长。

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积极美好的心态,应是每个教师必备的素养。这就需要教师把责任作为一种天职,抱定一颗事业心。选择了,就不后悔;选择了,就是快乐!花花世界随云散,一颗定心稳如山。宁静致远,必先淡泊明志。无“淡泊”之心,既难“静”下来,更难“远”下去。作为有志之士,理当淡泊至上。如此,良好心态也即形成。随之,在其周围,也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心态场”。同行、学生身处其中,自会发生良性作用,彼此相互感染、助推、促进,成为对方的“优质资源”。至此,教师何愁不成功了!

(三)有悲悯的情怀

教育是一种写满热爱的职业,更是一种充盈大爱的事业。

因此,教师应是最具怜爱之心、悲悯之情的人。

悲悯情怀其实就是一种人道情怀。教师失了人道情怀,学生就会失本真,失“乐园”。

周国平曾说到一所名校的校长对自己培养出的清华北大的学生充满负罪感,那就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的确,每天该怎样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是每个教师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假如能够持续地追问下去,教师就会清晰地看到学生们的灿烂笑容,看到学生们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看到学生们的美好未来。

如此,教师就会多去关注优秀生成绩背后是否付出了兴趣、健康的代价,是否牺牲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童真天性;更会倾情关注落后生的状态,是否有自主发展的空间,是否在备受“文明监狱”的煎熬。

具有这种情怀的教师,虽说无力改变教育大环境,但无疑他们会从改进自己的思想、行为入手,探寻教育的本质,寻找真正体现学生灵性的教学方法。

(四)有坚定的信仰

信仰是态度,信仰是希望,信仰更是内在的力量。

尽管当今人们普遍信仰缺失,但教师应保持一份清醒,始终坚信自己的信仰,并把其放在首位。这信仰就是教育本身。把教育作为信仰,是对教育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肯定。把教育作为信仰,是对物欲世俗的漠视,也是对光明前景的追求。把教育作为信仰,就能从心底生发出不可抗拒的力量,就能坚定执著地一路走下去。

有了这种信仰,教师就能拨开教育荆棘,寻出正确道路。

有了这种信仰,教师就能摒弃教育陋习,唤起生命张力。

在这些教师眼中,教育是春光明媚,鲜花灿烂的,它可以繁荣世界。

在这些教师心中,教育是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它可以创造一切。

如果有人问:你信什么?

教师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信教育!

(五)有丰富的智慧

教育需要智者,教育呼唤智者。

因为充满智慧的教师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充满智慧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艺术,充满智慧的教师能创设文化意蕴的课堂,充满智慧的教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

“不跪着教书”,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今之教师的必备素质。但这需要教师善于独立思考,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周围世俗“绑架”。在人格上,不屈膝弯腰,不顶礼膜拜;在学术上,敢于怀疑,敢于辩论。对学生,施以“人”的感化;对教材,进行独特的解读,进行必要的整合重组。如此,站在学生面前的既是有人性光彩的人,又是有独创精神的师。

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因此,实施和达成这门艺术的方法、过程也就必须具有艺术性。在把握教育本质前提下,教师要艺术性地设计学习方案,艺术性地组织学习活动,艺术性地点拨解析,艺术性地点燃激情……这样,处处显智慧,步步见新颖。师生轻松愉快,课堂自然高效。

纯知识的课堂,大家都能上;有文化的课堂,一般不易得。这需要教师有文化意识,教育功能之一就是对文化的传承,是以“文”化“人”;同时还要有文化行为,自身有文化底蕴,活动有文化韵味。如此,课堂也就会充盈着浓郁的文化氛围。而这,正得益于教师智慧的认识,深厚的积淀。

兴趣、情趣、志趣,是趣味的三个层次,但其共同点都在“趣”上。无“趣”,则无味;无味,则学生厌烦。趣味来自哪儿?来自对学生的特点认识,来自对学生的心理把握,来自对学生天性的尊重,来自对学生差异的肯定。“知人者智”,真乃妙语!

教师离不开智慧,否则,不仅难以成功,恐怕难以站稳课堂。

智慧何来?这没有什么秘诀。全依赖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考。方法看似简单,但这需要教师能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艰辛,不懈地坚持下去。这是对理想的检验,也是对意志的考验。做到了,智慧也就逐渐丰富了。

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教育塑造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塑造出的学生才可能是一个个“完整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5 16:34 , Processed in 0.1158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