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大脑画像:堪比登月的政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9 15:4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给大脑画像:堪比登月的政绩?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谢来



大脑绘图模型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谢来 发自北京
当人类已经能观测到银河系外的遥远星系,其实对我们自身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人体的“指挥部”大脑。
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率先披露的一则消息受到全球科技界和主流媒体瞩目:奥巴马政府正筹划启动一项探索人类大脑思维活动原理、绘制完整大脑活动图谱的科研项目,其全称为“脑活动绘图”计划(以下简称BAM计划)。该项研究将耗时十年,投资30亿美元,其规模和重要意义堪比广受赞誉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美国政府为何将研究方向对准人体最复杂神秘的器官——大脑?此次大手笔的投资能否解开大脑和人类意识之谜?它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又将意味着什么?
为何要给大脑绘图?
科学家已经知晓大脑中共有近1000亿个神经元,它们相互连接,构成巨大而高效的网络体系。但这个庞大的体系具体如何交互,产生意识,控制行动,仍没有准确的答案。因此许多科学家相信,一套完整的大脑活动图谱能让人类更清晰地认知大脑是如何运作,甚至揭开人类意识如何产生这个未解之谜。
也许有人会问,如今的医学扫描设备能观察人体内部各个角落,依靠它们不就能观测大脑的活动吗?问题在于,仅依靠现有技术,科学家只能初略掌握大脑活动的状态,就像雾里看花。
如医生可以借助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和MRI(核磁共振成像)来观察大脑部分地区对氧气的消耗,但获得的结果只有模糊笼统的影像;科学家也能准确观察到大脑中单个或一小群神经元的电传导活动,而这就像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一两个像素,如管中窥豹,无法获得全景。
许多科学家相信,要了解思维如何产生,就必须既精确又全面地观察大脑整体活动,而这意味着掌握天文数量级神经元的动态。“脑活动绘图”计划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点。
先给小白鼠的脑袋绘制
既然现有的设备不能完全达到要求,那么就需要更先进的仪器来观测大脑神经元活动,因此新工具的开发将至关重要。
根据业内学者的建议,BAM计划将大致分成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都围绕观测技术的提升:首先开发新的成像工具,利用光波穿透大脑细胞,观测神经元活动;其次,开发新一代的电子探头,它们将能够共同监控和控制大量的细胞;第三步,利用新的纳米技术来观察神经元内部的活动;最终则是建立类似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数据分享和分析体系。
不过研究人员预测,光是研发用于绘制出图谱所需的仪器,最乐观估计也至少需要5年时间。这些仪器会首先在动物身上试验,最先的测试对象是小白鼠,进而用类人猿做实验,证明对人体无害后再用于观测人类大脑。
将参与研究的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中心主管杰拉德·鲁宾指出,科学家在前期的研究中更多的工作是研究动物大脑,“最初十年的试验中,大多数的钱都会花在对动物器官的观察,很显然这主要是出于科学和道德层面的考虑。”
神经科学家解释说:BAM最终绘制的并非一幅静态图,实际研究结果将更接近高分辨率的动态视频。其中大脑中单个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做出的反应,和其他神经元怎样互动,以及这些电传导活动是如何转变为思维、想法和行动,都能清清楚楚观察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揭开神经疾病谜底的最大希望
给大脑活动绘出清晰的图像后,到底有何用途呢?在科学家们看来,研究人类大脑的投入将得到丰厚回报。
比如医疗健康方面。美国拜勒科学院的神经科学副教授大卫·伊戈尔曼指出,科学家对于人类神经系统的疾病已有所了解,如神经退行性病变、中风和癫痫的机理等,但对于如何修复它们知之甚少。即便在今天,对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自闭症、痴呆、中风瘫痪等疾病的治疗康复仍是全球医学界的难题。“学会听懂大脑的语言,是寻找这些疾病背后秘密的最大希望。”他说。“脑活动绘图”计划将为从根源上防治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开辟道路,同时有望解决长期困扰社会的问题,如从中获取对抗毒品上瘾或各类瘾症的治疗方法。
破解大脑秘密有望开启的另一大革命是人工智能,尽管计算机技术在过去几十年突飞猛进,但电脑和人脑的距离依然隔着一条鸿沟。就像谷歌翻译能将文字在任意语言间转换,但其背后的程序却完全无法理解这些语言的含义。要开发出真正的人工智能首先就必须了解人类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未来学家雷·库尔兹威尔预测,了解大脑的运算方式将极大促进新一代超级电脑的诞生,能“思考”的计算机的出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更大胆的设想则是,大脑自身也能变得更像电脑,通过了解记忆如何形成,未来或许有可能直接将知识“下载”到大脑,迅速学习语言和新知识,就如同软件升级一样简单。
投入巨大引发争议
这样一项潜力巨大的研究为何现在才开始筹划,原因之一是其规模和所需的资金投入巨大。
《纽约时报》报道称,研究人员希望该计划能获得为期十年,每年3亿美元的投资。这一数额与当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耗资相当。对于具体的数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称,这要等到奥巴马总统的2014财年预算案发布才能知晓。NIH将有可能主导该项目的研发;卡夫利基金会将承担开发和推广,最终涵盖的不仅有知名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微软和谷歌等IT巨头也将参与其中。
不过科技网站Science Insider称,毫无疑问,当美国仍处于财政紧缩的时期,推出如此庞大的科研方案必将遭受争议。
在社交网站上,不少科学家表示,如果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动用大量资金资助一个大型计划,不如资助更多的科学家让他们进行各自的研究。他们担忧,由于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经费本就紧张,如此大的计划铺开后,势必将资金都汇聚到与BAM相关的研究,而导致与其没有直接关系的研究更加缺乏资金和关注。还有科学家担心这可能波及整个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
因此,BAM计划的支持者们希望,外界能投入更多新的资金,正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一样。目前,除了美国政府拨款外,包括谷歌和微软在内的几家私人公司将对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早就对大脑研究产生了兴趣,他曾拿出1亿美元,资助了小鼠脑图谱的绘制。
奥巴马的政治遗产?
另一种质疑则是针对研究的最终方向。有科学家认为,将脑活动绘图的意义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相提并论还为时过早。后者在最初就提出了明确目标,绘制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而前者尽管也放眼于绘制大脑神经元活动的完整图谱,但能否真的借助图谱彻底揭开大脑的秘密,还不得而知。
还有科学家对于项目的可信性表示质疑。神经科学家帕尔坦·米特拉指出,比如在研究第一阶段计划研制的穿透大脑细胞的光波成像工具,现阶段看仍像是“科幻小说”。
不过,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科学家拉斐尔·尤思迪表示,人类基因组计划在最初也面临许多类似的争议,尽管绘制人脑活动图要比基因组计划复杂得多,但正因为面临的巨大挑战,才能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合作。
“我们对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的每1美元投资,都获得了140美元的回报。”不久前发表的国情咨文演说中,奥巴马曾以人类基因组图谱计划为例,说明政府应该如何选择好的想法进行投资。而“脑活动绘图”计划能否顺利推行还需得到国会的支持,奥巴马计划在下个月商讨政府预算草案时,正式提出“脑活动绘图”科研计划。
《华盛顿邮报》科技专栏作家多米尼克·巴苏尔托认为,至少在短期内,这项计划难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对于只剩下不到4年任期的奥巴马总统而言,如果说推动该项计划背后也有“私心”的话,或许更多是为留下一笔政治遗产,正如后世评价肯尼迪总统时,将登月视为他最大的功绩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59 , Processed in 0.0611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