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做语文教学中开拓型的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4 01:5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做语文教学中开拓型的教师    文◎乐陵闫书英
    迈入盛夏,我捧读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的《我和语文教学》,我读读停停,停停再读,似无关紧要,然,那让人喜欢的话语却随着日子的沉淀而越发沁人心脾,若一块块解暑的西瓜,如空调旁茶几上天天旋转浸泡着的那杯铁观音,似漫步于夏夜的清凉之中忽随风而至的不知名字的花香。愈读愈觉得日日需要开其卷受其益。
    今天午睡前,照例读她。当“变‘等’为‘创’,争做语文教学中开拓型的教师”这行文字跃入眼帘,我的困意顿消。细细品味于漪老师在这个框题下的所有文字,然后抓住主要的细品慢嚼。
   “有一种较为流行的偏见,认为凡事学会了才能做,不学就不能做。于是就等着那第一个做的人出现,等着别人做了以后总结出经验(最好是系统的无可非议的经验),于是,等,等,等啊等,岁月在等待中流逝。细想一下,实在可笑。如果每一个人都‘等’,不用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造不出来,就连‘抄黑板’也出现不了,因为它也要有人‘发明’啊!”
    于老的这段话给了我当头一棒。我不就是那个可笑的“等啊等”的人中的一个吗?我总是怀揣着一颗学习的心行走在语文教学的大道上,我一听到那个名师的名字,我就感动,我就渴望向人家学习,渴望能读到他(她)的作品,甚至不惜重金买来读,每次读完后觉得收获不少,可又在教学中没有多大的进步。今天于漪老师说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不是等待别人去创造,也不是等着去学别人的,而应是靠自己去学习、体会、实践、总结、创造。别人的经验可开阔自己视野,启迪自己思考,但起点主要还在自己的脚底下,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干,他山之石再好,也不过用来攻我语文教学之玉,拿来为我所用。”这段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不能再做只“等”不“创”的语文教师了,我必须超越自己,我必须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变“等”为“创”,争做语文教学中开拓型的教师。
    想想自己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真是汗颜啊,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文育人。在学生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强烈的渗透,单单就这方面来说,我做到了,而且做的也很好,因为我用心塑造学生的心灵了,我教会他们识别假、恶、丑,教给他们学会抵制各种病菌的侵蚀。但是我的这种教育有点成了读写教学的外加,油水分离了,甚至可以说借用语文课借用语文课文种了思想品德课的田地。而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没有贯串于听、读、说、写训练的全过程。甚至没有做到“因文解道,因道悟文,文道统一。”
    咀嚼着于老的亲切而又发人深省的话语,我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语文味不够足”,我的每堂语文课着力于思想引导太多,着力于语言训练太少。而新课程改革一大亮点就是语言文字应用,而我自己却正好在这一块是“短板”。可这也是我们很多一线教师的“短板”吧,因为我的同事和我一样都忙碌在对文本的解读上,而忽略了语言训练。也就是我们很多一线语文教师都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而忽略了对“怎样写的”的探究。诚然我们都知道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可是很少有老师把语文课上到“两性合二为一”(一些语文名师除外),反正我常常犯得错就是“油水分离”。这也亦如语文名师王君所言:“课文亦如一棵松,有人一眼看到的是它的实用性——它是可以做家具的木材;有人一眼看到的是它的审美性——它的内在精神品质。最后到底教什么是最合宜的?这恐怕不好只站在自己的价值取向一方做判断。而要取决于教学本体——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需要。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同阶段的老师的备课研究层次也是不一样的。”可是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也不管什么阶段的老师,“最理想化的状态是能够把‘文本解读式’和‘语言训练式’巧妙融合,水乳交融。”也就是还如王君老师所言的:“透过语言的审美去进行文学的审美,强化文本细读,让语言这个抓手支撑起情感体验和审美想象。”现在我真的明白我自己在语文教学生只是停留在“文本解读”的层面,也就是说我的语文教学是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的。
    从今天开始,从这个新学期开始,努力做个开拓型的教师,当然我会铭记于漪老师的“开拓不是凭主观臆想,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而是要深入学生中间调查研究,弄清学生的学习实际,要梳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思想,审视自己的教学习惯、教学方法。”我也深知要改革,要开创,我丝毫不能放松自身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学习。“打铁要靠自身硬”,新的学期我要进行我的语文教学的专题研究,我要拿出时间,俯下身子钻研教材,力求对每一篇课文这个例子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借用语文名师余英潮先生的话,“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来勉励自己!
    吕型伟先生说过:“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求真,就是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创新,就要敢于独立思考。”我深信,只要钟爱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同仁们,认真学习,锐意改革,积极地独立思考,必能在开拓中前进,必能创造出语文教改的新鲜经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5:48 , Processed in 0.0617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