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教师发展方向的指南针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读后感
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四小学 朱秋玲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是个喜欢看书的人,最喜欢看的是小说,但是由于职业的关系,也看了相当多的关于教学方面的书籍。
小说有趣味,吸引人,是我情不自禁地想看的,所以看小说有着很强的自觉意识,甚至乐此不疲,乐而忘返,乐而忘忧。
而看教学方面的书籍,总给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感,常常与工作的压力相伴。因为只要有一点点责任心的老师——而我肯定不是一般的负责任——就肯定会做这样的事情:一旦教学时涉及到一个自己不大肯定的知识点,就绝对不会放过,必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然后才能教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教会了学生,也因此不断地学习了本专业的知识。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忘记,再学习,再忘记,往往曾经查过的知识,过后忘记了就得再查一遍,特别是有些有争议的知识点,连电脑或者字典上都不一定能给出确切答案的时候,就会有小小的争执和疑惑纠结在自己的脑海里,觉得这语文教学真是一个大海,黑洞!高山有顶,大海有底,黑洞呢?莫测。所以,虽然我的关于语文教学上的书籍比较多,但很多时候,我看过一遍就让它睡觉了,放着都觉得占位置,但是又不能丢,毕竟在需要的时候会翻看查阅一下,否则怎么办?难道再去买吗?可见,我对教学书籍实在谈不上是感兴趣,如果说喜欢,也不过是叶公好龙的意味。保存着,并不意味着喜欢。真如鸡肋。
但是知识不断地在更新,这偶尔查阅的书籍也就越来越多,因为责任重于泰山。人都有上进心,我也很想当一个成功者。我很明确我的人生中业余爱好与职业的地位。业余看小说,很惬意,而教学上的满足感才是我幸福的源泉。所以我还是在我的教学书籍里徜徉,希望吸取到有益于我进步的营养。前年,区教委发下来一本书,要求全区老师都参加考试。迫于考试的压力,我认真地看了这本书的每个章节,并做过笔记。觉得非常不错。这本书是什么呢?就是刘济远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应该说这是一本理论意味很强的书籍,但是其中对于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我觉得如果能把这本书学好,用好,那么语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一定能获得飞跃式的发展。这本书,完全可以称为指引教师发展的指南针。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首先,这本书起点高远,综合性强。从宏观到微观,从概述到细述,有层级向下辐射的格局,这种格局条分缕析,一目了然,使人学习起来易于理解,。
比如以前的教学大纲或者说今天演进成的新课程标准吧,里面都涵盖了。想想吧,一个老师,连教学目标都不清楚,能怎么教学呢?行动没有目标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打乱仗,乱弹琴。
再比如教学内容吧,书里也做了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关于目标与内容关系的一段话值得我们关注:“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理想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同时,它又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这告诉我什么呢?教学目标是最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指南,而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介,没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实现就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彻底地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教学内容一清二楚。
而有了内容,教学活动如何实施呢?这又是一个实现目标的关键。教学活动有两个环节,一个教,一个学。方法上也就既有教法,也有学法。我认为在知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之下,我们要重点研究的就是教学方法。而这本书的书名就是“策略”,策略即做事的计划和方法。小学语文老师做的事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众所周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就是说,我们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可能是一定的,而实现目标的策略却是千变万化的。人们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还有人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可见达到目标的方法是有很多的。而《策略》一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好方法。那些特定的固有的策略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或方案,集中了中国教育界教育智慧的精华。
书的第一章概论中有这样一句话:“概括地说,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包括五点,识字写字(包括汉语拼音)、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学段与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而第二章至第六章就是分各个章节分别对这五项内容策略的指导。
第七章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策略,无疑是锦上添花。因为语文学习绝对不是在课堂上就可以学好的。生活处处皆学问,任何学习都有其生活性。与生活脱节的学习我认为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又怎么谈不上学好或者愉悦身心呢。所以这方面编者也没有忽略。
第八章是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策略。也就是我上文提到的几种特定的固有的策略。让我们享受教育界的成果而避免走弯路。
以上即是本书地点高远,综合性强的体现。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次,我认为这本书既具有可具体操作的实践性,又具有一种抛砖引玉式的指导性。它每个方面的策略都讲了,都有举例,有很多方法是我们可以直接运用的。但是有很多方法又带有可模仿性和启发性。
比如第三章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选用的策略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运用朗读指导、赏析词句、品读感悟、想象延伸、情感渲染等多种方法。”我怎么理解这样的话呢?很明显,有很多文章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而这样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比如品读感悟,就有很多方法;而赏析词句的方法一定也有很多;情感渲染的方法,在不同的文章中就肯定不同;更别说想象了,想象的方向可以是漫无边际的,而想象延伸方法中的想象大概也是有方向的吧?所以除非是具体的课例,否则这样的方法指导,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再比如写字教学,书中有一段话是“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汉字的儿童,看到一个汉字时,会觉得它是毫无规律的一个图形,了解了它的内部结构,就知道它的点画顺序和搭配是有规律的,这样,就可以帮助他逐渐懂得怎样在书写时,把笔画的长短、部件的大小搭配适中,写出疏密合适、错落有致的汉字来。”而就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现象,对于写字教学的重视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写字方面的讲究,应该实施一种长期地重视和积累,而不是依靠学生一时的学习或者完全对照字帖练习熏陶,那样将事倍功半。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一定要齐头并进。
最难的可能是作文教学了。我对书中本色作文导写实验最感兴趣。仔细一看,竟然是刘济远教授主持研究的。这里面有个新理念——习作只可“导”不可“教”。主张根据儿童习作心理规律进行“导写”,让学生打开如下“三重门”。包括(一)“前导”开启真情实感的“闸门”——让学生“想写”;(二)“中导”开启材料仓库的“大门”——让学生“有写”;(三)“后导”开启写作的“窍门”——让学生“会写”。看到这里,我很赞同这个新理念,但是我也质疑一点,不可教?还是得教的,学生互相评改,自然有其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的趣味,但是教师给予适当点拨,不就是教了吗?不过是适可而止,点拨得巧妙而已。所以我现在在作文教学中,一般很注意先给学生“发表”的机会,再针对学生的作文做有的放矢的指导。有时候我会尽量造成一种和学生共同作文切磋琢磨的氛围,感觉是探讨,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当然,这也是一种向往,并没有真正地达到这样美好的境界。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总之,刘济远教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内容包罗万象,给我的语文教学思想打开了一个广阔辽远的空间,使我对现有的语文教学策略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极大的不足。里面的很多教学策略值得我学习运用并值得我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因为一本专著即使再丰富,也无法做到事无巨细全面开花的。这不是这本书的局限,而是它具有启发性和指引性的体现。它使我想起了指南针,指南针是什么?是指引方向的仪器,也比喻辨别事物正确发展的依据。我认为,所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只要学好运用好这本书,朝着它指引的方向前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