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文学作品教学艺术探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4 02: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文学作品教学艺术探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实践

惠幼莲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要:高等师范教育面向基础教育,适应和服务于基础教育。高等师范院校英语综合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外语专业的主课程。文学作品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生本教育理念与师范教育有着深厚的渊源。英语教师应该在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率先引入生本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探究出一条科学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英语文学;艺术;生本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B


一、生本教育理念与高等师范教育


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1]高等师范教育面向基础教育,适应和服务于基础教育,应该在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率先引入生本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探究出一条科学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教学途径。


生本教育理念与师范教育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师范教育的开创者之一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师范教育的问题强调: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 [2]陶行知先生的论述侧重于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而郭思乐教授有关生本教育理论的研究则深入到生命的层次,追求教育皈依生命,倡导“把控制生命转变向激扬生命。” [3]生本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这对于高等师范院校英语综合课程很有指导意义。高等师范院校英语综合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外语专业的主课程,文学作品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文学是心灵的反映,崇高的人性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基础。艺术作品形象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情感,并以此感染人们,使他们获得美的欣赏和情感的熏陶。因此,艺术被赋予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的特征。英语文学作品的教学就应该突出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将教学内容中的艺术因素通过恰当的艺术形式,在教学中显示出来,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启动学生与生俱有的智慧资源,使他们在一系列的艺术展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对语言教学材料的感知、理解、储存、识记和运用的提升。


二、英语文学作品教学艺术探究


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师观并非忽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反而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还应当发挥得更为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他用一种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或制约学生,用一种关切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笔者在教学英语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以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对英语文学作品教学艺术进行了探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先做后学”“先会后学”, 4]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语言知识和进行自如的言语交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针对英语教学技能性强的特点,将“教、学、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John Staeinbeck的名著节选“The Pear1这篇课文时,笔者尝试了用排演英语剧、讲故事、图文交叉描述等三种不同的教学艺术形式分别在两个班进行了实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排演英语剧的教学艺术探讨


“生本化教学的特征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天性、潜能、学习和思维等本能作用。” [5]人天生就有表演的天赋。排演英语剧的教学方式就是利用了戏剧的艺术特征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活动,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学生通过在真实的语境中参与活动,体会所扮演的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达到了表演者和观众在获得情感交流和审美体验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教学“The Pearl”时,教师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安排各小组预习课文的同时,将课文改写成剧本进行排练。上课时教师采用师生共同边表演、边讲解的教学方式:教师首先请两个小组上台表演,然后组织其他小组的学生结合他们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对两个小组的表演进行评议。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由于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对一些西方的习俗、俚语,特定短语及词汇产生误解的时候,就及时进行讲解。例如,Cal1 over the fences.”很多学生都不明白它的意思。教师就讲解这是由于西方人信奉“好邻居得有个好篱笆”的相处哲理。他们的住家一般都是单门独院,由篱笆将两家隔开,彼此之间很少串门,有事就隔着篱笆谈话(现代人多使用电话或者E-mail,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原意。通过师生一起边演边议边讲解,学生学得灵活、轻松、愉快,而且记得牢。


(二)讲故事的教学艺术探讨


讲故事是一种原始的但又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对故事的兴趣,是人类认识需要的一种情绪表现,是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情感和认知统一的本能” [5]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生本教学理念恰当地继承了讲故事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将师生的角色进行了置换──学生是故事的主讲人,这对于训练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语言实践训练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地寻求所要认识的对象,满足认识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笔者曾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讲故事教学法进行了比较。第一课时,教师首先抽取了一段描述性比较强的段落,此段落是有关课文主角Kino找到了一颗世界上最大的珍珠的消息,在城中引起了一系列反应。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讲解字词句等语言点,然后让学生背诵这一段生动的描写。可是,在下一节课抽查时,被抽查的五位学生中只有两人能较流畅地但是机械地把这一段课文背诵出来。在整个背诵的过程中,70%左右的学生并没有认真地听那五位同学的背诵,而是在座位上小声地背诵,唯恐轮到自己时背不出来。课堂缺少了生动活泼的主动活动,课堂的气氛很沉闷,学生的感觉是比较紧张痛苦,没有达到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能力的教学目的,更加体现不出语言的交际性功能。当教师宣布停止背诵抽查,全班同学都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接着教师用剩余的时间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了作者写故事的时代和背景,然后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将学生分成若干讲故事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在下节课前轮流在小组中讲故事,然后推荐一名代表在课堂上讲故事。结果,在课堂上,所有上台讲故事的同学的天性、潜能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都能惟妙惟肖地讲述故事。台下听故事的同学也听得津津有味,收到了与排演课本剧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效果。


(三)图文交叉描述的教学艺术探讨


图文交叉描述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的一种重要形式。此处的图一般采用简笔画寥寥几笔,便可实现传神入化,使学生在感知和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的同时,获得美的感受与深刻的形象记忆。在组织学生分组讲“The Pearl”故事时,教师有意识地运用该教学艺术手段,让学生按照课文所描述的人物出现的先后分别画出村妇、小孩、医生、叫花子和奸诈的商人,构成故事从开始至结束的完整内容的简笔画。然后让学生借助简笔画的提示讲述故事。这一环节对于使学生从不熟悉课文到最后能生动地将故事讲出来起着很好的过渡作用。


图文交叉描述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多种积极的功能。归纳起来,除了上面提及的几项功能以外,还具有说明概念与含义的语言学习的辅助功能;促进学生展开想象、比较联想以及提取记忆活动的暗示功能。具体运用在(1)出示指示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文观图,进行听力训练;(2)提问引路,读懂地图;(3)看图写画、说话、讲故事等多项教学活动。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试验,笔者对两个实验班(每班均有4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对排演课本剧教学方式只有一个学生持否定的态度,其余的学生持肯定的态度。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排演英语剧是一种很好的文学作品教学活动,讲故事教学方式远胜于个人背诵故事,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满意度达到100%。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越了课文的本身。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剧本或者将书本文字故事变为口述故事,需要采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和编写工作。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学生主动上网查阅信息或者到图书馆浏览有关的书籍。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探索如何在浩渺的书海和网络资源中尽快地搜索到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又如何进一步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并提炼成剧本,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同时获得了大量的语言信息和材料,丰富了英语知识和词汇。调查显示:在使用课本剧教学方法的实验班,50%以上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了2~4倍,20%的学生增加了5倍以上;讲故事教学方法也使70%左右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大了一倍以上。8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排演话剧、讲故事和图文描述课文,自信心得到了加强。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自主权,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思维方式来表达。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自我反思,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不断获得提高。这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在学习中不断增强自信。(2)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成功感使学生对自己的语言学习和言语交际能力作出自我肯定,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加强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和言语交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生本教学模式促进了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高等师范教育是一种示范性教育。在实践生本教育理念的英语文学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感悟生本教学“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排练英语剧、讲故事和图文交叉描述课文等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活动,符合了活动和交际是学生发展的源泉这一教育基本规律。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地学变为积极主动地学,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一)观察力


为了将剧中人物演得逼真,许多学生反复地斟酌字里行间的意思,自觉地观看一些录像片,观察剧中人物的表演技巧,然后加以模仿,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特别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更是得到明显提高。例如,在排演“The Pearl”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各组同学都很注意观察其他小组的表演技巧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表演。在每次进行课本剧表演时,同一内容,后表演的小组往往比先表演的小组演得更加生动精彩。


(二)记忆力


就记忆力的培养而言,学习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人形成思想,要通过感悟。它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感悟是为文的根本,是为文的原生态。 [4]这就是说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识记容易,保持持久。有意义的材料之所以易于识记,关键在于理解。学生在排演话剧的过程中,带着目的理解了全剧的剧情,在自然而然的真实环境中不但能将台词轻松自如地说出来,而且带有表情地表演出来,并深深地记忆在脑海中,克服了“死记硬背,今天记明天忘”的弊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背诵台词很容易,12%以上的学生认为难。与课本剧相比较,采用小组讲故事和图文交叉描述课文内容更能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无论是排演课本剧还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基本上均是外国原著改编。对于在中国土生土长、从未出过国的学生而言,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跨文化的问题,如上文所提及的“Call over the fences”的例子。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的语言点的理解使学生在思想上逐步树立起新的概念。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录像等教学媒体帮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将剧本的字、词、句、篇渗入思维,反复推敲,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使自己进入角色,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把观众带入剧中,使观众与演员一起经历故事人物的喜怒哀乐。


(四)英语教师职业所需的特殊能力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4]学生从讲故事、简笔画到文字描述、改写剧本、排练演出的全过程,除了基本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言语交际能力等英语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能力也同样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说、读、写各项语言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排演英语剧为学生说英语提供了比较真实的情景,促使每一个学生说英语,使他们有机会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交际,学生学的是“活”的语言,他们的言语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一部分比较内向的学生,平常在课堂上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当教师点名请他们回答问题时,满脸通红,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可是,在演英语话剧时,很多学生不但能落落大方地站在台上,而且能流畅响亮地说出台词。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分析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将课文或原剧进行改写、排练、演出以及画简笔画的过程,也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3.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组织能力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必备的能力。学生在组织课本剧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根据各自特点分配课本剧的导演和剧中人物角色,如何自己动手用身边有限的资源制作道具和服饰,如何恰当地安排好课余时间进行排练,这一系列的活动无疑对学生组织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4.教学艺术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英语综合课使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时间上由教学计划书原来规定的一个单元课堂教学需用8课时延伸到10小时以上(学生课余时间排演课本剧所花费的平均时间)。无论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的排练,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大量的阅读,深入思考,积极交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进行尝试和探索,为将来从事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语言不能只作为知识传播,而应作为技能来培养。” [5]虽然,排演英语剧、讲故事以及图文描述等教学方式较适合于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和剧本的教学,以往一般用于课外活动,生本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文学作品教学将其引进了主课堂,突破了人们以往将这些活动方式仅作为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的局限性,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习得文学作品搭建了平台。实验证明通过排演英语话剧、讲故事和图文描述的教学方式,教学成效是明显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但能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获得自信,而且使他们在“交际运用”中乐意学,主动地学,语言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在“做”、“学”中得到了发展。


作者简介:惠幼莲(1955—),江苏无锡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高广方.生本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03234):2224.


2]陶行知.教学合一.世界教育新思潮,1912,(2).


3]郭思乐.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J.教育研究,2004,(12):410.


4]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1105.


5]顾芸英.交际能力与语用学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3):26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7:20 , Processed in 0.06411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