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童 趣》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6 09:4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童
趣》教学设计
深圳学府中学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导学生识记文言词汇,理解并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屏幕显示丰子恺漫画《瞻瞻的脚踏车》
请大家看屏幕,这个孩子在做什么?孩子们总是有许多的奇思妙想!
屏幕显示课文插图扫描这个孩子又在做什么呢?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感知理解
1、请大家参照书下注解阅读第二段,然后说说图中的孩子在做什么。
2、作者觉得这件事有趣吗?何以见得?(“项为之强”“为之怡然称快”)
3、你觉得有趣吗?
4、我觉得不好玩,“夏蚊成雷”就够恐怖了,更别提“留蚊于素帐中”了。是什么使孩子愿意付出被蚊子咬的代价,从中获得乐趣?(“似拟作”“心之所向”“作青云白鹤观”——孩子从蚊子联想到白鹤,并且想象出白鹤在云端飞翔的美妙图景了)
5、原来联想和想象可以生发乐趣,板书:联想 想象 可以让一个孩子“视蚊飞作鹤舞”!
板书:视蚊飞作鹤舞
6、既然这么有趣,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指导朗读,表现愉悦的情感)
6、这段文字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提问释疑)
(在以上环节中穿插对于文言文翻译方法的点拨,如“加字法”“换字法”“解释大意法”等等)
7、文中只讲述了这一件趣事吗?请参照注释,阅读3、4两段,看看作者在这两段里描述了什么趣事。并且挑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句,和大家说说:在这句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如:最后一句,好像看到小孩抓住了癞虾蟆,随手捡了几根草拧成绳子,十丁了它几十下,可能又捡了块石头,打了它几下,才解恨,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哦!你比原文想像得还要丰富。


生15
我喜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句,这句话用小孩的眼光,把癞虾蟆形容为庞然大物,给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间,(师接言:对!只见那“庞然大物”踢翻了“山石”,踩倒了“草树”向这边横压过来了!)

生16
我喜欢“徐喷以烟……作青云白鹤观”一句。(师:这不是很无聊吗?)不,我觉得作者很独特,他创设了意境,表示作者很有好奇心,还有孩子的趣味。


生17
我也喜欢最后一句,不过我补充一点,他鞭打癞虾蟆,还表现了他的天真、单纯、善良。


生18
我也喜欢“徐喷以烟……”一句,他一定看到了白烟滚滚,蚊子拍着翅膀,拖着长腿在白烟中乱飞。这还表现了作者当时的幼稚。


生19
我喜欢“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一句,这句既表明作者当时的心情,又写了神态。 (师:怎样的神态?眼珠动了吗?)他出神地盯在那里,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珠一动也不动,后来突然一惊。



真不简单,大家自主地进行了探究,既欣赏了原文,又展开了想像的翅膀,丰富了原文,可以叫做“想像着作者的想像”。让我们带着想像的余兴,再读一遍课文吧!


两件事有什么共同点?
生:非常好玩。
师:理由?
(生快速找出: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师:要是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件事情的共同点呢?
生:物外之趣
师:什么意思?
生: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师:怎么会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呢?
生:因为作者把他们想象成了另外的东西来玩,非常有趣。(板书:物外之趣)



你获得乐趣的来源?能让你快乐?夸奖?分数?孩子的乐趣来源是什么?内心,万物皆使其乐,实则是自己可以使万物显示其乐趣——快乐的钥匙在自己手里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快乐?“怡然””项为之强”“一惊”投入,快乐。出神
——趣的触发点:夏蚊成雷、土墙花台、趋蛤蟆、拟蚊成鹤、神游草间,驱赶蛤蟆、戏蚊之趣(什么东西)、丛草(神游)之趣(什么地方)、斗虫之趣(什么立场)愿意付出代价,不怕咬,没有清规戒律不嫌脏,不喜欢恃强凌弱自己也不做这样的事
童——是否必须童才能获得趣?如何才能获得童趣?——蹲下身来,观察,想象,无压力,感同身受,着迷。专注(原文:明察、细察、私拟、以……为)
能战胜生活才能享有童趣
童心不泯,趣由心生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尤其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更能从丰富的想像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

生1:因为他视力好,能“明察秋毫”、“张目对日”。
生2:因为他善于观察。
生3:因为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师:仅仅如此吗?
生8:还有,他富有想象力!
师:谁整理一下刚才的发言?
生:仔细观察,加上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幸福的童年其实很简单

另外,从此文中,我们还学到了一些成语,或联想到一些成语,有哪些?
生:(可能回答“明察秋毫”“怡然自得”等,如果想不到“风声鹤唳”教师可提醒。)


“心之所向”非常关键。趣由心生

前苏联作家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这是童年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馈赠,谁要是在成年之后的漫长岁月中没有失去这一馈赠,那么他就是诗人或作家。



趣味”是靠自己去感受,去体会的,如果我们有情趣,那么在家写作业也应该会感到有趣味。作者的两幅图实际有联系,这就是他觉得什么都很有趣味。
附:板书
童趣
沈复
联想想像
视蚊飞作鹤舞

物外之趣
观察想像
观土墙拟山林

(或者观虫斗驱蛤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7:33 , Processed in 0.1279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