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语文教研员演讲中用语似是而非得到的教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0 15:0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语文教研员演讲中用语似是而非得到的教训
--------------------------------------------------------------------------------

作者:张廷寿
--------------------------------------------------------------------------------

    语文教师,仅博学是不够的,还要治学严谨,否则会贻误不浅。如在“白银市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材培训会议”上请来的某省教研室的一位语文教研员,她边讲边在屏幕上播放出的几个观点就似是而非,离事实相差甚远。现摘其如下:“地球的存在以亿年为计算单位,星球之间的距离以光年为计算单位,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有数百万年的历史,而地球上人类的出现只是3-5万年的事,人类文明的产生是3000-5000年的事,近代文明的产生只是300-500年的事。”这段话至少在五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星球之间的距离以光年为计算单位”
    天文学上,有时还用一个比光年小的单位,来计算太阳系内部的距离。在太阳系内部,距离近的星球,如地球、月亮之间的距离,人们习惯上用“公里”(千米)作距离单位。
也有比光年距离大的单位,如秒差距,一个秒差距大约是3.26光年,以及千秒差距、兆秒差距等更大的距离单位。
    可见,“星球之间的距离以光年为计算单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只知其一,不知其余。
    二、“地球上的生命出现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生命是怎样第一次出现在地球上呢?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永远也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为了寻找生命起源的原因,科学家进行了许多探索和试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命起源学说。
    总之,地球在最初的10亿年中可能没有生命。据科学家推断,生命是由大气中的化学元素,从闪电之类的自然现象中获得能量,偶然将元素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最简单的生物分子形成——氨基酸和核酸。
    现在找到的最早化石是出现在南非的细菌球状和杆状结构化石,已确定这是35亿年前的化石。但根据对化石的科学测算,最早、最原始的藻类和微生物大约生长在5亿至6亿年以前。
    可见,地球上的生命至少出现在5亿年以前,而非“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三、“地球上的人类出现只是3-5万年的事”
    地球上人类的出现最早在何时、何地,科学界至今没有定论。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以上在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两种原始人被明确地登载在七年级《历史》课本上,特别是前两种原始人类出现的年代要比“只是3-5万年”早得多。而且,“3”后要加“万”字,这更是不该出现的常识性错误。
    四、“人类文明的产生是3000-5000年的事”
    由七年级的《历史》课本《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篇中可知:“公元前三千多年(距今5000多年),西亚的两河流域和非洲的埃及率先进入了文明时代,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也呈现出文明的曙光。”
    因此,人类文明的产生至迟在5000年,而不是至迟3000年,至早5000年(即“人类文明的产生是3000-5000年的事”)。
    五﹑“近代文明的产生只是300-500年的事”
    联系原段的上文可看出,“近代”指的是“世界近代”。从初中《世界历史》中可知,产生于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之一是: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说“近代文明的产生只是300-500年的事”,显然是不严谨的,其实近代文明的产生约370年,没有500年那么早。
    总之,相对而言,语文教研员除专业功底深厚外,天文、生物、历史等知识比较渊博也应在情理之中。上述观点是位省级语文教研员所讲的,而所面对的又是白银市三县两区初中语文教师的代表,由此造成的以讹传讹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典型事例至少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有两点教训:一是要多读、精读专业以外的书籍,厚积薄发,学以致用;二是写教案或演讲稿时,旁征博引的材料,一定要反复推敲,慎之又慎,以免漏洞百出,损己误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5:20 , Processed in 0.0998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