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家访传统焕发新的光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5 15:1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家访传统焕发新的光彩
一个优良的传统,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逝暗淡,相反,在久违后的回归,也许更会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在湖北,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外访万家”活动吸引了无数的目光,40多万中小学教师穿过田间地头、工棚菜场,把传统美德播撒在家访路上,更把爱心和温暖送进数百万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心里。
家访是学校和老师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的重要方式。一代又一代教师通过家访形成的优良传统,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但近些年来,随着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更加便捷,很多地方中小学老师登门家访越来越稀疏。“课外访万家”使教育优良传统得到回归,老师成为“家长贴心人”,家校“连心桥”在新时期得到延伸,自然得到社会各界肯定。
家访一度渐行渐远,固然有学生家庭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等客观因素,更有教育功利化倾向的深层次原因。社会和学校往往偏重于学生成绩、班组排名,忽视育人为本的教育目的,使得一些教师只重课堂成绩,把家访当作额外负担。
学生成长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家校不对接,孩子成长容易出现“真空”,影响身心健康。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现代通讯工具发达,但始终无法代替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离不开面对面、心对心的亲密切磋。用好家访这种形式,发挥好家访的独特功能,家长和老师才能拉近心灵的距离,为共同教育孩子形成合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家访就是老师拨动孩子心弦、产生和谐共鸣的其中一大法宝。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孩子内心世界更易受到影响,老师更多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实现情感交流,给予有益启发,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敲开学生的家门,也就敲开了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家庭,也就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这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学生而言,家访对于弥补缺失的关爱,温暖他们的心灵,意义更为重大。
家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奉献;是一种需要,也是一门艺术。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让家访传统焕发出新的光彩,对于推进教师职业规范建设,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人才,可谓功莫大焉。
来源:新华网  作者:唐卫彬、俞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13:52 , Processed in 0.0961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