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课堂观察,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但是平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这使教师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效。
教师从事课堂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可以增进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提高自己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实践表明,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过程中的脱产培训,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国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也表明,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青年教师占了90%的我校,教师的成长、发展尤其需要同伴、骨干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拨和帮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正式职能以外,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而基于同伴互助式的课堂观察正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在近年的校本教研中,我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以同伴互助为抓手,校本研训一体化。
二、概念的界定
1.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的课堂观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它能让教师意识到:教学上的改善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共同发展的事业。它能使教师在互助合作中不断地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课堂观察体系及内容的建立,对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与技巧进行积极的倡导与探讨,课堂观察对改进教学的影响,根据课堂观察记录进行专业反思。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
构思、规划、制定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文献查阅,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相关理论;认真做好课题申请工作。
2.实施阶段(2006年7月—2007年11月)
(1)对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与技巧进行积极的倡导与探讨:宣传发动、理论学习,组织实施动员大会。
(2)建立课堂观察体系及内容:确定观察什么?什么时候观察?采用何种观察方法?如何处理观察资料?
(3)同伴互助式的课堂观察:开展同伴互助式的课堂观察活动,撰写课堂观察记录。
(4)教师专业发展反思:结合自身体验处理课堂观察资料。
3.总结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1月)
参与教师进行对照总结性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和诊断的方法,通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和诊断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不足和优点,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行为,促进其自身专业化发展。
五、课题的研究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1.加强教师业务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堂观察的书籍及文摘。
其次,结合课题开题仪式,在全体教师中介绍课堂观察的相关理论知识,让教师从理论上掌握课堂观察的能力与技巧。
再次,结合新教师培训工作,向青年教师系统地开展“课堂观察”的知识讲座,让他们切实学会同伴互助课堂观察行动研究。
最后,结合厦门市教科院基教室初教室陈素云老师组织的市级课题开题汇报工作,在厦门市思明区特殊教育学校向全市各区特教教研员及教师介绍有关课堂观察的定义、方法、研究模式及诊断程序,所介绍的资料引起与会人员的兴趣与索取。
2.建立了课堂观察的体系及内容
(1)确定了课堂观察的内容
课堂观察主要是关注知识传授高认知水平和关注学生发展高参与度。
(2)确定了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第二步: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第三步: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3)确定了教师课堂观察行动研究模式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及目的——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
第二步:确定观察工具——选择和设计相应的观察准备。
第三步:观察的实施——自我观察、合作观察的选择实施。
第四步:分析与思考——对观察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第五步:拟定新的行动方案——对观察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后,形成新的观察研究方案。
第六步:实施新的行动方案——不断修改或调整计划并付诸行动。
第七步:成果呈现——几次循环观察研究后可以形成观察研究报告或叙事研究、案例研究报告等。
(4)确定了课堂观察诊断程序
我们的课堂观察诊断程序:目的设定(观察目的,技术选择)——课前准备(观察表、问卷表,摄像机、录音机)——听课、录像(现场观察记录,全息录像、录音)——教师访谈(访谈、问卷,教师说课、座谈)——学生访谈(问卷、访谈,课后测验)——录像带分析(全息实录整理,录像技术处理)——老师自我评价(观看录像资料,反思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综合评价分析,完成分析报告)——临床诊断指导(执教、指导面谈,编辑资料光盘)
3.深入课堂,进行课堂观察
自从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就从两个层面深入课堂开展课堂观察研究工作。第一层面,是按时间抽样做好同伴互助课堂观察,让青年教师两两组成观察研究伙伴,一起开展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共同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学习的共同体。第二层面,是开展公开课课堂观察诊断活动,并根据课堂观察情况写好观察报告,做好临床诊断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确实让一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吕美玲、李玉影、董凌明等老师在市青年教师评优课上获得了一等奖,方小英、张雅毓、许瑞纤等老师在市青年教师评优课上获得了二等奖。吕美玲老师执教的《武陵春》、方小英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在福建省南平盲聋哑学校异地教学中获得了该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课题组成员俞晓榕老师的公开课《趵突泉》受到了来自广东肇庆特殊教育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评价。课题组成员黄总志老师的《关于师生互动情况的观察报告》一文被“教育在线•特教论坛”置为精华帖子,受到了全国各地同行的高度好评。
5.有利于发挥学校群体合力的作用,形成合作精神,促进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之,开展《通过课堂观察,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课题活动,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残疾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为使我校成为全国特殊教育示范学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