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评课、说课到辩课
叶立新
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往往先由某几位教师上几节精心准备的课,然后听领导或专家评课,大多是总结这些课的优点。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基本没有表达的机会,只要带上纸笔和耳朵就行了。
后来,在评课前,又增加了“说课”环节。授课教师可以向听课者汇报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与教后反思。不可否认,在部分听评课活动中,授课与评课双方曾经就某些问题有所争论,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大多数时候,活动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授课教师与评课者实际上是在自说自话。这种缺乏即时交流互动的教研活动自然实效性不高。
那么,有没有一种教研方式,可以使授课者与听评课者之间有及时、充分且平等的交流互动,使他们共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思无不言、言无不尽呢?在实践中,作为对以往听评课活动的超越,我们以小学语文学科为出发点,创造了“辩课”,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为什么要辩课
真正的河流和海洋里,一定有荡漾的涟漪和喧腾的浪花。
辩课,指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在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难点、疑点等,提出论题,展开讨论、辩论,加深对教学问题的理解,从而得到专业素养的共同提高。刚开始,有些人对辩课颇有微词:平时的听评课活动中已经有比较深入的讨论了,为什么还要提出一个新概念呢?其实,在这之前,我们还想过“教学答辩”、“教学辩论”、“教学讨论” 等名称,但思来想去,感觉还是辩课好。辩课强调开放、参与、平等与独立思考。它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许多道理不辩不明,教学也是一样。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好课“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习?有问题的课,问题出在哪里,今后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深入探讨。运用辩论的形式,可以帮助教师明辨是非,激发他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让问题越来越清晰,让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多。辩课,是让教师的实践与思想一起跳动。一片没有波纹和浪花的水,百分百是死水。真正的河流和海洋里,一定有荡漾的涟漪和喧腾的浪花。这就是生命活力之所在!
辩课都辩些什么
哪些问题值得一辩? 哪些问题值得一辩再辩?
辨课既可以围绕文本解读、目标定位、重点难点、内容选择、过程安排、方法手段、作业练习等专题展开,也可以按照整体感知、理解感悟、语言训练、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展开。辩课既可以在课前进行,帮助授课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也可以在课后进行,探讨教学的成败得失。辩课既可以在授课教师与听课者之间展开,由听课者提出问题,请授课教师予以答辩,也可以在听课者之间展开,大家围绕一个主题互动交流。辩课既可以围绕整节课所反映出来的某种理念倾向或教学主张展开,也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教师还可以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横向辩课,甚至可以进行跨学科辩课。总之,辩课的内容丰富多元,形式不拘一格。
我们认为,辩课最重要的是辩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辩教学思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辩课堂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学生是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学习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和谐的氛围,是否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否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是否在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辩教师是否具有“开放教学”的意识。具体表现为,课程是否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是否打破僵化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时间,等等。教师是否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三辩教师是否有共同探索的思想。具体表现为,教学是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否能放下权威的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学中,教师是否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师生是否平等对话,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中获得新知识。四辩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成功感。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一节课下来,如果教师只考虑自己的板书是否完整,教学环节是否完成,而不去考虑学生是否有收获,这样的教学只有“教”而没有“学”,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成功的教学。我们应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是否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是否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成功感。我们认为,对于名师的课,宜从理论层面或整堂课的角度切入,以探讨教学方向问题;对于一般教师的课,宜从操作层面或课堂的局部环节切入,以思考教学细节问题。
无规矩不成方圆
辩课不是为了辩而辩,不是为了论而论。
辩课有哪些要求?在辩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原则?实践第一原则。在辩课实践中,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和色彩。如果参与者只是仰仗理论书籍的支撑,很容易让自己的脑子沦为别人的跑马场,辩课也就体现不了实践第一性。辩课是鼓励探讨、争鸣的舞台。实践中的独立思考是辩课的基础,我们提倡参与者提出不同观点。辩课,就是要给广大草根教师一个可以发出自己声音的平台,就是要让大家通过独立思考后诉说自己的困惑,发表自己的观点。平等对话原则。辩课的各方都是平等的,至少大家都要处于同一平台上,不能有主次之分。当前,以专家讲座、名师展示为主的教研活动不乏见,可效果并不理想。深究起来,教师主体性的缺失恐怕是根本原因所在。教师虽然看了、听了,但是由于缺乏参与,往往激动过后归于平淡,难有切实提高。而辩课的氛围是民主的,思维是自由的。正如有句话:我不赞同你的意见,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表达看法的权利。在辩课中,没有居高临下,没有诚惶诚恐。辩课可以轻松和谐、针锋相对、畅所欲言、据理力争。辩课呼唤海纳百川的胸襟,初生牛犊的勇气。它真正实现了授课教师和听课者之间、普通教师与专家名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参与者的精神状态愉悦积极。就课辩课原则。这条原则也叫“对课不对人”。授课教师非常辛苦,我们要辩的是他们提供的案例,而不是他们本人。过去评课时,专家们常评论这个人的普通话标准,那个人的板书写得好,而这些都不属于辩课的范畴。辩课强调就课论课。辩课中,可能把课辩得“面目全非”,但是这堂课跟授课教师已没有关系,只是作为一个案例拿出来解剖。辩课要求辩者设身处地,多进行换位思考,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辩课不辩人,是所有辩课参与者都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底线。一次辩课活动下来,教师至少要能收获一些“干货”,而不是争个你高我低,你强我弱。注重过程原则。以往很多时候,我们讨论教学,是在追求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而完美的方案实际上并不存在。辩课不是一定要辩出一个答案———怎样教是对的,怎样教是对的。我们追求的是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直在思考,可能明白了某个道理,也可能没有明白,这都没有关系。辩课就是要让大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把自己或深或浅、或高或低的真实想法通通亮出来。通过彼此间的积极互动,能达成共识自然很好,不能达成共识其实也不错。作为一种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辩课的价值追求
要保证有效性与参与性,辩课就不能仅仅追求轰轰烈烈。
辩课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辩课,有助于克服传统说课、评课中的弊端,通过双方及时、充分的交流和互动,真正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加深对教学重难点或者热点问题的理解,让今后的课堂教学少走弯路,促进参与双方的共同提高。辩课,就是要切实摒弃以往教研活动中的话语霸权———“极端”与“武断”,胡言乱语———“违心”与“无奈”,同事间的彼此相轻———“跟风”与“嫉妒”。实践证明,在辩中追求真理,找寻课堂教学的规律,是切实提高教研实效的有效手段。增强教师的互动交流。辩课创造出辩论的氛围,在多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平等倾听、坦诚接纳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各方的主动性,用“议论纷纷”代替了“各抒己见”,促进了参与者在交流与碰撞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辩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能说会道,更要说得有理,道得明白。我们要让辩课成为展示教师专业水平的舞台,辩课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辩课就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辩课的基本价值取向。
辩课是教师的舞台
唇枪舌剑是对教师学识、胆识、风度、智慧的综合考验考验学识。辩课开始,正反双方就座。授
课教师坐在正方席上, 接受反方的质疑。这是绝对的现场直播, 没有彩排,没有后台准备,因为授课教师很难预计反方从哪些地方提出问题,只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教学的经验来应对质疑的声音。辩课过程挑战教师的学科功底。没有多年的沉淀,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平时的潜心钻研,不可能出现妙语连珠的应答,不可能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阵阵掌声。也正因为辩课考验参与者的综合实力,才更能激励教师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胆识。平时在教室里,学生很少会对教师的课品头论足。而辩课时,授课教师面对的都是敢于提出质疑的人。这时,接过话筒, 神态自若、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地从容对答,是教师胆识的体现。“艺高人胆大” 中的“艺”, 对教师来说, 应该是学科的学术,是应答的艺术。“艺” 是“胆” 的支撑。展示风度。虽然辩课的原则之一是就课辩课,但当授课教师精心设计的课遭到反方的批评和质疑,此时他的承受能力实际上就展示了他的风度———是强词夺理维护自己的观点,是点头哈腰接受批评,还是“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地吸收。大多数人接受表扬容易, 接受批评难。能够坦然面对批评和质疑的人,意味着对自我心理弱点的征服,意味着人格的提升,这就是成功。挑战智慧。授课教师在辩课时接受的是智慧的挑战。首先,向与会者简要阐述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并亮出自己的观点。其次,接受来自反方的提问和质疑。机智应答,沉着应对,这一切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智慧来自平时的不断学习,来自自身的修养,来自生活的历练。只会按预设进行课堂教学,只会拿着备好的稿子进行答辩,只会毫无立场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算不得智者!随着时代的进步,开放、民主、平等正逐渐成为现代文明的代名词。在教育领域,对话、合作、多元等理念也早已为大家所熟知。辩课顺应时代潮流的召唤,对传统教研方式发出挑战,符合新时期教师的进取心态。我们有理由相信, “辩课” 必将为教研活动注入全新的活力。能够成为辩课主角的人应该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弄潮儿。挑战与机会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希望辩课者成长得更高、更快、更强!
(作者叶立新为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教研员)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28日第6版,辩课:把你的想法大胆说出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0-05/28/node_7.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