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小青:悬浮、怪异、疑惑,以及我们时代之“真实”的动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8 15:4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范小青:悬浮、怪异、疑惑,以及我们时代之“真实”的动摇《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7月25日   18 版)
范小青,江苏南通籍,从小在苏州长大。1978年初考入苏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调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她以小说创作为主,另有散文、电视剧本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等,中短篇小说《顾氏传人》、《嫁入豪门》等。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另获诸多奖项,并有多种作品翻译到国外。

    栏目主持/采写:舒晋瑜
    范小青的为人与为文,都有着明显的苏州烙印。
    80年代后期开始,苏州这个“我城”进入了范小青的创作,从此以后,一直盘旋不离。
    “苏州是我的家乡,是我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推开门窗,她就是我的街景,不开门窗,她是我心底的涟漪,睁开眼睛,我看见她的远山近水,闭上眼睛,她就是我永远的念想。她就在我这里,我也就在她那里,我和这个地方是不可分割的,是无法隔离的,”范小青说,在她的小说或其他作品中,她都不可能脱离她的“苏州故事”,即使近年她的小说中不再出现象《顾氏传人》这种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人物符号,但是她作品的内在的灵魂的东西一定是苏州的,最苏州的。
    这一次,“最苏州”的范小青写了一个禅的故事:《香火》(江苏文艺出版社)。她的写作伴随着改革开放30余年的进程,也因此,她的笔端记录着的,是中国社情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琐屑还是厚重。
    主席
    读书报:作协主席的身份对创作有一定影响吧?您是如何平衡与创作的关系?平时的时间怎么安排?
    范小青:时间上是有很大影响的,但是从对生活的深入了解,对人生的历炼,对各方面知识的积累等等来看,工作对我的写作又是有很大帮助的。
    要安排好时间是很困难很矛盾的,但是远不如心境的痛苦,因为工作常常是会扰乱心境的,而写作又需要有平静的心境,从被扰乱的心境,回到平静的心境,中间没有开关可以瞬间转换,更多是靠自己的毅力。对工作的认真和对写作的热爱,逼得我一定要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当然,所谓的平衡,它永远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这几年,就是在这种不断平衡的过程中慢慢向前走着。
    读书报:我所了解到的,很多人都觉得您性格直爽,人缘非常好。您对自己有何评价?
    范小青:我不大好评价自己,就说说对自己的要求吧:与时俱进,与人为善。  
    读书报:您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范小青:不太满意,因为常常会心烦意乱。最向往的生活就是心境平和的生活。
    苏州
    读书报:很多人用“小巷文学”、“苏州地域风情作家”来指认您的“我城”故事。在做文与做人上,苏州对您有怎样的影响?
    范小青:苏州这块水土和这个地方的人,特点是努力而不张扬,温和而又坚韧,许多人常说,宁与苏州人吵架,不和某某人说话,苏州的性格也许是有些柔弱的,但决不懦弱,无论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苏州从来不把精力浪费在无谓之争上,苏州的环境是宽松宽厚的,在苏州这样的环境中,苏州人勤恳地劳动,无论是“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红栏三百桥”,还是今天的苏州经济发展,都是苏州人辛苦创造出来的。我想,这些都是“我城”对我做人和为文上的重要影响。
    短与长
    读书报:在我有限的视野内,您好像是写短篇比较多的女作家。短篇其实对写作题材、技巧和语言等要求更高,且市场效应一般,为什么您会这么执着于此?
    范小青:我的短篇小说是比较多。从1980年发表第一篇到现在,大概快有二百五十篇了,这个数字很有意思,让我忽然觉得一个人写这么多短篇小说是不是真有点二百五?开个玩笑。事实上写短篇小说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不受任何外界的影响,无论它的市场效应还是其他什么效应好不好,我都喜欢写短篇小说,不写小说我会难受,不写短篇小说我会更难受,所以会执着,所以会有点二百五。
    读书报:1987 年,您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裤裆巷风流记》。从短篇到长篇的转换,是否顺其自然?
    范小青:无知者无难。当时写第一部长篇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从短篇到长期转换中间有没有难度,有多大的难度,更没有考虑或研究过怎么解决其中的难题,恐怕连转换都没有想过,几乎就是盲目上马,盲目写作,那倒有一点顺其自然的意思。等到长篇写多了,才慢慢地知道有多难,才知道顺其自然原来是怎么样的境界。
    读书报:您是一位创作题材多样、风格多变的作家。既有《女同志》等的官场小说,也有《城市表情》《百日阳光》这样描写城市现代进程的作品,还有《误入歧途》《天砚》等“拟侦探”小说,每一位作家都会在创作中寻求变化和突破,不同题材的驾驭,对您来说有何困难?
    范小青:因为每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中间都会有间隔的,这种间隔很可能就是变化的开端,间隔的时候,应该就是思考的时候,学习的时候,积累的时候,经过了学习、思考和新的积累,创作上一定会有变化的,尝试着重新驾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题材。
    另外,长篇小说的创作,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也是有关系的,比如早些年我曾经在苏州的司法机关体验过生活,这个阶段,可能会有疑似侦探小说出来,而我的干部三部曲,是我长期生活积累的结晶。
    读书报:在《女同志》之后,您又以何种心情写作《赤脚医生万泉和》?再到去年的《香火》(江苏文艺出版社),这几年您的每一次出手都是大手笔,大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明显的变化?
    范小青:过去我的创作是非常纯粹的崇尚自然,写到哪儿是哪儿,想写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近几年我多了一点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可能这就是变化的原因吧。
    鬼
    读书报:从《在那片土地上》《大通桥》《过客》《鬼话》到《香火》……您是一个比较擅长讲鬼故事的女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格?
    范小青:哈哈,“擅长讲鬼故事”可能我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哦。
    我少年时期从城里来到农村,那个地方,是个桑农结合的地区,大片大片的桑树,许许多多的河流,会挡住你的去路,挡住你的视线,让你不知道那边有什么,加上我的那个年纪,十多岁,半懂不懂,老是听农民、听知青讲鬼故事,自己在农村上学的路上,老是胆战心惊的,等等等等,可能在我的心灵中留下的某种较深的印痕。
    读书报:为什么《香火》的书写涉足这么多特殊的领域,类似禅语、对联、算命卜卦、流言蜚语、人说鬼话、鬼说人话……
    范小青:在农村,对农民而言,庙也好,佛也好,祖宗也好,很多都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宗教,与其说是迷信,不如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所以对于菩萨、对于和尚、对于死去的先人(鬼)、对于算命先生等等,他们往往是用同一样的态度在求助于他们,这就构成了《香火》中的众多的特殊领域。
    读书报:《香火》中对佛教文化和鬼文化两种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表现。主人公香火经常打交道的就是两类人:一是和尚,二是鬼。在写作中,您觉得表现佛教故事的难点在哪里?对作家来说,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条件和素养?
    范小青:表现佛教故事的难点,是我自己对佛教的了解不够深,我得小心地避开我的短处,以免露怯。其实《香火》不是一个纯粹的佛教故事,如果要写一个真正的纯粹的关于佛教的故事,我想我是写不来的。
    读书报:评论称《香火》是个“异类”,形式上近乎于当下时髦的“玄幻小说”或“穿越小说”,但内涵与品格上又有着坚实的现实主义质地,叙事上更是展示了“高难度”的技巧与功力。您怎么看?
    范小青:这样的评价令我汗颜,当然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关于现实主义的质地,因为我本身就站在现实的大地上,我写的就是生活,我平时的所有生活,都在为我的写作积累现实的基础。只是在写作过程中,我遭遇到了一些变化。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就象在疾行的时代列车上,由于速度太快,节奏太强,变化太大,我们醒来的时候,常常会不知身在何处,得聚拢精神想一想,才能想起来,呵,昨天晚上我原睡在这里。有一天我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住宿,晚饭后天已经很黑了,我到院子里散步,因为陌生,因为黑,到处影影憧憧,光怪陆离,有一瞬间,我忽然怀疑起来,我觉得我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或者另外的一个星球。那天晚上,我做了很奇怪的梦,梦见了许多很奇怪的事情。或者,在我疑惑的那一瞬间,我真的已经脱离过了。
    一个人,如果身体过度劳累,如果心灵过度疲惫,是有可能产生出一些错觉的。那么,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呢?有些感觉,果真是那么真实吗?另一些感觉,真的就是错觉吗?
    许多本来很踏实的东西悬浮起来,许多本来很正常的东西怪异起来,于是,渐渐的,疑惑弥漫了我们的内心,超出了我们的生命体验,动摇了我们一以贯之的对“真实”这两个字的理解。
    有人读了《香火》,觉得这个小说在写法上有浓郁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其实我想,更主要的可能不是手法,而是感受,是感受影响了写作的方式和写作的技巧。
    读书报:您希望通过《香火》传达怎样的理念?
    范小青:人对任何东西都应该存有敬畏之心(哪怕是鬼)。时代、生活变了,对生活的敬畏之心不能变,如果人对任何东西都失去了敬畏之心,人类也就失去了最后的底线。
    读书报:《香火》呈现的不仅是一个佛教故事,更是一个“鬼”故事,既有对胡安·鲁尔福的借鉴,也对中国化人鬼交流中伦理情感的继承。您如何评价中外文学对自己的影响和滋养?
    范小青:我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不多,真是屈指可数,说起来惭愧,但是收获却是不小的,滋养很丰富,只是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很难一一说清楚,总的来说,我从外国文学作品得到最大的启示是,打破模式,不要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套子钻进去。
    网
    读书报:江苏省有没有网络上比较火的作家?
    范小青:我吃西红柿、寂月皎皎等。
    读书报:您平时关注网络文学吗?对网络文学作何评价?
    范小青:江苏作协两年前召开过一次全国性的网络作家的会议,邀请了全国部分著名的网络作家和传统创作的作家批评家一起对话,效果还是不错的;江苏作协在发展省作协会员时,也很注重发展网络作家入会;作协的一些文学活动以及读书班等,尽可能地邀请网络作家一起参与;去年江苏作协和鸣凤轩小说网联合举办了网络小说大奖赛等等,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更大力度和幅度,和网络作家接触、互相沟通,互相了解,互相促进。
    读书报:您对网络依赖多吗?平时都利用网络做些什么?有博客或微博吗?
    范小青:没有博客。依赖网络还是比较多的,平时利用网络发电子邮件、看新闻和看自己喜欢的一些内容,查知识,看电影电视剧,如果想看一部小说而手头没有纸质的版本,也会上网看。
    读书报:您的作品有电子版吗?官场小说在网络上应该会有较大点击量,您的作品是否也挂在网上?有没有过被侵权?
    范小青:很抱歉这方面我不太了解,也不太注意,因为忙于工作,又忙于闷头写作,我一般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作品、哪些作品挂在网上,也不知道有没有被侵权的事情。
    读书报:最近在看什么书?
    范小青:最近在读《2666》和《瓦尔登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8:28 , Processed in 0.08219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