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天候读书人”杨小洲:书店的责任在于守候文化2013-03-14中国文化传媒网
人物名片 杨小洲,作家、出版策划人、摄影师。已出版作品《快雪时晴闲看书》《夜雨书窗》《牡丹诗帖》,长篇小说《玫瑰紫》。影印出版《李秀成亲供手迹》、民国时期《电影杂志》等。
从2004年至2012年,“全天候读书人”杨小洲探访了北京、上海、长沙、深圳、香港等地多家特色书店,《逛书店》即为其对这些书店记忆的随笔结集。书中所提及的27家书店,多家业已关张,但从杨小洲的文字中仍可感受到那些消逝或尚存书店的独特情致和关乎阅读的种种回忆。近日,杨小洲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言谈之间他对书籍及书店的钟爱溢于言表。
话书店 逛的乐趣在于发现未知的书籍
记者:你在书中多次提到《书店风景》这本书,之所以写有关独立书店的专栏文章是否也因这本书而受到触动?
杨小洲:写逛书店的文章起始于《新京报·书评周刊》的约稿,但《书店风景》的确给我很大的触动,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书店是可以被收集起来成为文化阅读的。不过我写作时有意避开了《书店风景》的叙述方式,以随笔的形式写出了个人对不同书店的不同感受,希望记录下来,并能传导出去。
记者:你几乎逛遍了北京和长沙的所有书店,两地书店的气质有何不同,哪一个城市的书店最有古味?
杨小洲:当然还是北京的书店比较耐逛,收获较多。但地方书店会存有许多地方的出版物,有些是京城难得见到的。逛书店的乐趣就在于此,可以发现许多自己无从知晓的书籍。
记者:在《思考乐书局》一文中,你说道这个书局的出现为东安市场挽回了一点文化的面子。当书、书店成为了装点门面的手段,这岂不是文化的悲哀?
杨小洲:东安市场以前有很多书肆,是文化人淘书之地,可惜改造后连一家都没有了,所以当思考乐书局进驻时,让人感到东安市场又有了书香。
记者:现在很多独立书店因难以为继而关门,诚品书店可谓台北市的文化地标,那么在大陆有可以与之媲美的书店吗?
杨小洲:经营书店需要自身具备文化特质,许多书店都是在表现文化,不是守候文化,以至很多书店只是文化的摆设,缺少文化的积存。台湾诚品书店我没去过,希望有机会去台北逛逛。
话阅读 阅读是难以被推广的
记者:今年,国内图书市场出版量很大,但人均阅读量却不高,从你的角度看,如何做才能有效地推广阅读?
杨小洲:我一直不认为文化可以普及和推广,我编辑和出版书籍只注重文化的存续和传播,从不考虑读者喜好与市场需求。当下的中国是一个缺乏阅读的国度,我不认为阅读可以被推广。我以前写文章曾说过阅读是个人的事,别人无法替代,也无法强求。我写文章和出书也遵循相同之规,并不考虑读者的喜好。
记者:因为网络电子书的冲击以及人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连一些作家及出版人都对纸质图书发展缺乏信心,那么与之密切相连的实体书店的消亡是可以预见的吗?
杨小洲:电子书与纸质书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载体不同,因而我认为纸质书不可能被取代,实体书店也不可能消亡。
记者:如今,你还能感受到淘书之乐吗?多年前,你想开私人图书馆的愿望还未变吗?
杨小洲:淘书的乐趣总是存在的,因为总能见到有趣的书。很多年前我想开设私人图书馆,就是觉得书籍可以传递给人许多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