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2]福建:行进中的诗人队列文/徐南鹏 表面上看来,福建诗坛在近十年来似乎过分地沉寂了。评论界人士也一直叫嚷,中国诗坛正在一步步走向低谷,背离了大众的阅读。但我以为,不管怎样,对福建近十年的诗歌创作、福建诗人对中国汉语诗歌发展的作用和贡献,都应给予充分肯定。
因此,对福建诗人进行整体性的介绍是十分必要的,即使其中不免会有挂一漏万的遗憾。从大的趋势上说,福建诗坛和中国诗坛的发展脉络一致———仍有一批在80年代中后期成长起来的诗人一直坚守自己的阵地,也有一批出生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的年轻诗人的力量正在悄然汇聚。福建诗坛与中国诗坛的脉动的节奏是同步的。但我想说的是,2000年初,几乎全国各地的诗人们都用不同方式,不约而同地重新拉起了诗歌的大旗。在福州市,青年诗人徐南鹏、黄建东策划并组织了我省规模空前的“向新世纪致敬———福建青年诗人作品朗诵会”,这次朗诵会共推出了10位福建青年诗人,其中五位出生于60年代,另五位出生于70年代。这次活动吸引了全省各地100余位诗人和诗歌爱好者,以及200多名慕名而来的市民,诗人于坚、伊沙、柯蓝、毛志成、徐江、邹汉民、伊甸、王宗仁等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贺电。这次活动堪称近十年来福建最重大的诗歌事件之一,因为,它让诗歌重获光荣,并且深入人心。也引起了各种媒体的关注,《海峡都市报》先后辟出四个专版发表各界人士的热评。一位诗歌爱好者趋于朴素的言语:“诗歌朗诵会后半年来,我去邮电局总买不到抢手的《诗刊》、《星星》等诗歌刊物。”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福建诗人始终关注着中国诗歌发展,并积极为之努力着。
继80年代的舒婷之后,我认为福建有两位诗人值得一提。一位是吕德安,一位是汤养宗。与舒婷同时代的吕德安,从80年代初至今一直没有放弃写作,保持着良好的创作势头,这充分体现了他旺盛的诗歌生命力。他的作品始终关注日常生活,保持娴静、散淡的风格,不为所谓的诗歌潮流所动。这也许正是他能够一直坚持诗歌写作的秘密。其诗歌语言趋于素朴,但阅读者常常会不知不觉陷入其设置的“语言陷阱”。90年代中期,吕德安曾一度致力于长诗创作,写出了《曼凯托》等作品。在长诗上的成就,上个世纪后十年,福建诗坛惟此一人。近期,作为获刘丽安诗歌奖的重要诗人,他推出了自己的诗集《顽石》。汤养宗的诗集《黑得无比的白》的出版,不管对诗坛还是诗人自己,都有重要的意义。养宗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曾以“海洋诗人”的身份频繁出现于各大报刊。但是,在他1993年出版了《水上吉普赛》之后,他的写作风格大变,甚至连一些原来很看好他的诗歌评论家一时都无法接受。在前一本诗集中,他注重于讴歌生活的表象,诗意地表现海上人家的生活。后一段时间,更加重视人类精神层面的生活,他另辟蹊径,从事物中捕捉与人类休戚与共的精神之源,在语言运作上重视调动语词多重语义的可能,尽量拓展汉语的联想空间。
近年来,为福建诗坛增添不少亮色的还有以新锐面孔出现的漳州女诗人安琪。这并不因为安琪参加了去年诗刊社的青春诗会,也不因为她被评论界列为“知识分子”写作的成员,或者在网络上一再为70年代后的诗人尊为“大姐”,而在于其不断创作出极具分量的诗歌作品带给人们的冲击力。安琪开始创作的起点较高,一出现就引起关注。对于我个人的阅读,我至今仍对她1997年出版的《奔跑的栅栏》赞不绝口。这本诗集,充分展示了安琪的诗歌才情,作品的基调明亮、热情,有无限的想像。之后,安琪似乎看出单靠青春的激情写作是没有出路的,从而开始更为大胆的探索,出手更老辣,2000年她的主要作品之一《庞德》一经发表,就引起争论。
作为一名辛勤耕耘于诗坛的女诗人,60年代末出生的叶玉琳曾获鲁迅文学奖提名,这已经足以展示她个人的创作实力。从一名偏僻小山村的代课教师,一步一步走到中国诗坛的幕前来,没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热爱,没有对诗歌事业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是永远达不到的。这些可贵的品质在叶玉琳的诗集中都得到充分的展现。滋养着汤养宗、叶玉琳的闽东山水,同样把灵气和悟性给了还非、游刃两位诗人。还非出生于50年代,他对诗歌艺术的执著精神着实可钦可敬,更重要的是他的诗歌文本给予阅读者的启示。一位老老实实地告诉我们“南瓜把问题愈想愈大”的诗人,肯定有很好的诗歌前景。游刃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便颇具诗名,曾被《星星》等刊物重点推出过,他的职业是小县城一家中学的政治教师,从开始诗歌创作起,他就一直保持沉静的形而上的追问。“诗在哪里?美在哪里?”可能成为他一生追问的主题。具有诗歌传统的闽东诗群中,还有谢宜兴、刘伟雄,他们的风格迥异,宜兴的诗清丽机智,伟雄的诗则素朴简约。
处于省会的福州,在我个人的愿望上,原本它应该能够导引福建诗坛发展的方向,但是不管是在整体实力或者能力上,一直未能如愿。福州虽然聚集了不少诗人,但一直缺乏交流,无法凝聚起来,形不成合力。徐南鹏策划诗歌朗诵会的目的之一就是力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福州不乏出色的诗人,除了前文提过的他们的中坚吕德安外,还有曾宏、张海峰、程剑平、伊路。曾宏比较重视诗歌内部的问题,对诗歌外部的事情抱着一种过来人的姿态。他自己有一句话:“好诗总是不胫而走的。”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诗歌创作,每年都写出数十首诗歌,前年自编自选了一本诗集。程剑平已经出过两本诗集,《一场没有落下的雨》和《超度语言》。在《超度语言》中,程剑平说:“这是一个假设的世界,你必须站在它的外部。”他的作品数量不大,但深刻、节制,洋溢着哲学思辨的光华。这与他温和宽厚的个性似乎不同。集子之后,程剑平的创作又走上了另一条路子,他更重视一些个人生活中的平常事物和事件,力求用更为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其内在的诗意。张海峰的作品不多,但去年在《人民文学》上发了一组诗,立即引起诗歌界的关注。伊路是个女诗人,有着女性独具的敏感,诗作灵动、机智。拿出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工资设立“柔刚诗歌奖”的青年诗人柔刚,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诗人,他的诗歌奖已评选了九届。
说起福建主要诗人的分布,我更重视沿海地区。从闽东宁德市往南,到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一线下来都有主要的诗人值得提起。可能这与诗人所处的地域有关,身处沿海的诗人思想比较开放,视野相对也比较开阔。泉州走出当今中国诗歌界很重要的黄灿然、朱文两位诗人,这表明了这片土地有足够的能量出产诗人。黄灿然在香港,不仅搞诗歌理论、译诗,本人的诗作也相当大气。朱文则已经作为第四代的代表诗人之一。莆田最重要的诗人杨雪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作品不多,但能读到的每一首诗都堪称精品。漳州近年来成为福建诗歌重镇,除了推出女诗人安琪外,还有巴音博罗、大解、藏棣等。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被列为70年代后的青年诗人康城,近年来的创作势头很猛,作品的质量也不断在爬坡,已经逐步得到诗界的认同。相对于沿海,福建山区还有曾经产生较大影响的三明诗群,作为整体的力量,三明诗群比较整齐,风格也比较接近,骨干诗人赖微、卢辉的作品都颇有分量。闽北让人比较看好的陈隐,近年来很少听到他的诗歌的声音;当然,李龙年的诗歌也不能忽略,90年代初、中期,他的作品与读者见面的次数很经常。
稿源:【福建日报】
[福建诗歌福建诗人谈]
退役诗人说三道四/舒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0coo.html
福建:行进中的诗人队列/徐南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f6vu.html
“门”里头的福建诗歌/汤养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f793.html
《福建当代诗歌的印象主义地理》/伍明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0626.html
福建诗歌现状反思与透视/庄伟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f7jl.html
2001-2002年福建诗坛关键词/曾念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f7jz.html
诗歌在福建
——读《福建文学》2002年二月“诗歌特大号”/安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f4oq.html
《福建民间诗歌运动史》(修订稿)/安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bgif.html
福建新诗90年/安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088f.html
《陆》诗歌创刊号(2007年8月)“福建诗歌专号”阅读札记(完整版)/安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0bru.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