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动研究:一种最适合于教师的科研方式 ----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专题培训讲义提纲之六浙江省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国胜 325200
2003年3月一、行动研究的概念 “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而进行系统研究的科研方式。二、行动研究的特点(一)研究目的: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二)研究情境: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三)研究主体:实践工作者(四)研究应用者:行动研究者(五)研究过程:重视协同合作(六)研究结果:即时应用(七)结果推论:情境特定性(八)研究效益:解决问题与促进个人专业成长(九)理论基础:人的发展、自我反思与教育(十)研究方法:偏向质的研究 关于教育行动研究 类 别 理科研究 文科研究 教育研究 英 语 research mstudies inquiry 经典方法 实验法 文献法 行动研究 功 能 验证假设 寻找证据 解决问题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类型一般教育行动研究 学校教育行动研究 教室行动研究 课程行动研究 ----(台湾)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技术性行动研究:专业研究者实践性行动研究:专业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独立性行动研究:实际工作者
四、教师行动研究(一)教师行动研究的概念由教师(个人或小组)进行的行动研究1、它是使教育摆脱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限制的一种研究方式;2、它以批判性思考及行动为特征,突出地表现出了行动研究的深刻的、内在的意义;3、它既是教师的研究方式,同时也是教师的生活方式。(二)教师行动研究的意义1、以改进自身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符合并适应课改中教师行为变化的要求;2、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统一,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3、促进教师不断地反思自身行为,持续地、长久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实现专业发展。(三)教师行动研究的特点1、研究目的:----为行动而研究:实用性2、研究主体:----由行动者研究:协同性3、研究情境:----在行动中研究:现场性(教中研究)实践性4、研究内容:具体性5、研究层次:经验性:
----科任教师单独对所任教班级的教学施行新方法,或将自己的新观点转化为行动;
----学校组织若干教师组成研究小组,自行开展研究,或在外来的研究者指导下进行研究。
(对于大规模的课程研究及整体性、宏观性的问题来说,教师的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不适宜的。可以这样认为,教师行动研究为教师研究自身的实践和中小规模的课程或教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
6、研究方法:整合性
(四)教师行动研究的要素1、行动研究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不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而是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解决问题;2、行动研究者要运用科学理论对教育实践进行诊断,从而发现问题;3、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制定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五)教师行动研究的步骤计划:以大量事实和调研为基础,制定“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计划;行动:指计划的实施,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观察: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反思: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勒温(K. Lewin)的螺旋循环模式“计划”的内容与要求:1、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要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第一、现状如何?为什么这样?第二、存在哪些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第三、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第四、众多的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改不了?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是可以创造条件改变的?第五、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第六、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2、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步具体行动步骤,最起码要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进度。3、随着对问题的逐渐加深可加以修改。“行动”的要求:1、要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反馈信息经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实际步骤;2、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动;3、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随着对行动及背景的逐步加深及各方面参与者的观察与评价建议,不断调整行动。“观察”的内容与方法、作用----内容:1、 行动背景因素及制约方式;2、行动过程,包括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了计划的实施,使用了哪些材料,安排了哪些主要活动,有无以外的变化和干扰,如何排除?3、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测性的和非预测性的,积极和消极的。----方法:多视觉的观察----作用:观察是反思、修正计划,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反思的主要环节1、整理和描述:对观察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过程和结果,勾画出多侧面的生动的研究过程;2、评价解释:对行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形成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修正、需要作哪些修正的判断和构想;3、写出研究报告 案例:在素质教育或课程标准实践中,教师行动研究的这一运行程序可举例如下:
第一个循环:
设想—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生习惯于记忆一些科学事实,而不是开动脑筋去积极探索。怎样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去进行探索呢?是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还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呢?看来,首先应该改进方法,建立新的提问策略,运用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计划—把提问的中心转移到鼓励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寻找答案上来。
行动—试验提一些让学生说出他们自己想法和兴趣的问题。
考察—用磁带录制几堂课的提问,观察记录情况,并用日记记下有关印象。
反思—为了使全班学生都按教师的设想走,起初我以为需对问题的情景进行控制,但现在看来,对情景的控制却破坏了探索性提问。
第二个循环:
修正后的计划—继续贯彻基本设想和计划,但要减少教师的控制性陈述。
行动—在几节课中减少用控制性陈述。
考察—用磁带录制提问及控制性陈述,并记下对学生行动的影响。
反思—学生的探索精神虽然得到了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较难管理,如何能使他们步入正轨?让他们相互倾听彼此的回答?……
教师行动研究步骤的通俗理解或陈述: ----当我的教育价值观遭到实践否定时,我遇到了问题; ----我设想着解决这个问题; ----我实施这个想象中的解决方案; ----我评价我行动的结果; ----我根据自己的评价重新系统地阐明问题。(六)教师行动研究的操作要点1、界定问题,确立课题:教师对所发现的实际问题予以确认,并对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予以衡量,从而保证行动研究得以有效实施。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胜任行动研究的,要成为一个行动研究者,需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及观察力,捕捉到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主要问题予以确认:2、理性思考,形成设想(假说) (1)以已有的理论或经验为逻辑起点 (2)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设想(假说) (3)对基本设想(假说)进行论证,形成进一步的相关设想(假说) (4)根据设想(假说),勾画操作设想(假说) 3、实践反思,修正设想(假说) 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 ----思考实践中的问题的过程就是反思。 ----寻找可代替现状的行为的过程就是行动。 ----将过程记录下来的过程就是观察你的行动。 ----与别人报告和讨论的过程就是在从事合作性反思。----思考这些行动将如何改善现状和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就是再次反思行动结果和想进一步行动迈进。设想(假说)修正的基本策略:通过观察、调查、工作研究等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反思日记:----教学总结:----工作研究:4、加工整理,撰写报告传统的报告大纲(1)摘要(2)引言(3) 文献综述(4) 研究设计和方法(5) 结果和分析(6) 反思和结论(7) 参考文献(8) 附录主题导向的叙述性报告的大纲(1)故事摘要(2)插图(插叙)或有趣的轶事(3)研究者的观点、主题、目的、方法(4)说明研究和研究背景(5)数据呈现(6)论述(7)总结叙述(8)附加一种新兴的报告大纲(1)摘要(2)什么是我的研究兴趣?(3)为了改进我的实践,我想要做些什么?(4)我怎样记录我的过程(我如何检测我的行为)?(5)我如何解释数据?(6)我如何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可靠的?(7)我学到了什么?什么是作出哪些解释的基础?(结果和分析)(8)这些行动如何使得生活更好?我下一步要做什么?(9)参考文献(附录)五、行动研究适合于教师应用(一)研究不在于运用哪一套专门的研究技术,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应根据研究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来决定。研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技术,这对于在研究方法与技术上缺乏严格训练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对“规范”的解放;(二)行动研究不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或进行对比,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引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既不要求研究设计;(三)重视及时反馈 小结:让我们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实现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思考与练习1、行动研究法的特点是什么?2、教师行动研究法有什么作用?3、教师行动研究法的操作关键在哪里?4、行动研究中,样本研究与推广研究之间的结构联系怎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