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质疑名师工作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8 04:5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质疑名师工作室(原创  2013年4月旧文留存))

文/李良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0a24f0101iyvn.html
名师工作室是当下在中小学中一种很时髦的做法,我却对之并不“感冒”,我甚至觉得这件事本身就是源于一种错误意识。名师工作室的做法,正是应了当下的一个热词——打造。而学校虚假的成绩是可以打造的,而名师恰恰不能打造的。

这不是酸葡萄心理,我只是出自建议者的心态来旁观这件事。

同时,我之所以反对建立名师工作室,恰恰是为了保护真的名师,不让名师高高在上与学生和非名师们隔膜起来。我认为名师工作室建立在高校是相对合适的,对中小学来讲,并不适宜。

名师不是打造的,“名师”属于口碑称号

真的名师头衔,当是属于口碑一类,是学生赋予的,是家长和社会给与的,他应该处在学生中间,他应该和广大老师打成一片,而不是独处一室,配以相对豪华的办公设施,以迎接上级检查的学校政绩观心态,让名师高处不胜寒起来。

打造名师或打造名校的做法,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行为。动不动给与教师中的一小撮儿以名师、首席名师、领衔名师等头衔,名义上是发挥示范作用,实际上是给教师分等级,制造矛盾。名师工作室的成果表现往往是课题、论文、论著,与教育教学实践往往有所游离。名师工作室的组织形式,有的是一名师一工作室,有的是一领衔名师带领若干准名师组成。后者有点类似青蓝传带的教研组,有可取之处。一名师一工作室的做法,不可取。

名师不是打造的,那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给与的,是个人努力和学校平台支撑的结果。

从国际上看,名师工作室并无先例

名师工作室,是我们的“创造”,就目前看,在国际上类似性质的组织较少。在美国,全国教学与美国未来委员会在《为21世纪的教与学联手合作》的研究报告中,只是提出了美国的中小学要为建设教师学习团队而行动起来的倡导,而无名师工作室等类似组织。台湾的“啄木鸟团队”和“英语俱乐部”,是团队组织,也不同于我们的名师工作室做法。

在我国,名师工作室也是近几年的产物,它的功过尚需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定性。例如某地区,在2007年,启动了名师工作室工程,算是较早的尝试了。首批设立12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招录10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这10名骨干教师分布在各个学校。几年下来,地区总结:带出了一大批名师。专家点评:这是一条制造名师的快捷之路。总结好写,点评好做,我却质疑其真正效果:倘若这是一条制造名师的快捷的生产线,不用多少时日,将是名师济济。我还想问问当地的学生和家长,他们觉得如何?他们的感觉才是真答案。

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名师更需要生存于人群之中

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名师也是一样,必须身处鲜活的师生之间,才更接地气,更接近教育的真相,因为很多事情恰恰需要同事之间七嘴八舌的谈论和争鸣。

将名师放在如同金丝笼般的豪华办公室里,割裂了这种教师群体间的血肉联系,同时人为地造成同事间的心理隔膜,他们听不到教师反对的或建议的声音,这无疑是在扼杀名师,而非助长名师。

教师之间是平等的,那些真名师充其量是平等中的首席,但这首席的地位不是所带的名师帽决定的,更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中彰显的。一个名师也罢,好老师也罢,他应该生活在鲜活的师生中间,不一定有多少生涩的论文发表,不一定有多少看不懂的专著等身,他和教师们是抱成团的,他的学生是挑大拇指的,他的学生的家长是叫好一片的,他不但不是在豪华的办公室里高高在上,恰恰总是沉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一线,他不是用浮夸的名号浮在最上端,他恰恰是用真的身体力行沉到最基层。

学校层面需首先摆正政绩心态,名师不是演员

所谓名师的头衔,或者说名师的标准,多是学校自定和自授的,多是为了迎合上级检查的心态,努力做出一副尊重一线名师的姿态来做的,而往往并不征求学生的意见,不征求家长的意见,不问询社会的意见,抛给一些善于课堂表演的不是真名师实际是真演员的那类老师一顶名师帽,煞有介事的办起名师工作室并煞有介事地使之名师起来。

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容不得形式主义的泛滥。名师之为名师,要多考量他的师德、师能、师绩。有一个学校,为了迎接上级名师工作室检查,内部挑选了一个美女教师,那个教师口才好,应变能力强,普通话标准,但实际教学成绩一塌糊涂。学校倒是有个真名师,社会口碑好,教学质量突出,却因为又矮又胖,因“拿不出门去”,被校长亲自劝说回避。

魏书生读书写作思考的地方,是教室最后的那张课桌

校园里,很多头发染霜的老教师,他们教育一生,殚精竭虑,耗尽心血,他们积累的一生的教育智慧,却往往并不能迎合当下的教育语境,名师工作室是与他们无缘的,他们不像老医生那样越老越香而是越老越臭。这公平吗?名师的标准有待商榷啊。

名师工作室里恰恰多是凭借了几节公开课而火起来的小年轻,给青年人条路是对的,但在当前公开课的评选已经误入歧途的语境下,公开课的水分比白萝卜还多。

魏书生应该更是名师,人家可没设过工作室。

教室里头最后边的那张课桌,那是魏书生常常读书、写作和思考的地方。

2013.4.7初稿

2013.4.10按照中国教育报邢露老师要求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4:58 , Processed in 0.08281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