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让孩子经历一种诗意的成长方式作者:临渊羡鱼
让孩子经历一种诗意的成长方式 【前言】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应该是学生天经地义的成长方式,是孩子人生历程的重要章节,是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杭州市作家协会首个农村“雏鹰文学”培训基地,衙前二小秉持着“书香沐浴·文化浸润”的理念,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地挖掘资源,努力推进农村书香校园建设,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环境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如同呼吸一样自然快乐地读书! 第一乐章:境之风韵——营造一种浓郁的书香氛围 我们认为典雅、优美的学校环境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也展示着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推进农村书香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学校特色文化的构建与拓展,着力营造一种浓郁的书香氛围。 风韵之一:一景一物皆有情 “一走进萧山区衙前镇第二小学,就会被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布置所吸引。楼梯口,走廊上,花坛边,草坪上……‘请和‘谢谢是蜂蜜,人人尝了笑眯眯’、‘笔加纸点燃生命,学加问创造奇迹’等一处处流动的风景,立刻映入你的眼帘。这是学生自己创作的格言,生动而又富有哲理,点缀了整个美丽的校园。”这是《杭州日报》 2008年10月26日的一段文字,“把孩子的话挂上墙”这篇报道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校对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视与思考。 一直以来,我校一方面抓好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现代化的“四化”,做到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长年整洁优美。另一方面特别重视建筑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位,突出体现书香特色、儿童情趣,从而真正使“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块牌子都会唱歌”,“每一株花木都有情感”,“每一处景点都寓意蕴”。我们要让校园充满浓浓的文化味、书香味,追求让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行为气质乃至骨子里有一种“书卷气”,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体会思想、感悟精神,让学生真正与文化结缘,时时刻刻呼吸着文化的空气,得到审美的启迪。也正是这些“会说话”的学校环境给了学生良好的熏陶,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收到了“以景育德,以境德文”的效果。
风韵之二:丰富书源亮新姿 学校一直把图书室的建设作为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主阵地。我校图书室拥有图书2万4千多册,爱国影视资料200多件,图书室库藏面积128m2,教师阅览室128 m2,学生阅览室256m2,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名。同时花大手笔把师生的阅览室装修一新,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科学而又极具现代感的阅览环境,周一至周五每天都向师生开放。 在着力做好图书室建设同时,我们紧抓班级图书角建设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各班积极开展"存二读百"活动,使班级每学期图书角存书都达到200多册。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确保每生每天书包里都有一本以上课外阅读书。新学期伊始,我们在学生中推行“荐十本好书,读百篇佳作”图书漂流活动,各年级组组织教师重新梳理本年级学生的必读、选读、必背书目,重新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并上墙公布学生阅读的状况,校园书香氛围日渐浓郁。
风韵之三:班级文化显智慧 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学生交往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它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它更是一种精细的智慧管理。我们学校从文化的角度实施班级管理,用文化的理念统领班级工作,用文化的氛围来熏染学生,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走进任何一个教室,都能觅见一方“读书角”,老师和孩子们为这片小天地自创了不同的主题:“书坊”、“书海游弋”、“读书意林”、“漫步书林”、“读书为起航奠基”……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每个班级还都自创特色。如三(3)的“微笑中队”,六(4)班的“形象设计”:五(3)班的“漫步书林”文摘卡展示栏等等都彰显着个性。师生通过富有智慧的设计,渴望使班级中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亲密的朋友,无声的老师,在班级文化氛围的浸润中,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书的香韵。2008年,我校的《班级文化:让心灵诗意栖居》被评为萧山区第二届德育创新案例。 第二乐章:读之气韵——培养一种专注的阅读志趣 应该说,全省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的实施,已经帮助我们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初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图书数量少、种类单一、书籍陈旧等问题,让农村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种现实可能。在此基础上,学校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志趣作为书香校园工程的重点抓手。我们坚信:“读书”两字,关键在于“读”,书的价值也在“读”中体现。读书,因静静地滋养而生根。“兴趣”是让读书成为习惯的起点,潜心阅读才能真正领会书中的精华博览群书,才能真正地厚积勃发。 气韵之一:“三读”行动进行时 我校的课题《“三读行动”促进中高段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已被列为2008年杭州市和萧山区教研立项课题,2009年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研究立项课题。 我们抓住一个“读”字,深入开展了“三读”行动(课文精读,冗繁削减,解放课堂,充分突出“例子”的功能,使阅读教学能举一隅而三反,让学生翼翅展开;读物巧读,即如蜜蜂采蜜,丰富语文积累,改变学生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学生精神充需要;经典优读,即不求甚解,吞经再吐经,积淀优秀文化,让学生语文综合底蕴厚实),在引导学生把课文教精,把文字激活的同时,注意内外衔接,有效拓展,实现阅读迁移。被我们视为从宽度、厚度、热度、高度全面把学生引入阅读王国,提高阅读有效性的最基本的教学取向。 气韵之二:“四类”课堂齐开放 我们提倡“晨诵、午读、暮省”。阅读时段,教师进教室陪同读书,巡视指导,做到专时专用。各班级每周还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在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思路,逐步形成四种风味的阅读课。 阅读指导:让学生在课上合理使用工具书,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做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得不亦乐乎;读物推荐:朗诵一下读物的精彩片段,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谈论着好书,推荐着好书,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又积累学生的文化修养;阅读欣赏:一篇篇校园美文通过孩子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方式演绎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积累语言素材;读书汇报:在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读后叙述、开展辩论赛、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等形式汇报感受,分享收获,学生更加深了对书籍的印象。在四类不同的阅读课上,学生或津津有味看书,或激情洋溢地辩论,或趣味盎然地表演……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气韵之三:全员共读增亮点 我们倡导教师树立“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升格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平时制定教师个性化的读书计划,建构读书网络。要求教师踊跃订阅教育教学杂志,认真阅读、做笔记;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向同事推荐好书、好文章,为他人阅读提供便利;在校园网上开辟“读书论坛”栏目,向老师推荐“热点”文章,教师阅读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行思想的交流,开辟一方“百家争鸣”的空间,丰富教师读书的内涵,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为了扩大校园读书活动的影响,我们鼓励家长参与阅读。我们以家长委员会为纽带,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号召家长积极投身到“大手拉小手,同读一本书”活动中。建议家长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陪孩子读读书,为孩子绘声绘色地讲讲书中的故事,同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吟诵现代美文。“亲子共读”为孩子们营造了和谐的家庭氛围,也为学校和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家长与社会的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