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个“被告” 在执著信守着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 20:1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被告” 在执著信守着什么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杨林柯其人其事
杨林柯与学生在一起(后排左六为杨林柯)  
杨林柯“自画像”
  【新闻背景】
  2012年2月,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组教师杨林柯突然成为“被告”——几位学生家长找到校长告状,杨林柯教育方式不恰当,上课时经常离题,讨论与教学无关的社会敏感话题……他们担心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不听家长的话了”……他们更担心杨林柯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校方将家长的意见转达给杨林柯之后,杨林柯心绪难平,两天赶写了一万多字的题名为《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的长信,副标题是“对家长的心灵告白”,打印后分发给自己任教的高一(5)班和(8)班的学生,并请他们与家长一起分享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杨林柯的“万言书”立即得到班级内外、网上网下的热烈回应,学生与家长纷纷发言……几天后这封“万言书”刊发在华商报上,旋即迅速被各类媒体转载,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万言书”里,杨林柯解释说,自己在语文课堂上“剖析社会”是希望学生有独立的思想。面对社会上和学校里过强的功利意识,他质问:“如果我们让学生的词典里只有‘拼搏’、‘奋斗’、‘成功’几个可怜的词,那么请问:学生的生活在哪里?生命在哪里?”
  他这样阐述自己的教育理想:“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目的是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文中他还痛陈:“要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要让上级领导满意,有时‘让他人满意’和‘让自己满意’之间很难和解,教师经常得忍受内心的撕裂与痛苦的煎熬。”
  赞赏支持与无奈叹息的声音接踵而至。一些文章指出,杨林柯的万言书是对整个中国教育的呼喊和发问,写这样的信需要道德勇气。同时也有人评论说,杨林柯太理想化,中国教育改革太难了。
  在关注追踪网上各类讨论文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好奇与疑问出现在我的头脑中:杨林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一个理想主义的愤青?大战应试教育风车的唐吉诃德?一个个性十足、锋芒毕露的另类教师?他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那么执著地坚持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作为一个普通中学教师他的喜怒哀乐又是怎么样的?
  3月初,记者踏上了西行之路,在西安采访了杨林柯。他外表儒雅,言语犀利,向记者回述了自己的生活与教学之路,也还原了“万言书”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自己一直以来的教育梦想。
  他每年坚持上千万字的阅读,乐此不疲地将最富思想启迪的新书介绍给学生。他将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引入语文课堂,试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批判意识。他用心备课,想方设法让课堂生动活泼、自由开放,同时却又不愿意交教案,旗帜鲜明地给“赛教”泼冷水……
  ■本报记者 杜悦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20:13:13 | 只看该作者
【风云突变】  2012年,48岁的杨林柯在这所中学任教已有24个年头。如果没有突然成为“被告”,可能就不会去写这封“万言书”,也不会一举成“名”!
  在“万言书”中杨林柯这样回忆说:
  不久前开家长会,会后,有一位家长和我交流,说了一些赞扬和鼓励的话,说现在像我这样的教师真是太少了,不仅教书,还要做孩子的心灵导师,真不容易,甚至说到“崇拜”一类的话。这种话我已经听多了。我曾告诉学生,不要崇拜任何人,也不要让人家崇拜你自己,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这是现代意识。听到学生家长又在说“崇拜”一类的话,我立马插话:“不要崇拜,我和孩子是朋友。”我告诉家长,其实我一直在教育我自己,这不是谦虚,而是一种自我的需要。
  没想到第二天,风云突变。领导找我“谈话”,说几个家长对我有意见,主要是学生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一些东西不相信了,爱怀疑了;对家长的话也不怎么迷信了,甚至用事实、道理和家长辩论;说我上课讲了批判性的话,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他们认为,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应该用“正面的、阳光的”东西教育孩子……
  杨林柯心潮起伏,夜不能寐。他自言:“对一个‘资深’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严重事件……”因为在他内心之中,最重要的东西被触动了!他觉得与应试教育相比,从长远来看,通识教育和全人格教育对学生更有益,他渴望得到的家长支持和理解。
  杨林柯的课堂什么样
  杨林柯上课时喜欢旁征博引,他还经常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
  杨林柯的课通常从课前3分钟开始,这几分钟里,学生或演讲,或分享自己的最新阅读收获,也可提出新话题或抛出新问题让大家讨论。根据话题价值大小以及学生关注的热情程度,灵活确定讨论时间,杨林柯最后或分析或延伸或总结,然后再导入本节课。每节课前的活动从不重复,因为一切都由学生而定,所抛出的问题,杨林柯事先并不知情,这对他的能力和学养是一种挑战。下课了,经常有学生拦着他,问东问西。近10年来他一直以目前这种喜欢旁征博引、宽松自由的方式授课。除了与家长思想观念的冲突,杨林柯被“投诉”也与他的授课方式有关。
  家长告他“在课堂上说与教学无关的社会敏感话题”,其中一件事就是“乌坎事件”。除了讨论过类似话题,杨林柯还精心设计了很多模拟题。比如:“‘药家鑫事件’在‘马加爵事件’以及‘李刚门事件’之后又一次刺痛了社会的神经,请你就此事分别写出你对社会、家庭、学校、药家鑫以及你自己最想说的话。”
  至今很多学生对那场是否需要社会批判的大讨论记忆犹新。那天课前杨林柯说,应当有社会批判意识,而一个平时看似文静的女生说,老师你的话有点偏激……于是学生分成两派,激烈辩论起来。平时这种讨论只是导入课堂“正题”的一个过渡,这一次杨林柯决定将辅导课改为讨论课,整个一堂课学生都在讨论,直到下课也没有辩论出谁是谁非!杨林柯在最后总结中表扬了学生的公民精神和公共情怀,在课后的激动中他忘记回家,放学后还坚持写了一篇课后反思,自认为是开学后最成功的一节课,但这节课到底是语文课还是政治课抑或是公民课思想辩论课,他一时也说不清,只是觉得是最有价值的课。
  杨林柯从不想向学生索要标准答案,他最喜欢的是学生畅所欲言,他认为有些问题根本就没有统一答案!他鼓励学生思考,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在他看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行动”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杨林柯非常注重这种有学生参与的课前分享活动,有时3分钟会延长到10至15分钟。他认为,优秀的语文资源有限,与社会对接才有活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语文资源,一个人看到的好文章,全班50多个人分享,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好书同样需要分享。
  杨林柯讲课,喜欢旁征博引,有时看起来似乎跑题了。比如,讲《琵琶行》,他会谈到音乐,进而论及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的象征性符号是十字架,直指云天,是向外的,中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是阴阳鱼,是向内的……讲《鸿门宴》他会突然问到,为什么项羽和刘邦不组建一个联合政府,却不断争夺,让百姓卖命?进而会讲到中国文化心理中的大一统思维……
  教学之余,杨林柯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写作上。他每年的阅读量近1000万字,读书笔记约8万至10万字。他用自身的阅读体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他曾经会向学生推荐过很多书,比如《人的奴役与自由》、《乌合之众》、《知识份子的使命》、《潜规则》、《帝国的终结》、《1949年中国知识份子的私人记录》、《傅雷的最后十年》……等等。他自言,自己教育类专业书读得并不多,读书内容杂,更注重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他说,人吃五谷杂粮身体健康,读书宽泛精神健康。在杨林柯看来,语文课不应只教授字词句等这些被他看作技艺的东西,语文课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使命。教育有更深的含义,“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3#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20:13:3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生涯中的笑与痛  学生的信任是他最大的欣慰,这也是他作为教师的最大快乐。
  杨林柯的独生子杨光中,现在是陕西师大新闻系大四的学生,即将毕业,已找到称心的工作。杨光中曾就读于杨林柯任教的班级,他从小特别喜欢语文、历史,初中时他的作文就曾入选“2004年陕西省中学生作文大奖赛精选丛书”。然而,有一次学校考试中的作文题与作文竞赛的题目比较接近,杨光中就将那篇题名为“理解”的获奖作文翻写了一遍,没想到只得了30分,不及格!总分是60分。他难过了好久好久……
  记者拿起这篇作文细细地读了一遍,发现杨光中的文章初看似乎有点跑题了!他在开头说,各行各业的人都说理解万岁,可是对那些我们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要强求一致地去“理解”呢?同一件事,老年人与年轻人有不一样的看法很正常,这就是人们说的代沟!细读下去,发现他的真实意图其实是想说,有些事需要包容和宽容,这种不强求统一的更广义的“理解”才更可贵。这种思想与表述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是难能可贵也是独辟蹊径的!这或许正是杨光中能在作文大赛中获奖的原因!
  作文写得好,考试评价低,类似的事也曾发生在杨林柯的学生身上,让他非常痛心。杨林柯的一个学生热爱读书,作文中谈到艺术史、哲学史,高更、达利、尼采……可以说他的思维深度与广度超过了同龄人,但是期中考试教研组封闭阅卷,这个学生作文只得了24分,满分是40分!杨林柯当时心里很难受,他说,一个人小时候受到的伤害会记一辈子,影响深远,就像你在小树上划了一刀,当时好像是不长的一道口子,可是这个刀疤会随着小树越长越大,给小孩子内心留下的精神创伤是无法估量的!
  杨林柯说,这个现象也不难理解,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人有思维定式,常用一个标准套孩子……杨林柯爱才,遇到这种情况他常常想办法鼓励安慰学生。几年前,一个他只带过一个月的女生期中考试作文得了低分,找他哭诉,杨林柯仔细看了这个女孩的作文之后,觉得确实写得不错,就推荐给校报发表了!
  杨光中说,我当时很奇怪,同学之间的好多事我都不知道,我爸却知道,学生喜欢找我爸倾诉……不搞大一统的固定模式、自由宽松或许正是杨林柯赢得一些学生“欢心”的原因。比如,高三最后一段的复习课或下午的辅导课,一般都是学生复习本科目内容,老师在过道巡视,准备为学生答疑。杨林柯却说,语文学习时间也可以给其他课,现在不想看语文的,想看英语、数学,想
  看什么都可以!不管吃饺子还是吃包子都一样,只要大家爱吃,有营养,都是好的,没关系,时间是大家的,可以自由支配;知识是一个系统,没有谁轻谁重,学习也没有固定模式。
  一个男生为自己的疑似“早恋”与父母对抗,他与女生在广场散步,父母悄悄在后面跟踪,盯梢,还打印了他的手机通话记录。他觉得在家里实在受不了了。他问杨林柯,男女同学之间就不能有真诚的友情吗,就是爱情又如何?他平生第一次有了这么美好的感情。他将不能对父母说的话,对杨林柯说出来,他将老师当作最可靠的人。还曾有一个学生半夜3点给杨林柯挂电话……一个学生写信诉说父母离异的创痛,请杨林柯看了要为她保密……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而苦恼……
  谈起这些往事,杨林柯的眼眶里含着泪水。学生的信任是他最大的欣慰,这也是他作为教师的最大快乐。他觉得要换一种思维看教育,教育不应只是知识教育,同时也生命教育、公民教育。
4#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20:14:06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样的学生最可爱  他最喜爱的是普通班爱思考爱提问的学生,而不是重点班的高分学生。
  有一次下课,一个学生拦住他,老师我有点事求你。
  杨林柯问,你有什么事?
  学生沉吟了一下,说,我爸过生日,你帮我写两句话。
  杨林柯笑了,你已经高三了,应当自己写了。
  学生说,老师我担心自己写不好,不会写……
  杨林柯说,我写得再好也不代表你呀,你已经18岁了,你是怎么长大的?你应该给你爸说点什么?你看,路边的花开得再小,也是真的,是有生命的;商店里的塑料花不论多么鲜艳美丽,那是假的。
  此后,这个学生的作文越写越好,因为他不说假话了。作文就变成了生命里面的东西,写作就变成了一种享受。
  主张学生写真作文,是杨林柯的一贯主张。他说,自己最重真东西,要有生命在里面,改作文首先看是真的假的。可是有学生说高考作文不能放开写,担心得不了高分,他很遗憾。
  杨林柯说,车好,啥好?发动机好!人好,心好,才是最重要的。心灵的品质差别太大。他最喜欢的学生,常常不是考分高的重点班的学生,重点班学生受应试教育毒害多,没有普通班学生思想活跃。有的重点班学生恶性竞争,别的同学问难题,都不告诉,跑步摔倒了会不会有人帮一把?只重竞争和成绩偏离了善良人性。他觉得,教育要用好的、善的品质带出来正面能量,每个人的品质自然会影响周围一群人,社会才能不断进步。知识信息永远是学不完,选择什么样的知识教育不最重要的,不注意对人善心的培育会遭到报应,比如校园暴力事件。换句话说,学校有问题是人有病,像刹车失灵。不能总让孩子拿一堆题去做,只为提高一点分数。如果一个学生的理想只定在上大学,那么上了大学可能就没理想、没目标了。多少大学生在泡游戏厅,谈恋爱?回归教育的本质就是引导人性向善,关怀更高的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和谐……他最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20:14:25 | 只看该作者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杨林柯的教育方式构成了对现行教育的挑战
  杨林柯并不介意学生说他是愤青,他承认自己说过“单纯灌输知识的教育不过像养猪……”这类愤激的话。他说,自己讲话有时会跑偏,但是出发点是激发学生思考。庄子不偏激吗?鲁迅不偏激吗?林贤治说思想都是走偏的。他重批判,更重建设,他说批判容易,建设很难。
  杨林柯在一篇杂文中写到:“我们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养猪教育,这种教育不尊重人,不把人当人,只关注训练和成绩,不关注内心的成长发育……”他认为,孩子应该也有判断力,他们现在大多数只关注利害,而不关注是非。杨林柯讲话偶尔会用陕西方言,他常将自己的学生称作娃,他希望“我的娃”有阳光,有快乐。
  教师应该捍卫学术尊严,有精神自治。两年来,他拒绝交教案,他说写教案和备课是两码事,不交不等于我没有教案或没有备课。说到听课,杨林柯不喜欢别人听他课,他说,我不善表演,而且听课容易干扰人,让课堂不真实、不自由。他开玩笑说,鸡下蛋你看它,就下不出来了。他也不喜欢听那种过分“构思”的与过度表演的公开课,认为那太假!
  谈到成为“被告”这件事,杨林柯说,是外部环境变了,社会焦虑的转移。现在社会生存压力大,家长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担心孩子将来不能上好大学。一些家长本身不成功,让孩子争面子,这是自己意识扭曲,比如,班上曾有一个女生哭着说,自己喜欢弹琴,想学音乐,可是父母不同意……杨林柯并不怨恨告他的家长,他说,有时家长是弱者,教师也是弱者。
  被称为理想主义者他不反对。无论什么时候,他觉得教学生说真话都是最重要的。所谓教育改革就是让教育回到本质、本真。所谓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最终最大的是社会理想,不是靠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社会是被理想主义者推动的。文化是社会土壤,鱼有问题是水有问题,庄稼有问题是土有问题。
  杨林柯说,真理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方向运动的,在现实中他试图选择一条中间道路。杨林柯曾给钱理群写信讨论教育问题,钱理群评价杨林柯说,像杨老师这样的人不仅有高远的理想,他的行事却是现实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这些老师所进行的革命构成了对现行教育存在的事实上的挑战……
  杨林柯是否正像钱理群所言,在推动一场“静悄悄的教育革命”?我们拭目以待。
  杨林柯“自画像”(摘编自杨林柯的博客)
  学习型、思考型教师,年过不惑。多次参加全国高考语文阅卷,曾被评为陕西省高考语文阅卷“优秀评卷教师”。重视作文教学,曾就“创新作文”做客CCTV“成长”栏目。多年来,辅导的学生发表习作超过百篇,其学生在全国各种作文大赛中获奖的超过20人次。喜读书,杂涉猎,兼收并蓄,不求甚解,时乐以忘忧。课堂教学注重语文信息的质和量,喜欢以自己的读书写作影响、带动学生。不跪着教书,自然不惧“权威”;不屑于参加各种表演式的“赛教”,自然与“能手”无缘;不以培养工具为乐,自然重视学生精神的发育、思想的成长、人格的健全;不好高骛远,自然立足现实,把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新课程理念结合起来,执著地坚守语文的精神领地,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中,寻找平衡的支点,把日常学习与高远的人生目标结合起来。喜欢的格言:“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20:14:44 | 只看该作者
【杨林柯的博客】
不要让自己与应试教育一起腐烂
  在学校教育的课程要素中,语文更是责任重大,学生世界观的建立,精神世界的指向主要靠语文。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它的基础,而人文性则是它的灵魂和价值指向。
  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分拔高,而它的人文性被严重稀释,语文成了字词句篇的大演练,学生的阅读不足,训练有余,课堂教学不足,做题考试泛滥。教师在这样的教育中老是处于一种煎熬和撕裂状态,因为人文性的一些东西在考试中并不一定能反映出来,而这些东西对学生终生有益。讲,要耽误时间,与考试也不一定有关系;不讲,有违良心,教师的无私如何体现?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学会两栖作战,努力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中间找到一个支点,因为现实逻辑非常强大,高考选拔就看分数,没有一个分数的硬指标,其他软指标都靠不住。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得练就一身硬功夫,能打硬仗,既要搞好人文素质教育,又要关注工具性的应试需要,但两手都抓会出现两个中心,会产生让人无所适从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坚持育人原则第一、实用原则第二。
  语文教育不是塑造,不是灌输。人的成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改变一个人是最难的,教育只能影响,潜移默化。
  在语文的精神阵地愈见萎缩的现实背景下,坚守语文的精神价值和理性价值可能会和现实的实用价值在短期内不相协调,也可能会有一些寂寞和孤独,但从长期看,我们会强化学生的人格,形成学生的觉悟和智慧,会养育出学生的思考力和判断力,会培养出优秀的公民,对国家和民族功没大焉。
  当然,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泥淖中解放出来,先必须把教师从应试魔咒中解放出来,不要让应试教育同化自己,更不要与应试教育一起腐烂。要发展自己,解放自己。(摘编自杨林柯的博客)
  【编后】
  关注杨林柯老师,是因为他对教育具有个性的理解与坚持,因为他从教24年仍然存在的困惑与迷思。对于杨林柯老师的方式,了解他的人也并不都是赞成,也有质疑。无论是赞成还是质疑,杨林柯老师的困境显而易见。那么,杨林柯的困境是教师的整体困境,还是因为他的教育个性导致的呢?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也是对教师的教育现状的关注。
  杨林柯的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提倡?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抛开这个问题,有一个问题广大教师必须直接面对,那就是在应试教育无法回避而素质教育又迫在眉睫的大背景下,教师如何才能不辱使命,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之路。
  您如何看待杨林柯的困境与方式?希望广大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参与到讨论中来。
  《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5日第7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0 22:13 , Processed in 0.1473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