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学法学科的再度崛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3 18:5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学法学科的再度崛起

郑蓉芳


自从语文一科成为独立课程之后,师范学堂便设置语文“教授法”学科,经陶行知一再倡导,更名为“教学法”。随之,以研究教与学为内容的学科教材相继问世:20世纪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30、40年代阮真和蒋伯潜先后编著的《中国国文教学法》。这些拓荒者的成果,便是本学科崛起的标志。本学科的第二次崛起是建国头15年。从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停课15年。随着拨乱反正时期的到来,1978年本学科才重新作为师范院校必修课得以复苏。一批有识之士满怀时代的使命感、责任感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这块土地,面临的却是一片荒原。当时大家最急需的是学科系统的理论,最渴望的是学科元老们的指点。是刚刚成立的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举办的几期讲习班,为我们几百名新兵雪中送炭,使我们初登讲台就胸有成竹,起点较高。十多年来,学会的元老们还对我们著书立说精心指导、热心扶植;学会的同仁们又能互相切磋、精诚合作。当我们这些当年的新兵个个晋升副教授、教授的时候,当我们纷纷荣获各级奖励的时候,怎能忘记学会老前辈雪中送炭的恩德、甘为人梯的奉献。如今一支强有力的学科骨干队伍已经形成,这岂不是学科再度崛起的标志?
对本学科理论的深掘,是本学科再度崛起的主要实绩。从林立的各种语文教学法教材,从丰厚的各类语文教学法论著中,我们不难发现,以往那种自我封闭的体系正在突破;民族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也在改变;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宏观审视的理论框架已见雏形。对于世界教学论和各国语文教育的成果,已从一般接受转为积极消融,并成为宏观审视的一个视角、一种参照。而发展着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人才学和社会学等,都开始作为我们重新审视的丰厚的宽阔的基础。目前这种宏观把握又吸收了微观研究的成果。于是对本学科自身规律的认识得以拓展与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就这样历史地跨入世界“学科教育学”的行列。
本学科再度崛起,还表现在对实践环节的强化。大家渐渐认识到:强化实践环节,可活化知识,发展能力,而全面优化素质应有意识地渗透其中。为此,有些学校建立了以深化学科理论教学为纵线、以强化学科实践教学为横线的双轨同步教学体系,收到显著的教学效应。还有些同志将学科理论引向中学,在中学语文教学土壤上开花结果,这是本学科理论的最佳归宿,也是本学科理论的源头活水所在。
学科队伍的优化,学科理论的深化,学科实践的强化,必然导致学科教学法的活化。于是思考与实验“教学法的教学法”便成为本学科的热点。据我所知:不少高师院校中文系教学法学科的教学法改革起步很早、影响很大。许多同志都获得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为各校教学改革的带头人。
由上述可见: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在我国高师教育史上已重放异彩,留下辉煌的足迹。学科教学法被视为无足轻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的再度崛起,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前进的必然。但是谁也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事实:有无学会老前辈奠基铺路,有无学会会员们交流合作的群体效应,其崛起的速度定有快慢之分,其崛起的水平也会有高下之别。
这是事实——本人亲身感受的事实,许多会友共同公认的事实。
写到这里,想起那些为我们成长而呕心沥血的学会元老们,想起那些为我们学科鞠躬尽瘁的导师们,不禁潸然泪下。让我们以他们为楷模,开创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的新局面,迎接群星灿烂、再度辉煌的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 15:35 , Processed in 0.3487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