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立场:不可违拗的教育法则 2013年05月29日 作者:姚虎雄 编者按:
又是一度儿童节。但是,这个节日到底应该怎么过?如何让其真正成为孩子们发自内心喜欢并能积极参与的节日?诸如此类问题,对学校来说,似乎不算个小问题。时光不可逆,童年如此短暂而珍贵,学校教育应该给人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应该是由一个个温暖的细节、美丽的瞬间和令人感动的故事所组成。能否站在儿童的立场来思考、实践教育,反映的是学校校长、教师的教育观与价值观。“六一”节来临之际,《校长周刊》将陆续刊发一组基于儿童立场的办学思考与教育实践文章,以期给更多学校以启迪。
■姚虎雄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往往站在成人的立场,以成人惯有的思维,把成人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以成人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最终却以牺牲儿童为代价,实现预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标。这种教育立场的错位,再也不能继续下去。
教育立场应该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需要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本质有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
理解:让孩子过属于自己的节日。玩是孩子们最喜欢、最开心的事,他们喜欢过节。很多学校也因此设立了诸如体育节、艺术节、阅读节、科技节等。但这些节日,多半都是从成人立场出发的,其中的教育意味实在太浓了。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在这些节里,孩子们快乐吗?不快乐的节日,就是虚伪的节日。倘若站在儿童立场,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孩子们喜欢的“节日”是胡子节、辫子节、玩具节、水仗节、面具节……让孩子们过属于自己的节日,大人们必须要保持一颗童心,要学会主动蹲下来,和儿童平等对话。
宽容:让孩子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学校里,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应该有孩子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可以是认同,也可以是质疑;可以是建议,也可以是批判,但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和师者的胸怀:只要是孩子自己的声音,那都是美妙的成长声音;没有孩子自己声音的学校,不是好学校。然而,当下的学校,孩子发出的声音,基本没有;即使有,也多半是儿童“领会”了成人的意志,应和老师的发问、学校的作秀而已。我们必须给儿童以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利,必须培养敢于发出自己声音的一代。
呵护: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教育最可怕的收场是一个个个性迥异的孩子,经过学校若干年的“教育”之后,其个性就好比经过一个模子的冲压,都变得差不多了。尤其重要的是,个性和创造紧密相连。儿童的个性发展靠什么?应该靠个性化的课程支撑。儿童的学习,一直以来没有突破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学习。学校教育缺少甚至没有帮助儿童个性发展的课程。保护儿童的学习个性,需要开发各种各样的校本、师本课程。好奇心、兴趣、个性是孩子学习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所在。
引领:让孩子创新属于自己的生活。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可能性,儿童的可能性在于生长性、可塑性、未来性和创造性。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就在于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实现儿童的可塑性,让孩子去发现和创新自己的生活。学校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抓住教育契机,以“站立”的姿态,引领和帮助儿童。具体说,教师要引领儿童学会把想象式追问逐渐转化为富有理性的推理和论证;学会把无意识的超越,逐渐转化为有意识的规划与追求。让儿童拥有一种既关注现实又追求终极真理、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美好生活。从儿童出发、围绕儿童展开、实现儿童的发展,它是儿童立场下学校教育的基本实施程序;而理解、宽容、呵护、引领,则是儿童立场下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这样的准则,能够让儿童有尊严地生活在教室和校园里。
当儿童立场无处不在地渗透于课程、教师、管理这一教育的铁三角内,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基于儿童课程、亲近儿童的教师和研究儿童的管理,学校教育才会走向丰满,走向优秀。
(作者系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校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