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大陆拟将教师节改为孔诞日与港台同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30 22:1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大陆拟将教师节改为孔诞日与港台同步

  中新社北京9月7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国务院法制办5日公布了《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将教师节日期由9月10日改为9月28日。对于原全国政协委员、传统文化专家李汉秋而言,这个消息让他倍感欣慰。

  2004年,李汉秋以政协提案形式首倡将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作为每年的教师节,此后不断呼吁近十年,得到诸多政协委员的支持。

  史载,宋徽宗时,孔子已成为学校中释奠礼的中心。1939年民国政府相沿确定以农历八月二十七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后换算为阳历是9月28日),至今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美国的加州等都以孔诞为教师节。

  在李汉秋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决定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1985年又决定以9月10日为教师节,都没有考虑这日子本身有无特定的文化内涵,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有无特定的底蕴。“随着我们对传统的认识的转变,我们的教师节也应当转变而继承优秀传统。”

  他认为,现在的教师节,多是学生为老师庆祝节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尊师。这应该是教师节的一个方面,可教师节还应具有另一层也许更为重要的内涵——教师节首先是教师自己的节日,通过节日可以使教师进一步培养为人师表的职业意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增强对所从事职业的敬意。

  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进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随后决定颁发“孔子教育奖”。“对孔子的崇敬表现了对中华文明的尊重。在孔子的祖国,我们更应当举起这面旗帜,这不仅有增强尊师重教的现实社会意义,而且能体现中国教师节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李汉秋对中新社记者说。

  “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他在中国文化和教育传统的形成发展中发挥了广泛、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其教育思想值得我们继承。从国家统一与民族文化历史认同的角度考虑,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也是很有意义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孔子诞辰正式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教师节。”这位74岁的老人如此期盼。

  相关网络调查亦显示,近20万人参与者中,超过65%对将孔子生日作为教师节表示支持,理由是“避开开学季,老师能真正享受节日,又是孔子诞辰,名正言顺”。(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22:57:18 | 只看该作者
民国时期的教师节
汪明帅



1985年l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考虑到在新学年开始,学校应该有新的气象,师生应该有新的感受;此外,“9、10”与“教师”谐音,便于人们记忆、纪念,于是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不过,这并不是我国最早的教师节。据相关资料,早在1931年,我国就有来自教育界自发组织的“教师节”倡议和庆祝活动。



为了“改善教师待遇”的努力



中国最早的教师节定于6月6日,这是由时任上海大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院长的邰爽秋,时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院长的程其保和时任南京一中校长的李清悚等人于1931年5月倡议的。当时,他们考虑到教师责任重大但薪俸菲薄、地位飘摇的现状,联络南京、上海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致知堂集会,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了“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地位,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1936年《我存杂志》上一篇题为“教师节”的回顾文章这样说道:“教师节的产生在我国,已经有六个年头了。一个问题,或一椿事件发生,必定有他的背景,教师节当然也不能例外。按教师节的背景,是为改进和提高教师的待遇,使他们在生活问题上,不致彷徨阢陧,不致感受痛苦或困难。”“教师节的诞生,也很可以说是专为解决一般小学教师的生活问题,因为他们所领到的(即使不欠费)一些菲薄的薪金,委实够不上仰事俯蓄呢!”那么,当时的教师待遇究竟如何?教师工作稳定程度又是怎样的呢?这就得回到历史中找寻答案了。

首先,可以断定的是,当时中小学教师待遇十分低微。正如《上海市教育会教师节谨告全市教师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夷考教师节为吾国教育界诸同志所创设,盖以吾国教师之待遇,至为菲薄,甚至个人衣食问题,不能解决,遑论仰事俯蓄之计。生活之苦,可谓极矣。”

其次,教师工作极不稳定,聘任毫无保障。虽然教师工资低微,但要谋求一个教师的职务以糊口,却又是很不容易的事。当时法令上规定教师有初聘和续聘之分,初聘期为一年,续聘期限为二年以上,但当时很多学校的具体做法为初聘多为一学期,续聘也是一学期。这就为行政部门包括校长任意解聘教师提供了便利。“教师的职位因着行政的变动而变动,同时因着行政人员的好恶与更换而变动。上学期即预备下学期的出路”。“六腊战争”这一典故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当时,每年六月和腊月,教师们都有在焦虑中等待是否被续聘的消息,因为教师如果没有得到聘书,就表明失业了。事实上,当时教师是否被续聘,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教学,而是由外在因素决定。要求得教师的职务,一个是凭真才实学,但更重要的是寻求各种关系,或者亲朋好友,或者师生同窗。所以,教师在每年的六月和腊月匆忙奔走,被辛酸地戏称为“六腊战争”。

第三,教师工资已然低微,教师地位已然飘摇,而这低微的薪水还常常不能全部得到。也正因为如此,当时因欠薪、扣薪而导致的请愿、请假、怠教、罢教等事件的报道,占着报刊相当多的篇幅。例如,1930年4月,江都小学教师亦因索欠而停课。他们的“宣言”是这样的:“……计至现在为止,除旧欠五个月不计外,新欠又达三个月以上。同人等服务教育,受俸本微,处此米珠薪桂之秋,已感生活竭蹶之苦,近复从公数月,不获一钱,个人且不得一饱,遑论仰事俯蓄之资。同人受苦之深,已达极点……自即日起,一致停止工作,专事索欠及力谋以后生活之安定,图穷匕见,事非偶然,生计所关,情非得已……”(《杂讯:啼饥号寒致小学教育界》,《教育杂志》,1930年底22卷第5期第139-140页)

因此,1931年3月7日,中华慈幼协会“建议将每年的4月4日确立为儿童节”的提案由上海市政府转呈南京国民政府,获得批准。在“儿童节”的影响下,教育界人士决定成立“教师节”以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教师节”还是“教师劫”



时隔六年,到了1936年,发起人之一的邰爽秋发表了一篇题为“教师节的回顾与前瞻”的文章。文中首先肯定了“教师节”所带来的积极方面:“宣言发布以后,全国各地,闻风响应,五年以来,逢此节日,各地教师,多集会庆祝,休假纪念,或发表宣言,汇订工作,其情绪的热烈,令人十分兴奋,至于报章杂志上讨论这个问题的文字,或为专家意见,或为教师自述,尤屡见不鲜,可见教育界同人和社会人士,都已觉悟到教师使命的重大,所以教师节的提倡,能如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收水到渠成之效。”

当时,教育界人士确实因为“教师节”而欢欣鼓舞。根据当时的“报章杂志”,自1931年之后,每年6月6日,全国各地确实有不少有关“教师节”庆祝的相关报道,诸如《教育界同志筹备六月六日教师节庆祝》、《教育界热烈庆祝教师节》、《杭市全体教师庆祝教师节》等文章不时见诸报端,表明各大城市的教师都集会庆祝,并举办各种活动以示纪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有人谱曲作了“教师节歌”(1937年第4卷第1期的《乡村教育》上就刊载了由百川、振元作词的《教师节歌》)。可以说,这是教师节发展历程中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事件。








不过,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因为“社会人士尤其是当时的领导部门”是否真的意识到教师使命的重大,就不得而知了。需要说明的是,1931年由教育界倡议的教师节,并未获当时中央政府的明确批准。虽然第一次庆祝大会时,当时的中央党部及教育部均派人指导,但国民党政府对此节日的态度是“自愿可行,唯列人学校历一节,未便照准”。另外,在随后几年里,各地不少教师都联名向教育部呈请“明令规定嗣后以改日为教师节,通令全国,一致举行庆祝”,江苏省小教职员联合第三次代表大会即“请教厅转部确定六月六日为教师节”的提案,但都无果而终。事实上,正如上述所述,即便每年6月6日有相关的庆祝活动,也几乎局限于教育界内部。

没有得到官方认可的“教师节”,缺乏政治力量的推动,发展异常艰难。邰爽秋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在文章的后面写到:



这五年之中,教师所真得到的,究竟是些什么?待遇改良了多少?地位保障了多少?修养增进了多少?社会教师的态度改变了多少?这些问题的答案,无可讳言的是令人失望的。反之,教师待遇,因为社会经济不景气而日趋低落,教师地位因人浮于事而更失保障,教师进修,因课多繁剧,而益斟机会。旷视几年来的情形,真是每况愈下。再就教师节本身来说,政府方面,尚未曾正式承认颁布,缺乏政治推动的力量,所以每年机会也不过教师自动庆祝(甚至有被当局阻止的),既没有大规模的宣传,又没有切实的工作,虽要入儿童节妇女节那般的热闹一番,亦不可得。



当时见诸报刊的文章,有的更加悲观,甚至将“教师节”说成是“教师劫”。作者在文章中对教师节原定的三个目标,即“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地位、增进教师修养”,逐条进行分析,发现结果令人失望,所以感叹道:“教师节!教师劫!六月六日的‘教师节’刚刚过去了,继续不断的、日甚一日的‘教师劫’,还摆在我们的前面呢……在我们号称民族复兴根据地的国度里……我们今天与其说是纪念‘教师节’,不如说是纪念‘教师劫’,还较为切题些。”

一方面是教师小心翼翼维护着这个小小的“为自己说话”的舞台——教师节,努力争取自己待遇增进和地位提升,立场卑微但坚定,即便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实质的效果;一方面是政府当局对此采取暧昧的态度,任凭教师多次请愿,都不置可否。



让渡于“提升教师修养”



“抗战”时期,国内形势水深火热。1938年,邰爽秋发表了《抗战建国期中对于教师节之新认识》,文中说:



国民经济受帝国主义之压迫和榨取,而日趋低落;国民经济既日趋低落,教育事业当然无法发展。所有提高待遇、保障地位、增进修养种种的希望,当然也化为泡影。况自“八一三”事件发生以来,日寇到处肆虐,全国各都市都变成他们轰炸的目标,……可知在这国难严重的期中,要谋教师待遇的改善,必先谋国民经济的发展;欲谋教师地位的稳定,必先谋整个民族的安全;欲谋教师修养的增进,必先恢复民族的自由。我们做教师的应深深了解民族没有出路,教师绝没有出路。所以我们在这抗战建国期中,对于教师节所悬的三大目标,应有一种新的认识……



可以这么理解,当时的教育界在民族危亡之际,顾全大局,放弃了个人利益得失。作为这种态度的体现,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庆祝活动的主旨,“提升教师待遇”的诉求逐渐让渡于“提升教师修养”。在《教师节谈谈教师的修养问题》(《今日之教育》,1938年第3期)这篇署名文章中,作者苏生指出,“中华民族,为了争取它的独立自由和幸福,正在用全力和敌人在各方面艰苦地战斗着。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来庆祝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它的意义显然和往年是不同的,今年的教师节,应该是我们工作的日子,而不是休息的日子。在目前,我们应做的工作,虽然很多,但是,对于自身的修养,却也是一件重要的工作”。接着,作者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论述了提升教师修养的具体举措。



越来越强调“内求诸己”



随着连年内战及外敌入侵,人们日益认识到,欲挽国运,首先需要树立统一基础,抚慰民众,安顺人心,而这些都和教育密切相关。

许是教师们在“抗战”中立场的改变让当局者看到了契机。1938年8月8日,国民党政府的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正式决定把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其中提出了“以鼓励教师服务精神、融合师生情感并唤起社会尊敬教师之观念”这样的宗旨。另外还颁发《先师孔子诞辰与教师节合并纪念秩序单》,将教师节庆祝活动仪式化。

1939年庆祝教师节活动之际,时任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发表了《教师节致各校导师书》:



兹值教师节明定于我民族师哲孔子诞辰举行之际,眷念勤劳,既昭郑重之意,缅怀圣哲,尤深向往之心。在昔春秋之世,邪说横流,加之荐食中原,蛮夷猾夏,民族人伦,危如累卵,独赖孔子不厌不倦之精神,力挽狂澜于即倒。所以道冠估计,师表万世,高山景行,树范常新。……教育为政之大本,无古今中外而皆然。



用孔子作为教师的楷模,给教师树立一个榜样,当然无可非议。只是陈立夫撇开教师待遇低下不谈,而着重论述“邪说横流”、“人伦”不振,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指。事实上,接下来,他又指出当时国民(包括教师)的缺陷:



国民性之最大缺陷,为无组织之能力,少守法之精神,乏热烈之同情,寡自动之勇气。而此四者皆由教与育之名实不符,尸之咎焉。



可见,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并不单单是对孔子的伟岸人格“向往之心”所能涵括。事实上,这种转变已有一段时间的铺垫。1937年上海市教师节庆祝大会放在了文庙举行。在《上海市教师节大会席上致词》一文中,时任国民党中央委员的潘公展这样说:



今天在文庙举行教师节庆祝大会,本人认为很有意义,因为文庙是纪念孔子的地方,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有成就的一位教师。虽然到了现今,国家还承认他是至圣先师。……我们在纪念孔子的地方来庆祝教师节,确是很有意义。



接下来,作者话锋一转:



在文庙举行教师节庆祝大会固然有意义,而在这个演讲堂里面举行庆祝大会,尤其有意义,因为这个演讲堂,原来是明伦堂。所谓伦,大家都知道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或许有人以为五伦之中的第一伦君臣,现在已经不合时代,可以取消,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君主了。其实不然。君臣是一伦仍然需要存在的,因为君臣是代表上下的意义,一个公司里面有总经理有职员,一个学校里面有校长有教职员,一个机关里有长官有部属,五伦什么国体都有一个上下。既有上下之分,君臣一伦即不能废除。



不难发现,这和后来改孔子诞辰为教师节的意图不谋而合,其中都有“重振人伦”这一内在诉求。事实上,潘公展和陈立夫就此事已有深入交流:



前几天我在旅途中与陈立夫先生谈话,曾代表上海市中等学校教职员联合会邀请陈先生今天来训话,可惜陈先生已经答应首都教师节庆祝大会的邀请,不能到上海来讲话。不过在谈话之中,有许多意思可以转告各位……



接下来,作者主要谈了陈立夫所谓的“尊师救国”。文章绝大篇幅都花在从“教师怎样自尊”和“怎样尊重师道”两个方面剖析了“尊师”。就“教师怎样自尊”方面,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浓墨重彩地搬了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教诲。而“怎样尊重师道”方面,作者从学校与教师、家庭与教师、社会与教师以及国家与教师四个维度展开,文章充斥着诸如“我们要知道,物质生活虽然清苦,如有精神的安慰可以补偿,可以胜过物质生活的舒畅”此类的话语。

如此,从1931年开始由教育界倡议的6月6日“教师节”,到后来政府当局将教师节确定为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夏历八月廿七),及用“五伦”、“本分”等强调教师应该“内求诸己”,其价值诉求与改善教师待遇的原旨渐行渐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1:28 , Processed in 0.1490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