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商学院”折射理财教育之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5 17:1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商学院”折射理财教育之困 2013年05月25日  作者:刘磊 向颖  
付业兴 绘
  学费最高一年3万元,学生是一群6到11岁的娃娃,学习的内容是如何驾驭金钱、学会“钱生钱”……日前,成都市一家财商培训机构的情况经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争议。围绕什么是少年儿童理财教育、是否有必要及何时开展理财教育、怎样开展理财教育、家庭和学校应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等话题,记者展开了采访调查。 
  专门“学财”未必能理财 
  教给孩子一些理财的观念是对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专门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训练所谓的“生钱之道”完全没必要,也未必就能学会理财的本领。 
  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府城大道中段的这家财商培训中心,并非人们想象中富丽堂皇的“高端学府”和一些媒体鼓吹的“儿童商学院”,其办公场所就是两间隔开的小教室和一间招生咨询办公室。 
  该培训中心总经理方媛介绍,该中心源自英国,总部是中国境内第一家针对儿童、青少年及家长的财商培训专业机构,5位老师基本都是公立学校英语教师转行,经过英国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并获得内部认定证书,英语水平八级以上且任教多年。 
  方媛曾在英国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学习,并有过9年金融管理工作经历,因为工作关系,她经常接触到很多家境富裕的孩子。一次活动中,一位13岁的小女孩说:“我爸有十几套房子,我才不用读书,读书有什么用。”而另一位5岁的小男孩说:“我希望我很有钱,这样我让别人干嘛别人就得干嘛。”孩子们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财富而扭曲的价值观念深深地刺激着她,也成了她想做好财商教育的初衷。 
  “首要的是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让他们明白个人价值与父母的财产无关。”方媛认为,独立人格成长都是建立在经济独立之上的,她想通过培训教给这些孩子正确看待财富的态度,希望孩子们能够有足够的智慧与能力正视现有财富,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不断创造,实现自我价值。 
  这家培训机构去年10月以来,一共招收了5个班40多个家庭的孩子,学生年龄在6-11岁间。学生将在一年内分两学期上完48门财商课程,每天在培训中心上课时间为3小时。 
  “财商是指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方媛介绍,培训的课程,在观念上,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考虑别人的感受;在行为习惯上,指导学生合理规划、预算、科学储蓄自己的零花钱,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别人;在思维模式上,训练他们找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培养他们“不做资源的占有者、继承者而是资源的创造者”的精神。 
  他们并不去教这些孩子如何节约,而是训练孩子们去做财富的创造者。方媛介绍,到培训的高级阶段会让孩子们实战,树立投资意识,让“钱生钱”。 
  这么小的孩子就能领悟财商的知识,真正用钱去生钱?对此,成都新尚集团董事长、成都数码广场董事长唐立新认为,6岁到11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太小,应该是无忧无虑成长的阶段,可以向他们灌输一些慈善、公益的观念,专门培训其对金钱的认识和理财意识,“还是有点为时过早,也许并没有太大意义。”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光伟也认为,教给孩子一些理财的观念是对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专门把孩子送到这样一个培训机构,训练所谓的“生钱之道”完全没必要,也未必就能学会理财的本领。 
  理财教育没有贵贱之分 
  用钱多钱少来评价理财教育的观念非常狭隘。教孩子树立正确的钱财观,管好、用好这些钱,是家长们的责任,也是理财教育的重要内容。 
  尽管这家财商培训机构自称从未把培训定位在富裕阶层和精英教育上,但来的还是“有钱人”居多。 
  记者调查了解到,送孩子到该机构的家长大多是身家千万甚至过亿的企业家,有的还有移民海外的计划。“可能因为这群人更有需求,对孩子理财教育的困惑比普通人更多,意识也更超前一些吧。”方媛这样分析道。 
  事实上,该培训机构在学生报名时也有过筛选和考察,并非有求必应。方媛介绍,每位学生在报名前都要参与机构组织的入学测试,家庭财富水平、孩子少年企业家特质、家长的教育理念等因素都在招生考虑中。 
  “我们尤其在意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因为培训中习惯养成、强化和练习需要家长的监督,如果家长不能配合,那培训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她说,机构也有过因与家长教育理念不同,拒绝其孩子报名入校的案例。 
  而限制家长们报名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高昂的学费。这家财商培训机构每个学生每年收费3万多元,如果算上校服、保险、寒暑假活动等,完成整个课程大概需要6万元。 
  如此高昂的学费,也让家长们普遍产生了一种观念:所谓财商教育、理财教育,都是有钱人家孩子的“专利”,穷人家的孩子本来就没有多少可支配的钱财,要理财教育干吗? 
  “无论什么样的家庭,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生活、工作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及具备基本的财富管理意识和能力,就应当对孩子较早进行理财教育。”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刘裕权认为,一般的家庭,可以根据家庭消费、投资给予孩子一些理财教育的常识,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收入、消费、投资诸方面的记账活动,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自己手中的资金。 
  尽管对收取高昂学费的行为颇有微词,胡光伟也认为,用钱多钱少来评价理财教育的观念非常狭隘。“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没有贵贱之分,也跟孩子手中的钱财多少无关。”他说,即便再穷的家庭,逢年过节孩子也会收到或多或少的压岁钱,孩子也终有一天需要自己支配钱财,就算手中只有一块钱,也可以有不同的用途。而教孩子树立正确的钱财观,管好、用好这些钱,是家长们的责任,也是理财教育的重要内容。” 
  针对一些家长提到的“孩子这么小,给他讲理财,是否能听懂,什么时候才合适”的疑虑,胡光伟认为,每个孩子存在个体差异,但都应该从儿童知道钱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的时候介入理财教育。即使此前缺失了这一课,当孩子手中出现可支配的钱财时,一定要花时间补上这一课。 
  刘裕权则认为,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对7—11岁的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儿童、少年理财教育最重要的是基本意识、常识和能力,其中意识包括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珍惜财富等意识,常识包括基本经济、商业、投资等知识,能力包括自主管理、消费预算、财富管理、劳动赚钱、科学投资等能力。”他建议,对年幼的孩子可考虑从认识钱币及其价值开始,教会孩子使用货币、懂得购物“货比三家”以及精打细算,逐渐了解储蓄、学会储蓄以及乐于与他人分享储蓄,甚至可以了解一些股市期货投资知识,以及如何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等。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7:20:07 | 只看该作者
我国少年儿童理财教育存在误区   “我们基本上没有理财教育的意识和相应的宣传,即使有一些理财教育,内容也基本上是隔靴搔痒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记者现场观摩了成都这家财商培训机构的上课场景。 
  一堂课上,老师给孩子们一个题目:只有50元钱,要去游乐场玩,该买些什么东西。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水壶、矿泉水、游泳圈、背包,甚至还有人说买宝石。老师把这些答案写在投影仪上,“这就是一份清单,但是这里面有多少东西是必需品,有哪些东西是不需要的呢?”于是,购物清单的概念被灌输给孩子们。 
  在另一个“寻宝”的游戏中,孩子们要从一个百宝箱里选出自己认为值钱和没有价值的东西。很多孩子都把勺子、牙刷、炒锅等丢了出去,留下的大多是“珠宝”、“黄金”等东西,老师这时就讲解,如果你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勺子、锅等比黄金更有价值,“相对价值的观念就传达了出来。” 
  方媛介绍,这些教学案例也经常暴露出平常家庭对孩子钱财教育的诸多误区和空白点。 
  “如何做选择”是财商教育的入门功课之一。“想要的东西要学会延迟享受”,这是方媛常常给孩子们讲的观点。以需要的东西优先,至于那些想要的,则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拥有。 
  事实上,经过培训,孩子们也慢慢懂得了一些基本的赚钱、理财的方法。一位9岁男孩找到方媛:“有没有可能让别人用他的20元钱换我的10元呢?”方媛告诉他,贸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把握这一点你就可能获得成功。 
  通过观察和自我摸索,这位男孩想到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好方法,趁着炎炎夏日,去批发市场低价买进一批水枪,再拿到社区里售卖,社区的小孩子看到水枪都争着购买,一个上午他就净赚300元,并把这些钱都捐给了希望小学。“捐款带给孩子的满足感要比赚钱多上好几倍。”方媛说。 
  就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胡光伟建议父母和孩子共同建立一个储蓄账户。每一笔娃娃得到的钱,家长都和他一起存入账户,而每一笔钱的支出,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商量,既不武断替孩子做决定,也不放任孩子、不闻不问。“每一笔收支,都要让孩子参与其中,指导他们填单、支取,并详细列出消费明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会形成钱财的相关知识,获得理财经验。” 
  他介绍,在英国、以色列等国家,家长对孩子的理财教育都非常重视,当孩子懂得钱财的作用时,家长就会帮助他们建立储蓄和消费账本。每到年底,孩子拿出他的账本,看到过去一年他帮助同学花费多少,支援贫困家庭用了多少,施舍街头流浪汉多少时,就会特别有意义。 
  反观我国,少年儿童理财教育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基本上没有理财教育的意识和相应的宣传;即使有一些理财教育,内容上也基本上是隔靴搔痒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基本的框架,更没有具体的内容体系;理财教育的专业人员基本为零。”刘裕权说,出现这种情况有多重原因,一方面是受传统文化“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许多家庭和学校都没有实施理财教育的计划;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市场经济在我国起步较晚,国人在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与理念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此外,“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的观点仍在大多数家庭存在。 
  家庭是理财教育最好的学校 
  不能把理财教育简单地定位在打理经济财富上,要把人生价值观、财富观、消费观以及情商等命题纳入理财教育的目标体系。 
  快餐店为什么要送玩具?游戏币为什么买不了棒棒糖?为什么提前订机票便宜些?为什么有这么多银行?……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孩子问家长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看到喜欢的东西爸妈不买就赖着不走。而家长们的回答和处理却鲜有抓住要害的。 
  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冯泓树的爸爸冯伟算得是其中尝试早、经验多、成果显著的家长之一。孩子很小时,他就尝试着给他讲财经故事、生活理财、经济现象、商业行为,他本人也在培养孩子财商的过程中有很多收获。 
  幼儿园时,小泓树曾跟着冯伟去银行存钱,第二天又路过那家银行时,儿子问他:“爸爸,钱还在银行吗?”再大一点,看到“一汽丰田”,儿子随口说了句:“一气之下买丰田。”冯伟觉得儿子的问题都很有意思,大学学过会计的他,对财经知识有一定基础,于是他便通过查找资料,结合生活现象给孩子讲解。 
  “现在的家长把孩子看得太重,有的甚至不告诉孩子真实的生活情况,一味地满足孩子。”冯伟说,孩子要自己懂得承担,明白自己的努力比父母的拥有更重要的道理。现在,11岁的小泓树了解家庭经济状况,他知道爸爸妈妈每月的工资有多少用于还房贷,有多少用于储蓄,多少用于家庭开支。他还开玩笑地说,要开上法拉利只能靠自己了。 
  现在,冯泓树已经有了理财的基本概念,他跟爸爸商量好:压岁钱中的10%存入用自己名字开户的银行卡;羽毛球训练和外出时,他会把自己喝过的矿泉水瓶带回家,积攒起来拿去卖;每周还有5元的零花钱由他自己支配。 
  “家庭才是培养孩子理财的最好学校。”方媛认为,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只能教给孩子们观念,很多课外实践训练更需要家长积极配合与有意识地培养。她认为,理财教育不仅着眼于单一的钱财管理,还应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起到约束、促进作用,这些都需要在家长的监督之下完成。 
  胡光伟也非常赞同家庭应在孩子理财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谈到,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孩子们手中压岁钱等可支配的钱越来越多,有的孩子过年获得的压岁钱可能就有上万元。这么大额的钱放任孩子自己支配肯定不行,但全部没收则会遭致孩子反感。 
  怎么办?胡光伟建议,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压岁钱不是无缘无故给的,是父母用劳动换来的,不是孩子可以完全支配的”的道理;另一方面就是和孩子一道建立共同账户,培养其理财观念。 
  “我非常赞成孩子通过做家务,从父母那里赚取一定报酬的做法。比如打扫一次卫生,给个五角、一元钱等。”胡光伟说,这其实就是教给孩子劳动创造财富的观念,也教给他们“商品交换”的知识,让孩子从小知道,他想要的东西,必须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这样获得的物品,孩子才会更加珍惜。 
  这几年,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意识被少教中国家长所接受,理财教育也在部分中国家庭开展,但刘裕权提醒,开展理财教育时要防止出现一些误区。一是故意拔高理财教育的价值,把所谓“财商”与“智商”、“情商”相提并论,看作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二是功利主义色彩明显,把考虑如何获利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失却了教育的本真;三是把国外的东西拿来就用,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财教育的整体架构,更缺少理财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思考。 
  他建议,无论家庭还是学校,在开展理财教育时,都不能把理财教育简单地定位在打理经济财富上,要把人生价值观、财富观、消费观以及情商等命题纳入理财教育的目标体系;学校要在吸取国外理财教育先进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尽快制定和建构我国青少年理财教育的内容体系;力争把学校、家庭、银行、金融机构、商店等组合起来,建构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理财教育网络,让理财教育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有知识、也有实践,有常识、也有体验。(本报记者 刘磊 通讯员 向颖)
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7:20:24 | 只看该作者
>>>相关链接 
国外如何教儿童理财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十分重视儿童的理财教育,这种教育甚至渗透到了儿童与钱财发生关系的一切环节之中。  
  美国:孩子8岁“当家” 
  新泽西银行的创始人法尔瓦诺在他的独子8岁时,就教他如何管理自己的大学教育基金。当孩子15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但幸运的是,“父亲教给我很多规律与法则。”小法尔瓦诺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独立处理家族的财务事宜。 
  许多人向富人建议,不要让孩子们知道将要继承的财产数额。乔布夫妇却不这样想。“我们的两个孩子都知道,他们各自有一个信托基金。”乔布鼓励孩子们参与市场投资,女儿16岁时就从父母那里得到4000美元用于投资。父母为她介绍了一个可信赖的投资顾问,但将投资决定权交给女儿。她现在已经有一笔大多数成年人都求之不得的证券投资组合了。 
  法国:家长给孩子设账户 
  法国的父母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家庭理财课程”的教育,让他们学会区分不同金额的钱币,明白金钱与购买之间的“有机关系”,不知不觉让他们建立理财的意识。法国家长们认为,让孩子早早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房钱”有利于培养孩子经济上一定的独立性。他们还鼓励孩子将这笔看似不起眼的小钱消费掉,然后和孩子交流感受,帮他们分析消费是否合理,让孩子从中获取经验,汲取教训。 
  随着孩子的消费欲望和消费种类的增加,法国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也适当地提高。法国家长大多在孩子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并划入一笔钱,而且这笔钱是不少的,有的会有上千甚至数千欧元。之所以这样做,他们是想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 
  英国:理财教育分阶段 
  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日本:自立更生、勤俭持家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因此,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 
  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家长会教育孩子如何节省使用零用钱,以及储蓄压岁钱。而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在孩子渐渐长大后,一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准备一本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
  《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25日第3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0:10 , Processed in 0.19599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