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当上“校长助理” 厦门六中坚持学生自我管理厦门新闻厦门网 2013-07-09
厦门六中每年都会为最有特色的学生举办一场专题诗歌会或独唱音乐会。(资料图由厦门六中提供) 厦门六中学生刘晓奇的独唱音乐会。 沟通
校长及学校领导的手机在学校公布,学生有问题可直接发短信给校长
信任
“校长助理”征得校长同意后,可组织学校处室领导开协调会,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
辅导
每位老师都担任学生导师,包干五六名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德育管理工作
支持
班级社团百花齐放,学生个性彰显,学校不惜重金,鼓励特长学生充分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历次的工业革命,生产力的跳跃性发展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把人的能力充分释放出来。谁能为之,谁就能引领革命性要求。
德育工作,只要把师生的潜力激发出来,学习成绩肯定会上去,社会效益也能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人在大脑当中对自我的要求高了,他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去发展。这两年来,厦门六中在传承“德化生活”优良传统时,坚持学生的自我管理,取得了可喜成效。
倾听心声 学生直接向校长“告状” 进入厦门六中的教学大楼,在最显眼处,刘卫平校长及各位校领导的手机号码都写在墙上。厦门六中德育处主任戴鹭坚告诉记者,校长手机号码对家长和学生全面开放,各校都有在做,但六中真正取得了实效。
有一次,一名教师在上课时骂了学生,学生下了课,马上发短信给校长:“xx老师在上课时使用‘语言暴力’”。学生们喜欢的老师,学生也会发短信希望校长表扬。学生还可以用打电话等方式把问题或建议及时传递给学校管理层。
无条件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厦门六中又一实际的举措,就是刘卫平校长带头,将学年下学期每周一晚上,固定作为“校长接待时间”,从晚上7:00到9:00,办公室敞开,欢迎学生随时进来进行交流、沟通,学生有问题可当面向他反映。德育处则安排在每周二晚上7:00到9:40,几位主任轮流到学生课堂当中,当面回答学生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的主人翁地位。
“校长助理”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在六中,为了有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该校着力打造学生“领头羊”,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骨干。在高中每个年段,由学生民主推选出两位“校长助理”,全校6位校长助理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室,跟学校处室领导的一样大。学生反映的问题,在征得校长的同意后,校长助理可组织学校处室领导召开协调会;与学生相关的主要会议,如升旗仪式,学校大会,各种节日庆典等,都由校长助理来统筹安排、负责组织,“比老师还牛”。
“学生领袖”训练营每周五下午开课,学校请来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精英,如大学教授、企业老总、优秀校友等,为训练营的同学作“思想上的桑拿”,把他们的不良想法“蒸发”掉。通过“学生领袖”的培养,一方面,六中的管理形成了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导的管理体系,为学校德育量化管理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干部队伍培训完后,有力推动了六中的课改,即“少教多学”、小组合作学习推进的步伐。
“学生领袖”的培养还包括了高中毕业班。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激发,课虽然少了,老师讲得少了,可成绩不降反升,而且带动了一大批中下层学生,今年的高考成绩本一上线率大幅度提升,突破54%。“用80%的精力抓德育,促进教学质量100%的提高。”刘卫平校长说。
班班社团 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班班都有志愿者,班班都有社团”。厦门六中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力,尤其是要具备关怀社会的能力。据了解,厦门六中在高中部专门成立了解决身边问题、身边事的志愿者队伍。学校组织开展居家养老社会关怀志愿者服务,六中志愿者每周三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
在六中,“班班都有社团”,只要是健康的、且不妨碍他人的社团,学校都鼓励发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六中的学生社团可谓“五花八门”。学校通过制度管理,以提升社团的品质,心理社团、青藤文学社、ONLY乐队、动物保护社、极限运动社等,已成为六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名片。
全员导师 问题学生数量锐减 在六中各个教室的门口,记者看到了一张星级班级评比的表格,评比内容包括“社会实践、班容班规、行为规范、文化安全、学习质量”等五个方面,最高为五星班级。
为了推动德育管理精细化,厦门六中提出了量化管理,并出台了《班级文化星级管理条例》,发动学生,从课堂到卫生再到德育常规,每个学生及小组相互之间进行量化打分,各班级把分数统一上交德育处,每周进行量化评比,且与个人成长挂钩,如上课打了几次瞌睡,在综合评比时,成绩就会掉下来。学生宿舍管理,以前饱受批评,通过实现量化管理,现在成了学校教学成绩的助推器。
“全员导师制”,是六中德育管理精细化的又一亮点。全体教师都担任学生导师,一个老师每三年根据所教班级情况,包干5-6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心理等工作,每学期必须到这些学生家中家访两次以上。即使明年不教他了,也要负责这三年,从而建立起师生帮扶的又一渠道。
通过“全员导师制”,让每个老师参与到全员德育当中,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做深做细,大大降低了问题学生的数量,校风明显好转。戴鹭坚说,导师制打通了学生与老师、学校、社会沟通的新渠道。
鼓励特长 让孩子绽放璀璨光芒 如今六中正在积极探索过程性评价,不再以一次考试成绩决定高下。2012年上半年,高一周钰麒同学的诗集《拼凑》即将正式出版,得知这一消息,刘卫平校长帮他写序,还当即决定,以该书的首发式作为2012年“厦门六中书香校园读书节”的闭幕式。同年6月1日下午,首发式在至善大礼堂举办,学校专门为他举办了诗歌专场演出会,提供了场地、设备、灯光等,根据他的诗集内容,校艺术团用歌曲、戏剧表演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地展示。周钰麒同学后来在纪念文章中写道:这是我人生中到达的第一个“乌托邦”。
2013年,学校为初三文艺班的刘晓奇同学举办了一场时长1小时的独唱音乐会,连节目单都制作得很专业,刘晓奇感慨地说,“若走专业化道路,这是我的起点;若不走专业化道路,这场音乐会将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不惜重金,鼓励特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两年,六中每年都会为最有特色的学生举办一场专题的诗歌会或独唱音乐会。每年都要举办艺术节,让社团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评判,分甲乙等级予以奖励。刘卫平校长说,“让孩子们的特长得到最璀璨的绽放,让他们把六中作为今后扬帆起航的起点。”
“不以学生的成绩论高低,只要进了六中,就是我们的孩子。在人格教育上下工夫。”这已成为六中老师的共识。如今,六中在各年段建立优秀班主任与年轻班主任“一帮一”的辅导机制,更有效地指导年轻班主任工作,化解他们的压力和困难,让德育管理成为教师成长的基础,而不是“紧箍咒”,使德育工作更有动力和活力。
本组文/本报记者 杨继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