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天候读书人”杨小洲:书店的责任在于守候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5 20:3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天候读书人”杨小洲:书店的责任在于守候文化

2013年03月15日
来源:新商报
人物名片
杨小洲,作家、出版策划人、摄影师。已出版作品《快雪时晴闲看书》《夜雨书窗》《牡丹诗帖》,长篇小说《玫瑰紫》。影印出版《李秀成亲供手迹》、民国时期《电影杂志》等。
  从2004年至2012年,“全天候读书人”杨小洲探访了北京、上海、长沙、深圳、香港等地多家特色书店,《逛书店》即为其对这些书店记忆的随 笔结集。书中所提及的27家书店,多家业已关张,但从杨小洲的文字中仍可感受到那些消逝或尚存书店的独特情致和关乎阅读的种种回忆。近日,杨小洲接受了记 者的采访,言谈之间他对书籍及书店的钟爱溢于言表。
  话书店 逛的乐趣在于发现未知的书籍
  记者:你在书中多次提到《书店风景》这本书,之所以写有关独立书店的专栏文章是否也因这本书而受到触动?
  杨小洲:写逛书店的文章起始于《新京报·书评周刊》的约稿,但《书店风景》的确给我很大的触动,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书店是可以被收集起来成为文化 阅读的。不过我写作时有意避开了《书店风景》的叙述方式,以随笔的形式写出了个人对不同书店的不同感受,希望记录下来,并能传导出去。
  记者:你几乎逛遍了北京和长沙的所有书店,两地书店的气质有何不同,哪一个城市的书店最有古味?
  杨小洲:当然还是北京的书店比较耐逛,收获较多。但地方书店会存有许多地方的出版物,有些是京城难得见到的。逛书店的乐趣就在于此,可以发现许多自己无从知晓的书籍。
  记者:在《思考乐书局》一文中,你说道这个书局的出现为东安市场挽回了一点文化的面子。当书、书店成为了装点门面的手段,这岂不是文化的悲哀?
  杨小洲:东安市场以前有很多书肆,是文化人淘书之地,可惜改造后连一家都没有了,所以当思考乐书局进驻时,让人感到东安市场又有了书香。
  记者:现在很多独立书店因难以为继而关门,诚品书店可谓台北市的文化地标,那么在大陆有可以与之媲美的书店吗?
  杨小洲:经营书店需要自身具备文化特质,许多书店都是在表现文化,不是守候文化,以至很多书店只是文化的摆设,缺少文化的积存。台湾诚品书店我没去过,希望有机会去台北逛逛。
  话阅读 阅读是难以被推广的
  记者:今年,国内图书市场出版量很大,但人均阅读量却不高,从你的角度看,如何做才能有效地推广阅读?
  杨小洲:我一直不认为文化可以普及和推广,我编辑和出版书籍只注重文化的存续和传播,从不考虑读者喜好与市场需求。当下的中国是一个缺乏阅读的 国度,我不认为阅读可以被推广。我以前写文章曾说过阅读是个人的事,别人无法替代,也无法强求。我写文章和出书也遵循相同之规,并不考虑读者的喜好。
  记者:因为网络电子书的冲击以及人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连一些作家及出版人都对纸质图书发展缺乏信心,那么与之密切相连的实体书店的消亡是可以预见的吗?
  杨小洲:电子书与纸质书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载体不同,因而我认为纸质书不可能被取代,实体书店也不可能消亡。
  记者:如今,你还能感受到淘书之乐吗?多年前,你想开私人图书馆的愿望还未变吗?
  杨小洲:淘书的乐趣总是存在的,因为总能见到有趣的书。很多年前我想开设私人图书馆,就是觉得书籍可以传递给人许多信息。
  话出版 更注重书的出版形式,力求制作精致
  记者:你参加过不少年度好书的评选工作,在你看来,“好书”的标准是什么?现在不少图书是人为宣传捧高的,年度好书的评选真的能够公平公正吗?
  杨小洲:“好书”与“烂书”其实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只是几个对书籍接触比较多的人坐在一起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书而已,并不代表大众,旨在利用小众阅读来引导大众。年度好书很难用公平公正来做取舍,因为它不是大众投票选出来的,因此它只能起到引导阅读的作用。
  记者:身为出版人,你在对图书进行选题策划时更注重什么?
  杨小洲:我对图书选题策划时,更注重书的出版形式,力求制作精致。我们很多出版社或编辑以为只有某些人的作品才可以高成本印制,这是很笨的想法,其实任何书都可以当做艺术品来制作,因为任何作品都会有它的阅读群体和阶层。
  记者:在本书的跋中,你提到想编一本《书的魅影》,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有哪方面的困难吗?
  杨小洲:很多朋友和读者都在询问《书的魅影》的出版事宜,我也还在完善一些内容,因书影需要搭配一些文章,我正在调整文章和书影,还想补充拍摄 一些类别的书影,以使内容更符合阅读。困难的是我的摄影器材有很大的技术局限,拍摄静物最好使用林哈夫一类的座机,但我目前没有这种设备。记者李媛媛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20:33:40 | 只看该作者
与书为伴(周力军)

2013年03月14日
来源:北京日报 周力军
  《坐拥书城》   (美)埃斯特尔·埃利斯   卡洛琳·西博姆   克里斯托弗·西蒙·赛克斯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为什么我们对书籍如此一往情深?为什么我们一生大量聚书,毫无节制?我们的藏书除了用作求知,还有更多象征意义——书籍便于携带,价钱适中,又赏心悦目,把我们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相连。我们对书的那种难舍难分之情,似乎是与生俱来,即使是信息革命和电脑光盘的侵入也未能取而代之。
  《坐拥书城》是关于爱书人的书,分享与书相处的心得与故事,交流藏书聚书的创意与艺术。由“激情澎湃”、“书房美景”、“堆满墙壁的书房”、“文人的书窝”、“独处读书之乐”等篇章组成,记述了四十位书迷,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嗜书如命,所筑的书房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些爱书人向我们显示了用作闲览的房间,加上放置藏书的种种巧思,就能让任何一个房间变成书房。每一家都很悦目、很亲切,所谈的都是藏书人最自得也最隐秘的心事。另有特别撰写的章节,谈及如何对藏书进行整理、分类、编目;如何护理藏品;如何收藏保存珍本;如何搜寻绝版书;以及关于书房家具、照明、书架等知识,图文并茂,很像一本专题杂志。编者很用心,分类细致,考虑周到。既有丰富的案例,又有书房设计的要则。图片也很精美,书房风格无论是华丽、肃穆,还是简朴、别致,都赏心悦目。
  以前读书只是少数受过教育的精英人士的雅事,随着读书人的数量大增,识字成了应得的权利,用来藏书和读书的地方成了室内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主人所读的书会显示他们的兴趣品位、个人偏好,不亚于一份心理小传。人们不停地为书营造一个家,是因为书让人有家的感觉。书卷盈室的房间是滋润性灵、舒心怡神之地,也可让人暂别喧嚣俗务,可品茗,可高谈,可思考,可读书,可追忆往事,亦可养气益智。
  《坐拥书城》描述了透露主人性情的书房,显示了书卷盈室的书房如何听从创造它的主人去取悦人,去迷惑人。琼·瓦什的宽敞明亮复式阁楼书房,特肯夫妇保留了旧屋梁的谷仓书房,德文郡公爵富丽堂皇的英式书房,罗丽·马利特涂了白漆错视画的起居室。阅读本书,您还会发现:薄麻布条装饰的书架,可让藏书或隐或现的书墙,尼尔·史密斯用比德迈风格的书柜组成的墙壁,比尔·布拉斯的罕见旧式书房家具,萨克纳夫妇对具体诗歌和视觉诗歌极具个性的收藏,从地板直到天花板的白色科林斯柱式的黑色书架,浴室和厨房里的书架……书可聚人,书的作用并不只是联结读者和作者、联结读者和朋友,书在我们的意识形态和地域的不同世界之间搭建桥梁。古往今来,书一直就有此功用。我们的书房所呈现的不只是学问知识,它们还把我们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连。用获得过普利策奖的历史作家芭芭拉·塔奇曼的话来说:“没有书,历史会喑默,文学会失音,科学会瘫痪,思想会停滞。”
  爱书人也是值得相识的好心人。说起那些点燃读书藏书之情的书籍,他们总会娓娓而谈,生起思旧之情。他们仍留着儿时的第一本书。他们谈到别人朗读给自己听的书——父母、老师、图书馆馆员、邻居或者亲朋介绍他们阅读的书。人的一生,多半与我们在不同时期的藏书和读过的书籍分不开:上学时读的书,外出旅游时携带的书,教人烹饪的书,指导我们去爱去学习、为人父母、与人相处的书。我们读书以增广见闻、开阔胸襟,从而熟悉艺术和音乐,了解英雄豪侠的生平。我们读书,从而与我们想了解的错综复杂的人群和万国相连。书让人联合起来!  书房不仅仅是藏书的房间而已,它们能诉说一个人的一生。古有梅妻鹤子之说,坐拥书城,与书结缘,尊其为师,爱其如侣,怜其如子,那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享受?我很庆幸,自己生命中,还有一个永远不变的爱好——读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23:21 , Processed in 0.1004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