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年均读书4.39本 读者最爱莫言金庸鲁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9 10:2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人年均读书4.39本 读者最爱莫言金庸鲁迅2013年04月19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中江





新京报讯 (特约记者张中江)在第18个世界读书日前夕,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昨日对外发布初步研究成果。
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数字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受报纸阅读率下降等影响,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
图书阅读率“跳水”后回暖
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在这项调查中一直备受关注。2000年第一次调查结果公布的数字是60.4%,此后连年下降,到2006年公布的上一年阅读率甚至跌至48.7%。自那以后,国民阅读率开始触底反弹,逐年回暖。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郝振省认为,前些年图书阅读率趋冷,是因为遭遇数字化和市场化竞争的冲击。近些年出现回暖,数字化阅读自然增长,传统阅读也在上升。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之后,国民自身的文化追求相应发生变化。同时,党和政府主导的“农家书屋”等全民阅读工程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他还透露,有关部门正在起草《全民阅读条例》。
否认中国人均读书远少于外国人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与2011年的4.35本相比基本持平。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对此,郝振省郑重表示:所谓“国际上(人均读书)五六十本”的说法,严格讲没有权威信息源,不予认可。根据国际出版蓝皮书的统计,韩国大概11本,法国8.4本,日本也是8.4到8.5本左右,美国读7本,但他们也有大概4成以上人不读书。而将中国人读的纸质和电子书加起来,2011年有5.77本。不过他也坦承差距还很大。
此外,尽管数字化阅读依旧高歌猛进,但中国读者对一本电子书能接受的价格变为3.27元,比去年的3.50元略有下降。
9成人读过电子书不再买纸质书
调查还显示,2012年,在我国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90.6%的读者表示阅读过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11.8%的电子书读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仍会购买该书的纸质版本,在2010年该数据为16.4%。此项数据连续3年持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正在不断加强。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徐升国解释说,连续3年的数据都显示,有超过90%的人表示,读过电子书后不会再购买纸质版。不过,课题组也注意到美国亚马逊的数据,其中以电子书替代纸质书和同时阅读两者的人,都有相当比例。
徐升国认为,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的挤压肯定存在,但从目前看还无法取代后者。
【国民阅读偏好】
2012年中国读者最喜爱的十大作家:莫言、金庸、鲁迅、韩寒、琼瑶、老舍、郭敬明、曹雪芹、巴金、冰心。
2012年中国读者最喜爱的十本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天龙八部》、《红高粱》、《蛙》、《围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丰乳肥臀》。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7:31:48 | 只看该作者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国民自认读书少  2013年04月19日  作者:张贺 徐歆芷   来源:人民日报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超半数国民自认读书少
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
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数据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制图:蔡华伟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18日在京公布结果。 
  纸质图书阅读率七连增,《全民阅读条例》正在拟定
  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18—70周岁,下同)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国民报纸阅读率为58.2%,比2011年的63.1%下降了4.9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5.2%,比2011年的41.3%上升了3.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另外,纸质图书的阅读率连续7年保持稳步提升的态势。  
  【解读】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认为,图书阅读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国民对文化的追求产生了变化,比如江苏的经济在全国名列前茅,图书消费也位居前列。
  郝振省透露,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在起草《全民阅读条例》,已通过国务院法制办的同意。
  对于报纸阅读率的下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研究员、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成员徐升国认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从传统的报纸转移到了网络,数字阅读满足的是碎片化阅读,主要冲击的就是传统报纸。
  付费下载阅读接纳度降低,纸质图书阅读量仍处较低水平
  2012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77.20期(份)和6.56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2.35本。与2011年相比,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均有下降,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上升。
  电子书的阅读量增幅较为明显,2012年我国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的1.42本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40.1%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比例比2011年的41.8%下降了1.7个百分点。  
  【解读】
  纸质图书阅读量仅比2011年增长不到0.04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与我国每年近40万种的出书品种相比,我国的国民图书阅读量显得格外低。
  郝振省认为,造成出书与读书二者之间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是市场节奏和阅读节奏不吻合。出版社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提升影响力,必须多出新书,由于出版节奏很快,对于阅读需求的匹配也就显得较为粗糙了。
  不到两成国民满意个人阅读情况,近七成希望举办阅读活动
  超五成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接近七成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这一比例比2011年增长了6.6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国民对个人阅读量评价中,只有1.3%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多,7.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比较多,有38.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53.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少或比较少。
  对于个人总体阅读情况,有19.1%的国民表示满意,比2011年的21.2%有所降低;有22.8%的国民表示不满意,比2011年的20.9%有所上升;另有58.1%的国民表示一般,这一比例与2011年(57.9%)基本持平。
  我国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期望程度要高于城镇居民。2012年有69.2%的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比2011年的62.6%增长了6.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阅读活动的比例为65.6%,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高达73.2%。  
  【解读】
  在阅读方面,国民的认知与行动之间好像始终存在一道无形的鸿沟,数据表明,超半数国民在认识到自己阅读量不够的同时却没有把阅读付诸实践。这说明,阅读仍然不是习惯。国外有调查显示,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必须在12岁之前养成,否则阅读的大门就对他永久关闭了。显然,我国的大部分国民缺乏开展阅读的决心和习惯。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阅读活动会受到欢迎——只有在某个契机的刺激下,大家才会去读书。
  过去几年,我国读者最喜爱的十大作家排名中很少出现莫言的名字,但2012年莫言荣登榜首。徐升国表示,阅读受环境和舆论的影响很大。舆论能够营造阅读氛围,对阅读文学,特别是纯文学的推动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也让我们思考,怎样利用契机吸引更多人阅读。”(张贺 徐歆芷)




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6:37:50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国民阅读报告发布 综合阅读率下降 手机阅读率上升

2013年04月19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18日上午正式对外发布“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研究成果。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1.3个百分点。31.2%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1年的27.6%增加了3.6个百分点,增幅达13.0%。手机阅读群体平均每天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每年人均花费23.31元。
  当日发布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8.2%,比2011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5.2%,比2011年上升了3.9个百分点。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
  二、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6.74本,比2011年的5.77本上升了0.97本。其中,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与2011年的4.35本相比基本持平。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77.20期(份)和6.56期(份),与2011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电子书阅读量为2.35本,比2011年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
  三、我国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时长有所增加,其中以读报时间最长,为18.91分钟,但比2011年减少了3.09分钟。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上网时长和电子阅读器接触时长均有所下降。
  四、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的接触率均有所上升,但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电子书阅读率有所提升,电子报和电子期刊的阅读率略有下降。
  五、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上网率为55.6%,较2011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其中,超过半数(52.2%)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29.2%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比2011年增长了3.8个百分点。70.8%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97.9%的网民表示上网进行与阅读相关的活动。
  六、我国18—70周岁国民对图书、期刊的价格承受能力为13.67元和6.76元,比2011年分别增加0.24元和0.16元。国民对电子图书的价格承受能力为3.27元每本,比2011年的3.50元略有下降。手机阅读群体2012年手机阅读人均花费为23.31元,较2011年增长了2.56元。
  七、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成年人中超过九成为49周岁以下人群,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有9.4%的数字阅读接触者表示,在读完电子书后还曾购买过该书的纸质版,这一比例在2011年为11.8%。
  八、超五成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接近七成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这一比例比2011年增长了6.6个百分点。
  九、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7.0%,比2011年有所下降。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5.49本,也较2011年均有所降低。
  十、在0—8周岁儿童的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7.5%,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6.67分钟陪孩子读书,比2011年的陪读时长有所增加。
  据悉,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开展了十次。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2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48个,有效样本18619个,本次调查可推及我国0—70周岁人口12.2亿。
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6:41:59 | 只看该作者
国民阅读率:增长之喜难掩“断层”之忧(张文彦)

2013年04月19日
来源:人民日报 张文彦

  回顾10次国民阅读调查,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历年走过的痕迹,如同一条微笑曲线,2005年跌到谷底,接着连续6年攀升,2012年终于回升到2001年的水平。回归速度虽然缓慢,但在眼球选项日益增加的当下,每一个小数点之后数字的增长,都隐藏着巨大的付出与意义。
  数字不会凭空增长,你也许观察到,出版界倡导读书的声音愈隆,读书节在各地次第生花;不经意间,高校的图书馆开始拆掉“围墙”、面向社会,地铁和大厦里多了自动借书机的身影;即便是偏远的农村,或许也坐落着一间墨香氤氲的“农家书屋”。这些都是数字增长的牵引力,是阅读重新回归的渐响前奏。
  但是,窄幅增长刚刚掀起的振奋之情,恐怕要在追问中略略消解。逆势上扬的续航力正遭遇“阅读断层”的拦腰摧折——
  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和阅读量双双比2011年下降。虽说一个孩子一年少读一两本书,对他的人生也许没太大影响,但若放大到全国阅读新生群体中看,却是一个让我们深为警醒的巨大忧患。
  少儿阅读能力与国家文化发展水平和潜力是正相关的,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等社会高度发达的北欧诸国,学生阅读能力均居于国际阅读能力测试的前列。美国、英国、日本等文化强国经常进行各类儿童阅读能力的调查,一旦发现有下降趋势,就会引起社会的广泛不安,甚至由此设立法案对儿童阅读予以专门的推进和保障。
  倡导阅读的教育家朱永新曾说,如果没有阅读生活和儿时游戏,儿童的生活将是单调的、死板的、没有生机的。一个成长过程中只有教科书或动漫电游陪伴的孩子,必然无法成长为一个明智、守礼、仁爱、博识的现代公民。
  并且,教育的失衡酿造了一个冷峻的现实,孩子们无法平等享受阅读的权利,有的孩子刚刚降生,就有了精美的“零岁书”相伴,但有的孩子上完小学,可能还在奢望拥有一本《新华字典》。
  有人说,孩童时期的阅读习惯将奠定这一生的阅读基调,现时儿童阅读的态势将决定未来阅读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在一片沙砾之地上盖大楼,迎来高度之余更在承受随时崩坍的风险,目前的阅读率增长之势恰扎根在这样的飘摇地基中。
  试问,我们是否知道儿童阅读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城乡之间、不同性别儿童的读书差异是什么?低幼、儿童和少年的读书各有什么特点和趋势……在这些问题面前,很多专业人士都会觉得茫然无措,因为他们看到了现在的问题,却并未有放眼未来的焦虑。
  不能再让“阅读断层”继续撕裂阅读活力的基石。推动国民阅读,必须扫除少年儿童阅读板块的盲点。这是我们整个国家阅读的起点,也是塑造文明社会的起点。只限于笔头和口头的呼吁是不够的,只限于开展读书活动和捐书赠书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个科学、长效、稳定的机制,有机构、有资金、有法规,让每个小读者都能可读、善读、乐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11:16 , Processed in 0.1123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