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语言的美感营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7 17:0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语言的美感营造
                                        子衿


    很多人一看题目肯定会很反感,难道诗歌的语言需要刻意去营造么,那不就成了那种泛滥的堆砌诗了?
其实我个人也是这么认为的,诗歌的语言是不需要刻意营造的,一切为了写诗而雕饰语言的行为都属于造诗,但是呢,毫无疑问,诗歌作为一种比较高端的文学作品来说,自古以来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都是很美好的,这美好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总的来说只有一点,让人享受到了心灵的愉悦。
如果是很粗糙随便的语言,是很难让读者享受到这种心灵的愉悦的(认为诗歌不需要管读者的童鞋,我就不多解释了……)那些认为诗歌语言不需要刻意雕饰的,其实是因为自己的语感到了一定的境界,营造美感的过程作为本能,已经在语言表达的同时完成了。那么,我们今天的内容,就是把这个一般来说在语言表达的同时就依靠本能完成的过程放慢来看,毕竟如果要让大家都自己去慢慢摸索玄之又玄的话,会浪费很多时间的。
之前的课呢,我们已经结束了诗歌中情绪营造部分的内容,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到的是落地的部分了,关于语言处理方面的技巧,这和之前情绪部分的内容一样,是要花上几节课的。
那么,今天我们先看看,诗歌语言的美感营造,宏观的来说,包括哪些内容。

首先,是诗歌语言的节奏和情绪。

我们知道,诗歌之所以称为诗歌,是因为在最初,他们是可以当做歌唱出来的,中国最早的诗经实际上是一本歌词总集。而且,诗歌的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是非常注重音韵和节奏的协调的,这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同样的,所以,中外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的格律期。
那么, 现在来说,这种诗歌语言的格律要求已经不严格了,也有些人照着格律写,不小心就写成了歌词。我们在评价一首诗的时候也往往不会从格律上去看,尤其是现代诗。现代诗相比之前的诗歌呢,要更为自由洒脱一些,只要能够成功传递出蕴含诗意的意旨,并令读者得到越大强度的共鸣,诗歌就是好的。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诗歌完全不需要格律了(“格律”本身是不需要的其实),实际上,在我们的诗歌中,格律的要求淡化到了几乎没有的地步,但还存在着,这存在就是诗歌的节奏感。(节奏感,说白了,就是语言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与情绪的配合,而营造的停顿和连贯,以及抑扬顿挫,这个抑扬顿挫不一定是存在于语音上的,也可以存在于情绪强度,乃至语言形象上。)
看一首诗:

走吧
/北岛

走吧,
落叶吹进深谷,
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床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啊路,
飘满了红罂粟。

拿这首出来,当然,音乐美是一个原因,但更要看到的是语言的内部节奏。有没有听过当年我第一堂课的同学记得我曾经讲的语脉划分?
我们划分一下,就会发现这里的节奏呈现很明显的2323的停顿。

走吧
/北岛

走吧,
落叶|吹进|深谷,
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床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
|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啊路,
飘满了|红罂粟。

这样。每一行里的“|”表示朗读时的一个停顿。
当然,作者在写的时候是绝对没有想着要划分成什么样子去写的,这是存在于语感本能里的东西,所以不要想着怎么样努力地按照划分好的语脉去写诗。
那么,划分之后我们发现,读起来很舒服。为什么呢?
因为在诗歌里,情绪和语言结合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语脉停顿存在,划分出节奏来是为了让情绪能够更好地从语言里表达出来,如果说语言和情绪的结合有失误的话,写出来的诗歌语脉划分是很糟糕的。那么,这里的语脉划分之后感觉还不错,从语音学的角度来看,他在无意中完成了“抑扬格”的处理。抑扬格这个是国外诗歌比较讲究的东西,基本原理和我们中文里的平仄是一样的。一平一仄,一抑一扬,这样,节奏就出现了。
这样可能有点抽象,对照着看就知道了:
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扬||
再比如: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抑|||
这样就容易理解多了。那么,刚才那两行只不过是简单存在的抑扬,抑和扬都是分开的(抑形成重音,可以完成强调和标示;扬形成轻音,容易营造开放音调,有助于情感表达;二者各有作用),所以这些是属于铺垫的语句。
那么,那些抑和扬结合的部分,比如说: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以及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像这样的部分,这属于将抑和扬结合起来了,从严谨的来看,比如说“暮色的鼓”这四个字实际上是抑扬抑的音调,但是我们能够把它像之前那样用|划分出停顿来吗?显然不可以,如果划分出来了,读起来会很别扭的……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语脉的划分,是作用在语脉层面上,而非语音层面上。作用在语脉层面上才需要考虑到情绪的渗入的。
至于说这首诗从语脉节奏上来看大部分呈现2323的结构。难道不是吗,看看:
落叶|吹进|深谷,
歌声|却没有|归宿。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床上|溢出。

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同一块天空”属于一个语脉区间,但是细分也是3|2
|敲击着|暮色的鼓。

等等,就不举例了。当然,不是说整首诗都是,那不可能的,又不是古诗。
2323这样的节奏,好处是什么呢,一是节奏比较紧,一阵赶一阵,用以形成整体的节奏感,而是比较容易进行强调,不论是强调2还是强调3,都很容易看出来。而另一种比较常见的44结构,在凭借节奏强调上就有点无力了,这个是后话。
那么,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呢,只要是动了真情的,本能的就会在语言里形成节奏。这种节奏一般来说大部分是稳定的,不稳定的部分就属于抑扬结合的部分,在那一部分里往往是寄托了我们情绪的高潮。所以大家在写完以后最好也用语脉划分一下,只要是整体稳定,局部突出的话,那一般来说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根本找不到占据大部分的节奏的话,这说明好乱,要修改或者弃掉。而如果全诗划分下来竟然都是同一个形式的节奏的话,我强烈建议同学们弃掉,这样整齐的诗歌因为缺少了高潮,也就缺少了情绪,就是一首死的诗了,没有存在的意义的。
以上,是节奏与情绪的部分

第二,气场的营造

关于气场,童鞋们肯定不陌生,一般来说,认认真真写过一年诗的同学语言里自然而然就会带着气场,这也是属于语感的本能。
这个气场的本能和节奏的本能是一样的,前提是要有充沛的情绪/意旨,首先你要明白你要表达什么情绪,要表达什么主题,其次你才可能在语言的构建里赋予气场的本能。
找首诗大家看看:

一场雪后
/徐江

你可以想象那一场雪
可以想象,有一场雪
从昨天夜里
开始落,落到今晨天明

你可以想象
有一个人因之而感念上苍
坐到窗前,眺望
白皑皑的楼宇、天地
眺望苍茫茫的白雪记忆

风在吼着,吼过
隆冬。湖面上都结着冰
阳光明媚
平静的生活不曾有大事发生

你一个人坐在窗前,想
在雪后,在明亮的、新的
一年刚刚开始的日子
缅怀流驶的时光

倾听着,分币一枚枚
轻悄的跌落

读完这首诗,大家感觉到了什么?
答:一种安宁的气氛。/恬静,安然。
是的,这不是我说的哦,这是大家得出来的结论,安静,安宁,这就是这首诗的气场,能够作用在大部分读者身上,让读者产生出共鸣。气场的作用,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那么,我们到底是怎样营造出气场的呢?既然气场的营造是在本能里完成的,那么我们就解剖这种本能……
首先,大家感觉到的宁静,应该是来源于以下词语:
雪、夜里、落、上苍、白皑皑、苍茫茫、隆冬、结冰、平静、缅怀、倾听、分币、跌落
其次,大家感觉到的宁静里面的波澜,应该是来源于:
天明、感念、眺望、吼着、吼过、明媚、大事、明亮、新
那么, 我要说的内容,别的不论,至少在气场营造上的技巧,和绘画是相通的,用对应情绪的色彩涂在需要的部分,并用多种色彩的堆叠、渲染、主次分明的布局,来形成一个统一而和谐的基调,在绘画中,如果在一个统一的基调中出现和与基调不同或者相反的小局部,那个局部就是整幅画的亮点和中心,这在诗歌中也是一样的。只不过颜料变成了词语的心理属性。
我们看让大家感觉到宁静的语言,他们的心理属性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同一的属性:宁静。而让大家感觉到波澜的那些词语,他们也有一个同一的属性:动。这首诗来说,宁静是大基调,动是局部反色,他们的结合就形成了亮点,而因为两者的比例悬殊,所以不会形成相反两者的冲突,所以他们融合成了宁静中包含波澜的气场。这也是作者要传递给我们的情绪。
那么,这里就牵扯到了用词的问题了,在词语的选择上,我们要抓住词语内部的心理属性,就好像绘画之前抓住颜色的属性一样,这样用起来才不会错。这个是语感培养的问题,需要时间。而我们在写诗时,情绪出来后,选择搭配情绪的词语,这些可能作为意象,也可能作为动作,也可能作为心理活动,比如上面的“平静”,但要注意的是,营造了一个背景之后,不要在营造一个与背景基调不符的,同样分量的情绪渲染,那样就会发生水火不容的冲突了。
(至于词语的心理属性,可以到布衣草堂论坛稷下学馆http://www.buyicaotang.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43里找找,恩,有长篇的解释)
以上,是气场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词语的亲近度。这里牵扯到一个实写和虚写的问题。
我找首诗给大家看:

星期六
/博尔赫斯

外头是落日,时间中
镶嵌的宝石,
深沉的盲目的城市
没有人看见你。
黄昏沉默或歌唱。
有人吐露出渴望
钉住在钢琴上,
总是,为了你无限的美。

不管你爱不爱
你的美
总是时间赏赐的奇迹。
你身上的幸福
犹如新叶上的春天。
我什么也不是
只是这样的渴望
在黄昏中消竭。
你身上的美妙
犹如剑锋上的寒光。

黑夜使窗栅更加沉重。
冰凉的房间里
我们象瞎子摸索着我们两个的孤独。
你的身体的白皙光辉
胜过了黄昏。
我们的爱里面有一种痛苦
与灵魂相仿佛。

你,
昨天仅仅只有完全的美
而如今,也有了完全的爱。

例子二:

夏天穿白裙子的王小淇
/朵渔

电厂的灰墙上写满了暗语
它们分别属于一些秘密的夜晚
灰墙的投影使黄昏变得纯洁安全
黄昏属于 王小淇

夏天穿白裙子的王小淇
她已有过几次伤心的哭泣

有时王小淇不说话
王小淇眼泪潸潸,她不读小说
她讨厌用文学去蛊惑一个少女的青春

她说她的青春只属于一个人
“找一个人就是那样费尽踌躇。”
他从一堆人里成长,像一颗高傲的谷穗
王小淇迎着风,夏天吹开她的白裙子
她说她就要闭上眼睛……
但她还是听到了虚伪的双唇

1999年的电厂应该动荡无比
王小淇只关心电厂后面的阴影

首先解释一下词语的亲近度。
其实……这是我自己发明的词……
咳咳,不过啦,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发明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论很多,但是他们都说的很啰嗦。词语的亲近度,实际上就是指这个词语距离你的生活有多近。亲近度高的词语,比如说博尔赫斯这首里面的落日、窗栅、房间,这些词语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包含了大的代入力量,但词语空间就小了。相对的,亲近度低的词语,比如说宝石、剑锋、灵魂这些,距离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有点距离,包含的代入力量就比较少,但相应的,其中的空间就比较大了。
那么,亲近度高的词语,往往在诗歌中会形成实写的部分,比如《星期六》这样的句子“黑夜使窗栅更加沉重。”和陌生化不太一样,陌生化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更多的是依靠小技巧来实现,他对于词语亲近度其实要求不高,有的时候陌生化处理的两个词可以都是亲近度高的意象。
大家看:

“黑夜使窗栅更加沉重。
冰凉的房间里
我们象瞎子摸索着我们两个的孤独。”

这样的句子,就一下子把我们带入到诗歌的语言当中,并在“瞎子”这样的词语出现时,把我们抛入到了虚写中去,作用自然是拓展空间。
这一招呢,类似于金角大王用紫金葫芦收孙悟空,先叫声名字,然后就把你收进葫芦里了。叫你的名字的过程,就是用亲近度高的词语,让读者产生代入感,收进葫芦之后呢,就换用亲近度低,但空间蕴含极大的词语,让你被诗歌震撼。当然啦,不是所有的诗歌都是这个套路,只是这首《星期六》是这么用的而已……
比如朵渔那首《夏天穿白裙子的王小淇》,则是反过来的,与《星期六》讲比较抽象的情绪不同的,《夏天穿白裙子的王小淇》讲的是生存状态以及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个是建筑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以他是先通过“暗语”“秘密的夜晚”这样比较神秘的语言,先营造出空间,然后再用“电厂”“王小淇”这样亲近度高,代入力量大的词语把读者放进先前的空间里。
那么,实写是用亲近度高的语言达成代入力量,虚写是用亲近度低的语言完成空间营造,(当然,你营造空间必然是有目的,表达情绪,突出意旨等,不能没目的乱来,那是炫技。)至于怎么用好,就是要自行参悟的问题了,这个也是个人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块呢,也许有的人在写诗之前会先构思好,也有的人纯属凭借本能,我个人比较喜欢凭本能写出来的,那样自然,没有痕迹。
以上,是亲近度的问题,如何做好实写和虚写,大家自己多练习吧,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

最后一个部分,语言的个性

这个内容其实很空,但重点只有一个,你写出来的诗,要带有你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性情、自己的特性,不能是千篇一律的,那样就没有什么美感可言了,即使有,也是戴着面具的美感。
在这其中,有几点是最重要的,
其一,要有自己的真性情,不能雕琢,不能伪饰,不能退缩。在诗歌中,爱就是爱,恨就是恨,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说从某个角度来看如何如何,另一个角度来看如何如何,那是哲学的辩证法,不适合诗歌。
其二,要有自己的存在感。这不是说你在诗歌里的抒情主题是隐是显,这实际上还是个性的问题。要让读者看你的诗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你写的,就知道这种情绪这种气场只有你才能表现出来,这就是自己的存在感。比如说我感觉李继宗的诗歌就比较空灵宁静,悟空的诗歌就比较温暖禅静(当然,他也有其他的风格),朵渔的就比较沉稳锋利等等。
存在感的前提其实还是真性情拉,只不过与第一点不同的是,第一点是立场方面体现的,第二点是体现在手法方面。
如何找到属于自己专属的呢,以意象为例,同样一个麦子,海子从中看到了农业、苦难、乡亲、生存、挣扎、诗歌、热忱、理想,如果你能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你的诗歌里全是麦子,也不会有人说你有海子味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44d50801013sv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7:09 , Processed in 0.0751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