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也需要细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7:4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平谈新诗】
                             
诗也需要细节
  小说要有故事情节,还要有细节描写,这已是文学(包括写作和阅读)的常识。但不知你留心过没有,相当多的诗中也有细节.细节对于诗也是相当重要的。
    故事情节可以虚构,而细节不能虚构,因为它必须来自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亲临其境的细微观察。才华和想象力在细节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一个作家或诗人的感受真不真,体验深不深,观察细不细,往往可以通过他笔下的细节的质量显示出来。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细节描写是文学的真功夫。一部作品如果缺乏细节描写,会是何等地粗疏无味!文学永远是宜细不宜粗的。我国最著名的小说《红楼梦》,不也正是细节最丰富的吗?
    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些离奇曲折的情节,固然可以震撼读者,但它之所以使人难忘,有赖于众多的高质量的细节的支撑。我常说:感人莫过于细节。我有这样的经验:有些多年以前读过的作品,它的人物和故事几乎全忘记了,却有一两个细节能够清楚地记得。细节是文学的细胞,文学的元素。只要是文学,不论是散文的,韵文的;抒情的,叙事的,都要注意细节描写。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当然更不能例外。
    细节对于诗有些什么作用呢?也就是它的必要性何在?我看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揭示感情的强烈,深厚,细腻。“诗是感情的极点。”(胡征语)假情假意固然离诗甚远,一般的、浮泛的、粗浅的感情也达不到诗情的高度。有了细节描写,就可以证明你的感情的层次,可阱说是一种感情质量检测仪。
比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砍头是一种细节(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极简单地描写),它不同于“牺牲”、“死亡”、“献身”之类的概念性表述,这就使人感受到诗人、烈士对于革命事业信念之坚定以及视死如归的气概,使人不能不承认其感情之强烈。
  我们再看唐代诗人元稹悼念亡妻的《遣悲怀》中的句子:“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意思是为了避免因看到妻子穿过的衣裳而悲伤难禁,把它都快要施舍尽了,妻子生前做活用的针线(包或盒)仍照原样保存着,不忍把它打开。施舍衣裳和不开针线这两个细节,都表达了对妻子早逝的痛惜,使人不能不承认其感情之深厚。
  “满天星星没月亮.小心踩到狗身上”,这是陕北民歌信天游中的两句,属于情歌一类,曾被诗人李季移用在他的著名长诗《王贵与李香香》中。它是情人相约幽会之前,女方悄悄嘱咐男方的话。黑夜中卧在院子里的狗有可能被一心只想着会见情人的小伙子踩着,怕狗一咬惊动了家人,搅散了好事。这是很精彩的细节。这样的担心和嘱咐,使人不能不承认姑娘感情之细腻。
  二、有助于意境的构成。没有细节,没有具象描写,很难把读者带入某种意境之中。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夜半钟声到客船”结尾,完成了余味无穷的意境构筑。而夜半的钟声荡入船中,正是一种细节描写。李白的《月下独酌》则一开始就用细节描写使读者进入了一种迷离奇异的意境之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相邀,把明月和自己的影子都当作共饮的伙伴,
将作者嗜酒的生活,畅饮的乐趣,丰富的感情,活跃的想象一齐表现出来,是质量很高的细节描写。它使你一下子就进入了月下独酌的特定意境。
  当代诗人傅天琳的《新年电话》在这方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是这样开头的:“新年之晨,第一声唤我的/是你。我匆匆抓起你的声音/贴在右耳”。这抓声音贴右耳的动作再配上匆匆二字,是很能传神的细节描写,它有助于使读者体味接电话的心境和情境。
  三、使人信服作者生活经历的真实。诗人不是编故事的,虚构情节的,在这方面,他们远比小说家们逊色。诗人强调的是表达真情实感,直接向读者敞开心怀。即使手法再虚,情也要实。这正是诗歌特别容易动人之处,也是它较之别种文学形式沾便宜的地方;同时也是它比较难写的,吃亏的地方。因为诗不掺假,不兑水,才令人信服,使人动情。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可就真假难辨了,更加吃亏了。譬如我若说:在冬末春初,我坐着飞机,到过苏联首都。这样表述,人们不一定信你。我是这样写的:“黝黑的森林,/洁白的冰雪,/一万三千里,/两种颜色。”(见拙作《飞向莫斯科》)这大概不会使读者怀疑了。因为没有亲临其境很难有这种细节描写——整个俄罗斯大地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提到俄罗斯大地,我想到了伟大的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想到了他的爱国主义杰作、短诗《告别》。这首诗写他在1925年离开法兰西回国的情景。第二句是“换掉了最后一枚法郎,/我踏上丁汽车。”兑换货币的细节,道出了国外旅行者的生活真实。没有出过国的人大概是想象不出的。将最后的一枚法郎换掉,使你不能不相信作者即将离开法国。
  西班牙革命诗人洛尔伽(1936年被佛朗哥杀害)写过一首题为《不贞之妇》的诗,其中写到性行为的细节:“她的大腿忽然在我身上挣开,/像两条鱼儿似地泼刺跳蹦”,“我骑着螺钿般光洁的小牝马,/没有镫也不用缰绳,/那晚我跑过了/世界上最好的路程。”读了这样的句子,谁能怀疑作者并没有性生活的体验而只是随意胡写的呢?
  当然,诗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虚写,有时太实了反而损害诗意,有伤诗旨,但是棵棵想象之树和朵朵虚写之花毕竟离不开生活真实与真实感受的土壤。真实的东西需要升华,升华的结果不是失真,而是更真。诗人妙笔,变化莫测;或全实全虚,或虚实结合;或形实实虚,或形虚实实;或九虚一实,或九实一虚;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不是别的,依旧是真情实感。
  四、变抽象表述为形象描写。抓取好的细节,也是疗救诗句苍白、概念化的良方之一。它比找到一个精彩的比喻更为有力。
  以大家熟知的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为例,它既不是对于贫富悬殊现象的概念性表述,也不是两个一般的比喻,而是两个对比性很强的细节描写。它直逼你的嗅觉和视觉,使你无法躲避.无计可逃。它的对比的鲜明性,形象的立体感,社会生活的真实度,使它当之无愧地受人千古传诵。
  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有一首长诗叫《俄罗斯女人》,写一位公爵夫人历尽千难万险、万苦千辛到西伯利亚的矿井去看望自己的丈夫——正在服苦役的十二月党人。当她与丈夫相见时,作者抓取了一个动作性很大、形象性很强、含情量很浓的细节,诗人是这样写她的:“我就情不自禁地在他面前/跪下去,——首先我把镣铐送上自己的嘴唇。”这首长诗我在1950年读过,至今只有这两句还记得,但仅这两句就使那位公爵夫人一直活在我的心中。这.正就是细节的魅力。
  再看艾青的《乞丐》一诗,他写乞丐的饥饿,用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就足以使你的心冷缩酸楚了:“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细节当然不一定需要诗,而诗则一定需要细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6 20:31 , Processed in 0.2635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