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请拒绝第一支烟日 作者:蒋夫尔 ■本报记者 蒋夫尔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乌鲁木齐市卫生、教育系统发出《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呼吁每一位家长要认识到烟草对青少年的危害,为孩子营造无烟的成长环境。
当天,新疆乌鲁木齐200余名中学生共同签名,向全市38万名中小学生发出倡议,“珍爱生命、远离烟草,拒吸第一支烟”。
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第一次吸烟的年龄高峰在13岁至15岁的青春期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如何让中小学生远离烟草,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并且高度重视的课题。
“第一招”:坚决拒绝第一支烟
张运理(化名)虽然才上初中二年级,但断断续续吸烟已经有3年历史了。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第一次吸烟是在小学六年级,一次暑假,到同学家玩,他哥哥吸烟,递给我一支。”从来没有吸过香烟的张运理当即表示拒绝,但同学的哥哥却对他说,抽着玩,没什么的。就这样,不好意思推辞的张运理抽了第一支烟。
“当时觉得味道很呛人,并不喜欢。后来又去了几次同学家,每次都吸一支,渐渐的,就会时不时想吸上一支。”张运理对记者说,“有时候上课,也会想起吸烟的事。”
后来,张运理便开始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买烟抽。时间一长,就对烟草产生了依赖。“只要一下课,就想找个僻静的地方抽支烟,不抽就会很想,有点儿控制不住的感觉”。
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主任梅建军认为,从张运理的表现来看,他已经对烟草上瘾了。梅建军建议其在家人和专业医生的帮助下戒掉这个不良习惯,以免遭到更大危害。梅建军说,中小学生意志力较差,往往抵制不住烟草的诱惑,吸了第一支,往往会吸第二支,这样下去就会上瘾,最后变成了对烟草的依赖。因此,坚决拒绝“第一支烟”,是确保中小学生远离烟草危害的保证。
“第二招”:营造无烟的家庭环境
高一学生陈东(化名)的父亲是个烟民。造成陈东吸烟的原因,就是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不吸烟的家庭,孩子吸烟的几率会低很多。”这是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抽样调查显示的结果。
陈东告诉记者,虽然在家里父母坚决反对他抽烟,但由于父亲“吞云吐雾”,陈东吸了不少二手烟。“有一天看到商店里摆着的香烟,突然有了想吸的冲动,于是就买了一包。”
记者先后采访了10名吸烟的中学生,其中8人的父亲或者家庭成员吸烟。虽然绝大多数家长表示反对孩子吸烟,但也有少部分家长认为,男孩子吸烟没有关系。一位姓张的家长对记者说:“男孩子吸烟没什么大关系,不吸烟,怎么像个男人呢?”有的家长甚至说,烟草对身体的危害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有的人一辈子吸烟,也没得什么病。
梅建军说,这些错误观念对孩子吸烟行为影响巨大。缺乏辨别力的孩子被引入认识误区,继而开始吸烟。因此,营造一个无烟的家庭环境十分重要。作为父母,应该戒除吸烟习惯,才能有说服力地教育孩子远离烟草。
“第三招”:了解危害开展同伴教育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时至今日,张运理和陈东都不知道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陈东甚至对记者说:“困了、累了吸支烟,会精神很多,可以消除疲劳。”当记者告诉陈东,长期吸烟可刺激和损害喉部和气管黏膜,引起咳嗽、多痰,最终导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时,陈东将信将疑:“没那么严重吧?”
“这些父母亲没有告诉过你么?”面对记者的追问,陈东一脸茫然地说:“没有啊,真不知道有这么多危害。”
“在学校,老师没有教过这些知识吗?”记者继续追问。陈东说:“学校只是规定不让学生吸烟,但危害有多大,没有告诉过我们。”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王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小学生对烟草的危害知之甚少,是导致其吸烟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烟草企业在烟盒上没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或图案,精美的包装让一些学生误以为吸烟没有危害。另外,学生没有专门的渠道获取烟草危害的知识,即便了解,也是零星半点,缺乏系统性。”
王岳认为,学校和家庭以及卫生部门应该对学生加强烟草危害的教育,让学生系统了解烟草的危害,告诉学生远离烟草的方法和途径,确保可操作性。
对于已经有吸烟行为的学生,王岳建议,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助学生戒除烟瘾。特别是要开展同伴教育,让没有吸烟的学生和吸烟学生做朋友,通过交流,培养友情,慢慢消除烟瘾。
王岳说,让中小学生“珍爱生命、远离烟草”,不是一个小问题,全社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高度关注烟草对中小学生的危害问题,共同为他们营造一个无烟的成长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