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樊阳:"夫子讲堂"开了20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5 14:3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樊阳:"夫子讲堂"开了20年2011-01-17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李征




近日,在新浪微博上本市一名语文教师成了知名人物,关于他的一篇微博短文被广为转载,无数人在惊讶之余向他致敬。这名教师放弃高价辅导班的挣钱机会,把自家两居室里最大一间作为教室,每周末免费开人文讲座,对学生讲中西思想史及当下社会问题,已坚持20年。有人甚至在微博里这样评价他:社会上人文精神没被完全扼杀,多亏了这些默默无闻仍然心怀理想的普通教师。
名师蜗居开起“人文讲堂”
这名教师名叫樊阳,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科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每到周六晚上,樊阳家中就会热闹起来,近40名学生济济一堂,在两小时内,围着樊阳上起课外经典作品讲读课。樊阳将家中两居室里较大的一间开辟出来,给学生们讲学,上课形式也不同于平常课堂,要开放活泼很多。樊阳不仅仅自己说,还会让学生自己说,交流、互动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平时上课。1991年,樊阳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在陕西担任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进行这样的“文化讲坛”,在课余时间为学生义务讲解文学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课堂知识之外的语文素养,很受学生欢迎。时间一长,讲座内容也逐渐系统、成熟起来。1995年底,樊阳来到上海工作,先后在育鹰中学和现在的上外附属双语学校任教,“人文讲堂”依然延续了下来。
从1998年起,樊阳开始从初二带学生延续到高三前,将古今中外文学文化经典按文明发展的序列依次介绍给学生,和他们一起去阅读经典,交流思想,让他们在名著的滋养下成长。这一想法要付诸实施太不容易,在学校里挖不出课余时间,他们就在周六下午开课;樊阳寄住在学校宿舍,找不到合适场地,就找到复旦大学南门边的小花园,从秋到春,周周不断,看枫叶烧红,望梨花满园。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樊阳将“人文讲堂”搬到自己家中。
免费“人文讲堂”难敌家教补课
之所以在家中免费办起“人文讲堂”,樊阳坦陈,给孩子们上课毕竟是个人行为,如果放在学校,那么学校里就要负起管理责任,行使管理职能,但这样的课程目前更多还是他的个人实验,因此放在自己家中更为稳妥。虽然免费,但课程主题毕竟是“素质拓展”,和考试成绩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不少听课的孩子周末还要去上其他的收费家教班,所以“人文讲堂”也只能放在周六晚上。
樊阳讲座的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西方文明史”和“中国古典文学历程”,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学作品,所有的课文均由他自己挑选、汇编,如最近一段时间的上课内容是普希金诗歌。
坚持20年给学生开公益性质的人文讲堂并不容易,樊阳坦陈,自己遇到过不少挫折。最大的难题在于,现在社会风气对孩子基础教育功利的要求也愈演愈烈,不少家长首先关注的是分数,孩子的课余生活被一课一练、家教补课统统占据,“我这里义务的讲座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再坚持听课读名著三到四年更让人不可思议!在上海我带学生开始时都是18人左右,坚持到三四年的99届15人,03届3人,05届6人,07届5人,很多学生都是被家长逼回去或是周围风气带到家教补习班,甚至自己评高级职称时,有人将匿名信写到上面,说我‘家教扰民’……”
课外讲堂和学生应试并不冲突
在樊阳看来,很多家长有个思维误区,就是将素质教育和考试分数相对立,生怕学习经典名著耽误了复习功课,但樊阳认为,两者之间并无绝对矛盾,他自己所带班上的学生,语文成绩在学校、区里同比都很不错,也正是因此,学校安排他连续六年带毕业班。而上过“人文讲堂”课的很多学生,日后进入高校或工作后,往往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甚至不少人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我对他们的期望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的追求,可以说这些目标都基本实现了。”
几年来,已有6届50位学生从樊阳的“人文讲堂”毕业,他们全部考上了理想的一本大学,北大、复旦、交大、人大等的就有15人,已工作的三届学生不少成为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专门人才。03届的一名学生在回忆那段日子时这样描述:“那是属于我的思想成长和交流的黄金时期。在那里,我与竹林七贤相会,他们的做人风格至今影响着我;在那里,我朝见了文明古国繁盛之初的历史端倪,也一窥大地上重重争端背后的险恶根源。正是这一席席精神的盛宴在我迷茫又不羁的年轻脑海中埋下了文化与心灵的种子,让我记得要思辨、要自省……”
高中学生“回炉”听课
谈起当初之所以开办这样的“人文讲堂”,樊阳坦言,是因为在他看来,教学现实和他的教育理想之间存在不小的距离,当时通行的教材、教法都很陈旧,“我毕业自四川大学中文系,并非师范专业出身,从刚刚从事这个职业起,就觉得通行的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我就尝试着用另一种方式进行补充,让学生们接受的教育更符合我对语文教育的预期。”
来“人文讲堂”听课的学生多为樊阳班上的学生,虽然樊阳已连续六年担任学校初三毕业班教师,但这些听课的学生并不仅仅是初三学生,还有不少已经毕业,现已高一、高二的学生。“我的课就设定为三年时间,学生只学初三一年是不够的,因此不少孩子虽然已经考入了不同高中,有的学校离我家还很远,他们还会来继续听课。”初三学生到了下学期就有面临中考的压力,樊阳会在那时暂停一段时间,等到假期再重新拾起。
除了上课,樊阳还会带着这群孩子开展“文化行走”,也就是走出课堂,到和课文相关的人文景点去欣赏和感悟。前段时间他们就去过浙江绍兴,参观了鲁迅、秋瑾故居、陆游的沈园和徐文长的青藤书屋,而上海的“文化街”福州路、外滩、多伦路、苏州河、文庙、上海博物馆、犹太纪念馆、徐光启墓……更是常常留下他们的身影。每次“文化行走”期间,樊阳都会化身为“导游”,向学生讲解这些景点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让学生们知晓:语文,并非课本上的字句,和生活同样有紧密联系。
此外,樊阳还建立了一个语文学习论坛,名字就叫“我的精神家园”。他经常会贴一些自己搜集来的时文让学生欣赏,学生们也可以在里面交流语文学习经验。这样,“讲堂+行走+网络”三者就形成了樊阳语文教学实验的立体学习网络。
学生感谢恩师给予精神家园
“樊老师激发了我对华夏文化的热爱,我希望我能为文化的复兴做点什么。文化也可以是一种信仰。在这个追名逐利的年代,感谢恩师的淡泊,给我们以宁静致远的力量。”这是03届学生在“我的精神家园”网站上发帖说的话,这让樊阳深感20年没有白白坚守,“我在十几年的业余生活中不过坚守了一种理想,我想作为一个从教者,我们必须坚守一种信念,无论是工作还是业余生活,我们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不断的坚守她,才是真正幸福的!”在他心里,一个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像于漪老师所说的“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教师的生命应该与他的使命同行。华东师大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教授认为,樊阳的教学实验,其实正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缺失的部分,“他在课外教给学生的,恰恰是语文课本身就应该做的!”现在的语文教学抓分数抓成绩,但在学生的人文素养上缺失甚多,而这位并非师范专业出身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敏锐眼光和长期努力,就像是给这些“营养不良”的学生补充了足够的维生素。在樊阳的多年至交、知名媒体人长平眼里,樊阳放弃高价辅导班的挣钱机会,实在不易,社会上人文精神没被完全扼杀,多亏这些默默无闻却心怀理想的普通教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5 04:39 , Processed in 0.0810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