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新: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0 14:1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新: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其核心如题。
  百思不得其解所谓教育专家的结论:“家长的过度关爱剥夺了孩子的思考权利。”
  因为吃教育“饭”,知道如今的教育专家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这些教育专家确实会“独立”思考,因为太“独立”,致使中国教育走进了应试的死胡同。
  独立,是与依赖、依附相反的状态,纵观眼下多如牛毛的教育专家,有几个是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
  不久前到邻省某名校考察,接待者知道我是写杂文与思想随笔的,微笑着告诉我他们学校语文组的一个国家级骨干教师也是这方面的人才,并立马递上了她的大作。
  一阅,这篇印在校报上的所谓文章,只是一篇小女人无病呻吟的垃圾文——堆砌华而不实的词句“长城”,卖弄自作多情的风骚“立意”(如果还能算“立意”的话!)。
  据说这所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学是以教会学生“抒情”而名闻遐迩的,而这个女教育专家亦被顶礼膜拜成语文“首席教师”。
  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教学与文学熏陶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码”出如此伊伊呀呀连“学生腔”都不如的文字的教师能胜任?
  一旦语文教师的教学成了青楼艺术,“孩子的思考能力”能不被“偷走”?
  《晋书·麹允传》有言:“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青楼”原或指豪华而精致的雅舍,或示豪门高户,不知何时成为妓女的代名词:“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徧(同“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当然,与妓女有关,有时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自古风尘出侠女”,想来那赛金花的“动之以情”与“晓之以理”于八国联军 的瓦德西,是绝不可能“无病呻吟”的。
  每次看《魂断蓝桥》都会被娼妓玛拉的“真情实感”所打动,以致热泪盈眶,盖因其不立贞洁“牌坊”。
  史载,“青楼是古代文人除了庙堂、家庭、江湖以外必不可少的精神寄托之地,少了青楼文学,传统的文学大概就少了很多的韵味。《全唐诗》将近5万首中,有关妓女的竟达2000多首。”
  杜牧《遣怀》诗语:“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呵呵,小杜真诚抒发了政治落魄失意后的辛酸悔恨之情,难怪乐静居士《诗境浅说续编》评之曰:“不怨青楼之萍絮无情,而反躬自嗟其薄幸,非特忏除绮障,亦诗人忠厚之旨。”
  开篇提到的那篇文章里有个令人欲哭无泪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 ‘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文化,小而言之教育或语文教学之“青楼”者,以廉价而平庸的“抒情”戕害学生的思想,实在是扼杀公民教育的帮凶。
  尽管“心睛的时候,雨也是睛;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尽管境由心造;可匮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之前提,此类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的内心活动“抒情”就会变得让人厌恶不堪。
  “抒情”不是“矫情”甚或“‘偷’情”!
  遗憾的是,这些“小猫咪咪叫”的“抒情”者还不自量力,企图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刘半农曾为赛金花作口述传记,胡适不避染指妓女之“嫌”为书的写作出谋划策,书成之后赞叹道:“北大教授,为妓女写传还史无前例。”
  关注的不光是刘半农与胡适两人,在赛金花“年长色衰不值钱、穷困潦倒晚年苦”之际,张学良将军偕赵四小姐探望过她,韩复榘、张竟省、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等知名人士都尽自己所能慷慨接济过她。
  原因何在?
  在于,其许人深深懂得——
  有妓女之身体者,未必有妓女之心;有淑女之形貌者,未必无娼妇之意。
  一个人没有思想,不做教师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做了教师就成了国家或曰民族的悲剧;倘若还有媚骨,便是公民社会的灾难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5:53 , Processed in 0.0938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