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她”字背后的文化风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 21:0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她”字背后的文化风云
曹 静    2009-11-27      16版:解放周末·读书

[size=+1]  
  “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史学大师陈寅恪的这句话,为研究者们指出了一条路途:探究一字一词的生成语境和发展脉络,犹如一趟“知识考古”,切口小,却能管窥每一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变化趋势,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语言学范畴。
  而要在现代汉语的汪洋辞海中,独独挑出一个字作为个案,通过其诞生、早期书写实践和社会认同的过程,既能认知汉语的时代变革,又能见识新文化运动的风云,还能阐释现代意识的崛起———这个字,则非“她”莫属。
  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不仅慧眼识“她”,还对“她”情有独钟,为“她”写了一本传记———《“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他用他的学术努力告诉人们,将工夫花在“她”身上并非小题大做———这不仅是因为,“她”涉及人类一半之众,也同“你”“我”休戚相关,没有“她”,情歌恋曲难以谱写,文学艺术黯然失色……更重要的是,“她”的曲折身世,能够呈现文化史的斑斓内涵,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探究“她”的诞生,作者首先指出,“她”并非完全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其实早在清代,就已经有人在无意中呼唤“她”的出现,并作出种种尝试。当时,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端,如何翻译“she”,成为传教士、留洋国人头疼的一个问题。第一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动足脑筋,将“he”、“she”、“it”译为“他男”、“他女”和“他物”,意思是到了,但不伦不类,很不方便。而中国人郭赞生则主张将它们翻译为“他”、“伊”、“彼”,但其主张少有人知。清末,随着国门洞开,中西交流日益频繁,对女性代词的要求在知识精英阶层中不断增长。1917年,刘半农和周作人私下讨论起“she”的翻译问题,最早提出创一个“她”字。1918年,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将刘半农的设想公之于众,推向了公共平台。
  语言翻译呼唤女性代词,文化交流需要女性代词。然而,当时即有人提出异议:西方语言中有的,汉语中就必须有么?事实上,西方文明的冲击,尚无力推动“她”登堂入室,正式进入汉语的密林。《“她”字的文化史》用大量材料说明,是现实的妇女意识觉醒和与之相关的民族解放斗争,促使了女性代词合法化。古老汉语在新时代被激发出的现代性诉求,催生出了“她”和“她”的“姐妹”“伊”,它们见证妇女运动的风生水起,映射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精神,当之无愧地成为时代关键词。
  女性代词在历史、文化层面上获得确定后,随后才进入语言学层面上的论争———这就是“她”与“伊”的“PK”。从“伊”占据上风,到两者分庭抗礼,再到“她”地位稳定,获得胜利,历时十余年。“她”的最终胜出,原因首先在于比“伊”更适合白话文,而创始人刘半农最初担心的与“他”相同的发音,反而符合广大民众的原有语言习惯。而偏旁从“女”不从“人”,带有女性歧视的劣势,随着妇女运动的深入,人们意识的变化而得到逆转。
  1932年5月,当时的教育部下令全国通行《国音常用字汇》,为“她”字敲下了定音之槌,“她”由知识界的自觉选择,获得了官方的首肯。
  从“她”的曲折身世不难看出,汉语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巨人,并不因与某种强势语言的不同,乃至“落后”而发生剧烈的变化。她只跟随时代而变化,适应社会需求而更新,她的每一次吐故纳新,看似偶然,其实都符合它自身的内在逻辑。即便是一些细枝末节的改动,也不是一些人拍拍脑袋,说改就改,就能获得一呼百应,被历史承认的。
  黄兴涛自言,写作这本小书时,对自己提出一个要求,尽可能多地呈现有关“她”字的各种故事。果然,他将有关“她”的几场笔战描述得极为生动,如故事般精彩。在各执一词、你来我往的论战双方中,随处可见刘半农、周作人、钱玄同、朱自清、陈寅恪、俞平伯等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些大名鼎鼎的学者、大家,都以相当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对“她”这个“只字片语”的讨论中,虽然立场不同、观点有异,但都慎重、冷静,将各自的才识智慧发挥淋漓,偶尔还闪现出幽默的火花,风度翩翩。正是这样客观、理性的交流和论争,正是这些可贵的知识分子,将“她”这个新生儿接生到了这个世界上。当时的文人风骨、文坛风气,也是今天的我们尤为心向往之的。
  (《“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黄兴涛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7:19 , Processed in 0.0720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