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双金:“苏派”名师的情与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5 14:4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双金:“苏派”名师的情与智2011-12-14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教育时报•新闻综合周刊》    作者:袁征 臧莺




整个2011年,“苏派”名师孙双金很红火。
他在语文教材备受舆论质疑的关头,在自己执掌的南京北京东路小学推出了《12岁之前的语文》丛书,让孩子早期诵读经典;他提出重构小学语文教育体系的想法,让语文老师转变观念,让学生享受语文的乐趣;他提倡情智教育,发掘学生的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让课堂有情有智。
“‘苏派’,体现了江南这方水土的滋养,”孙双金这样诠释自己,“有江南太湖水的灵动,有苏州园林的精致,有南京古城墙的厚重。‘苏派’的意义,全在于此。”
“灵动”让课堂生机勃勃
“今天孙老师要做魔术师,把你们全都变成小诗人……”在一节名为《儿童诗》的公开课上,孙双金一上来的开场白便如此与众不同。
孩子们的热情被瞬间激发,大家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要把“小诗人”的美名收入囊中。只见孙双金不慌不忙地说:“要当小诗人,那我们先来看看大诗人怎么写诗。”
屏幕上打出了两首儿童诗歌《阳光》和《太阳》。在让孩子们朗读了两遍后,孙双金突然问道:“谁能把‘阳光在溪上流着’的‘流’字改了,让这句话变得更有生命?”“阳光在溪上游着”“阳光在溪上跳着”“阳光在溪上嬉戏着”……顿时,孩子们的创意被点燃了,各种美妙的词汇从大家嘴里蹦了出来。孙双金也为孩子们叫好:“好,看来你们已经会做诗啦,已经有一些小诗人和中诗人了。”
接着,孙双金开始要求学生按着《太阳》的做诗方法,填充诗句:“在山顶,太阳是被________。”“在学校,太阳是被________。”顺着换字、换词的思路,这一次,孩子们的发言更加踊跃。一位学生说:“在山顶,太阳是被白云托起来的。”另一位学生也不甘示弱:“在学校,太阳是被琅琅书声叫起来的。”
此时,孙双金话锋一转:“你们能不能想出更好玩的来?想想我们学校的食堂?”“在学校,太阳是被食堂里的香味馋出来的。”一名学生大声说。“好,说得真好,你不愧是我们班级的大诗人啊。”孙双金兴奋地表扬道。
课进入尾声。最后,孙双金要求全体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创作一首新诗,可以完全由自己创作,也可以模仿参考课本上的作品,但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意。临近下课,学生们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真的成了小诗人。
孙双金灵动的课堂语言令在座的近百名听课教师印象深刻。“海明威曾经说过,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孙双金说,“言语”与“思想”,或者说“工具”与“人文”,一直以来都是一对困扰着语文教师的矛盾。因此,情智教育倡导超越两者之间“对立”“纠偏”的狭隘关系,主张在注重语文教学人文情怀的同时,重视课堂语言这个工具的作用。“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这样才能在解除学生情感束缚的同时,逐步开启他们智性的大门。”孙双金强调。
“精致”令教学细致入微
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语文教师们的眼里,校长孙双金有个很“折磨人”的习惯——不加预告地去青年教师的课堂推门听课。孙双金则说,自己确实喜欢听课,有时听到半截,甚至会忍不住冲上讲台,自己给孩子们上下半节课。
吴静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语文骨干教师,在工作之初,也没少受孙双金校长的“折磨”。吴静回忆说,有一回她刚进学校食堂吃早饭,孙双金过来找她,说要听她的课。那节课上的是《拉萨的天空》一文。孙双金听完吴静的整节课,没作任何评论,只是简单说了句:“我在隔壁班,也上一遍《拉萨的天空》,你过来听。”上课了,吴静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忐忑不安,但孙双金的第一个举动就令她深深折服。“孙校长一上来先在黑板上写下课文的题目《拉萨的天空》。与我的板书不同,他用黄色的粉笔写下‘拉萨’,用白色的粉笔写下‘的’,写得特别小,最后用蓝色的粉笔写下很大的‘天空’两字,”吴静说,“孙校长告诉学生,一提到拉萨,人们就会把黄色与那个神秘遥远的地方联系起来。‘的’字念轻声,所以要写得小。而拉萨碧蓝的天空非常高远,因此用蓝笔写得大。真没想到,五个字的板书也能蕴涵这样的深意。”
“我的课堂确实很注重细节设计,”孙双金向记者解释道,“正如苏州园林讲究一步一景,教师的言语对起承转合的把握、板书对彰显课文中心思想的设计等,都要做到精巧而细致。”
“厚重”使教师充满“大”情怀
早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园里,所有教室都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一年级在读《弟子规》,二年级在读《三字经》,三年级在读《论语》……孩子们手扶书本,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声朗读。教室外是绵绵冬雨,此景正应了那句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爱读书的不仅是学生,孙双金对教师同样有近乎“严苛”的读书要求。孙双金告诉记者,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他始终以身作则,带领教师们一起阅读书籍,撰写教科研论文。“就像农民种树一样,我要求他们定期拔节——三年内拔基本功之节,五年内拔课堂教学之节,十年内拔教科研之节。”孙双金表示,其实人生就像一棵树,只有成长得快的大树,才能更多、更快地享受到阳光和雨露,也才会有更大空间来继续成长,而人文素养的底蕴积淀就像养料,为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孙双金说,有一次校内开会,他发言提出今年准备读10本书,写15篇论文,随后反问教师们:“你们呢?”校长如此表态,教师们都不敢大意,一个接一个定下读书写论文的“军令状”。“没想到到了年底,捷报频传,不时有老师来报喜:‘我的论文发表了。’当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体育老师都将他们的教学研究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上时,青年教师之间就有了读书学习的相互推动力,那么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在情智教育中,人文素养不仅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促进着教师的成长。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抒发一份大情怀,这样才能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心心相印、情智共生’的关系。这份情怀从何而来?就是从人文素养的底蕴积淀中来。”孙双金说。

【记者手记】
“接地气”的孙双金
前往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是为了帮助两名沪上教师圆一个听名家上课的梦,听课、参观、采访,与孙双金的相处不过半天,却颇有畅快的感觉——观点鲜亮,言语直白,举例简明。一时间,居然分不清究竟是在圆梦还是造梦——造一个上一节完美语文课、成为一名语文教学名师的梦。
孙双金来自江苏丹阳农村,他总说自己讲的话很草根,带着“泥土气”。我们来到南京北京东路小学时,恰逢学校召开情智教育研讨会,来自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的语文老师济济一堂。孙双金的讲演中有一段话,提到课堂上要让学生们“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脑门儿流汗”。说到这,台下的教师们都笑了。孙双金也笑着说:“这话是土了点,我就喜欢讲土话。”
孙双金还喜欢给人讲故事,在与学校教师聊天中,喜欢举例子。他讲得最多的莫过于《西游记》,例如“团队就要像《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不能全是冲锋陷阵的孙悟空,也要有沙僧那样的老实人,要有猪八戒那样的小滑头,要有唐僧那样的淡定哥”。孙双金说:“有人说《西游记》的故事也很土,但就是有道理。”
语文教学近年来屡受诟病,人人都渴望“灵丹妙药”的出现。可是我们总忽视了一个问题:再好的药材,总归是长在泥土里的。没有泥土的滋润,凭空掉下的都是“假药”。
孙双金爱说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培养人的事业,而顺应人性、回归本真、按教育规律办事这一原则,是亘古不变的。这不变的,岂不正如芬芳的泥土?而自嘲为“土气”、从农村中走出来的孙双金,如此“接地气”或许正是他能掌握语文教学本真、为语文之树增添“情感”养分秘诀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14:11 , Processed in 0.0785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