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点文学人物 领悟别样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5:5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指点文学人物
领悟别样人生
——寒假阅读作业交流展示课
丁之境
寒假阅读作业:
《水浒传》
《朝花夕拾》
《繁星
春水》
《骆驼祥子》
《格列佛游记》
《名人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童年》八部名著,没读过的,一定要统一读一遍。《水浒传》
《骆驼祥子》作为必读篇目要读通读透。

必读篇目的作业要求:
①在书上做点评(用红色笔,或者用铅笔,每页都要有写字);
②读完一部,写一篇读书心得(可以是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可以是艺术特色或主题思想方面的评论。要求角度要小,挖掘要深,力求评深评透。每篇不少于1000字,写在作文纸上)。
注意相关文章的阅读,如鲍鹏山的“百家讲坛”《评水浒》,会对你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交流书目:《骆驼祥子》、《水浒》
交流形式:全班分成6个小组,进行擂台赛。
第一环节:文学人物知多少大PK
主持人给出上述两本名著的人物名,小组成员用30秒时间介绍人物性格特征和相关的一个情节。(回答准确完整得10分;不够完整得5分;不准确不得分;超时扣2分)
   第二环节:百家讲坛之文学人物评论
每组派一名代表担任百家讲坛专家,精选本组组员为同学们主讲上述名著的文学人物评析。由特约嘉宾为6位专家打分,满分80分。
1:评分表
组别
人物知多少大PK20分)
百家讲坛文学人物评论(80分)
总得分
脱稿(20分)
内容(30分)
表达(30分)
1










2










3










4










5










6












第三环节:百家争鸣之人物评析
对两部名著中的文学人物有独到见解的同学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与前面“百家讲坛”的主讲人辩论,发言时要求有理有据。根据发言精彩程度,特约评委会给予相应的奖励分。

2:小组展示的人物评论原稿:
宋江的愚忠

张华彬
“今天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宋江临死前对李逵说的这番话,其实就是贯穿宋江一生的思想。宋江是文人出身,必然受到忠君观念等儒家思想的影响,使他内心深处一直效忠于皇帝,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做官造福人民,才想方设法促使梁山泊好汉接受朝廷的招安。而且即使是最后被朝中奸臣所害,也仍对朝廷忠心耿耿,毫无怨言,甚至“牺牲小义,成全大义”地把毒酒给了李逵,防止他日后造反。这样看来,宋江对朝廷的忠心是值得人们赞颂的,然而,这却是一种狭窄的愚忠。
首先,来看一下宋江所“忠”的皇帝。东京城内的高俅,自小不务正业,只会踢得一脚好球,宋徽宗却单凭这一点任命高俅为太尉。如此草率的选拔,说明了宋徽宗只根据自己的好恶来任命大臣,根本无法独立做出正确的判断,更别说在奸臣宦官的教唆下了,这就直接导致了朝廷的黑暗。不仅如此,宋徽宗还酷爱艺术,无心从政,而且生性轻浮,追求奢侈生活,搜集大量奇花异石修建于宫中,又沉迷于女色,不能自拔,完全不是一个合格的治国之君。
在这样的皇帝的统治下,宋朝定是日渐腐败,而且“上梁不正下梁歪”,还有一大堆贪官腐吏在社会上为非作歹,典型的就是由宋徽宗提拔上去的高太尉。书中赤裸裸地描写了高俅仗势欺人,利用自己的职位陷害林冲,更是买通官吏对林冲下毒手,只为让儿子霸占林冲妻子。后来又与杨戩一起设计陷害卢俊义和宋江,却靠其他奸臣帮忙逃脱罪名,逍遥法外。
正是这些罪恶的官吏和昏庸的皇帝使得整个宋朝变得乌烟瘴气,使朝廷内部陷入一片黑暗。可笑的是,面对这样的宋朝,宋江仍“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有半点欺面”,一心想着朝廷。他在《满江红》中写道“风尘障却奸邪目”,只把朝廷腐败的原因归咎于奸臣身上,时刻相信皇帝的治国能力,坚持着对皇帝的尽忠。又或许他把朝廷理想化,把官吏生活简单化,坚持认为当官才是有希望的,效忠国家才是正统的主流思想。总之,因为宋江对朝廷的这种愚忠而使宋江对朝廷的看法带片面性,才让宋江一昧地想带领弟兄们接受朝廷招安,稳定生活,走上正道。而最终,宋江带领梁山泊的好汉接受了招安,为朝廷献命,却又遭奸臣所害,使梁山泊好汉彻底分离瓦解,唏嘘一场,只剩下皇帝所赐封的虚名。而这个悲剧便是源于宋江的愚忠。
记得梁山伯山寨上的那面写着“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咋一看很有英雄豪气,但宋江的愚忠却说明了这里的“替天行道”是指保卫朝廷、孝宗皇帝,与那种绿林好汉的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相差甚远。所谓“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这里便体现了“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宗旨,倒有点讽刺宋江愚忠之片面的味道。从梁山义军覆灭的结局便可以看出宋江的愚忠是具有危害性的,再者,替天行道,宋江所忠于的“天”还有什么“道”可行?


忠义的勇士
——我眼中的李逵
徐烨文
他,是水浒传中最令人念念不忘心性耿直的勇猛好汉,他忠贞不二、鲁莽直率,后人以他曾砍倒杏黄旗质疑他的忠诚情义、质问他的恩将仇报,但他始终是放下了他直硬的架子、弯下了他永不屈服的身板;低声下气地为自己的莽撞负荆请罪——这个鲁莽大汉惟一的屈服,李逵也只把它给了哥哥宋江。谁说他不是个忠义的猛士呢?
整篇水浒中,李逵的直率莽撞给人的印象是最深的。他刚一出场,便大咧咧地直呼宋江为“黑汉子”,随后他借钱在赌场打人、讨鱼斗张顺更是彰显了黑旋风的率性野蛮。他蛮不讲理,将人打得没地躲处,但他也纯真可爱,见了宋江便惶恐满面,惟恐被敬慕的人看轻。看到这,之前因李逵的草莽留下不好的印象也有所改善了。
尽管他如此野蛮粗俗,但宋江可谓是李逵的伯乐。他的率真纯朴、勇猛无畏都被细心善良的宋江看在眼里,也惟有他不嫌弃他,将他当做真正的兄弟,他们二人间深厚的情谊及日后李逵因错怪宋江而负荆请罪的事迹,又为这个耿直的汉子添上温情的一笔。
对于李逵温情的一面,书中也只有一次详细的叙述。第四十三回他遇假李逵剪径劫单人时,得知李鬼是为了家中老母的生计才假扮他后,“李逵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他向来是个杀人不眨眼且不讲情理的野兽,但此处不但放过假李逵,还赠他银两,由此可见他善良孝顺的本性。同时在回家路上跟着一只兔子跑了一路便能看出他的天真烂漫、童心未泯。
他是个勇猛的好汉,本章也重点写了他一人杀四虎的传奇故事,比起武松是个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更是处处体现了他的孝顺。他挂念自己的老母亲所以才欲接上梁山,谁知在取水给母亲喝时母亲竟被老虎分食了,他心头火起,盛怒之下把四只老虎全杀了,这英勇更体现了他的愤怒狂躁。“因将老母身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英雄也是有血有肉之人,他李逵,更是个重情重义的好汉!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李逵在得知宋江强抢民女后至于拔出大斧砍倒杏黄旗大骂宋江是畜生——像他这样忠义耿直、顶天立地的人,如何能容忍他敬仰的大哥做出此等勾当?但之后的负荆请罪及临死前说: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这样生死相随的忠厚情谊难道还不能表明他的勇猛忠义吗?
谁说他李逵不是个铁血柔情的铮铮汉子?
朋友多了路好走
李奕伽
寒假重读《水浒传》,书中各路英雄好汉逐步走上了反抗之路,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传奇不凡的人生经历。
在他们的经历中有各种困难,也被人所害。每每在危难之际,总有人出手相救。像林冲当初要被两个公人在树林所害时,鲁智深在千钧一发之际将林冲从棍下救出,保住了性命。如不是鲁达尾随前去搭救,林冲恐已命丧棍下。可见,行走在世上,有朋友兄弟是很重要的。真心的朋友可解救自己于危难之时,帮助你渡过难关。人的一生是不能孤军奋战的。多交朋友,可以获得更多快乐,也可以得到帮助。
多交益友可以让人生道路更加精彩,平安渡过困难。但违心的朋友,是不值得去结交的。交友要慎重。书中林冲自幼相交的好友陆虞侯,和高太尉等人合伙陷害林冲,作为朋友,在对方遇到困难时,他不出手帮助,还要落井下石,违背良心。怪不得后来在草料场中被林冲杀死。交朋友要交品德,与仗义之人交,与君子交。切不可以与小人交往,只会为自己日后增加困难。
对人友善大方、热情、宽容的人会受到他人的尊重,更易获得他人的帮助。宋江只是个郓城的押司,但因为他平时仗义疏财,广交各路英雄好汉,名声远扬,许多人想结识他,并在宋江有难时,为他报仇、伸张等。人心是相对的,只有使自己变得优秀,变得真诚,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获得他人的尊重。
书中各路好汉都是仗义之人,对待兄弟很真诚,愿为兄弟两肋插刀,互相尊重,和书中当时所描写的一些利益等级之交形成了对比,更加突显出了水泊梁山中,他们的兄弟情谊是真实平等、纯洁可贵的,不与黑暗的社会同流合污,保留着真善美和人性。
我想作者也希望世界上多一份真情谊,少一份虚假和黑暗腐朽,创造一个和谐、光明、美好的社会。
读水浒,感悟是极多的,这只是其中一份。人在世上,多结交益友可以让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增加更多机遇和乐趣,朋友多了路好走。这便是我此次读水浒的一点感受。
我看《水浒传》的写作技巧
罗迪诗
水浒传最易让人联想到的是侠肝义胆、仗义等等,但这本小说最令我深思的,却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水浒传中的人物之多是毋庸置疑,仅是一百零八将已是够多的,再加上其他的一些配角,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如此众多的人物,作者却可以把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毫不含糊、毫不混乱地清晰体现出来,每一个人都是个性鲜明、独一无二的。
作者如此了得的技巧实在令人钦佩!那么,作者的技巧又是如何的呢?
首先,不难发现,在前四十回中,是描写逐个英雄的故事,这样使读者一步步地了解越来越多人物的特点,逐个写又能将“英雄”先分开来描写,人物之间不会有太多的混淆。使得每个英雄的形象先在读者脑中扎下深根。
四十回后,便是写各路英雄集结,替天行道,后又归顺朝廷,走向悲惨的结局。从这里开始,便是各个英雄同时出现,因为前面打好基础的缘故,人物就算多,读者也能弄清楚。如此看来,说起来似乎很庞大的“出场人数”,也能更为容易地被读者记住,不会发生思维上的混乱。
其次,对于每个人物的刻画,作者也十分擅长,使每个人物都能给读者带来深刻而独特的印象。比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写到:“鲁达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短短的一句语言描写,却明了地体现除了鲁达粗中有细的个性特点,这样的独特个性便可让读者清晰记住“鲁达”这个角色。再比如说在“石秀跳楼劫法场”这个片段中写到“(石秀)随即跳下楼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一般,早砍翻了十几个,石秀杀过来,一只手抱住卢俊义,往南便走。”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把石秀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也同样使读者对“石秀”这个人物留下深刻印象。总的来说,作者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方式,细腻地写出了不同的人物的不同特点,将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塑造出一个个独特的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水浒传》最令我惊叹的地方就是即使书中有许多人物,但每个人物都能给读者留下印象。我认为作者可以做得如此成功是因为以上我所讲的采用先分后合的结构与善于描写人物的方面。但我觉得,作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还有很多,不同的写作技巧仍有不少,而我对此书写作技巧的分析仅为小部分。

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浅议祥子的梦
张华彬
一个高尚的人生追求能给人们提供一个人生的努力方向,从而间接地确定了人们的价值,是人们在社会上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东西。它能起到一个保护心灵不被周遭环境侵蚀的作用,就像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样,作者追求一个恬静悠然的生活和高境界的精神世界,所以他就能有一个远离喧嚣的心境,不受尘世间各种繁杂、磨难、罪恶的腐蚀,就像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由此可见,人生追求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一个人的精神修养和生活质量。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一开始的人生追求无非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因为那意味着自由、独立,不用受别人的气或敷衍别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正是这一追求使祥子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来自农村的淳朴性格,成为一个体面、要强、健壮的年轻车夫。他省吃俭用,拼命地拉车、储钱,争取早日买到自己的车,过上更好的日子。但是,这种人生理想却过于现实和功利,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当残酷的现实向祥子证明了无论他怎么努力都买不到车,一辈子都只能如此艰苦是,他便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当初咱倒要强过呢,有一丁点好处没有?”这样的人生追求并不能长久地给予人信心和方向,它从利益出发,建立在对现实的幻想上,当幻想破灭,追求也就失去了,祥子的生活就没有了方向。虽然后来他想过为养活小福子而奋斗,但当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掐熄他的希望时,祥子终于万念俱灰,犹如海上的一叶小舟,绝望地游荡在社会底层,成为自私、堕落的无业游民。
祥子的堕落,除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外,主要原因是人生追求太现实、太肤浅了,还只是处于物质层面上的。这有点像当今社会的房奴,为了还清房贷,利用自己一生中的黄金岁月拼命挣钱,不惜缩减生活费用,降低生活质量,只为早日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和稳定的环境。虽然时代不同,现在人们有了来自社会的保障,但祥子的解决说明这种人生追求使抵挡不住来自现实的攻击的,当灾难降临,说不定就有人会成为又一个祥子了。因此,人们应该有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而这种追求一般是上升到精神领域,且不危害他人利益的,比如造福人类、探索真理、追求真善美,甚至于信仰共产主义、佛教、基督教等等。一个高尚的人生追求能指引人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创造自己的价值,熬过生命中的种种苦难。关公为了正气而边下棋边刮骨疗毒,贝多芬为了追求高境界的音乐艺术和自由而坚决不向贵族和命运低头,在近代更是有大批共产党人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现身。如果祥子也有一个高尚的人生追求,即使在这样一个人吃人的黑暗社会中,应该也不会堕落成一个只剩外壳的行尸走肉吧。
理想是人们前进的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它意味着对现状的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而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则能够帮助人们抵御生活挫折,创造自己存在的价值,提高生活的质量。所以,每个人都应拥有自己高层次的人生追求,赋予人生正确的意义。


被损坏被毁灭的好人

任晓琳
《骆驼祥子》讲述了一名名叫祥子的车夫的苦难史,故事背景是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小说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描绘了旧社会如何将一个正直、要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
祥子的三起让人欣慰,三落让人惋惜,在他“富贵”时有人溜须拍马,在他落魄时却无人问津。他处处受压迫、排挤,一开始他总是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地面对。但到了后来,却开始自甘堕落,自我放弃,变得阴险狡诈,甚至欺骗和出卖了恩人曹先生。
祥子的变化令人感叹,而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他堕落的深层原因。祥子没有朋友,在最惶恐、困惑时,虎妞的关心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他选择向虎妞倾诉。但虎妞却欺骗他、利用他,甚至操控他的命运。祥子感到憋屈,却又不能反抗。他不愿意接受这样强加给他的关系,“命是自己的,却教别人管着”,在这件事情上,他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力。
祥子曾经是一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就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充满朝气、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劳动者形象。作者也花了大量篇幅去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祥子在曹府拉车时,不小心翻了车,碰坏了车,差点也摔伤了主人,他难过得快要哭了,引咎辞工并提出了把工钱退回主人做赔偿。这里表现了他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祥子替老马小马买羊肉包充饥,表现了他对苦难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切的同情。作者用一个奇特的比喻形容祥子“他仿佛是在地狱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但他最终还是没能做成好人,这个吃人的社会,好人是没有出路的。正应了老马的一句话“穷人活该死,再要强 也没用。”不阴险狡诈,就只能任人欺负,愿望一次次地破灭,甘心低头,甘愿投降、堕落,向生活屈服,忍受着一切侮辱和损害,而没有怨尤。
这让我想到了《故乡》中的闰土,他长大后也变得麻木、迷信、不知反抗。所幸他没有如祥子一般继续堕落。祥子最终变成了一个出卖别人的小人,是这个黑暗时代的必然产物,这个社会一直在逼着“人吃人”,没有亲情,没有爱情,没有友情,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祥子被这个社会剥夺的,除了健康的身体、金钱,还有他的美好品质,对生活的憧憬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祥子最悲哀的并不是没有了健康的身体,而是被摧毁了品格。


旧时代的悲剧
徐烨文
从农村来到城里,背负着迫切改善生活、希望尽快过上好日子的心情及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和一腔热血。祥子吃苦耐劳、勤俭自强、正直自爱,他像一轮刚出生的火红的烈日,在文章开头便给人以热情、希望,让人不禁赞叹:这是一个多么优秀的青年啊!
但随后的三起三落——两次买车、两次失车、一次被骗,使祥子彻底地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残忍的现实一次次将他打入地狱,最后终于万劫不复。渐渐地,小说让读者认识到,祥子的悲剧,就是旧时代的悲剧。
在那样的旧时代,首先 给人以下马威的就是任谁也改变不了的时代背景与危机。战争的到来先摧毁了祥子的斗志与信心。战争之下没有王法,也没有公道。祥子在逃出兵营后“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没办法,战争面前谁也躲不过,更何况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人民?它无疑是时代的噩耗,人民的噩耗。
但造成祥子的悲剧的更直接元首,是旧社会下那些贪婪自私的人们。人类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特别是邪恶欲摧的。在封建时代,受压迫摧残的往往是社会最底层的贫苦人民。在书中祥子被孙侦探骗去了30多块钱时写道:“敲祥子,并不在侦探们的计划内,不过既然看见了祥子,带手儿的活儿,何必不先抬个十头八块的活儿。”也极讽刺他唯利是图、损人利己。
祥子的老实使他被人算计,虎妞也因一己之力断送了祥子的幸福。文中对虎妞的刻画使人对她不能产生半分好感。她老丑、心计深、不顾他人感受,她算计了祥子,让祥子别无他法,只好娶她。
诸如此类的人情世故,直接导致了祥子的悲剧,在批判讽刺这些人事的同时,作者也对祥子自身的弱点进行批评。
祥子的优柔寡断、木讷呆笨在书中也有很深的体现。祥子在得知虎妞有了之后拿不定主意、没有自己的逐渐,更不能反抗使他只能任虎妞摆布。同时,他的不坚定也使他放弃最初的信念。“这样一想,对虎妞的要挟,似乎不必反抗了,反正自己跳不出圈儿去,什么样的娘儿们不可以要呢?”
在人性这样的弱点下,作者对旧社会有强烈的控诉。“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这是祥子的悲哀,也是旧时代的悲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0 19:37 , Processed in 0.1892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