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杨炼说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 11:2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人杨炼说 -----
     中国诗人缺的只是深度,耐力,没有长气,不能发展自己

    我觉得当代的中国诗虽然不像在80年代处在社会文化的聚光灯下,实际上就创作环境和总体创作状态来说,应该说是49年以来的“黄金时代”。诗本身在语言和思想上的超越性,使它远离口号和宣传式语言,也先天的与商业性相逆反。所以在今天,想写诗这念头本身就比较纯粹。在据说200万的“写诗人口”中,也确实可以看到一些很不错的诗人,比如70年代以后出生的诗人胡续冬、诗评家秦晓宇等,都相当出色。他们与我们这辈诗人的最大区别,是在知识和教育上比较完整,如果在筛选知识建立自己的思想上有能力的话,作品会很不错。
    回顾过去30年,中国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速度不是太慢,而是太快。具体到文学和诗歌创作,我觉得诗人面临亟待转型的现实。诗人既要能够深刻地理解诗歌的价值和意义,还能够用思想表达和创作呈现出一种质量,我觉得对诗人的要求和诗歌的要求极高。国内文学界,首先是作家或者诗人的质量不够,或者说作家和诗人作为思想家的分量不够。
    至于诗人和诗歌是否“边缘化”的问题,其实不太重要。据说中国现在写诗的人就有两百万,这已经是整个斯洛文尼亚全国的人口,那么你说什么是边缘化?如果真把这些诗人搁在一起,那就是中欧的一个小国。如果中国的诗歌界真能建立比较正常的诗歌判断标准和诗歌判断能力的话,就这200万写诗的人,已经比盛唐时代热闹多少倍了。所以我不认为数量构成问题,重要的是质量,这是中国作家或诗人最大的问题。
    中国诗人缺的不是聪明,中国诗人缺的只是深度,耐力,没有长气,不能发展自己。中国的诗歌,每一拨诗人都在从零开始,因为已经走完的路,就是小聪明的那几步圆舞曲,重新跳一遍。中国诗歌没有真正的思想积累,到现在为止,我认为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中国诗歌传统,传统是指有积累,有发展,有自觉的一个过程。比诗人还难得的就是好的诗歌批评家,因为他们是直接建立判断标准的专业群体,而他们的批评实践就是价值判断。

                                                ( 节选自诗人文摘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07:53 , Processed in 0.1072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