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构和整合:文本处理的两个核心环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2 13:2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构和整合:文本处理的两个核心环节

文章作者:黄厚江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3年1月 2013-5-16

    阅读教学的文本处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文本解读——文本解构——内容选择——内容整合等诸多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文本解读和内容选择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自己也先后写过不止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认识。而文本解构和文本整合还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我们以为,文本解构和文本整合是文本处理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环节。
    文本解构,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们误以为文本解读包含了文本的解构,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文本解读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涉及到文本的解构,但文本解读并不必然地包含文本解构,甚至很少真正顾及到文本解构,因为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一般说,文本解读主要是对文本所表达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而文本解构主要是对文本结构(即各部分之间关系)和形式特点的把握。用修电视来打比方,文本解读主要是理解某一电视机的工作原理,而文本解构则主要是对电视机硬件结构的了解和认识。对于修理电视的人来说,这两者同样重要。因此说,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文本解构的基本能力。
    文本解构,首先是弄清楚文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他还教给我们把握文章思路的具体方法:“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路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再往细处说,第二句跟头一句是怎样连接的,第三句跟第二句又是怎样连接的,第二段跟第一段有什么关系,第三段跟第二段又有什么关系,诸如此类,都要搞清楚。”(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A].见:叶圣陶.语文随笔[M].上海:中华书局,2007:8.)“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先要看一句跟一句怎样联系,再来看段,一段跟一段怎样联系,一段一段清楚了,全篇文章也清楚了。”(叶圣陶.谈语法修辞[A].见:叶圣陶.语文随笔[M].上海:中华书局,2007:42.)我们知道,要达到叶老的要求很不容易,但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这又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如果说文本的思路分析,是文本的纵向解构;那么对文本各方面内容之间、各种因素之间由局部到局部的分析则是文本的横向解构。我们认为,对文本进行横向解构必须把握文本的三个基本层面。一是文本的意义理解,一是文本的形式理解,一是文本的语言理解。文本的意义理解主要属于文本的解读,但文本的意义理解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文本解构中的意义理解,更主要的是着眼于意义与形式、语言之间的关系。文本的形式理解,主要包含了文章的结构方式、文本的表现手法等内容;文本的语言理解,主要包括文本的语言特点、文章具体句子尤其是关键句的认识和理解等内容。一般说,任何文本的教学都应该立足于这样三个层面。但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很多阅读教学,或者仅仅是停留于文本意义的层面,甚至是浅层意义的理解,其中比较优秀的也仅仅着眼于不同层面的意义之间的关系解读。也有的阅读教学仅仅只是文本的语言品味,“说说喜欢的句子”是这种做法的流行教学模式。可以说,忽略文本的形式解读,是阅读教学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无论是纵向的文本解构还是横向的文本解构,其共同的指向都是从文本中发现教学内容,发现教学资源,发现可教学之处。可以说,文本的解构是教学内容选择的前提。优秀的教师总是能从文本中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即可教之处。而很多教师之所以不管什么文本都只能面面俱到,因为在他们眼中的文本都是一头完整的“全牛”。也有的教师,教学中常常割裂文本,把文本撕裂成一块块碎片,使学生无法走进文本的世界,原因也在此。
    不能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设计成功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是阅读教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师无法发现文本中的可“取”之处可“教”之处,无法发现文本中可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归根结底,是因为缺少横向解构文本的能力。只有能够像庖丁那样做到“目无全牛”才能达到对文本“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的境界。唯其如此,才能发现教学中应该从哪里入手动刀、从哪里切入,才能设计和组织成功的教学活动,才能带领学生自如地进出文本。
    文本解构固然重要,而更为重要的是文本教学内容的整合。文本整合,首先是指在教学中要建立学生对文章整体的认识。
    我们也常常看到阅读课上一些教师解构文本的能力的确不错,轻轻松松就将文本大卸八块;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自己解构文本的能力并不强,但依据教学参考书和一些资料,也能很快将文本砍成几个部分、几个层次。但卸完了、砍完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我们以为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不负责的。打个比方,就像教学生修电视,将电视拆卸开来给学生看,这固然是必要的。但你把电视拆成一堆零件,然后扬长而去。这样做,对学生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有责任和学生一起将电视拆开,更有责任和学生一起将电视组装起来。这样才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也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会阅读。
    文本的整合,还指一篇文本教学中各方面内容之间的整合。一篇文章的可教之处总是丰富的,理想的阅读教学各个教学内容之间不应该是零散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关系。而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必须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如我们前面所说,一篇文本可教的基本内容包括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和语言教学三个层面。但这三个层面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他的关系。一些教师常常抱怨课时太少,总觉得处理文本的时间不够,绝大多数与没有深入解构文本的能力有关,更与没有整合诸多教学内容的能力有关。系统论早就告诉我们,整体效益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三个“一”相加,其结果并不是“三”,而其成本却小于“三”。这就是整合的教学效果。
    整合教学内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设计语文学习活动或者说教学活动。目前阅读教学的展开大多数是教学内容的简单排列。改变这一现状的最好做法,就是将教学内容整合为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对此,我们在有关文章中已经作过介绍和阐述。这里要说的是,文本的整合也包括了一篇文本教学中各个教学活动的整合。理想的阅读教学展开总是由教学活动串联而成,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又不宜也不可能很多。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堂教学的过程过于繁复和琐碎。这些授课教师们或许觉得很多教学活动都很不错,都舍不得放弃,最后只能匆匆忙忙、浮光掠影,好的活动却并没有好的效果。所以,我们经常和年轻老师说:你要努力将几个教学活动整合为一个教学活动。经过整合的教学活动,虽不能说是“以一当十”,至少应该是“以一当三”“以一当二”。
    阅读教学的内容整合,也包括文本教学目标的整合。一篇文本的教学目标,自然可以确定许多不同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又必须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但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是教条的、割裂的。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完全是简单化的对号入座:一是知识目标,二是能力目标,三是过程目标,四是方法目标,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目标琐碎而繁杂。我们在批评阅读教学的目标被拔高时曾批评过一种现象,即有些教师的阅读教学每节课必然会花几分钟时间安排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一番做人的教育。似乎不如此,就没有全面体现三维目标,就没有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不仅仅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不仅仅是对阅读教学课程目标的误解,也是缺少目标整合意识的表现。三维目标之间能这样简单化分开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能通过这样的形式去实现吗?显然不行。三维目标六个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识获得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包含了方法的掌握。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更是融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之中,更是在其中诸目标实现过程之中实现的。可见,阅读教学的文本处理,目标的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的“解构”并非是解构主义的“解构”。通俗地说,它就是对文本的拆卸。拆卸和整合是一对矛盾,但在阅读教学的文本处理中同样重要。
    (江苏苏州中学;2150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6:20 , Processed in 0.0657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