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做实几件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9 12:5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做实几件事


陈小平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太原)2010年5期第4~6页
     【作者简介】陈小平,江苏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课改以来,因为工作的原因,笔者先后听了1500多节语文课,这些课既有国家、省市级大赛课,也有城镇一般小学、甚至还有村小、教学点老师的课。这些课和过去相比,无论是理念、方法、手段,还是课堂气氛、学生参与度、互动交流等,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但透过这些看似热闹、新颖的课堂,我却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本应承载的一些核心的东西,竟然被那些华丽的表象所淹没、覆盖,有的甚至于丢失了。这是我最感不安和担心的。在日常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最需要下工夫把以下的四项工作做精细、做扎实,做出成效来。

  第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虽然没有把学习兴趣列为明确、具体的显性目标,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目标,这个目标比任何一项具体的知识目标要重要得多。我个人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段,其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及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某个字不会写、写不好,某篇课文或一小段文字读不流畅,某一篇习作写不好……教师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能动辄批评、讥讽,甚至让学生机械地把每个字抄写多少遍、把每篇课文读多少遍。因为那样会使学生一提到语文就讨厌、反感,一学语文就害怕、痛苦!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激发、保护好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有了这样的理念,我们的教师才会在每日的课堂教学中以慧眼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继而给予表扬、鼓励,坚定学生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力量,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亲近这位教师、去亲近这门学科,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这来自于原动力的信心,将会让学生享用一生。

  良好习惯的培养,小学是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教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这样一些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一是喜爱阅读的习惯。教师通过引领、鼓励,让学生平日里一有时间,就能拿起身边的课本、报纸杂志或课外书籍静心地阅读起来,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二是认真书写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认真、正确、美观地写好每一个字。三是勤于请教的习惯。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应学会经常请教“无声的老师”——工具书,或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家长、邻居、朋友请教,做到不耻下问。四是善于观察、积累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通过写日记的形式进行生活的积累;同时养成对经典诗文、佳句多诵读记忆的习惯。五是乐于表达、交流的习惯。不仅是书面的,还有口头的。六是自主检查、修改的习惯。作业、作文、考试卷或一件事做完后,要指导学生养成先自己检查、发现问题,然后修改、矫正的习惯。

  第二,教会学生读书

  这里所说的读书,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读书的能力;二是学生的广泛阅读。

  学生读书的能力,特别是朗读,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已被教师们所普遍重视,可在这些朗读声中,却隐藏着许多的问题:一是教师仅满足于让学生出声地读起来,认为这就是学生在读书了;二是教师不进行科学朗读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自个儿摇头晃脑地在那儿唱读、拖声读、破着句子读、添字落字读,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了;三是教师不提任何要求,读完也不进行检查、评价、矫正。

  对于朗读,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把每个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然后再考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所谓有感情地朗读,绝不是在人为技巧训练下拿腔拿调地读,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通、读懂、理解课文内容后,用自己的理解、感受去朗读、表现课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感情朗读”。

  关于“有感情地朗读”,我还想对教学一线的教师提醒两点:一是我们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不是都需要学生有感情朗读的,也不是课文的每一段话、每一句话都要有感情朗读的,我们要看具体文体、具体句段,区别对待,如说明性文体、叙述性的句段,根本就不需要有感情地朗读。二是小学生的朗读应当有梯度要求,低段主要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更好;中高段在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在小学阶段,仅仅让学生学会朗读还不够,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默读、诵读、略读和浏览,从而具备现代人所拥有的阅读能力。

  对于学生广泛的阅读,由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外阅读只有一个大致的建议及阅读量的要求,没有具体的年级、年段阅读的篇目,更没有现成的阅读教材,这就要求我们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及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为学生开列出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阅读推荐书目。开列推荐书目时,应当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低年级,主要阅读短小、浅显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兼顾科学小故事、小知识等,一般为绘本、拼音读物;中年级,主要阅读长篇的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科幻作品、民间故事、短小科普读物及浅显的历史读物;高年级,主要阅读现代、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长篇科普读物、经典名著、天文、历史、地理、军事书籍等。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定要有规划,要成序列,要尽量多涉猎一些领域,只有这样,学生的视野才开阔,知识面才广,知识结构也才能逐步完整。当然,在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对一生有用的书。

  第三,教学生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目前学校的写字教学状况令人担忧:一是要求不严。二是重识轻写。三是方法单一。

  写好字不仅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更是我们学校和教师应当认真完成的一项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一是把写字教学真正摆上位置。写字看似一件小事,但对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身心素质、智能发展及个性塑造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些基层学校提出了“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口号,我觉得非常好。二是把工夫下在课堂上。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段,每节语文课要用不少于5到10分钟的时间来教学生写字。小学生的写字,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之下进行练写字,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字越写越好。否则,学生课余、回家写字时,握笔方法、坐姿坐态、写得正确与否都得不到及时指导、矫正,虽然完成了教师在写字量上的要求,但在质量方面却大打折扣。三是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生写字的同时,自己也应当以身作则,做好示范,认真、工整地写好板书、批语、备课笔记等,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去感染、影响学生。四是科学指导、严格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在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指导、多帮助、多鼓励,并严格要求,从而保证学生一笔一画地写好每一个字。

  第四,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

  表达有两个方面:一是口头表达,做到能说会道;二是书面表达,初步学会写文章。

  语文学科专门开设了新的课型——口语交际课,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让我们重视和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新的课型,从目前教学状况来看,离课标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许多教师对其核心要义——互动交流理解不到位。《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一是要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不是跟着教师每堂课练讲几句话,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怎样说话,学会如何规范、得体、文明地把话说好,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及交际能力。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地说起来。在口语交际课或日常生活中,要面向所有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大大方方地进行表达、交流。三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表达实践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好、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表达实践中去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习得方法,从而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四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言语表达是一项综合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越是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越是积极发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羞于表达、不愿意公开表达。所以,教师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多给学生以鼓励,让他们有勇气、有信心乐于表达。

  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目前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每周的两节习作课。对于小学的习作教学,我想给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提几点建议:一是目标定位要清楚。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其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降低要求,切忌用作家、成人、优秀学生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习作水平,要少批评、指责,多表扬、鼓励。到小学毕业时,学生能在40分钟内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写出不少于400字的文章来就可以了。二是让学生多一些自由表达。不要人为地增加条条框框的约束、限制,逼得学生讲假话、套话、空话,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很难,害怕写;要鼓励学生想写就写、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试想,学生什么也写不出来,教师从何帮助、从何指导啊?只有当学生写下了一句句、一段段文字,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指导并逐步规范、提高。三是强化过程性指导。现在的习作教学,大部分都是教师在学生习作前讲一讲要求、如何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带回家写作文,写好后交给教师批改,有时间教师再作一个总体的点评,下次习作课发下本子时学生看个分数完事。这样的教学过程,缺少教师的过程性指导,学生根本就不清楚本次习作究竟好在哪里,存在什么问题,怎样去修改、提高。一个相对比较好的习作教学流程应当是:1.作前指导用时要少、要适度,宜粗不宜细,在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的前提下,重在精心创设与本次习作相匹配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2.尽量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习作,教师边巡查、个别指导,边发现好的习作及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作后指导准备第一手资料;3.习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作后的修改,并进行讲评,或赞扬、鼓励,或指出不足及修改要求;4.学生再次修改、誊写;5.教师批阅、讲评。四是注重读写结合。学生书面表达水平的高低,一方面来自于大量的习作实践,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不同文本自身的特点,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小练笔。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计划、科学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有丰厚的积累。

  小学语文姓“小”,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本着为学生一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想法,把应当做实的事一件一件地、日复一日地做扎实,做出成效来。唯有这样,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一天天地提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1 19:37 , Processed in 0.1262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