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时代新型的写作方式:网络写作
尹相如
在几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都是靠语言来传播信息的。这种传播信息的方式固然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也是人类揖别动物的重要标志,但是这种口授言传的信息传播方式只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几百万年之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未能流传下来便是证明。文字的发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从此人类找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以文字符号为媒介的传播信息的写作方式,从而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国的古书中,曾经用神话般的语言记载了这一划时代事件给整个世界带来的震撼和冲击力:“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文字的发明为什么会令天地动容,鬼神震惊?因为这标志着人类拥有以文字为媒介的写作传播方式,从此人类将告别蛮荒,迈入文明的门槛,并将大大地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生产的发展,彻底改变世界的面貌。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把电子计算机视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应该的当之无愧的。电脑发明的意义可以与当初文字符号的发明相媲美,同样能够使人类传输信息的方式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带来巨大的变化,又一次冲击世界,引起轩然大波,足以再次使“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这种冲击和变化目前已经初见端倪,但仅仅是开始,其更为深远的影响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显现出来。
人类群体化的生存方式决定其必然要以信息传输作为维护生命群体的纽带,而信息传输方式的改变必然给人类的生存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正如当初由语言符号的传输方式变更为文字符号的传输方式一样,现在我们处于数字化时代,写作工具已由纸笔变更为电子计算机,信息的传播也以网络为媒介无障碍地通向全世界。这不仅仅是“换笔”的问题,同时也是“换脑”的问题,必然要使整个人类的写作行为和生存方式带来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语言的出现使人类揖别了动物,是人类信息传输方式的第一次大变革,文字的发明使人类告别蛮荒,走向文明,是人类信息传输方式的第二次大变革的话,那么电脑的发明、网络的出现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成为人类信息传输方式的第三次大变革。
所谓数字化(digitalization)是专指以计算机为工具并以二进制代码0和1为载体的知识表达与传播方式。数字化传播方式经历了英文符号和数字表达阶段、文字处理阶段(1980年)、多媒体阶段(1990年)、互联网阶段(1995年)和虚拟化阶段。网络写作是以电子化、数字化工具进行写作,以网络为写作资源和交流平台的电子化、数字化的新型写作方式。网络作文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现代化的写作行为。网络写作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网络环境,在前写作阶段以网络作为写作资源,在写作阶段以网络作为写作工具,在后写作阶段以网络作为交流写作成果的平台。
认识网络写作,需要划清“电脑写作”与“网络写作”,“用电脑写作”与“让电脑写作”的界限。电脑写作是指作者借助电子计算机,主要使用文字符号来表情达意的一种写作行为方式。电脑写作具有两个特点:写作工具为电子计算机;写作的中介符号为文字符号。
其中“用电脑写作”与“让电脑写作”是有区别的。用电脑写作,指的是以键盘代替笔,以屏幕代替纸的写作方式,此为电脑写作的初级阶段;而让电脑写作指的是电脑写作的智能化,作者在电脑中输入有关的信息,电脑自动编码成文,智能化的程度高,可以部分代替人脑处理和编辑信息,其直接意义是实现编辑排版的自动化,具体过程如下:智能模板的选择――根据写作需要选择模板;人机对话――作者根据写作需要输入关键词;草拟提纲――计算机根据作者提供的关键词草拟提纲,供作者审核;思维成果传递――计算机在提纲经作者认可之后自动生成文章。
网络写作是以网络为生存空间的一种写作方式。网络写作依托互联网环境,借助电子化、数字化工具来完成,作为信息载体的作品,在网络写作中具体表现为电子文本;在作品传递过程中,网络提供了极其广阔和自由的空间。网络写作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写作环境为互联网;写作工具为电子化、数字化工具;写作文本为电子文本(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写作成果的传递为广阔自由的网络空间。电脑写作是个大概念,包括网络写作,网络写作属于电脑写作的范畴,是电脑写作的高级形态。
网络写作的训练方式,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电子文本作文
从表面上看,在网上发表作文与传统的作文方式没有多大区别,二者的区别只是写作工具发生变化(由键盘代替笔,用荧屏代替纸,用电子文本代替纸质文本),实际上是纸质文本的电子版。但是这种写作行为与传统作文相比较,却具有本质区别:
首先,学生的作文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在互联网发表,就使学生的写作行为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人行为变为公众行为。由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而成为介入社会的公众人物,这必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众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写作的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教师单向评价变为网友之间是多向评价。实行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兼有作者、读者、评论者三重身份,可以在写、读、评的过程中加深对于写作的理解,逐步领悟写作的真谛。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和权威评判者,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是没有话语权的被评判者,学生辛勤劳动成果的评定和反馈全在于教师的评价,如果老师无暇一一对学生的作文写出评语,势必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此像小山一样堆在教桌上的作文簿也给教师造成很大心理压力。现在学生作文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在发表网上,实行师生、生生互评互动,学生写作成果的反馈具有多种渠道,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判者,而且学生之间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学生的评语也具有多向性,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的不足,也可以大大缓解老师的压力。根据笔者的体会,与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相比,只有这种互动互评的作文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在作文教学中实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了诗歌创作论以后,笔者布置学生写一首诗发表在“写作园地”。网名为“赤道划过的脸”的同学发表了一首题为《如果说》的爱情诗,“倏忽”提出了批评意见:“有点老套,说实话。”“不爱雨天”马上反唇相讥道:“感情的宣泄没有老套的说法,除非你心已老。”“如花”态度则很暧昧:“或许吧!诗歌不是我所长,我比较喜欢小说。”对于同学们争论的问题,笔者不想过早表态,以免约束同学们自由发言,所以我在回帖中回避了这个问题,而另外提出一个语言上的问题供大家讨论:“请作者诠释‘次’与‘回’有何区别?这或许对于理解本诗有所帮助。”“落花流水”立即表态:“尹老一语中的!”在此情况下,笔者只有站出来表明本人的意向:“观点不同,欢迎争论。只有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才能撞击出灿烂的火花。”“蚂蚁勇士”等同学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回’字用得很好,表明作者的执著和深情。‘次’似乎有点随便,用‘回’更有味道!这是这首诗的亮点,但其他的似乎曾经相识。”他也认为本诗有一些“老一套”。针对同学们的不同意见,笔者在作文讲评中说道:“我认为此诗既‘老套’,又‘不老套’。”一言既出,同学们哄然大笑,认为我在两种意见中和稀泥。接着我解释道:“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诗所表现的爱情是很真挚的,无所谓老套的问题。但是在表达的方式和语言的运用上,本诗并没有摆脱前人的窠臼,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诗是老套的。”两派同学都点头称是,表示赞同我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我引用了梅里美评普希金诗歌的一句话:“按自己的方式讲普遍的事情。”让同学们明确诗歌创作的要义:内容要具有概括性,表达方式要具有独特性。为了真正践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笔者的文章也在网上公开发表供大家批评,同学们也没有顾虑,敢于以网友的身份发表不同意见。比如,笔者在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理想的婚姻模式》,对理想的婚姻列了一个公式:
生活伴侣+事业双翅+思想知音
理想的婚姻=
爱 情
令笔者欣慰的是,文章的发表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位同学立即跟贴,从纵向的角度对夫妻关系进行别开生面的分析,提出了美满婚姻的“四境界”: 第一境是恋情,第二境是爱情,第三境是亲情,第四境是天伦之情,对我的观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但是有的同学也不以为然,针锋相对地提出另外的公式:
婚姻=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理想的婚姻=乌托邦
在他看来,理想的婚姻是不存在的,所谓婚姻只不过是两个异性的结合罢了。如果仅此而已的话,那么人与动物又有何区别呢?显然这种观点我是不能同意的,但是鉴于网友的关系都是平等的,各人都具有话语权,所以只好根据网络的潜规则,保留各自的不同意见。
二、超文本作文
超文本是网络写作特有的新型的文本样式,其表现形态的特点是,除了一个主文本以外,还有若干副文本 。副文本为与主文本有关的资料或小篇文章,用以阐释主文本中的相关问题,可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例如《永恒的微笑》除了主文本以外,还设置了达·芬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等副文本供读者参阅,已经掌握有关知识的读者可不必阅读副文本,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阅读相关的副文本,选择阅读的主动权完全在于读者。
超文本与传统文本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传统文本是以线性方式组织的,而超文本是以非线性方式组织的。这种文本的组织方式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比较接近。
从主文本进入副文本,是通过超链接来实现的。所谓超链接(hyper link)是指文本中的词、短语、符号、图像、声音剪辑或影视剪辑之间的链接,或者与其他的文件、超文本文件之间的链接,也称为“热链接”(hot link),或者“超文本链接”(hypertext link)。
超链接的呈现形式是设置链接点,将主文本与副文本连接起来,其作用在于:
用超链接对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背景或概念进行拓展。超链接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注释的方式,对主文本中相关问题用副文本的形式加以注释;其二是直接链接到相关网页,使主文本中涉及的相关问题用网络中的资料来加以映现。
超文本由于其树型结构的呈现方式,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可以同时呈现,为表情达意提供了多种方式,这给传统的写作行为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写作的材料来源发生变化。传统写作强调在自身对生活体验中直接获取写作的材料,同时借助报刊、广播、书籍、文献等间接获取写作材料。超文本作文材料来源于互联网,其丰富性、快捷性非传统的获取材料的方式可比,与到图书馆、资料室查阅资料相比要快捷得多。
第二,文本的形式具有多层次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单文本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扩展了作者的表现空间,读者也具有选择阅读的自由空间。传统文本只能按照固定的物理空间,以线性顺序进行写作,而超文本的写作则可以通过链接进行多层的立体空间呈现,从而建构起一个多层次内容叠加的网状超文本系统。
第三,超文本的写作使作者的构思方式也随之变化,由传统的线性思维变为网状思维、树状思维。写作思维方式的变化,使文本结构由定型结构向弹性结构转化。传统文本的结构是封闭的、定型的,一经定稿,结构就固化了,读者只能遵循作者原有思路进行解读。超文本结构却极富弹性,它允许一组信息以多种方式进行编排,通过不定量的链接进行无限拓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超文本作文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理想的写作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确立一个研究目标,然后围绕研究目标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归纳,得出自己的看法和结论,并把主要研究成果以主文本的形式加以呈现,而对于其中一些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拓展则以副文本的形式与主文本相链接,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以立体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超文本写作中,同学们选题之广出乎我的预料,有的同学结合中国现代文学的学习,对鲁迅和周作人兄弟进行比较研究,有的同学对郑和“三宝太监”称谓的由来进行考证,得出了不同于旧说的结论,有的同学对“恐龙灭绝之谜”进行破解,有的同学对震惊世界的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进行考察,有的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表现了当代青年浓厚的研究兴趣和可贵的探索精神。例如,赵洁兴的《中国茶禅文化》就是作者在确定了研究目标以后,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的材料,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后所写成的一篇学术论文。文章论述了茶文化和禅文化融合发展的文化背景、融合过程及其所蕴含的哲学内涵和美学价值,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全文由1个主文本和11个副文本构成,文后还同8个相关的网页相链接,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参考资料。作者完成这篇超文本作文后,对有关茶禅文化的问题了如指掌,可以说成了半个研究“茶禅文化”的专家,其他同学读了这篇超文本论文后也感到颇有收获,对什么是茶禅文化具有基本的了解。
三三、多媒体作文
多媒体作文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同时调动多媒体手段为文本的表现服务。具体的呈现方式是在文本的写作中,插入相应的声像、动作、画面、动画等,以增强文本的直观性、可视性和趣味性,其
多媒体作文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作文形式。多媒体作文在文本写作的过程中插入相关的图片、动画、影视、音乐、声音等元素,大大丰富了文本的表现方式,做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以适应“读图时代”读者的需求,从而增强文本的生动性和视听觉冲击力。例如,夏永波所写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多媒体作文《历史的罪恶》,由于插入了许多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照片,使文章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同学们看了以后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义愤填膺。如果只有文字,没有插入大量历史照片,那是不可能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的。又如,同学们原来对美国街头黑人文化不甚了解,通过看了何玉婷所写的多媒体作文
《HIP――HOP文化》以后,对于美国街头黑人文化的产生背景及其五个要素:音乐、舞蹈、涂鸦、刺青和衣著有所了解。由于作者加入了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视听元素,使读者的了解更加具体,达到了纯文字文本所不可能具有的阅读效果。
(二)对于作者而言,制作多媒体文本更具有挑战性、创造性和综合性,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丁松、陈虔合著的《生命的半环》是一篇凄美的多媒体爱情小说 ,他们不仅写出了动人的文稿,还自己绘制动漫,自己配音配乐。通过制作多媒体文本,使他们的写作、绘画、音乐、朗读等方面的能力均有很大提高,也孕育了他们的爱情。丁松原来迷恋电子游戏,通过制作多媒体作文后,感到多媒体作文同样具有挑战性,而且还具有电子游戏所不具备的创造性,于是把对电子游戏的痴迷转移到多媒体作文的写作中来了。他在实际操作中感到自己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去爱因森学校学习动漫制作,以进一步提高多媒体的制作水平。
制作多媒体作文要注意坚持以文字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多媒体为辅助表达方式,不可插入过多的、没有必要的影像、图片、声音资料,导致喧宾夺主。多媒体的穿插一定要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追求花哨,应该文质相称,防止文胜于质的倾向。在这方面,许多同学是做得很好的。比如祁琳峰的《人生如棋》处处以棋喻人生哲理,颇具启迪意义;而且每个画面都是一个个不同的棋局,与内容紧密配合,简洁突出,没有多余的东西。
四、电子刊物或个人网页
自编电子刊物或制作网页,可以全面提高策划、采访、组稿、写作、编辑、美工设计、版面安排、电子传播、收集反馈信息的能力,使之从传统型作者向“全能型作者”转型。笔者主编的《写作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后,为了实现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把静态教材变为动态教材,特创办了一个电子刊物《写作教程通讯》,并让学生担任编辑。学生编辑很乐意地承担了此项工作,在采访、撰稿、组稿、修改、编辑、排版、插图以及传递刊物、收集反馈信息的过程中,使其采访能力、编辑能力、写作能力、排版能力、绘画能力、电子传播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得到提高,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本领。由于《写作教程》和刊物的读者多数是与他们一样大的学生,所以他们编辑的刊物很适合学生的口味,自然受到读者的欢迎。
与此同时,还鼓励学生在网站建立个人博客,作为展示创作才华的平台。许多同学十分钟爱自己的博客,把博客当做自己的家,装扮得十分漂亮,每天都要回家看看,为博客增添新的内容,在博客里倾吐自己的心声。他们的博客内容真实生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文章,有图片,有视频,有音乐,全方位地表现了作者多方面的才干。同学们还把博客作为与外界交往的渠道,通过博客以文会友,与网友互评作品,切磋写作之道,有的还建立了好友圈子,不定期地聚会,讨论创作问题。我深切地体会到,网络是比教室宽阔得多的课堂,作为写作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把网络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让同学们在辽阔的网络课堂里健康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