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9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研班总结报告】:从南湖到梅溪湖,与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的相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5 22:3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南湖到梅溪湖,与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的相遇
——2013年7月14日在《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第三届高级研修班》所作的活动总结报告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管季超






http://xnjyw.5d6d.net/thread-65068-1-1.html

各位学员:

        按日程安排,现在由我来做本届“高级研修班”全程活动总结。

        前两届高研班,铁芳教授也约我来作活动总结,我想他是希望我作为合作团队成员或组织者之一的角度,对活动全程做一个梳理。而我现在更乐意作为一名连续三届参加研修的“老留级生”的角度,去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样更便于放入一些个人角度的感悟。

       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的职业之一,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了一位现在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教师---孔子。我想这种职业还会相伴着人类延续的历史永久地存在着。

       做教师可以只是获得一只饭碗,一种养家糊口的营生,一种与的士司机、宾馆服务员一样的职业。但这种职业又似乎有与其他许多职业不同的特质——它更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的提振精神、补充新知、刷新自我,保持激情和创造力,换一句话说,要做好教师这种职业,不能没有一点理想主义的情怀。

      2011年暑假,我坐在一只拉杆旅行箱上,到了岳阳南湖湖南民院附小,与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第一次约会。刘铁芳、刘良华、刘云杉、李树英、许锡良五位老师的授课,让同为60后的我紧迫地感觉到,要研究教育,须系统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日常的教育工作作浅表的经验性的积累,而应有一些形上的关怀,学理上的提升。在那一年,我和民院附小方少文校长等省外同行成了好朋友。





     2012年暑假,我再一次赴南湖之约,并应邀在“高研班”上现场讲了一节作文课。课一结束,江西井冈山学院的彭春妹院长主动过来与我交流,表达了在适当时候约请到校为该院语文国培班学员授课的意向。孙明霞老师的报告,主动地诠释了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教师,李红叶教授的报告,将我们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李政涛教授、林茶居主编的报告,让我们对该如何言说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今年,我们的“高研班”从南湖移师梅溪湖,活动的学术主题更加的鲜明、聚焦。铁芳教授2011年10月在《高等教育研究》杂志发表了《教育意向性的唤起与“兴”作为教育的技艺——一种教育现象学的探究》,这篇论文,系统的阐发了“兴”作为古典教育技艺在当下教育中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2012年岳阳第二届“高研班”演讲中,铁芳教授阐发了兴发教学的思想,今年第二届“高研班”就有了刘发建、陈阳老师的现场课,试图在实践这种教学主张。




          本届“高研班”聚焦的活动主题为“生命课堂的理念与路径。”上海华东师大刘良华教授、湖南师大刘铁芳教授、燕良轼教授和雅礼中学的杨骐文老师的报告,从不同角度对“何谓生命教育”作了绵密的理论阐发,周环香、凌宗伟、范秋明三位校长则以各自学校生命课堂教育实践的生动案例给我们呈现出生命课堂的有效路径。

         成都华德福学校李泽武校长给我们呈现了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实践案例,李树英教授在本届高研班的讲题非常新颖——教学的情调。


         刚才我扫描式地‘回放’了三天来本届“高研班”的活动概貌,现在我想以慢镜头谈一下我在听前辈教育家张楚廷教授学术报告时的一些个人化的感悟,谈一下对岳麓实小陈阳老师课的一点观课感受,对合作团队今后发展提一些建议。

一、独标高格,行为世范的张楚廷先生http://xnjyw.5d6d.net/thread-64970-1-1.html





          湖南教育学者中,我通过读著作而熟悉并且心生敬意的几位学者有原湖南师大老校长张楚廷等先生。我购藏有张先生的著作《教学细则一百讲》《教学论纲》(1999版)《课程教学哲学》《教育哲学》和教育札记结集《感悟教育》(2009版)。知道老先生是湖北人,更有一份亲切感。石鸥教授、张传燧教授等先生,也都是以他们的著述启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

        张校长在7月12日上午的报告中以他特有的张氏幽默自豪地说:“我发表了1200篇关于教育的文章,可以吹吹牛皮的嘞。”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将从家中带来的三本先生的著作请老先生签名,老先生又开了个玩笑:“你只买了三本,我写了一百本书罗!”借用新结识的朋友、湖南教育报刊社湖南教育编辑部副主任黄耀红博士的话说:“从张校长的等身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当代教育家思想激流的奔涌,听到他立于高天厚土之间发怵的教育追问。那种雄阔的视野,深刻的智慧,美丽的思想,那种交融着理性与诗情的语言,足以让我(们)流连忘返,废寝忘食。”

        我有幸读到老先生给我的一首题目为“自题”的现代格律诗打印稿,想在此念一下,与朋友们分享:

自题  
张楚廷

来自江汉平原的一个村口,
依在上天之下的一片热土,
手捧祖宗馈赠的一箱帛竹,
肩扛朝耕夕作的一把锄头。

曾闻铸就宇宙的一声怒吼,
凝望日月星辰的一缕素数,
吟聚人间诗篇的一湾溪流,
敬伺毫秒构筑的一束冬秋。

      张校长化简生活、追求学术之纯粹的人生境界,为我们晚辈树立了人格之高标,治学之楷范。

      老先生12日上午所讲的21条“教学建议”,可以看作是他几十年研究教育的思想精华,1999年10月先生出版《教学细则一百讲》,在同年7月出版的《教学论纲》中,缩减为51则,12日那天所讲的只有21条,课间休息时,先生告诉我,大多是新的思考。

       张先生在报告中并没有使用“生命教育”这个词,但我认为,先生早在2009年出版的《感悟生命》一书中就论及了生命教育问题,他在该书14页中说:

      有些教育理论(其中含教育哲学)不成体统,把人的地位看得很轻很轻,也将人视为一种工具——还不太像工具时就把他培养成工具。

      更多一些的教育活动没有体统,没有到位,没有人本。包括一些理论活动就不是人本的,即不成体统的。

     一般的教育讲认识,人本教育讲体认;一般教育讲觉悟,人本教育讲体悟;一般教育讲品味,人本教育讲体味。体认、体悟、体味,是指全身心的活动,是指肉体与灵魂的全投入,是指知、情、意的全投入。

     我认为,张先生这里所说的人本教育,就是生命教育。‘信息比知识更宽,兴趣先于意志目标,直觉贵于逻辑,质疑重于聆听,智慧高于聪明’。这五句话,更是高度浓缩地表达了先生独特的课程观。

二、谈一谈对小陈老师那节课的一点浅见

       我对这节课的总的印象是:在目前的小语教师里,小陈老师是对课堂教学技术掌握得比较熟练的一位老师,再加上她性格的奔放、精心的预设、教学环节的强势推进,营造小组标星竞赛的氛围,这节课看起来就比较“顺”。

       应该说,小陈老师这节课重视“诵读”的想法和“读写结合”的尝试都是好的。具体效果怎么样,则有进一步推敲的必要。

     ——小陈老师在这节课中采用了两种诵读方式,一种是类似于音乐课读唱词的方法——变换节拍的齐读;另一种是类似于传统吟诵的诵读方法。前一种,如何设计“节拍”,是由老师代劳的,学生只是照样子简单模仿,达至“整齐”;后一种,也是全由老师设计,何处读长音,何处读短拍,学生也是照样子模仿。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首古诗词,不同的播音员来读,轻重、长短、徐疾乃至于情感色彩,不会绝对相同。因为不同的人,对古诗句的意思和情调的理解不会完全相同,或许还有因诵读者个性性格所造成的差异。

      所以,我认为,重视诵读无疑是极好的想法,但这种读,应该是在对诗句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上的“读”,并在这种以感知表现话语声音形态的方式,实现对文本的更深刻、更细腻的感悟理解。假如全班学生都只模仿老师一人的“声调”,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模仿”,而忘掉了“进入文本”,那种“以各自不同的理解”感知文本“读进去”,再以或许不尽相同的长度按轻重徐疾处理“读出来”,读出真体味的美妙过程,就成为缺少思考的模仿秀了。

       让学生借助老师事先选取的词、词组、语言构件,依样画葫芦的拼组成一首反映身边生活的渔歌子的想法,也许是好的,但这种几无选择,稍加组合即可完成,如同搭积木一样的联系形式,和用“宋词软件”仿造出宋词来有何差异?在这种貌似读写结合、由读到写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古代杰出词人苦心孤诣、独具心裁的高难度的艺术创作,是否会视同无需多费心思的“文字游戏”?

       教学是有技术的,有了观众,免不了会有表演性的公开课展示,不可能没有预设!不可能不需要教学的技术!但,这种教学的技艺性的运用,必须放置在以思想作引领,以陪伴学生学习的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当地使用,技术才是有光彩的。铁芳教授在《守望教育》一书153页说:教师成长的问题不仅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技术不断娴熟的过程,也不仅是把教育教学技术逐渐变成了教育教学艺术的过程,这其中更主要地包含着的内容,或者说教师成长的关键,乃在于个体教育意识的全面觉醒,即个体是否开始拥有了自己独到的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解与觉悟,并把这种觉悟渗透到自己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从而使得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思想资源逐渐摆脱外在的常规或者权威性认识,而转向个体自身,来自个体对教育的真实悟知。

三、对“教师合作团队”http://xnjyw.5d6d.net/thread-63497-1-1.html今后发展的建议






      我看过铁芳教授已经出版的所有独著、合著、主编的教育专著,还请何思琪帮忙搜集到50余篇散篇教育论文来看,非常敬佩铁芳的教育情怀,因为我们是同一年龄段的人,在《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一书中读到他写的《徜徉在乡村自然与乡土人文之间——一位乡村少年成长史的现象学解读》一文时,有一种心心相通,相见恨晚的情感共鸣。他在《守望教育》一书中告诫我们:“我们的思维是有限的,我们的语言同样是有限的。面对有形无形的世界,面对世界中的神秘非神秘,保持我们自身理智的清醒,对我们的已知保持一份谦逊,对我们的未知抱有一种敬畏,对我们探索未知的意愿,拥有一份理性的克制,不至于出现一种理性的自负与僭妄。”这段话对我们所有的教育人——青年教师、名师专家、教育官员都有一种黄钟大吕般的警醒作用。

      铁芳教授在这本书中两篇讨论“理论与实际结合问题”的文章,启发我们要对严肃认真的理论研究,抱持一份尊重和体贴,对大量的教育实际问题,要有深入探究的理性和热情。

      他的文字是干净的,有温度的,既有诗意又常常意味深长,能引发我们新的思考的,他既清醒地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绵薄的”(见《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大学精神》序言)又表示:“教育中的理想主义说白了就是一种生命的姿态,一种坚持理想,不向现实妥协,也不试图简单地改变现实,而是寻求从人的改变出发,水滴石穿,一点一滴地改进教育现实,这实际上是一种鲁迅先生所说的“韧性的战斗”(见《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序)”。



        我们“高研班”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为了能更好地延续我们这种韧性的战斗,铁芳教授和团队的朋友们不能不在:团队成员如何增强交流合作的紧密度和有效度,如何让每一届“高研班”更切合一线教师的急迫需要,如何在专家团队之外,形成一个具体操作实务的班子,如何在两届“高研班”之间的时间段里仍然能常态化地给予老师们以不间断的指导和鼓励,如何通过“高研班”推介更多的有潜质的中青年教师等问题上,作更细密的协调。



        “每当离别时候,才知时光短暂。”短短4天的研修,让我们来自湖南各地、甘肃、陕西,江西、湖北、河南、浙江、广东等地的同仁们结下了友情,让我们怀揣着教育理想奋力前行,一年之后重相聚。

         再见了,梅溪湖!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3:00:31 | 只看该作者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历届研修活动纪实  2013-06-09 11:24
管季超创办的公益网站[教师之友网]愿为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开设个人专栏


http://edu.cnxianzai.com/hbjy/huiyi/_guan_kuitianxia/index.html
=第一届高研班活动情况-学员管季超以6篇帖文数万字作了实录。
http://www.hnmyfx.com/Article/news/2235.html



http://xnjyw.5d6d.net/thread-51037-1-2.html
=第二届高研班活动《教师之友网》现场全程报道。管季超应邀在高研班现场上小学作文公开课。
http://xnjyw.5d6d.net/thread-51282-1-1.html



http://xnjyw.5d6d.net/forum-206-1.html
=《教师之友网》将前两届高研班所有相关信息均收纳在此专栏中。


http://xnjyw.5d6d.net/thread-65068-1-1.html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第三届高级研修班图录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09:37:08 | 只看该作者
新定位、新探索、新任务与新要求
                        ——张志勇副厅长在2013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启动仪式上的讲话摘要
    去年的远程研修仿佛就在眼前,新一年马上又要启动,时间易逝,三月樱桃刚红,转眼间芭蕉又绿又翠,人生如诗如水,时间过得太快。我们的远程研修转眼间进入第六年,同志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为山东省的教师们创造了一个最普惠的、成本最低的研修方式。今年我们又会如何做安排,如何组织实施好,这是我们这次会议大家共同落实、统一思想的一件大事。
          第一, 新定位
    2013年是我省远程研修进一步走向深入,走向系统化、常态化、校本化、专业化的关键时期。
    第一个定位是系统化。最关键的是依据国家教育部的四个标准,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山东省教师教育建设的实际,从研修的主题内容到整个课程安排、研修模式,包括常态化研修模式,都做了系统规划。
    第二个定位是常态化。标准是统一化的研修走向自主研修,暑期这六天全省是统一的,但是常态化转向课堂、转向课程学校环境下的研修,必然转化为教研组老师自主的研修,必须要从专家团队的课程的研修、主题预设的研修,走向每个教师每个教研组的个性化问题的研修。
    第三个定位是校本化。转向常态化后必然转向校本化。校本研究主题的第一点必须是基于学校改进的,第二点是基于现实教育情境的,第三点必须是基于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所以转向校本之后,才能真正调动校长、老师改革的积极性,解决他们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解决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可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他们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转向校本的一个重要指向和定位。
    第四个定位是专业化。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学习、专业反思的专业化,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是教师的日常专业学习是按照专业规范来做研修,必须符合教师研修的专业标准,第二个是有专业指导的研修,而不是说教师个人独学的、自学的自我反思而没有专家参与的,有了专家参与的教师的日常研修,才真正具有了专业性。
         第二, 新探索
    新探索主要有:
    一是把高级研修和远程研修统一起来。就是骨干教师培训的主题和内容跟远程研修的主题和内容相对接,不再搞两张皮。二是构建育用结合任务驱动骨干教师培训新模式。三是把高级研修与课程资源二次开发统一起来。四是强化四级课程团队建设,即省课程团队、市课程团队、县课程团队、研修组长,都看成是专家课程团队的建设。五是优化省课程团队专家结构。
          第三,新任务
    今年所有的新定位、新探索都是为了完成新任务而准备的。今年的新任务:
    一是着力构建常态化课程专家团队。要实现专家引领的常态化必须要建立一个省、市、县、学校四个层面的课程专家团队。二是着力探索分学段,大规模远程研修培训,这是给省市县管理者的最大任务。三是着力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改革。四是着力推进教师的校本研修。五是着力探索以人为本的评价管理模式。
          第四,新要求
    我们一起努力做好下面的七项要求:
    一要着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二要着力提高省课程团队专业服务水平。省课程团队具体要做好以下六点:1、在专业引领上下功夫。2、在发挥专家特长上下功夫。3、在作业创新上下功夫。4、在推出优秀教师和优秀案例上下功夫。5、在打通与各市指导教师团队、研修组长的联系上下功夫。6、加强团队协同。三要着力加强市、县指导教师团队的工作。四要着力提高各个关键环节的管理水平、强化学校层面的管理。五要着力弘扬奉献精神。六要着力强化工作纪律。七要着力加强质量管理。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只要我们有了子规半夜啼血的精神,去努力、去奋斗,我相信今年的远程研修还会取得大多数老师的肯定地满意地评价,我们为此而共同奋斗。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3:55:51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6:59:21 | 只看该作者
陈伟华研修日记:畅游湘江


11号上午我带着早早出发了。我们今天要赶往长沙参加刘铁芳老师组织的生命课堂研讨会。

我预定的高铁票是9点6分的。我们坐着汽车匆匆感到漯河高铁站,距离火车出发仅剩10分钟了。

高铁途径信阳、武汉等地,仅用3个小时抵达长沙。

长沙酷热难耐。刘老师的学生何思琪联系到我,详细地将目的地的路线,告诉了我。我和妞妞只好打的驶向长沙实验小学。1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目的地。费用100元。

我和妞妞来到岳麓区实验小学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何思琪已经笑盈盈地在学生宿舍楼的报道处等候了。

办理好住宿手续之后,我们一起来到三楼男生宿舍。思琪已经买到了肯德基套餐送到我们房间了。我们说了一会儿话,她还需要接待其他参会人员,于是她先告辞了。

我和妞妞饿极了。将这些食物一扫而光。不一会儿又来了几位参会的老师。一问是《教师博览》的几名编辑。其中余华编辑是原创版的,周正旺是文摘版的。

我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

幸好房间里有空调,我们将空调温度降至16度,房间里才有些凉意。

我上来时,看到登记薄上有《教育观察》编辑谢镒逊的名字。他就住在隔壁,我收拾好行李之后,去拜访谢编辑。

谢编高个,戴着眼镜,短发,看起来精神得很。我进门,他就认出了我,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招呼我坐下。我们谈起了杂志和教育叙事的一些事情,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告别谢编后,我和妞妞出去溜达,我们坐上66路公交车,来到湘江橘子洲畔。

行走在湘江边上,看着阳光在长河水波中荡漾,我和妞妞跑下河堤。

我告诉妞妞:“妞妞!你在岸边,看着爸爸的衣服,我去江里游泳了!”

我一口气游到橘子洲附近的小岛上。距离岸边很远了。江水温暖,静水渐渐流淌,慢慢在江水中浮游,心幻想着当年毛同志在湘江畅游时的情景,颇为自豪。俺也在湘江游乐了。

昔日毛同学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勇气,我自然是没有,但是在湘江的水中,却让人心神激动。

离开湘江,我们分别去了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

我们在校门口照了照相,然后离开了。

回到岳麓实验小学,思琪打来电话说:“陈老师!如果妞妞在你们男生宿舍不方便的话,可以来我们宿舍!”

思琪来领妞妞时,我还怕妞妞不去,可思琪有着湘妹子特有了亲和力,妞妞竟然跟着她去了女生宿舍。

回到宿舍另一位西安的参会者也来了,我们互相认识了之后,他告诉我他就是1+1教育社区中的晚日。

我们和《教师博览》的编辑们谈论起教育上的一些事情,一直到半夜十二点多。

卧谈江湖事,心中自不平,我们每每谈及教育上的弊端都是话锋直切要害,让我心生感叹。

睡觉时,已经是将近1点了。

明天会有更多的惊喜吧!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7:49:50 | 只看该作者
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
  《玄真子》。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
  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
  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 花鱼”、“桂鱼”。 ④箬
  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品评】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
  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
  西塞山在长江边。
7#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7:56:17 | 只看该作者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
来源: 中国文学网

【作者】陆永品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字子同,金华(在今浙江省)人。唐肃宗时,他在京城做过官,不久就隐居了,长期生活在江边湖上,自号烟波钓徒。他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我们这里选讲的是其中的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jī],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茗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春到西苕溪,处处是一派生机。一群群白鹭被吸引来了。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guì]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ruò]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suō]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我们便可以看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原载】 《唐宋词选讲》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9:01:42 | 只看该作者
黄耀红新著《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史论》出版     


与《湖南教育》杂志社黄耀红博士、浙江刘发建先生,丁院长等朋友交流


   继2002年出版语文教育专著《没有语文的语文课》之后,我的个人新著《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史论》日前已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著由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成,凝聚着十余年来我对中小学文学教育的独立思考与生动言说。——这样说,是有依据的.我的硕士论文曾以《新中国中小学文学教育的流变与反思》为题,我的博士论文又以《演变与反思:百年中小学文学研究》为题.新著体现出我对中小学文学教育的求索过程与研究成果.
   这些年来,一方面,我以主编《湖南教育  语文教师》杂志为平台,真切地了解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痛并快乐的生活,了解他们在专业发展中的热情、执着、艰辛、痛苦和困惑;另一方面,我以先后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为契机,切实了解学界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上的前沿理论.两者的结合,使我能自由出入于中小学教育的实践界与学术界.
   因此,我所做的博士论文远非那种食而不化,引经据典,而不知所云的文字.
   我的文字保持着一惯的从容、晓畅、生动的风格,特别讲究文字的思想性与可读性.
   我始终以中小学语文教师为倾诉与表达的对象.我的写作追求,受到专家导师的高度赞誉.在匿名评审中,我的这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
   按学术书籍出版的一般规则,我必须为<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史论>这部呕心沥血之作承担一定的销售任务.在此,真诚的向各位喜欢我文字的朋友介绍这本书,并请向您的朋友推介.
  您的喜欢与欣赏就是对我的支持与鼓舞.

                         真心说声:谢谢您!
书籍信息:
《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史论》2008年9月已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近28万字,定价为24元.
装帧非常漂亮、精美.

欲购此书者,请直接与我邮购.每本加收邮资2元;10本以上免邮资.
特别欢迎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订购.
垂询电话:0731-4321366
邮购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蔡锷北路485号湖南教育编辑部黄耀红
邮编:410008

附目录:
………………………………………………………………周庆元
引  论
上  篇   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第1章  中小学文学教育的近代独立
一   中小学文学教育近代独立的历史基点(先秦—1904年
二   清末学制的颁行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近代独立(1904年—1912年)
三  民初新学制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初步发展(1912年—1919
第2章  中小学文学教育的现代转型/48
一 中小学文学教育现代转型的激进期(1919年—1927年
二 中小学文学教育现代转型的沉思期(1927年—1936年)
三 中小学文学教育现代转型的深化期(1936年—1949年)
第3章 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当代发展
一 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短暂繁荣(1949年—1963年)
二 “工具论”的产生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长期低迷(1963年—1990年)
三 “人文论”的倡导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复兴(1990年至今)




中   篇   现实的观照与剖析  

第4章 中小学文学教育的论争与困惑
一  “文白之争”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转型困惑
二  “文道之争”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目标游移
三   “语”“文”之争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关系困扰
第5章中小学文学教育的问题与成因
一  文学生态:实用思想的影响与制约
二  文学教学:科学主义的整体控制
三  文学教材:“教化情结”与“训练模式”
四  文学阐释:“工具主义”下“手段”与“本体”的倒置
五  文学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文学缺失”
下   篇  未来的前瞻与建构
第6章中小学文学教育的理念与策略
一  确立“文学审美”的核心理念
二  以“文学经典”奠定“文化根基”
三  凸显“文学语言”教育的本体地位
四 平衡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多重关系
结  语:走向审美的中小学文学教育
参考文献
后  记
9#
发表于 2013-7-20 09:46:32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是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是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而课堂,则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生存空间,这一空间有着什么样的氛围,是什么样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什么,将对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383045&extra=page%3D1

管季超创办的公益网站[教师之友网]愿为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开设个人专栏


=‘从南湖到梅溪’QQ交流群291179970

                    欢迎您!




10#
发表于 2013-7-20 09:47:3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常常说: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但是每当我们走进课堂,关注最多的是什么呢,还是学生知识的学习,知识以外的、关系到学生成长的其他重要因素,如学生的身体的、心理等方面却关注的很少。很多课堂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至于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参与学习,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等诸多关系到学生生命成长要素,大多在老师的视线以外。这样的课堂,不是素质教育的课堂,不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人文课堂。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383043&extra=page%3D1

http://xnjyw.5d6d.net/thread-65132-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0:43 , Processed in 0.07774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