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创作心境的营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4 11:4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创作心境的营造
  
  
                                       沁芳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凝炼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始终离不开“人”,人性的进一步丰富、复杂和神秘、要表达“人、鬼、神、兽”集于一身的人类的心灵和情感世界,诗人的创作必须也只能走“个人化”写作的道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诗人。诗歌的个性化色彩越浓,其可读性越强。
  
  诗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安于现实世界精神的困顿、沉沦,每一次的写诗都是一种飞翔的姿态,希冀在语言文字中找到一个精神的家园,安置灵魂、行走肉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歌写作的出发点是灵魂的需要,既然是灵魂的需要,那么不同心境下写出的诗会呈现出不同的质地和内涵,因为诗人毕竟最终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他们的创作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外界环境以及个人心态的影响,有时候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那么,如何找到写诗的最佳契机,把被现实掩埋的亮晶晶的真理透露出来呢?这就是心境的营造的问题。
  
  心境,顾名思义,是诗人进入写诗的一种心理状态以及在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之下而在他(她)独有的思维中呈现出来的一个特定的艺术氛围。这个艺术氛围中,有个人化的意象、意象群、情绪、节奏、听觉、视觉、味觉和触觉等等,而且这个心境之下的各种感觉是不同于现实感觉,我们可以说在不同的心境下,“月亮”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光晕和不同的情感特征,就是心境在诗歌中的不同体现。
  
  诗人是介于现实世界和神性世界的“第三种人”,但诗人与诗人之间还是存在着境界的高低之分,对世俗世界超越的程度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可能在地面之上,有的人可能在云层里,有的人可能在太阳边,越接近神性世界,越接近灵魂的内核,诗歌越能提升人性。
  
  心境,从它的内涵包含的时间关系来说,首先意味着诗人在什么时间写诗,这个问题对每一个诗人都有其个性,有人选择在黑漆漆的夜晚,卸下一身的疲惫、掸去世俗的尘埃、擦亮灵魂的双眼,而对赤裸裸的思想,人的自然属性毫无拘束地真实袒露了,这时候的人性最真、最纯,也是绝对能写出好诗来的;但每一个个体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白天、有人喜欢黄昏、有人喜欢清晨。由于写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它的时间就存在很强的随意性,有些人夜晚睡觉突然灵感来了,就写;有些人工作间歇或朋友同事聚会有感而发了,马上记录下来,不然诗句就会逃之夭夭,有时候,诗歌来找你了,你躲都来不及,真的有一种“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的感觉。
  
  心境,从它的内涵包含的心态来说,也是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的。一般女诗人写诗的心态是优雅从容、清静淡远;男诗人深思睿智、潜泳透彻;不同风格的诗人的心态也会呈现不同的质地,浪漫奔放、洒脱灵动或清丽质朴、风行水上;不同年龄的诗人的心态更是摇曳多姿,或活泼好奇、精灵曼妙或精致缜密、浑厚质朴。
  
  心境,从它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论,意味着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最能创作出神来之笔,西方有一位文艺理论家认为,人在两种状态下最能创造艺术,即酒的状态和梦的状态。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状态都是非理性的潜意识状态,受到现实世界的规则条例的干扰最少,最接近人的本能状态,作为一个自然的人都是向往自由。在这两种状态下,诗人最接近真实的灵魂,也就是受肉体的束缚最小。灵魂可以上下五千年自由飞翔,抵达神性的世界,可以想象李白斗酒十千,诗意纵横;王维小酌吟诗,禅意顿开;都属于这种状态。另外一种就是梦的状态,根据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认为人类原初的文学就是梦的记录,也就是介于现实和梦幻之间的非理性状态,鲁迅的散文诗《野草》是受到西方象征主义影响的精典之作,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以上的诗歌开头都是“我梦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诗离不开梦,也只有在梦的状态下,诗歌会呈现文学的迷离和神秘色彩,中国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等等,是中国文学的滥觞,人可以不受现实的束缚,达到神的地步,要开启人的神性必须在超越理性的梦中才可以完成,也就意味着一个诗人越能打破习惯思维和社会既定规范,他(她)的想象力越丰富,灵魂越清醒;在世俗社会中,人的灵魂是睡着的。
  
  心境,与诗歌语言艺术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说到底诗歌作为语言的一种艺术,它必须扎根于语言的土壤,诗歌世界才会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语言艺术的完成与心境是息息相关的,诗歌世界是意象组成的世界,而意象又是诗人独有的意象,意象和意象之间必须保持完整性、连贯性和艺术性,如果心境不稳定或不集中,就会造成艺术氛围的不谐调,诗歌的基调有可能到中途或结束走调,另外诗歌的段落和段落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词语和词语之间是一种意识流或情绪流,有着自己的速度、轻重、温度、色彩、光线,如何营构,心境是起着主导作用的。
  
  最后谈谈诗歌素材与心境,就诗的内容来看,诗人主要针对特定的素材,或亲情、友情、爱情、风俗人情、社会事件等等,那么,这个事件发生了,马上就写呢,还是稍等一些时间?这里涉及到一个心境的“温度”问题。写诗是介于“冷”与“热”之间的第三种温度,太热,思想和情感都容易焦,读者一看在情感上接受不了;太冷呢?理性过头,往往打动不了读者,毕竟文学是通过情感陶冶读者达成审美教育之功效的。
  
    
                                   原载网络诗选编《新诗写作与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5 06:31 , Processed in 0.06940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