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言意留在了心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6 10:1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言意留在了心里
薛法根
  “《鱼游到了纸上》,言意留在了心里。”看完王文丽老师的三个教学片段,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蹦出来了这样一句话。
  语文教学常常误入歧途,得意忘“言”,又或得意忘“形”,在文本的思想内容里转圈圈,直至转得晕头转向,把语文课上成了别的什么课。而这三个教学片段,却如一缕清风,吹散了遮蔽语文教学的层层迷雾,露出了一个清纯的面目。
  其一,学词不离句。第一个教学片段教学四组词语。第一组词语要求学生用词说话;第二、三组词语联系课文语句,在具体的语句中理解词义,在朗读中体会词语的特定情意;第三组词语用来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无论是哪一个年级,都应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指导学生学习字词。然而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里,字词教学常常一带而过,教学时蜻蜓点水似的读一读,总以为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字词问题了。殊不知,学生自学的字词常常停留在正确认读与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尚未具备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理解和自觉运用。学生对于字词,往往自以为读懂了,其实似懂非懂,甚至误解错解了。因此,字词的教学须臾不可忽视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斯霞老师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说的就是字词教学的语境性。脱离语境的字与词,就失去了丰富的意蕴和鲜活的表现力。王文丽老师深谙此道,即便如“赏心悦目”这样可以意会的词语,仍然追问“悦”的含义,并出示语句,在朗读中感受“赏心悦目”的意味,可谓教得细致而透彻。
  其二,用词不离境。第二个教学片段用词、说句、造段,可谓是词句训练的匠心设计。王文丽老师先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夸赞青年人的画,激活学生已有的词汇积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出神入化”这些词语就从学生的脑海里蹦跳了出来,变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然后,用“有谁会这样赞叹这位青年?”设置了一个运用词语说话的语境,学生从老爷爷、小姑娘、学生、商人等不同的角色来夸赞青年。由于有了特定的角色和夸赞的对象,学生的言语就具有了对象感、情境感,因而闪现了学生言语的个性色彩。最为精彩的是让学生将零碎的语句串成一个语段,鼓励学生说一段话。这是学生在言语表达上一个小小的飞跃。而教师机智的点拨,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言语表达的准确与妥帖。用词不离境,实在是一个语文教学的法则。
  其三,言意不离情。对课文含义的理解,对文中青年精神与品质的认识,一般都以“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青年?”或者“鱼游到了纸上让你懂得了什么?”这样的提问来达到教学的理解。提问是必须的,但王文丽老师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她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景:在家里,妈妈和孩子的对话。这样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创设,引来的是学生自如的言语表达和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发表的是源自孩子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不是为对付教师课堂提问的应答。可见,一个小小的场景,就可以摆脱机械的呆板的回答式教学,从而让语文教学从生活层面回归它的本来面目。言和意,自然而然地留在了孩子的心里,而不仅仅留在孩子的作业纸上。我们要记得,唯有在具体的生活化的场景中,才会唤起孩子内心的言语欲望,才会让孩子有一种表达的需要,情动而辞发。
  好的绘画,就像鱼游到了纸上;而好的语文课,就像鱼游在了水里。

  附录: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
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王文丽
  【片段一】
  师:下面我们我们来读几组词语。(出示第一组:花港  泉白如玉  玉泉,指名读,提醒“港”字的笔画)谁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
  生: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师:这是课文中的句子,看来你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对课文的内容非常了解。
  (出示第二组词语: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指名读,引导学生理解“赏心悦目”)
  师: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心里觉得很美。
  师:为什么心里会觉得很美呢?
  生:因为看到了很美的东西。
  师:是的,赏心悦目其实说得是“目赏心悦”,意思是说,眼睛看到美好的事物,心里觉得特别高兴。在这个词语里,哪个字表示“高兴”的意思呢?
  生:悦。
  师:课文里说什么让作者感到赏心悦目呢?(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通顺)。
  生: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出示第三组词语: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这两个词语都讲的是画画的技法,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大概是什么意思呢?
  生:(读相关课文)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工笔细描就是说  画的特别细,挥笔速写就是画的特别快。
  师:这两个词语很专业,可能不太好解释,但是我觉得她体会的差不多——工笔细描,强调的是用工整致密的笔法来绘画,挥笔速写呢,是说这个青年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很快地画出鱼的大致轮廓。
  生:(再读相关课文,体会青年“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的意思)
  师:(出示第四组词语:玉泉  举止特别   忘我)谁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课文主要讲了我在玉泉边,认识了一个举止特别的青年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说得对,这个意思还可以怎样说?假如我们把地点放在前面……
  生:在玉泉边,我认识了一个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片段二】
  师:“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画画得好呢?
  生:你画得真是太棒了!
  师:虽然就是一个“棒”字,但是说出了对青年画的赞叹。
  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一下子说了两个成语,而且非常恰当。
  生:栩栩入生。
  师:这个词语用得好,栩栩如生,就是说形象特别逼真,好像活的一样。所以课文中的那个女孩子才会评价青年画的鱼简直就是游到了纸上。当然,还可以说跃然纸上、出神入化……
  师:你们再来读读这几个词语。(教师出示一组词语,学生读: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出神入化)
  师:想一想,会有谁这样赞叹和议论青年呢?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有哪些动作和表情呢?
  (学生思考一分钟,然后先是同桌交流,再班里汇报)
  生:一个老爷爷笑眯眯地说:“这小伙子画得可真是活灵活现啊!”
  师:这位同学说到了老爷爷的神情——笑眯眯。不错,从这个词语中看出老爷爷很欣赏这个青年。而且,他称呼这个青年为“小伙子”,这个称呼多符合人物身份啊!
  生:一位老爷爷一边捋着胡子一边赞叹着说:“这小伙子可真是不简单啊!”
  师:你能想到老人家捋着胡子讲话,也真是不简单呢!
  生:一个小姑娘看到青年的画,惊奇地叫道:“大哥哥画得可真是惟妙惟肖,金鱼都游到了他的纸上啦!”
  师:围观的人那么多,假设小姑娘的个子又不够高,她会怎么做呢?(师做动作,引导学生体会)
  生:一个小姑娘挤进人群,踮起脚,看到青年的画,惊奇地叫道:“大哥哥画得可真是惟妙惟肖,金鱼都游到了他的纸上啦!”
  师:除了老爷爷和小姑娘,会不会有来公园写生的学生或者是其它身份的人呢?
  生:一个美术学校的学生来公园写生,他看到青年画的画,情不自禁地说:“这个青年画的金鱼可真是跃然纸上啊!”
  师:“情不自禁”“跃然纸上”这两个词语你用得特别好,如果这个学生与此同时还想到了自己也是学画画的,还会怎么说呢?
  生:一个美术学校的学生来公园写生,他看到青年画的画又是赞美,又是惭愧:“这个青年画的金鱼可真是跃然纸上啊,比我强多了。我得把他当作榜样才行啊!”
  师:你真会体会学生的心理,而且特别会表达。
  生:我觉得还可能有商人来公园,他对青年说:“把你的画卖给我吧!”(听课教师笑)
  师:(面向学生)你们同意商人是这样赞叹青年的吗?(生:同意——)可是,商人没有夸这个青年画得好啊?
  师:商人想买这个画就说明青年画得好,这样才有收藏价值,将来才能卖个大价钱。(听课教师报以掌声)
  师:同学们说出了不同人物不同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但是都表达了对青年的赞叹,他们不是一个人在说,而是你一句我一句地在议论,你能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为开头,用一段话说出人们的表现吗?(思考并与同桌讨论、交流)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位老爷爷背着手,微微点头,满脸带笑地说:“这个小伙子画得可真是惟妙惟肖啊!”一个小姑娘从人群里挤进来,踮起脚看到青年的画,惊奇地叫起来:“呀,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小姑娘的爸爸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这鱼画的,简直绝了!”
  师:这位同学除了借鉴了刚才别的同学的发言内容,最可贵的是有自己的想象和创新,那个“竖起大拇指”就表现了对青年的赞赏。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位留着长头发的好像是搞艺术的教授看到了连连说:“画技精湛啊,画技精湛……”,他的一位学生接过话来说:“这位大哥哥要是到了咱们美术学院,一定是个高材生呢!”还有一位老爷爷一手指着鱼缸里的鱼,一手指着青年的画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啊!”
  师:我真没想到你能说出“画技精湛”这个词语,用在这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不过你说那个老爷爷一手指着鱼,一手指着画,你做个这样的动作我们看看。(学生反应过来,都笑了)好了,不要笑了,我看谁有本事帮他改好,又没有改变人家想表达的意思。
  生:老师,我自己能改。
  师:太好了,听到这句话我更欣赏这个同学了,欣赏他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有自己改错的意识和能力。
  生:……还有一位老爷爷先是用手指了指鱼缸里的鱼,又指了指青年画的画,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啊!”
  师:改得好啊,用上了“先是……又……”这样的表示顺序的词语表达更清晰了。
  师:无论围了多少人,无论人们在议论什么,青年依旧忘我地画画,谁能读出那个青年的安静与投入呢?(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片段三】
  师:课文学到这里就学完了,你们都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有没有这节课一次都没有举手回答过问题的同学,我想和他(她)交流一下,看是否真的学会了。
  师:(指名一位)请你到前面来。我来创设个情境啊,假如我是你的妈妈,你今天放学回家后,我要问问你今天的学习情况,可以吗?
  生:可以。
  (假装做饭,孩子上场,敲门进屋)
  师:其它同学认真看,认真听,如果他哪里不会说,他会打电话向你们求助的。当然,你也可以在他说过之后补充。
  师:(交流开始)哟,儿子回来了!今天怎么放学这么晚啊?
  生:今天我们学校来了一个王老师,给我们上课。
  师:哦,王老师上的什么课啊?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等等,妈妈有点糊涂了,鱼不是在水里游吗?怎么能游到纸上呢?这话是什么意思啊?你快给妈妈讲讲。
  生:“鱼游到了纸上”是说有个青年画鱼画得特别好,就好像在纸上游似的。
  师:那这个青年一定是个美术学院的高材生。
  生:不是,他是个聋哑人。
  师:哟,妈妈又有点糊涂了,你们都是身体健康的孩子,为什么要学一个聋哑人的事呢?
  生:因为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
  师:呵,他有什么精神值得你们学呢?(学生有点迟疑,用眼神向同学求助)
  师:你给谁打个电话求助一下?
  生:***。(学生打电话询问,教师提醒打电话要有礼貌,要说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生:他特别热爱生活。(教师一边评价一边板书)
  生:他还做事踏实、特别专心、忘我。
  师:说得真好,一个人做事踏实、投入,守住自己内心的宁静,这就值得我们尊重,这也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这是这位青年,也是爱学习、会学习的你们带给我的启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9 07:33 , Processed in 0.1623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