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考优秀作文被指论据失实 网友斥“毁三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6 12:3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考优秀作文被指论据失实 网友斥“毁三观”2013年06月26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连海平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公布之后,中山大学一名在校学生发的一条微博在网上疯传。博文称,“出现五处失实论据的文章,竟能被广东省考试院列为首篇高考优秀作文?!这简直毁我三观。”
相信大多数读者都和我一样,对高考优秀作文一眼扫过,不会认真考究其论据的真实性,这位中大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令人折服,值得学习,至于说一篇高考作文“毁我三观”,未免言重了。
过去,有考生备考时,特意准备好一些认为用得上的故事典故、名人名句等素材,称之为“万能题材”、“万能文章”,在写作文的时候就硬往文章里塞,以增加说服力,也显示自己的“博学”。一些地方的语文教师甚至还教学生“临场发挥”,捏造子虚乌有的“名人”、“名言”,蒙蔽阅卷教师。

不知道今次遭到吐槽的高考优秀作文属于何种情况,不得而知。即便是滥用,或失实,责任也不全在考生身上。说到底,高考作文滥用名言警句现象是投其所好——阅卷教师容易给这种貌似深奥的文章较高分数。而阅卷教师又为什么不对高考作文细加考究?这又涉及阅卷标准、阅读时间等制度本身,这也不是阅卷教师所能左右的。
对高考作文这种“急就章”,我们不妨更宽容一些。在150分钟的语文考试时间里,用在作文上顶多也就一个小时左右。短短60分钟,哪怕是才高八斗的文学大师,写出来的文章也未必经得起众目睽睽的挑刺,遑论一位中学生?如果不服,中大这位在校生也可以在60分钟内自拟一篇作文,在网上与那篇“毁我三观”的文章PK一下。
余以为,评判高考作文,只要文章立意较好,论证较为充分,有一定的说服力,在此基础上,还有一定的文采,便可入佳品范畴。至于些许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不必苛求。 (连海平)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6:44:37 | 只看该作者
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假论据写论文就是造假

  广东高考范文被指“瞎编”
熊丙奇错误论据写论文就是造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30626

5处论据失实,竟还能作为高考优秀作文?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前日发布今年高考优秀作文范本,中山大学一名学生网友经过数小时考证
,指出其中一篇题为《慈善需行之有道》的高考优秀范文五处论据失实(详见南都昨日04-05),由此引发网友热议。对此,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篇是考场作文,不应过分苛责。 
  昨日,广东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回应说,50分以上的都是高分作文,这篇文章是高分作文不是满分作文,能得高分是因其角度好,论述观点与论据结合贴切,文笔很优美。长期以来,我们的高考作文,学生带着材料硬套,该学生能够从中心论点出发,结合贴切材料论述,体现真正的写作能力,值得倡导,美中不足是论据不够准确。
  
  →回应


  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 
  论据不够准确但不失为好文


  对此,广东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说,首先对网友关注高考作文表示感谢,越多人关注是好事。通过此事让考生知道论据引用准确无误是相当重要的,对今后引导考生正确写作也是正能量。


  这篇作文为何能拿高分?她说,第一,考生对新材料作文把握能力很高。好文章首先是角度要好,这名考生从材料含义而不是材料本身切入,没有停留在“富人捐赠”,而是引申到慈善这个话题,很切合题意,也很有时代意义,很大气。他从三个方面的论证,有广度,也有深度;第二,从内容来说,这篇文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真情实感。从表达上看,文体结构完整,文笔优美,语言流畅、书写工整;第三,这名考生是看完命题材料根据中心论点需要,从生活积累中调出论据,而不是靠堆砌背诵材料,运用的论据也很贴切,可以看出,其材料积累能力很丰富。这篇文章的问题是论据不够准确,但仍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为什么选其做范本?陈妙云说,长期以来,我们的高考作文,学生都是带着古旧材料上考场硬套,而该学生能够根据中心论点,从自己脑海里的资料库中调出丰富材料,可见其知识面、写作能力很不错,这是值得高考作文倡导的。美中不足的是,运用论据确实不够准确。但要知道,在高考几十分钟内调动出这么多材料并不容易,如果是平时写文章,应该可以有时间核实。历年阅卷老师对高分作文很谨慎,经过一评二评三评,论据要真实可信也是一直强调的。需要提醒的是,高分作文不是满分作文。一类卷作文是指50分以上的作文,所以这篇文章被评为优秀作文没有问题。
  
  →看法


  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


  错误论据写论文就是造假


  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出现失实论据有两种可能:时间太紧写错、学生自己编造。一直以来,我们对高考作文的评价带有某些格式、套路,如引经据典,可以让考生看起来好像掌握很多的样子,学生也知道老师喜好,学着掉书袋,甚至自己杜撰,而评卷过程很短,老师在阅卷场只能看出逻辑的错误,不可能查出事实错误,所以这种假大空写作才会有空间。


  熊丙奇认为,要真正杜绝高考作文里出现失实论据的情况不可能,即使是《科学》《自然》这些著名刊物同样会收到造假文章。如果真要提解决的办法,只能多引导学生对论据运用要提高重视,严格训练,对有可能出错的论据要强调不能写。本质上而言,错的论据其实就是造假,这在论文写作中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另外,在公布范本之前阅卷老师要反复核查,多考证,看看论据有无问题,论点是否立得住脚。
  
  ←分析


  网友:“高考优秀作文5处论据失实”


  名叫“SYSU-羊习习”的网友是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大一学生游昊翔。他在长中说,经粗略阅读后,惊讶于文中提到“培根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等论据,因此与室友考证数小时发现短短800多字作文,4处事例论据或名人名言引用是子虚乌有或凭印象随意陈列,1处明显默写错误,“试问电脑前的各位老师、学生,假如你们给这种作文评分,你们会给多少分呢?涉及到的是引用论证中最基本原则,真实可信。”


  截至昨晚,游昊翔发的长已有8000多条转发。游昊翔在上补充道:“无意针对本文作者,就事论事,只想引发一些思考。对错交与大家评判。考生在高压临场作文中出现一两处失误完全可理解,老师工作量大无暇细看可理解,但把它堂而皇之放在考试院公布的高考优秀作文首篇,绝对不妥。”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


  点评:培根没说过这句话。网络用哪怕“培根善性人性神性作文”模糊关键词搜索,没发现与此句相似名言。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


  点评:作者引用的疑似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课本中的经典文章《尊严》,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逃难时,不愿不劳而获而拒绝施舍食物的故事。


  “亚圣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点评:应为“蹴尔而与之”。这篇文章为语文高考需要背诵的文章,在古诗词默写中,一个字的错误,即是全句失分。


  “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


  点评:乔布斯曾进行过慈善捐款?网上不乏传言,但没有一个经过官方确认,数额都未超过25亿美元。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


  点评:世界上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始于1967年,那时盖茨才12岁。从时间等方面严格推算,所谓“盖茨夫妇”与“消灭天花”似乎并无关系。

  记者 刘黎霞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6:46:41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5处假论据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5处论据失实 评卷组称已扣分发布时间: 2013-06-25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广东高考作文阅卷组长回应高考作文范文五处论据失实 “评卷时已扣掉论据失实分”
前日,省教育考试院发布6篇高考语文优秀作文。作文上网后,中山大学2012级学生游昊翔在微博上质疑:其中一篇《慈善需行之有道》出现五处失实论据,并称这样的结果“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这篇微博在网上广泛传播,有网友质疑:高考优秀作文论据失实,公信力何在?
昨日,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妙云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这篇被质疑的作文并不是满分作文,“我们在评卷时已经扣掉论据失实的分了。尽管存在论据失实的瑕疵,但文章立意好、瑕不掩瑜,能在考场几十分钟内写成,实属不易,完全立得住,符合作文一类卷的评分标准”。
中大学子质疑
“优秀作文六处事例四处子虚乌”
“出现五处失实论据的文章竟能被广东省考试院列为首篇高考优秀作文?!这简直毁了我的三观。”前天傍晚,微博网友@SYSU_羊习习(简介为中山大学2012国商工二班的游昊翔同学)在看到省考试院推荐的6篇语文作文后,这样在微博上质疑道。
在粗略阅读后,游昊翔的室友惊讶地问:“培根说过‘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这样的话吗?”处于好奇,游昊翔和室友询问了身边所有人,并在不同网站上搜索十数分钟,仍然没有发现这句话的出处。
由此,游昊翔和室友开始了数小时对这篇文章的全面考证。“而最后的结果,实在是让我们大跌眼镜。”
游昊翔称,共八百余字的文章,出现的六处事例论据或名人名言的引用,有四处是子虚乌有或凭印象随意陈列,有一处出现明显的默写错误,有一处竟然是引用自动漫人物。
具体为:
1、作文首句,培根并未说过“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
2、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没有有关“得到或拒绝一碗免费食物”的经历或故事。
3、默写杜甫“嗟尔而与之”错误,应为“蹴尔而与之”。
4、乔布斯曾进行过慈善捐款?网上不乏传言,但没有一个经过官方确认,数额也都未超过25亿美元。
5、从时间等方面严格推算,所谓“盖茨夫妇”与“消灭天花”似乎并无关系。
阅卷组长回应
A、一评二评三评时都看出论据失实
昨日,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回应称,这篇是考场作文,不应过分苛责。随后,该负责人推荐记者采访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妙云。
“我们并没有原谅考生论据失实的错误。”陈妙云称,这篇作文的论据问题,在一评、二评、三评时都有老师看出来了。“尤其是培根说的那句话,我们还争论过,到底有没这样的话,但也有老师说,曾在英文典籍中看过。”
“论据真实,这是高考作文不能放弃的原则。如果做到准确无误当然是最好的,但在考场几十分钟内,在不可查询检索资料的情况下,观点内容很好,还运用这么多古今中外的材料,很让人佩服,有失实也应该宽容。”陈妙云说。
陈妙云还表示,作文阅卷组今年按照省考试院要求,从不同角度、写法和立意推荐了10篇作文。这篇是很偶然地排到最上面一篇,但并没有按分数排座次。
“他没有虚构,而是用自己的积累,尽管不完全准确。我们是肯定他这一点。”陈妙云强调,优秀作文不仅是分数高,而是能引导来年考生如何写好,要注意什么问题。“打这个分数,我们是理直气壮,完全立得住。阅卷时,要看主流,能力和导向。”
B、“论据失实问题,只要稍加点拨完全可弥补”
为什么作文有瑕疵还推荐?陈妙云表示,这篇优秀作文导向意义有三:
首先,新材料作文让学生自选角度,这篇作文从材料里富人捐助这件事提升到慈善的角度来写文章。角度含意好,对于如何把慈善做好,具有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我们也想告诉来年的考生,如何对付新材料作文,首先就要选择好的角度。”
其次,从考生自己这篇文章来看,全文来探讨怎样去行善,慈善需行之有道。全文中心很突出,分了三个分论点论述,作者认为慈善不仅仅助人而是省人。所谓省人,就是不仅仅物质帮助,而是让受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这就点到了慈善的本质。文章还用孟子的话从反面论证,针砭了很多社会现实现象。在考场作文中,这样议论很深刻。这是一篇名副其实的一类卷,完全符合“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的国家评分标准。
第三,这篇作文,非常值得肯定之处是材料很丰富,论点很贴切。多年来,高考作文改卷非常头疼的是,不少考生用虚构材料、虚构文章的办法,在考场上进行模式化写作、套作来应付高考作文。“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真情实感的写作,考生应该表达的是对论点的真实思想,要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论证自己的观点,进行真实的表达。”
陈妙云表示,这篇作文中,尽管论据有些不准确,但运用很贴切,比起虚构的没有错漏的作文要强。可以看得出,考生不是虚构材料,而是看了材料,确立了自己的中心,再从自己的材料库里提取材料进行写作。所以从写作能力培养上说,这正是要倡导的方向。
“能写出有思想又有文采的作文,这是当前中学生最欠缺的。这样的学生确实是可造之才,(论据失实)对这样一个能力的考生,只要稍微点拨引导他注意查实查证,完全可弥补。”陈妙云最后说。
■连线发微博质疑优秀作文的中大学生: “意思被曲解,并非针对学生”
昨天傍晚,质疑该作文的中大学子“SYSU_羊习习”接受记者采访。他称自己的意思被“曲解”,并非针对学生,但所提出问题需要去反思。
记者:你发的微博很火,很多网友吐槽。你怎么看?当时发布的动机是什么?
SYSU_羊习习:很多人曲解了我的意思。其实高考中学生面对高压有一两处失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老师改卷工作量大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样一篇四五处明显引用错误、混淆事实的文章能作为高考作文标杆被考试院公布作为六大优秀作文之一,这显然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关于我说的第一个问题。我在之前找到过培根一篇随笔《Of Goodness and Goodness of Nature 》有类似的一句话,不过因为逻辑上、重点上都与作文作者的表达有点差异。作者所说是培根的观点,如果是用“培根认为”,“培根的观点是”会适当些,“培根说”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只经过了三个小时左右的小考证,并没有很大量的查找文献、进行非常细致的查寻。我在文中也没有咄咄逼人。但是像乔布斯25亿捐款、盖茨夫妇消灭天花这种显而易见的,稍微考证一下就知道失实的,是不应该频繁出现于高考作文的。我并非针对学生,或许这也是无奈的选择。但我们都要去反思,去思考。
不好意思我要准备七门考试,实在是没有办法接受采访了。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策划统筹:戎明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4:35 , Processed in 0.1838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